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051|回复: 0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sunken_47 发表于: 2006-9-10 15:28:0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乡村·农业民间艺术的奇葩:达县安仁板凳龙

 [复制链接]
⊙ 四川达县:孙耕/文
  龙,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古人认为,龙是掌管行云布雨的神,具有翻江倒海的力量和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本领。所以,对龙的崇拜,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人们用各式各样的龙舞、龙灯,表达对龙的敬畏、尊崇和期望。早在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中,就有对龙舞的生动描绘;《隋书·音乐志》则记载了隋炀帝时精彩的龙舞表演──《黄龙变》;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也记载说: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
  龙舞又称为“舞龙灯”、“耍龙”,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舞龙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主要有龙灯、火龙、布龙等,耍法不尽相同,技艺风格各有特色。龙灯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龙舞。这种龙由篾竹扎成龙首、龙身、龙尾,上面糊纸,再画上色彩。龙身有许多节、节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这基本上是各个地方的龙的共同点。但是,在四川省达县的安仁乡,却流行着一种形状、风格与之完全不同的龙──安仁板凳龙,堪称是龙文化中的精品。
  安仁板凳龙是指产生于达县安仁乡、流传于周边达县麻柳、檀木、花红、东兴、大滩等20余个乡镇,以板凳为道具的一种民间舞蹈,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主要用稻草扎制而成,又有人叫它“草把龙”。安仁板凳龙既不同于盘旋蜿蜒、气势磅礴的彩龙,也不同于灯光烛火、恣肆狂欢的龙灯,与其它地方的板凳龙也有很大差异。

古朴的制作工艺
  安仁板凳龙的形状与制作与其它龙不同。它是以板凳为基础,完全采用本地常见的稻草、包谷壳、秸秆、竹篾条、苎麻等在长条木板凳上绑扎而成。通常以竹篾条作龙骨,弯制成龙头,龙身、龙尾的雏形,再用包谷壳扎成龙须、龙鳞,用稻草捆成龙身,用苎麻丝(如今多用铁丝)固定在板凳上,工艺原始而简单,形状古朴而奇特,似龙非龙,如狮非狮,神态温顺,憨态可掬。原生态的板凳龙扎制完成后,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近年来,才开始有彩绘之举,即在龙的稻草、包谷壳等上面涂上颜色,红、黄、绿相间,显得更加鲜丽夺目。
  和所有传统习俗一样,安仁板凳龙的制作也很有讲究。首先,它必须由五种物品综合扎制而成,据说是象征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因而少不得。其次,是必须由四条腿的板凳为基础,以象征四季平安。据说建国后,有人曾经提议将板凳龙的板凳改为三条腿──前面两条、后面一条,以减轻龙的重量,是舞姿更为轻灵,结果遭到安仁乡人的一致反对,说是不能违背了祖宗的老规矩。三是制作时必须心诚,认真,不得胡乱施为。

独有的舞蹈传统
  安仁板凳龙通常由三个剽悍男子表演(寓意“三阳开泰”),即一条板凳龙三人舞。表演时前面二人各以侧手执一条板凳腿,后面一人双手执两条腿,按照规定套路,合著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安仁板凳龙有追、赶、跑、跳、翻、滚、蹿、爬等基本动作。表演者在不停的奔跑中,一边翻、滚、跳、跃,一边舞动手中的板凳龙,不断变换队形和姿势,以表现出龙戏水、龙摆阵、龙蹿珠、龙抱宝、龙配凤、闹龙宫、跳龙门、龙归巢等不同场面。表演者刚劲的舞姿,有力的动作,充分显示出男子汉的强悍、敏捷、灵活和力量。
  安仁板凳龙演出方式灵活,可单龙独舞,也可多龙共舞。演出场地不受局限,可在乡村院坝进行,也可在街头、广场、舞台演出。不过,安仁板凳龙是男人们的专利。妇女是不能参加的。表演时,舞龙的人赤裸上身,肌肉虬结,粗犷豪放,舞姿刚劲,动作矫健,身手敏捷,充分显示出男人的阳刚之气,与“三阳开泰”完全相吻合。近年来,一些青年妇女提出抗议:现在男女平等,凭什么不准我们耍板凳龙?有几名妇女还自发组织起来,偷偷自学成才,这才出现了今天的男女混合舞的安仁板凳龙,并创造了一个新的舞蹈动作──龙配风,把安仁板凳龙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表演安仁板凳龙,不用管弦乐曲伴奏,只以锣鼓磬钹相配;舞龙的人随着激越的锣鼓声,舞动着板凳龙,翻滚腾越,矫健洒脱,充满阳刚之美。

丰厚的文化底蕴
  安仁板凳龙源于何时,今天已经无法考证。据安仁乡当地几名年过七旬的老者讲,他们小时候就跟着大人们学耍板凳龙,可见其历史悠久。
  关于板凳龙的起源,安仁乡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许久以前,安仁乡遭遇特大干旱,田野禾苗尽死,人畜饮水极度困难。为了发泄对龙王渎职的愤怒,人们把稻草用篾条绑在所坐的长条木板凳上,扎成龙形,令一壮汉背负着,在地上匍匐爬行;旁边的人则拿起锄头、扁担、铁锹等农具,进行追打。挨打的龙四处逃窜,人们就四面围堵,并用碗、盆、瓢等器皿舀水泼去。说来也怪,经过这样一番追打之后,很快就下了一场大雨。于是有人说,板凳龙是龙王爷在凡间的私生子,他心疼儿子挨打,于是就赶快下雨了。从此,每逢干旱,人们就如法炮制,舞板凳龙,逼龙王爷下雨。安仁乡舞板凳龙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这一点与其他地方卑躬屈膝地“求”、“乞”龙王下雨的态度截然不同。
  安仁乡人是以“逼”的方式让龙王爷下雨的。这也反映了安仁乡人民对自然、对神力的抗争态度。何以会如此呢?笔者以为,其中既有社会背景因素,也有文化传统基础。据考证,今天安仁乡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移民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从湖南等地,千里迢迢,历尽千辛万苦,移民四川,落业安仁乡,靠的是什么?不是老天爷垂青,不是皇帝和官府的厚爱,全靠自己的艰苦奋斗,奋发努力,如果一味委曲求全,能在异乡立足,开荒垦地,建立家业吗?所谓求人不如求己,只有抗争,才有成功,这大约就是移民们的共同心态,通过安仁板凳龙具体曲折地体现了出来。
  根据历史资料和安仁乡主要姓氏的家谱所载,我们可以肯定,安仁板凳龙是湖南移民带入的,迄今已有300余年的悠久历史。安仁板凳龙本身就是楚文化的产物,在它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又得到了巴文化的容纳、滋润,说它具有浑厚的文化底蕴,绝不是溢美之词。如今,它已成为安仁乡民众最为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成了人们自娱自乐、强身健体和庆祝丰收、恭贺婚嫁、欢度年节的一种地方习俗,很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安仁板凳龙的发展和延续,也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杰出的文化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安仁板凳龙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一是它作为一种民众喜闻乐见、自娱自乐的文化体育活动,具有强身健体、丰富文化生活的实用功能。二是安仁乡作为达县“湖广填四川”湖南籍移民的主要聚居点,居民不但保留着说湖南长沙话的传统,而且生活生产习俗中也大有楚人遗风。板凳龙在它产生和长期传承、发展、嬗变过程中,总合了楚文化与巴文化的精髓,是楚巴文化相互融合的典范,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围绕着它的传说、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移民社会的文化背景,闪烁着光辉的人文精神。三是安仁板凳龙的制作、动作的一招一式,具有独特的艺术性。研究安仁板凳龙的发展历程,研究它对安仁乡本土文化的贡献,对安仁乡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贡献,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理解先民们的生活与追求。四是安仁板凳龙融工艺制作、舞蹈表演、体育活动、打击器乐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繁荣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多次以安仁板凳龙为主要元素,创作了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1984年,安仁板凳龙应邀参加了达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春节农民团拜活动,巡游达城向全县人民拜年;1994年参加达县“三民”(民歌、民舞、民乐)调演;2006年8月,专家以安仁板凳龙为原型,精心改编后参加了四川省第十届运动开幕式表演,获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安仁板凳龙对安仁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达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做出过突出贡献,曾多次搬上舞台,多次参与市县的文化宣传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电视、影碟、广播等传媒的普及,人们娱乐消闲的方式正发生重大转变,板凳龙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舞蹈,正濒临灭绝的危险:一是由于传统习俗的逐渐淡化,曾经红火一时的安仁板凳龙也正逐渐被人们淡忘。二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到位,板凳龙的制作工艺、舞蹈动作等精粹部分,已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悲哀。据统计,现在能用传统工艺扎制传统标准的安仁板凳龙的人员已经屈指可数。三是与板凳龙的相关习俗也正渐渐湮灭。人们不得不痛心地看到,在安仁乡及周边乡镇流传了数百年的安仁板凳龙即将从我们的生活中、从我们的视野里消失。保护安仁板凳龙已到了迫不及待的时刻。
  笔者以为,保护安仁板凳龙,除了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领导,把安仁板凳龙的制作工艺;把与安仁板凳龙相关所有文字、音乐、音像制品、资料,相关器具、制品和作品纳入保护范畴。要广泛收集安仁板凳龙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录、分类、编目、建立专题档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等手段,对安仁板凳龙的制作及表演进行系统、真实的原生态保存。要加大发掘、整理的力度,着重努力发掘安仁乡的楚文化元素,结合对达县安仁话的保护,建立安仁移民文物陈列馆,扩大旅游开发,提倡到安仁乡去“品安仁柚,听长沙话、看板凳龙”,把安仁板凳龙的保护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适度进行开发性保护并产生经济效益。
  安仁板凳龙具有悠久的传统,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关心它、保护它,更好地开发它、利用它,就一定会为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2006年9月8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sunken_47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sunken_47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sunken_47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sunken_47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sunken_47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sunken_47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大旱之后 九寨沟导游密谋二度罢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24 09:17,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