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6|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中井河 发表于: 2022-12-29 09:51:4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22年增长与风险的平衡:2023年财政政策会如何“加力提效”?

 [复制链接]
源自:界面新闻
  2022年,在疫情的超预期影响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财政政策以“减收”、“增支”为关键词。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内需疲软的问题可能依然严峻,财政政策“加力”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升。
  界面新闻采访的分析师多认为,明年预算赤字率大概率超过2022年的2.8%,达到3%甚至以上水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可能和2022年的3.65万亿元持平。
  分析师还表示,在着力扩大内需的要求下,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基建领域继续发力,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性开发性贷款等“准财政”工具将进一步发挥对基建投资的支持作用。

赤字率或升至3%
  年底召开的两场重磅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的要求均从去年的“提升效能”转变为“加力提效”,释放出加大财政力度的信号。
  分析师认为,伴随全球需求收缩,明年出口可能面临较大的回落压力,对经济形成拖累,需要财政发力来适当对冲。此外,2022年下半年以来准财政部分拉动的大规模投资项目需要在2023年续力建设,需要财政资金做好项目的衔接以避免“半拉子”工程。
  反映到最直观的预算赤字率上,多数分析师认为,2023年赤字率将大概率超过2022年的2.8%,达到3%甚至更高的水平。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基准情形下,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突破3%,达到3.5%。他在研报中指出,2023年的经济形势仍是严峻复杂,不确定性较大,疫情以来的两股支撑力量──出口和基建,随着出口增速转负,将只剩下基建,这对财政政策的要求更高。
  罗志恒强调,明年财政做好“加力提效”需要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财政的目标问题,要在增长与风险、质量与速度等多目标间平衡;二是财政本身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优化财政政策实施方式以提升效果。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明年财政预算赤字率会有所突破,赤字率或由今年的2.8%上调至3%以上,释放更多的预算内财政空间。
  他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基本面面临三个趋势性挑战:一是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使土地财政的矛盾愈发突出。受土地收入下滑的影响,个别地方政府发力空间预计会受到约束和限制。二是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大,居民倾向于更多的保险性储蓄。住房资产的不确定性增大,居民举债意愿下降导致资产负债表收缩,并和内需不足相互加强。三是2023年全球贸易增长预计缺乏动能,外需或趋势性下行。在地产、出口、消费面临挑战的情况下,要想实现稳经济目标,财政扩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专题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对界面新闻表示,考虑到财政的可持续性和财政工具的实际使用情况,赤字率小幅上调至3%,有利于保持财政纪律。
  根据浙商证券的测算,若赤字率定为3.2%,则对应的对应的赤字规模有望突破4万亿元,高于2020、2021及2022年的3.76万亿元、3.57万亿元和3.37万亿元。

新增专项债规模或持平于2022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分析师表示,虽然稳增长对专项债发力的诉求较高,但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特征明显,且专项债逐渐暴露出投资收益率低等问题,因此,专项债新增额度的制定存在“不上不下”的尴尬。他们预计明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和2022年3.65万亿元持平的可能性很大。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指出,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已高达20.3万亿元,部分地区“财政重组”风险上升,和专项债相比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使用更为灵活,因此,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和过去两年接近,在3.65万亿元左右。
  罗志恒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一方面,明年经济需要基建继续发力,实际可用的专项债资金需保持一定规模,避免资金青黄不接,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专项债迅速扩容,地方政府付息压力攀升,专项债额度不宜再大幅提高。
  有分析师甚至认为,明年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间比较有限,专项债规模可能在2022年的基础上有所收缩。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就持这一观点。他对界面新闻解释称,2022年,在新增债务限额基础上,追加使用了5000多亿元结存限额,使得全年地方政府债务率接近警戒线。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低迷加剧了专项债付息压力,2022年上半年专项债付息额占地方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比例达10.2%,考虑到专项债投向的公益性项目前期收益较低,明年付息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国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樊磊也表示,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率已进入预警区间,专项债增量空间有限。预计2023年地方专项债新增规模或将延续2021、2022年趋势,较上一年压降1000-2000亿元。
  据樊磊在研报中的测算,2021年,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央转移支付及税收返还)达到106%,进入国际通行的100%~120%的警戒区间,2022年预计进一步上行。

基建将更多依赖广义财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分析人士认为,基建投资在明年将继续发挥其稳增长的重要作用,但考虑到公共财政支出面临刚性支出的挤压,财政“两本账”(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对基建的增量支持预计有限,基建投资将更多依赖广义财政的支持。
  2022年,广义财政对于基建投资的投入十分积极,除了年度新增3.65万亿元专项债以外,下半年又新增5000亿元专项债余额限额,此外还有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以及对金融支持基建建设调增的8000亿元政策性银行信贷额度。
  在资金的支持下,年内基建投资不断加速,1-11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8.9%,增速比前10个月提高0.2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回升。据光大证券(维权)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测算,结合2022年政策性工具的持续杠杆作用,撬动的新增基建投资规模在2万亿元左右。
  分析师认为,目前来看,政策性银行贷款、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仍有加量空间,或将成为基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
  广发证券宏观分析师吴棋滢表示,目前较为明确的增量资金之一,是今年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所支持的基建项目的后续跟进资金,估计有望达到1.5万亿元。之二,是狭义财政中抗疫类支出分流效应的下降,预计约为6000亿元。上述财政条件将拉动基建投资增速约6个百分点。
  此外,她指出,明年年中,决策层或根据经济形势对其他增量工具进行相机抉择,如政策性银行相关工具、今年被提及频率有所提高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以及央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中井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中井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中井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中井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中井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中井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阿富汗塔利班禁止女性为非政府组织工作,联合国秘书长:深感不安 警惕共享屏幕!又有人被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19:31,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