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68|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思娴 发表于: 2014-9-30 10:53: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四川巴中一户人家守护烈士墓80载

 [复制链接]
源自:成都商报
  以国之最高礼仪,为所有的烈士们,安一个家。
  当年英烈喋血的旧地,已变成繁华闹市。人们从都市生活走出,到烈士陵园去感受墓碑与坟茔之间的沉静,在肃穆中与英灵默默对话。更有一些人,把守护英烈当作自己的人生职责。

守陵人说
  现在一些节日,家人都去祭拜过世亲人。可埋在这里的人可能亲人都不知道他们葬在这里,有些连后人都没有,他们是为了我们才牺牲的,我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片土地。

川陕省工农总医院烈士墓守陵人聂正远
  当得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0日定为纪念日的消息后,这两个星期,燕堂君就每天早起一个小时,走进碑林,细心除去烈士墓碑之间的杂草,并将墓碑小心擦拭,只为等待着那一日,做最庄严的祭奠。

邛崃市烈士陵园守陵人燕堂君
  目前由金牛区出资,马鞍山烈士墓正在重修。正式施工前,工人师傅们会先行拜祭烈士,并在每一座墓前焚香祷告,“我们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知道他们都是烈士,这些礼数还是应该讲究的。”

马鞍山烈士墓修缮工人
川陕省工农总医院烈士墓
地址:巴中市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

  在巴中市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3000多名红四方面军将士长眠在此。1934年2月,川陕省工农总医院迁至瓦室镇啸口村,收治在两河口战役和万源战役中英勇负伤的战士,因缺医少粮,3000多名战士因医治无效而牺牲,安葬在了啸口村。
  在桤木树林间,成都商报记者见到一头白发的聂正远老人。68岁的聂正远是啸口村土生土长的一位农民,自1934年10月红军离开啸口村开始,聂正远的父亲聂永奎便义务守护掩埋在该村的3000多名红军烈士,长达48年。1982年,聂正远从病重的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了长达32年的漫漫守墓之路。每年清明、春节前夕,聂正远都要带上儿孙给红军烈士扫墓、提土垒坟、擦无名烈士纪念碑、插小红旗,缅怀先烈。加上会不时返家帮着自己守护英灵的儿子聂长周及孙子聂自强、孙女聂黎,这户人家的祖孙四代守护忠骨长达80载。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思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思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思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思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思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思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2014年清华毕业生首场招聘会确定为四川专场 四川533万人从事建筑业将执行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
2# 四姑娘山
 楼主|思娴 发表于: 2014-9-30 10:5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聂正远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告诉他:“埋在这里的烈士是为了老百姓才牺牲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守护他们的英灵。”说着聂正远的眼睛有些湿润,他说:“现在一些节日,家人都去祭拜过世亲人。可埋在这里的人可能亲人都不知道他们葬在这里,有些连后人都没有,他们是为了我们才牺牲的,我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片土地。”每天聂正远都去烈士墓巡视两三次,看看有没有牛跑到墓地去吃草践踏墓地。以前他还因为有人在墓地放牛和对方大吵起来,后来村里的人慢慢理解了,再也没去墓地放牛。
  在通江县的另一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沙溪镇王坪村。陵园完整地保存着全国最大红军集墓,整个陵园共计埋葬了25048名红军烈士。

退伍守陵人 半生从军旅半生守英烈
邛崃市烈士陵园
地址:邛崃文笔山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在邛崃,喧嚣城区边缘寂静的文笔山上,有218名英烈在此长眠。这正是邛崃市烈士陵园所在。62岁的燕堂君关注9月30日定为国家第一个法定烈士纪念日的消息后,每一块墓碑都被他细细清洁了一番,只为等待着那一日,做最庄严的祭奠。31年来,他是这座陵园的守园人,半生从军旅,半生守英烈。
  他住在陵园内,挨着烈士墓群的小坡。每日,除了陵园的看守、卫生,他还偶尔帮入园的人解说园史,解说安眠于此的烈士曾经历的战役,打下的辉煌。堂君出生的前一年陵园建起,那是1951年,川西剿匪基本扫平暴乱之时。而建陵园,正是为了纪念张忠将军率领剿匪的18军54师中,当场牺牲而就地安葬的174名英烈。那时,为了让烈士体面下葬,邛崃百姓纷纷捐出棺木。
  31年前,1983年,燕堂君退伍回乡,被安排在了陵园工作。他始终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人生归宿。2004年,邛崃烈士陵园搬迁到邛崃城区边缘的文笔山上,按常理,燕堂君可以退休了,他却跑去找到主管领导:“您还需要我来管园子吗?园子还需要我吗?”这不是疑问,却是请求。他得到了一句“当然”的回答,“谁还能比你更负责,更尽心呢”。
  燕堂君所谓的人生的大事,几乎都是关乎陵园的。如今,他马上迎来又一桩大事:9·30来了。陵园这几日就像百姓家过年一样,修的修,补的补,到处翻新维护,只为给烈士们好好过个节。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思娴 发表于: 2014-9-30 10:53:00|只看该作者
没见过堂哥彭家珍 却守护了他大半个世纪
彭家珍专祠
地址:青白江城厢镇

  青白江城厢镇彭家珍将军专祠内的有座碑,碑面书繁体“彭大将军家珍烈士纪念碑”,道明了它的主人,彭家珍。1938年建起的这座碑,是成都目前烈士纪念碑中保存最长久最完整的碑之一。
  前日,彭家祥像往常一样,蹒跚走到碑前,徒手将碑沿上冒出来的青草一一除去。彭家祥是彭家珍的堂弟,两人的父亲是亲兄弟。已是白发苍苍的他,现今82岁,从儿时到迟暮住在祠堂内,彭家祥经历了这座纪念碑的从建至今,他用自己的方式守了哥哥大半个世纪。
  这座碑不仅是纪念先烈家珍的情感载体,更已经成为了四川省省级保护文物。偶有来客,彭家祥总爱在碑旁,指着碑上的点滴细节做最细致的解说:碑总高9.9米,建筑面积17.22平方米,设计是逐层内收,材质为红砂石……彭家祥解说之余,总会将随身携带的一页彭家珍大将军事略赠与游人,希望彭大将军的精神得以继续发扬。辛亥革命间,彭家珍只身赴险刺杀清廷最得力的大臣良弼。他身负炸 药与良弼同归于尽,诛锄了这位顽固的宗社党首领,亦成为了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刺客。这之后第17日,清帝退位。
  彭家祥很遗憾自己没有真正亲历那个年代。他比彭家珍小45岁,而彭家珍牺牲时仅23岁。但他亲历了纪念碑的竖立。那时,他年仅6岁。那是1938年,家珍牺牲已有26年。那之前,孙中山曾两次提出,要为彭大将军立碑建祠,为全国纪念用。1938年纪念碑立于祠堂中心。
  打记事起,家珍大哥的故事就刻在了他的脑海,因为父亲与叔叔们时常讲起。“从小到大,家里的长辈都说我和家珍长得最像”,整个家族里,彭家珍是“家”字辈的老大哥,而他是最小的“十三孙”。这70余年来,彭家的亲属们逐渐搬离,只有彭家祥始终不愿走。他说,彭家总要有个人来守护家珍文化。
4# 金佛山
 楼主|思娴 发表于: 2014-9-30 10:53:00|只看该作者
  “文化大革命”时期,纪念碑眼看不保,他绞尽脑汁极力维护。碑文上题词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考试院院长戴传贤,二人名字被彭家祥用水泥抹得平平的。碑基题词的汪兆铭,其名字也被彭家祥抹得不见痕迹。那张一直珍藏着的毛主席题词追认彭家珍为烈士的“光荣纪念证书”,被直接贴到了碑面上,告诉来者,家珍是革命烈士。上世纪80年代,青白江区委重新修缮了家珍专祠,并专门成立了“彭大将军专祠管理委员会”。彭家祥主动提出调职去管理专祠,作为管理委员会委员长,名正言顺地成为了家珍大哥的守护使,儿子彭传勇是专祠纪念馆馆长。
  彭传勇也在祠堂工作了30多年了。记得那时,他是四川大学经济专业毕业的热血青年。在想要大干一番的年纪,被父亲召回守护纪念碑。那时,彭家的年轻人到各地逐梦,彭传勇却答应了父亲。
  彭家祥最怕的,就是将来没个守碑守祠的彭家人。“年轻人都有年轻人的追求,随他们吧”,彭家祥知道,至少彭家人伴这座碑走过了动荡与坎坷,在这好的年代,它不会再被遗忘和冷落。9·30来了。他与儿子在筹划纪念碑重新维护清洗的事宜,忙得不可开交。

成都市烈士陵园
地址:三圣乡大安桥村

  成都市烈士陵园建于2007年,是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占地55亩,建有悼念广场、追思园、英雄纪念碑等纪念设施。另外,2010年开馆的成都市烈士纪念馆是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烈士事迹展示载体,它用八个展厅和声光电先进技术,展示辛亥革命以来烈士们可歌可泣的铁血史料和感人事迹。烈士墓区内,安葬着88位英烈。其中离我们时间最近的,就是5·12大地震抢险救灾中牺牲的邱光华英雄机组。

崇宁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地址:郫县唐昌镇崇宁公园

  它在郫县唐昌镇喧嚣闹市的崇宁公园内的湖畔桥头,格外低调。这座碑建于1946年2月,高约6米,细看碑身,正面繁体镌刻“崇宁县抗日胜利纪念碑”,落款“民众教育馆馆长范少东建,邑人王宁书”。背面刻“崇宁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左右侧面分别书“我武维扬”及“邦家之光”。
  根据仅有的碑文可知,这没什么名气的烈士纪念碑只是乡镇所立,未被给予太多瞩目,亦非祭奠知名先烈。立碑的是原崇宁县,如今的唐昌镇所在地。主持建碑刻碑的范少东、王宁和李世丰史料难寻。碑文最后一句提到“该纪念碑在全省极为少见”。这平凡的祭奠仅是一名县长,在抗战结束的第一时间,希望有碑为念,以告慰那些年不知葬身何时何处的家乡战士。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思娴 发表于: 2014-9-30 10:53:00|只看该作者
九顶山蒙难烈士墓
地点:成双大道华锦路

  在簇桥街道5701厂公路旁约50米处,“九顶山蒙难烈士墓”的名字出现在路旁一具白底红字的指示牌上。由红牌楼去往双流的成双大道上,如果不注意,很可能会错过这座曾轰动一时的烈士墓。
  整个园区内有17名烈士,全部是首批调往西南组建西南空军的干部及技术精英。根据记载,1951年8月23日,他们乘飞机由北京返回成都途中,至彭州九顶山时,因气候恶劣,飞机失事遇难。烈士们来自全国各地,这么多年过去,“还有六七名烈士至今没找到亲人。”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烈士墓,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
  今天,我们希望能够停下脚步,去为他们献上一束鲜花。
  缅怀、激励、前行。(成都商报记者王垚 王效 辜波 郭广宇 王红强 张直 陶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5 17:24,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