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12480|回复: 41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于: 2014-9-10 16:07: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宇宙·航天]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揭幕之战五大看点

 [复制链接]
  中国空间站(Chinese Space Station )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最终目标是在低地轨道由中国大陆自主建设一个常驻的60至180吨级的大型空间站。

我国2016年将发射天宫二号 2022年建成空间站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中国2016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 2022年左右建成空间站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张素)“中国预计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空间站,愿为全世界航天人提供广阔的合作平台和展示舞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10日在北京说。
  第27届太空探索者协会年会当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承办该项会议。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宣布年会开幕。他说,中国始终把和平利用太空资源、促进人类发展进步作为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根本宗旨,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国际载人航天交流与合作,为造福全人类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时期,中国政府将坚持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创新发展、合作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卫星及应用产业,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深入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马凯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22年以来,已顺利研制发射了10艘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试验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牛红光表示,中国现已全面进入空间站建造阶段,预计将于2022年左右建成空间站。
  “各类飞行产品研制、地面设施建造、大型科学实验均已全面展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神舟十一号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飞行产品的研制进入关键阶段。”中国“首飞”航天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说。
  据杨利伟介绍,按照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将于2016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2018年前后发射试验性核心舱,最终于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在空间站设计阶段已预留了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平台,设计了能与其他国家航天器对接的接口。”他说,“我们希望通过合作,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果”。
  杨利伟还担任了本届年会组委会主席。他介绍说,本届年会主题为“合作:共圆人类航天梦”,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近百名航天员参会。 ●

天宫二号 资料图天宫二号 资料图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泡泡老忍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泡泡老忍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泡泡老忍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用来等待 发表于: 2022-5-10 11:35:00|显示全部楼层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揭幕之战五大看点

源自:新浪科技综合
  5月10日凌晨,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在位于海南文昌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历经数小时的飞行后,天舟四号顺利完成与空间站核心舱后向对接。
  这是2022年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启全面建造。
d556-c8f4880352b199ddae06d84c534fca7d.jpg
  看点一:天舟四号肩负什么重要使命?
  天舟四号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开启建造阶段的揭幕之战,也是全面完成中国空间站建设、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之战,将为稳步推进我国空间站工程任务、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奠定坚实基础。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货运飞船系统主任设计师杨胜介绍,作为空间站的地面后勤补给航天器,天舟货运飞船采用型谱化方案,设计了满足不同货物运输需求的全密封、半密封半开放、全开放3种货物舱模块,与通用推进舱模块组合形成全密封货运飞船、半密封半开放货运飞船和全开放货运飞船3种型谱。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为全密封货运飞船,是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杨胜说,它承担着为神舟十四号乘组提供物资保障、空间站在轨运营支持和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使命,停靠空间站期间将实施货物补给、推进剂补加。
34a4-ed53000af36e23eac072864ea469704d.jpg
  看点二:为空间站带去哪些“大礼包”?
  为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天舟四号携带了哪些“大礼包”?杨胜介绍,此次任务中,天舟四号装载了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空间应用领域、货运飞船系统共计200余件(套)货物,其中包括货包货物和直接安装货物,携带补加推进剂约750千克,上行物资总重约6000千克,将为神舟十四号乘组3人6个月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等提供物资保障。
  为保证货物安全快递到“太空之家”,天舟四号采用货包、支架、贮箱等多种货物装载方式,货物种类、数量可根据空间站需求动态配置。同时,还具备承担空间站姿态轨道控制、并网供电以及空间站遥测、数据传输支持、空间科学实验等任务的支持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天舟四号有更为人性化的设计──根据航天员乘组的在轨使用意见,为了查找货物更加方便和直观,天舟四号通过标签和提手的色彩设计,增加了货包色彩标识;为方便航天员在轨操作,天舟四号开始为适配板和对应货架增设搭扣带,实现便捷防漂;为便于收纳存储,对货包内的缓冲泡沫进行分块小型化优化设计,并增加气柱缓冲方案以减重。
  看点三:如何“万里穿针”精准实现“太空之吻”?
  要在茫茫太空中将“时鲜货”送达,天舟四号需“万里穿针”,与空间站精准、安全、可靠对接,实现“太空之吻”,这对货运飞船的对接机构是一场考验。
  承担对接机构分系统研制的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相关设计师介绍说,我国空间站的建造犹如“搭积木”,而连接起各个舱段的“关节”正是对接机构。在对接机构设计之初,设计师就充分考虑到了未来空间站建造需要适应8到180吨各种吨位、各种方式的对接。
  对接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对接能量,给对接机构的缓冲耗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两个重量级的航天器在对接时可以“轻盈优雅”,设计师们通过大量的技术攻关和方案论证,系统性地提出了可控阻尼的控制思路,通过缓冲等措施,既不影响捕获性能,又可以抵消撞击的能量,突破了这项关键技术。
  看点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有何变化?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已是一对“老友”。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邵业涛介绍,本次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与天舟货运飞船第四次携手奔赴太空,“太空快递小哥”与它的乘客已十分默契,火箭总体技术状态也趋于稳定。
  为满足未来空间站的运营需求,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对发射前的流程进行了优化,将测试、发射周期减少4天,由原来的31天缩减到27天,这也是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在一个月内完成测试、发射。
3cea-fc4ebdf5b11c64ba7e653ac343fa0577.jpg
  本次任务中,火箭共有发射前流程优化和可靠性提升等17项技术状态变化。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指挥孟刚介绍,将火箭测试、发射周期减少4天是长征七号遥五运载火箭的一项重大流程改进任务,这不仅挑战着火箭的综合性能,也考验着发射队员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的应变能力,火箭的各个分系统必须同时开展流程优化工作才能达到最终目标。
  看点五:何时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
  根据任务安排,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后,6月将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10月发射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将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造。之后还将实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据介绍,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均由三名航天员组成,都将在轨飞行6个月,并将首次实现在轨乘组轮换,实现不间断有人驻留。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到10天。
  “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说。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国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还将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项‘既高大上,又要接地气’的伟大事业。”郝淳表示,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等一大批科学实验和新技术验证,有望在科学探索和应用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同时,这些技术会更多地进行转化,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
  记者:胡喆、李国利、宋晨、陈凯姿
  本文转自新华视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用来等待 发表于: 2022-4-20 23:13:3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空间站今年建成!后续6次飞行任务时间表公布!

源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全部既定任务目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神舟十三号乘组共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目前3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正在航天员中心进行飞行后恢复。
  在会上他首先回顾了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主要过程: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与空间站核心舱对接,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在轨期间,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按计划对核心舱设施设备进行照料和维护,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及技术试验,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等一系列活动。
  他表示,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自2020年以来,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阶段任务目标全面实现,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根据任务计划安排,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6次任务分别为:
  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川兔子 发表于: 2019-7-19 22:37:58|显示全部楼层

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 我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 我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7月19日21时06分,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发射,它先后与神舟十一号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对接,在轨飞行超过1000天。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文思泉涌 发表于: 2019-6-15 11:23:00|显示全部楼层

港媒:中国空间站向国际合作敞开大门 成就将惠及全人类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港媒:中国空间站向国际合作敞开大门 成就将惠及全人类

  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 港媒称,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据香港亚洲时报网站6月14日报道报道,通过一项联合发布的国际合作倡议,6个科学实验项目得以入选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展开实验,还有3个项目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入选。
  12日,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在奥地利维也纳联合宣布了结果。
  报道称,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倡议收到了来自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申请。入选项目来自比利时、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日本、肯尼亚、荷兰、挪威、墨西哥、波兰、秘鲁、俄罗斯、沙特阿拉伯、西班牙和瑞士等国。
  报道称,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空间天文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应用新技术、空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
  报道称,这些科学实验项目包括“伽玛暴偏振探测仪”项目(POLAR-2)。该项目由瑞士、波兰、德国和中国等多国机构合作进行。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王群说,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生动诠释了中国和国际体系所坚持的多边主义。通过这次机会,中国航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将惠及国际社会。
  英国莱斯特大学国际关系讲师布莱丁·鲍恩对美国航天新闻网表示,在中国努力开发、维持并提升其形象和软实力方面,中国的航天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e464-hymscpq4630343.jpg
这是6月12日在奥地利维也纳拍摄的发布会现场。 ●
 浊气 发表于: 2019-6-14 10:23: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开放空间站,敞开“朋友圈”利于全人类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中国开放空间站,敞开“朋友圈”利于全人类
⊙张田勘(科普作者) 编辑:狄宣亚 校对:柳宝庆

  中国空间站向国际开放“朋友圈”,往大了说,有利于构建“外空命运共同体”;往小了说,能助力科研“大迈步”--这里的“科研”还是无国界的。
  中国空间站继NASA宣布开放国际空间站后,宣布向全世界开放。
  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在维也纳联合宣布,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从42项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首批入选项目。
  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对此举表示高度赞赏,称中国的这一举措有力促进了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使更多的国家能够有机会参与载人航天技术研究,是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持。

“比国际空间站更国际”
  “开放”,无疑是此次大手笔的解题关键词。
  众所周知,现在世界上正在运行的只有美、俄、加、英、法、日等16国参与的国际空间站。现在中国正计划建造属于中国人的空间站,预计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运转。
  以此为契机,也能吸引世界上多学科的顶级科学家到中国空间站来研究。到头来,中国空间站能为众多世界一流科学家提供难得的平台,有望成为吸引凤凰的“梧桐树”。
  正如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前会长马丁·巴斯托所说,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上虽然也有来自很多国家的实验项目,但这些实验机会通常只限于其合作伙伴,“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化程度虽然很高,但存在局限”。
  在他看来,中国为所有国家提供使用中国空间站的机会,在促进太空探索与合作方面释放了非常积极的信号,“史无前例,令人激动,将给很多没有机会进入太空的国家提供机会。”
  中国空间站向国际开放“朋友圈”,奉行的无疑是多边主义的原则。让那些科研项目利用宝贵的空间站资源,往大了说,有利于构建“外空命运共同体”;往小了说,能助力科研“大迈步”──这里的“科研”还是无国界的。

赋能“外空科研”意义重大
  中国建立了拥有全套技术的空间站,目前也设计了能与其他航天器对接、进行舱段级合作的接口。
  而在空间站和空间研究方面,中国在方案设计、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等层面,也都做好了与其他国家充分合作的准备。
  虽然说,现阶段中国空间站的研究尚未开始,但有了空间站这个独特平台后,或许能延续和推动国际空间站的研究。
  目前的国际空间站科研成果颇丰。仅仅在2019年上半年,国际空间站就进行了许多科学研究,如蛋白质晶体生长、乙酰胆碱酯酶晶体培养、宇航员心脏和血管变化研究、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对微重力反应的研究、对白色念珠菌的研究等。
  中国空间站在该领域是一张白纸,可以选择更多更好的项目。只要能吸引全球众多顶尖的科学家来空间站进行研究,多出成果,这对全世界都是好事。

研究项目将造福人类
  从此次批准的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的9个科研项目就可以看出端倪。在这9个科研项目中,有7个项目涉及空间物理、天文和太空环境外,有2个项目涉及生物医学。
  这两个项目,一个是“太空肿瘤:来自个体内健康和肿瘤组织的3D类器官培养物由于空间条件导致的早期突变特征研究”,另一个是“微重力对致病菌生长和生物膜产生的影响”。
  前一项研究可以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后一项研究通过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细菌菌落的生长速度与生物膜产生的数量等,既可以为宇航员的健康提供保障,又可以为抗击地球上的致病菌引发的人体感染和疾病找到新的防治方法。
  实际上,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肿瘤研究,如果取得实质性成果,未来癌症患者有可能飞往太空或在模拟太空环境中治愈癌症。
  不患癌和患癌能治愈是地球人共同的心愿,尽管今天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但是现实的状况是,还有相当多的癌症难以治愈。
  在地球上不能认识的事物,或认识不太清楚不全面的规律,或许可以在太空探寻到真谛;在地球上不能获得突破的研究或许可以在太空获得突破;在地球上不能治愈的疾病,或许可以在太空治愈。
  由此看来,中国批准的这9个太空研究项目就已出手不凡,既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又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中国开放空间站是大布局,着眼的也是造福全人类。这样的大格局,注定会为其本身的价值加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忧忧我 发表于: 2019-6-13 22:07:09|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空间站“开门纳客” 外国网友:干得漂亮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中国空间站“开门纳客”外国网友:干得漂亮!

  “中国宣布自己的第一个空间站‘天宫’并不是只为本国所用,而是为全人类所用。为了证明这一点,中国邀请来自17个国家、23个机构的9个项目登上空间站开展实验。”
b974-hymscpp9229995.jpg
报道截图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发布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这段视频报道,令外国网友看得热血沸腾。
  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奥地利维也纳共同召开发布会,宣布了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
60b0-hymscpp9230210.jpg
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
  这些项目来自德国、印度、俄罗斯、肯尼亚等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和私营实体等。
  涉及的领域包括空间天文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地球科学、应用新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这些项目的入选,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介绍称,除了考量项目的科研意义等,中国空间站合作还充分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鼓励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联合提出项目申请,考虑为政府和非营利机构承担部分费用,希望能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技术鸿沟。
cb0a-hymscpp9230376.jpg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模型(图片来源:东方IC)
  林西强同时还表示,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遗憾的是,美国国会出台的有关法案禁止美方在航天领域与我合作,严重阻碍了中美航天交流合作的正常发展。只要美方取消不具建设性的法案,中美在载人航天领域是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的。”
  在发布会上,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对中国向联合国成员国开放空间站表示高度赞赏,称中国这一举措有力促进了载人航天国际合作,让更多国家有机会参与载人航天技术研究。
6d7b-hymscpp9230526.jpg
中国空间站模拟图(图片来源:联合国外空司官网)
  目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同时容纳3名航天员。
154b-hymscpp9230726.jpg
正在建设中的空间站舱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宣传片截图)
  建设中的中国空间站体量并不大,但是“五脏俱全”。在空间站内部有16个科学实验柜,可用于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等科学实验。
d5e0-hymscpp9230948.jpg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宣传片截图
  中国空间站的“生命”预计有10年,在这期间来自全球的更多科学家将有机会“上天”做实验。
  香港《南华早报》评论称,中国在全球太空竞赛中是“后来者”,因为它不是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项目的成员,但是这并不妨碍中国打破西方技术封锁,走出中国自己的路。
9712-hymscpp9231438.jpg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网宣传片截图
  得知中国空间站向世界开放的好消息,外国网友说得最多的就是:“干得漂亮!”
  “中国曾被美国排除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之外,但他们有能力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干得好,中国!”
  “漂亮!别再搞那些政治阴谋了。人类应该团结一致,共同探索宇宙空间。”
  “我钦佩中国人在每一件事上的献身精神。”
  “再接再厉,中国!为世界带来和平。”
af82-hymscpp9231690.jpg
  正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女主播洛丽在节目中点赞中国空间站项目时说的:“我希望所有的竞争和合作都能在太空中带来更美好的事情。”
547c-hymscpp9231851.jpg
 噗鼾如雷 发表于: 2019-6-13 13:34: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将提升申请国航天科技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将提升申请国航天科技能力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徐毅、邓孟)首批9个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12日面向全球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表示,此次定选的相关项目不仅能够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还将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
  中国一贯积极开展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签署《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国际合作谅解备忘录》,围绕中国空间站空间科学实(试)验与应用等方面,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2018年5月双方联合对外发布合作机会公告后,共收到来自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申请。
  据林西强介绍,这次项目遴选标准之一为科学意义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
  “比如,这次入选的‘太空肿瘤’项目将对癌症病因的理解产生重大科学影响,并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部分混相流体在微重力下的行为研究’将促进申请国家更好地理解重力相关的混相过程,指导地基相关工业过程和化工/生物化工产业的创新。”林西强说。
  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林西强表示,未来空间站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
  据了解,这次项目遴选工作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实施,专门成立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国际评审专家组、技术支持组,通过初选和定选两个阶段实施,遴选出的9个项目来自17个国家的23个机构,涉及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天文和应用新技术等领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偏执狂 发表于: 2019-6-13 11:06:00|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空间站首批空间科学实验合作项目发布

源自:环球网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共同组织召开发布会宣布了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这是我国航天国际合作的重大开创性举措,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独立发展迈向全球合作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当天表示,欣喜地看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科学家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在支持入选团队开展项目实施的同时,与联合国外空司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
  2018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面向联合国各成员国联合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各成员国参与围绕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旨在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利用中国空间站开展应用实验的机会并从中受益。公告发布后,共收到来自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建议书,涉及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天文、地球科学、基础物理、应用新技术9个领域。
  在当天举办的发布活动中,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对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成员国开放中国空间站的应用资源表示高度赞赏,称中国的这一举措,有力促进了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使得更多的国家能够有机会参与载人航天技术研究,是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持。
  郝淳说,中国载人航天的宗旨是和平利用外空,造福全人类,这符合联合国的一贯主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愿意继续坚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继续与世界上其他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
  来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消息还提到,目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欢迎更多的伙伴加入中国载人航天合作的‘朋友圈’,将中国空间站打造成全人类在外空共同的家,让外空成为促进人类共同福祉的新疆域。”
 哈斯巴仁 发表于: 2019-6-13 09:26:00|显示全部楼层

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发布

源自:环球网
  科技日报北京6月12日电(记者:付毅飞)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发布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将围绕长期太空飞行人类的健康、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物理和燃烧规律、宇宙观测、新型材料等方面开展研究。
  据悉,在入选项目中,“太空肿瘤:来自个体内健康和肿瘤组织的3D类器官培养物由于空间条件导致的早期突变特征研究”项目,将对癌症病因的理解产生重大科学影响,并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微重力对致病菌生长和生物膜产生的影响”项目,将通过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细菌菌落的生长速度与生物膜产生的数量等,预估长期载人航天任务中感染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以提高细菌在医学治疗中的生存能力,为载人深空探测提供保障;“受涡流和声波影响的火焰不稳定性研究”项目将对太空中火灾安全问题提供基础研究依据;“POLAR-2:中国空间站上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项目,将回答有关伽玛射线爆发性质的最重要的开放性问题,精度将高于或等于POLAR公布的精度,使观测与引力波相关的伽玛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用于空间应用的多结GaAs太阳能电池的开发”项目,将开发出更高效的空间系统持续续航能量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发布活动上表示,该办公室将在支持入选团队开展项目实施的同时,与联合国外空司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
  该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透露,中国空间站规划部署了密封舱内的16台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光学舱,支持在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等11个学科方向的数百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16台科学实验柜将分别安装在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目前核心舱科学实验柜即将完成初样阶段研制,实验舱Ⅰ科学实验柜正在开展初样研制工作,实验舱Ⅱ科学实验柜已全部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9-6-13 08:40:44|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空间站向世界开放!首批国际合作项目公布

源自: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共同组织召开发布会,宣布了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ca3d-hyeztyt3770614.jpg
  此举是我国航天国际合作的重大开创性举措,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独立发展迈向全球合作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支持入选团队开展项目实施的同时,与联合国外空司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
  外空司司长迪·皮蓬对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成员国开放中国空间站的应用资源表示高度赞赏,称中国的这一举措,有力促进了载人航天国际合作,使得更多的国家能够有机会参与载人航天技术研究,是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力支持。

初选收到27个国家和地区42份项目申请
  2018年5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联合国各成员国参与未来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应用国际合作。合作项目的遴选工作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实施。
  此次遴选在初选阶段共收到来自亚、非、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42份项目申请,共72个项目合作团队258名团队成员。内容涉及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天文等九个领域,代表了不同科研领域和技术水平。
  2019年年初,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空间站应用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审议确定,共有18个项目进入定选阶段。6月10日~11日,项目评估选拔委员会在维也纳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审议确认了最终定选结果,并于12日对外发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林西强日前在北京对媒体介绍了项目遴选的标准,即符合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太空基本原则;科学意义突出,能够大幅带动相关科学技术领域进展,或能有效促进项目申请国家的航天科学技术发展和科研能力提升;技术方案合理可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可实施性,不对空间站构成威胁;能够自行承担项目研发经费。

f1f5-hyeztyt3770645.jpg
和国外科学团队合作的三种模式
  据林西强介绍,和国外科学团队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外方独立或与中方联合研制的实(试)验装置,安装在预留的国际合作机柜空间内,开展实(试)验与应用。实(试)验装置在空间站运营阶段随货运飞船上行后在轨组装。
  二是外方独立或与中方合作提出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样品、实验单元或实验设计等),利用我方已规划研制的相关领域应用机柜内实(试)验装置开展实验与应用。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开始实施,外方实验单元和样品随舱发射或随货运飞船上行。
  三是外方独立或与中方合作研制舱外载荷,安装在预留的舱外载荷适配器上,开展相应试(实)验与应用。国际合作舱外载荷所需舱内支持设备,在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预留的国际合作机柜空间中统筹安排。外方舱外载荷在空间站运营阶段随货运飞船上行后在轨安装。
  林西强表示,未来空间站任务中,中国载人航天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设备研制、空间应用、航天员培养、联合飞行和航天医学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成果。
  对于未来是否会有其它国家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并开展航天实验,林西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主要是为世界各地科学家提供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实验,至于未来发展,要根据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具体情况需要系统研究,再适时安排。

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有序进行
  林西强表示,目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开展,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建成中国空间站将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中国贡献”、提供更优“中国方案”。
  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介绍,中国空间站的相关科学研究设施正在加紧研制,目前研制进展顺利。中国空间站规划部署了密封舱内的16台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光学舱,支持在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航天医学等11个学科方向30余个研究主题的数百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16台科学实验柜将分别安装在核心舱、实验舱I和实验舱II。目前核心舱科学实验柜即将完成初样阶段研制,实验舱I科学实验柜正在开展初样研制工作,实验舱II科学实验柜已全部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根据介绍,本次项目定选后,中国将根据中国空间站各类项目的研制和实施进度统筹规划。吕从民表示,“我们将为定选项目提供实(试)验发射和空间站运行机会,以及测控、回收等保障性服务支持。将利用空间站上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上的实验机柜空间,空间站各舱段已规划研制的航天医学、空间生命科学、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等领域的应用机柜和机柜内实验装置,以及若干空间站舱外载荷适配器,并配套相应的平台和应用资源,开展合作。还将开展实(试)验研制和运行阶段的接口和资源协调、技术支持和相关的条件保障等工作。”
  吕从民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些搭载试验中,中方为各国科研人员提供了非常稀有和珍贵的资源。吕从民进一步说明,太空站进入太空需要发射成本;此外,中国也需要保障这些装置可靠和安全,需要为适应空间环境所做的设计,研究等工作,投入代价是非常大的。此举展示出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精神。
  至于这些搭载装置会不会对中国空间站产生安全隐患,吕从民表示,请公众放心,“这些搭载项目的审定标准之一就是不对中国空间站构成威胁,有各项技术保障。”

中方愿同包括美方在内的所有国家进行航天合作
  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王群大使12日在维也纳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空间站合作充分体现开放包容。和平探索与利用外空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去年5月,中方和联合国外空司发布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向世界敞开大门,无论国家、组织还是私营实体、学术机构,均可平等参与。经过一年联合评审,这次入选的几个项目,有的来自政府,有的来自学术或私营实体,有的来自发达国家,有的来自发展中国家。这再次说明,中国空间站合作开放包容,不掺杂自身私利,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合作过程充分关注发展中国家需求,鼓励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联合提出项目申请,考虑为政府和非营利机构承担部分费用,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技术鸿沟,实现对外层空间的进入和探索。

0d82-hyeztyt3770675.jpg
  在谈及中美航天领域合作前景时,林西强表示,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以来,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林西强重申,中国愿意与世界上所有以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目的的国家和地区,在载人航天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遗憾的是,美国国会出台的有关法案禁止美方在航天领域与我开展合作,严重阻碍了中美航天交流合作的正常发展。只要美方取消不具建设性的法案,中美在载人航天领域是有广阔的合作前景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21:33, Processed in 0.5616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