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660|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4-12-18 21:57:4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普通人[转帖]路明章 ──成都餐饮界最后一个堂倌

 [复制链接]
  姓名:路明章  

身份:“堂倌”,现代语汇叫服务员

  闪光点:号称“成都餐饮界最后一个堂倌”,浑身绝艺洗眼球

  老成都有句俗话, 叫做“长官不如副官,掌柜不如堂倌。”早先在老成都餐厅随处可见的“堂倌”如今已消失殆尽。昨日,今年62岁,号称“成都餐饮界最后一个堂倌”的路明章打出了一道显眼的“招生简章”,他要收一两个好学徒将原汁原味的“四川跑堂”继承下来。

  吼堂食客拍腿开怀大笑

  剑眉、星目、阔嗓、板直的身板,路明章的模样比较符合小说中描摹的大侠模样。

  昨日中午,在巴蜀味苑餐厅,四位食客刚跨进门,身着一袭白衣的路明章笑脸一扬,腰板一挺,扯亮嗓子吼:“来客4位,摆起!”顺势将手中的毛巾朝前一甩,唱道:“凉拌心片、盐煎肉、糖醋里脊、锅巴肉片……东厢靠二的客倌要来几

  个下酒菜?”4位“客倌”坐下后,一“客倌”说:“先来一盘心片,多放点醋。”路明章一个转身对厨房喊:“‘比干挖’一份!多加‘甜子’。”“客倌”又点:“猪拱嘴半斤。”到路老嘴里就成了“半斤‘独占鳌’”。听到这抑扬顿挫的“吼堂”,众人莫不拍腿大笑。

  在路老嘴里,猪蹄变成了“四马全”、猪肚是“包层包”,猪大肠是“排搭排”,菜汤就是“雷火力”……在满座客人的开怀大笑中,路老兴致也高涨起来:“这些菜名都是老川菜厨子留下的,这些名字都有很深的巴蜀文化功底。”说罢,路老将手中的毛巾又往肩上一搭,张嘴就来:“二两‘粉子’,一碗‘幺妹打’,包你舒舒服服打圆肚皮!”当小工端上“粉子”和“幺妹打”时,客人们笑得更厉害了原来就是米饭和粉丝汤!待客人吃完准备用牙签时,路老立即又喊道“上拗门!明日再相会!”

  绝活提壶羼水,桩搭米饭

  除了“吼堂”,路老还有一手叫“提壶羼水,桩搭米饭”。路老说,这是堂倌不可少的手上硬功夫。年过花甲的路老现在端米饭一端就是12碗,左手不仅从手心到手臂一溜摆满8碗饭,右手还要提上4碗。这12个碗装满就有十来斤重,提在手上满堂穿花,靠的是惊人的臂力。在应对食客的同时,还得卖点“手彩”:老远羼个“仙人过渡”;桌上饭碗刚放下,手上的茶碗又从手头巧妙的切入,来个“金蝉脱壳”;随后,路老又左手右手各执一壶同时羼一碗,来个“二龙戏珠”;水满手不停,幺拇指轻轻一钩,茶盖子便稳稳地扣上了碗口,名曰“海底捞月”。这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我最多一次端过16饭碗……”路老很是得意,“秘诀就是用碗装沙子一天练个3小时。”

  算账心算饭钱眨眼搞定

  路老说,在他当堂倌时,不管有多忙,顾客一进门都能及时安座,然后一口气报出蒸、炒、烧、炖几十种菜名。顾客点菜已毕,“堂倌”就拉开嗓子,有节奏有韵味地按顾客的席次和所点菜名接二连三地向厨房呼叫,每当打拥堂,上菜不能衔接时,还得设法稳定顾客的情绪。更令人赞叹的是不管你吃了多少样菜,多少酒饭,在付账时他都能飞快地逐一累计报出总价,一般无误。为考证真伪,记者随手写下几个数字,2元5、3元8、6元4、5元7,4元……“客倌一共22.6元。”记者一看表,真神!路老一边报数一边就算出了总账,花时不到1分钟。

  遗憾一身绝学无人继承

  62岁的路老一身绝学,膝下儿女双全,但没人愿意将老人的“跑堂”继承下来。“跑堂这门技术不好学呀!”路老感叹道:“首先,人要机警灵活,长相上得了台面;第二要受得气,对爱挑剔的顾客要能逆来顺受,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第三要有强记和快速的心算能力;第四要有较强的体力,尤其是臂力和腕力,一次能够端上几大盘或几大碗;第五要有洪亮的嗓音并能鸣堂叫菜。”路老一拍大腿:“没得这五条基本功,他就不是个好‘堂倌’!”

  路老说,正因如此,吓退不少学艺者,此外,现今人们对“跑堂”概念的狭窄理解也制约“跑堂”的发展。“老成都常说,‘头堂二炉三墩子’、‘卖钱不卖钱全看招待员’,我跑堂时,收入比厨师要多三分之一,现在一个跑堂的也就是个小工价,哪个还来学呦!”路老感叹道。路老说,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收一两个好学徒将原汁原味的“四川跑堂”继承下来,“一门老手艺要毁在我手上,我死了都闭不上眼啦!”说这话时路老的眼睛有点湿润。记者孟梅摄影华晓峰

  声音:

  李树人(省美食家协会会长):“成都像路老这样的民间艺人是越来越少了,以前懂得‘吼堂’还有西北酒家的古少华,古少华去世后,现在就只有路明章一人,路老去后还有谁呢?”

  魏明伦(文化名人):“‘吼堂’真的是前有古人,后无来者了?”

  车辐(文化名人、美食家):“四川的绝学已经消失了很多了,希望‘吼堂’不要成为其中之一。”

  范刚(省烹协办公室主任):“路老是我们保护的老艺人,我们会创造一切机会将‘吼堂’绝学传下去。”

  新闻人物

  路明章:1942年出生在成都,14岁起便在成都餐饮界“跑堂”,先后在成都知名“大地春”、“龙抄手”、“成都餐厅”担任头牌“堂倌”,1984年开始担任“龙抄手”的管理工作,现为中国服务大师,成都“龙抄手”餐厅技术顾问。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上当”“倒楣”等熟语的来历 中国各省省名之由来
2# 四姑娘山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4-12-26 20:35:1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吼堂”这门技艺失传了确实可惜了,想来这种“吼堂”是很有意思的。雷贺倪汤,百家姓也,非雷火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3:31,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