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284|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04:0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述论

 [复制链接]
⊙ 伍联群
http://www.phoer.net 9 g, c8 @1 O9 o5 D' w  L) l  Z9 _* @, }+ Z  p4 S- o; X) S http://www.phoer.net
宋代是古代文人入蜀的高峰期,北宋入蜀文人是宋代入蜀文人大军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群体的文学创作并没有形成一个风格统一或相近的文人团体和流派,他们在对巴蜀文学的发展发生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4 z' w* N! y4 x# W$ d/ F# I  S8 y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m8 J5 V8 J, p一、北宋入蜀文人的群体构成特征
http://www.phoer.net / ?6 @( o0 ?, l6 |5 @0 W. A3 I1 r北宋入蜀文人,人数众多。根据《全宋诗》的著录,约有186人左右 他们大多都有作品留存下来,但作品留存较多的文人有张詠,韩琦、宋祁,文彦博、赵忭、黄庭坚,韦骧、李复.毕仲游等 和唐代入蜀文人相比,北宋入蜀文人在群体特征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北宋入蜀文人的主体构成有了一定的改变 唐代的入蜀文人,大多数没有科举功名,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文人并不多。唐代入蜀文人大部分是在人生和政治上比较落魄的文土,构成了唐代入蜀文人的主体,而北宋入蜀文人多是高中进士的文士,因科举而进入仕途,入蜀都担任着四川各路的重要官职。北宋入蜀文人的这种主体构成的变化,与北宋社会的统治政策与官僚政治有密切的关系,宋代文人进入官僚阶层的主要途径就是科举,不再有传统意义上的世家大族。宋代文人成为君主集团唯一的合作和依靠对象。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断扩大科举名额来招揽天下读书人进入统治机构,这样即使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和科举进入仕途。科举出身就成为绝大多数宋代文人进入官僚阶层的通行证、这就相应使得入蜀的文人几乎都是科举出身,而且他们几乎都是进士及第者。故而北宋入蜀文人的素质相较历代的入蜀文人而言是很高的。0 d0 m8 S1 P) x/ j' r5 [ http://www.phoer.net
) ?$ g; h1 ^% j http://www.phoer.net
其次,北宋入蜀文人很多都具备了成熟的政治经验,是当时朝廷的能臣干吏:此时的他们正处于人生的鼎盛阶段,也是处于政治生命的成熟时期,而且他们是作为朝廷的重臣、受到皇帝的特别信任而被委以重任来到四川的。他们不仅仅是作为文人、更重要的是作为四川的行政长官,他们更是肩负着皇帝的期望,因此他们的入蜀当是有着一种雄心壮志在,更有着一种自我期许在。他们进入蜀地后,四川政治局面的安定是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当地的民风民俗也让他们深为关注,并尽力改变当地那些落后的风俗。如姚孳在知夔州时,“兴学劝农,有古循吏之风”。 赵抃帅蜀,“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餽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蒋堂知益州时,“节游宴,减厨傅,专尚宽纵,变日严之”。他们对四川的政治教化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在任职期间都有所建树。如王索在成都任职时,“先是,牙校岁输酒坊钱以供厨傅,日加厚,输者转困,素—切裁约之。铁钱布满两蜀而鼓铸不止。弊益轻,商贾不行,命罢铸十年以权物价。凡为政务,合人隋,蜀人纪其目,号曰王公异断”。和唐代入蜀文人相比,他们在政治风貌上更多了一种积极的姿态。这正是与文人在宋代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宋代文人成为君主集团唯一的合作和依靠对象。这种社会地位,激发了文人们的政治热情,使他们有了兼济天下的理想和期望;也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政府管理体系中掌握有更多实际的权力,就使得宋代文人更具有了一种现实政治的操作能力。正是这样的政治热情和期望,使入蜀文人们在书写他们的情感时,眼光不再仅仅是向上的,他们还看见了他们脚下的那片大地以及在那片土地上生活着的广大的人们、因为这种现实的情怀,他们比唐代的文人们多丁一份人间的生活气息,他们的诗歌也就多了一份人生的沉重之感,而少了一些想象的空灵之气。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睢文发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睢文发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睢文发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赠赖孟挚友[2006年] 柏灌迁移路线及其影响研究
2# 四姑娘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04:2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第三,北宋入蜀文人的著述丰富多样 北宋入蜀文人几乎都有作品集。除了诗文集之外,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有—些艺术类的作品和学术性的著述、有诗集,如鲁有开《诗集》十卷,韩不有<韩丕诗》三卷。有文集,如唐恪有《唐恪文集》八十卷,韦骧有文集二十卷。有词集,如米白有《柳枝词》一卷,黄庭坚有《山谷词》。有赋集,韦骧有赋二十卷。有话集,如郭思有诗话《瑶池集》。有史学著作,如赵抃有《新校前汉书》一百卷,石介有《唐鉴》五卷。有笔记,如邵伯温有《闻见录》。有经学者作,如唐恪有《三礼通义》五卷、《春秋指微》十卷,耿南仲有《易解义》十卷。有类书编纂,如唐恪有《古今广说》一百二十卷,宋白有《建章集》、有诗文选集,如郑雍有《古今名贤诗》二卷,章秶有《成都古今诗集》六卷。有实用公文集,如蔡京有《政和续编诸路州县学敕令格式》十八卷,毕仲游有《元祐馆职诏策词记》一卷。有小说,如乐史有《唐滕王外传》一卷、《李白外传》一卷.才蔡京有《王贵妃传》一卷。还有有关音乐的著述,如崔遵度有《琴笺》一卷,等等。著述的多样化体现了宋代文人复杂的知识体系构成。北宋文人都是集官员,文人、学者于一身。 从北宋入蜀文人的著述情况可以看到他们在各种领域都有涉猎,可谓博学。个人著述的丰富,一方面说明北宋文人兴趣之广泛,学识之渊博,同时也说明了整个社会知识水平的提高。宋代个人著作数量之庞大也是前所未见,动辄几十卷,以至上百卷。宋代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书籍可以大量刊印出版,使知识不再被特权阶层垄断占有,而是被广泛普及。 在宋代可以说开始了一场知识的普及化运动。这也是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宋人是以读书多和知识渊博而自傲的。宋代整个社会形成了对知识的崇拜心理。宋人对知识的这种追求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心理影响极其深远。) ^& U& A4 u( h1 x% @4 H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b( L' ~, s0 R' Z北宋入蜀文人体现了很高的文化素养,代表了有宋一代文人的主体特色。在充满诗人性格气质特征之外,他们更多地具有一种理性的官方色彩和学者气质。因此,和唐代入蜀文人体现出较为单纯的文化面貌相比,北宋入蜀文人则体现出较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文化背景。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对蜀地的政教和文化有很大的影响。蜀地文化吸收这种多元的因素,形成了自身多元化的文化特色。
http://www.phoer.net " b$ H/ S# V9 w; l* V. K7 Q$ o: k4 y$ h+ z& @& r4 t* } http://www.phoer.net
北宋入蜀文人这种群体性特征正是在宋代社会特定的土壤中产生出来的,特别与宋代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宋代的科举是很多宋代文人几乎唯一的入仕途径,他们从小就接受着科举程式的训练,不仅要学诗赋,还要学习策论;不仅要学会吟诗作文,还要有治国的见识和眼界。这就使宋代文人在接受文学训练的同时,也同样要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 这种训练在客观上养成了宋人更多务实的精神气质和老练沉稳的性格特征。大多数北宋文人都具有实际的行政工作能力,这和唐代文人喜自我高许但却缺乏实际的经济才干有所不同。同时,宋代文人除了经邦治国之外,他们还有更为高远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一般说来,成圣成贤是宋儒普遍的人生理想。他们非常关注自身的道德修养,自觉追求知识,力求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知识的人。在北宋入蜀文人中,很多人都喜欢对自身的道德性命和物我关系进行哲学思考,他们大多数人都和当时的道学家有交往,不少人还被列为道学门派的传人,如范纯仁、张方平被视为高平学案中人,赵抃被称为濂溪同调,黄庭坚被视为濂溪私淑,李复是张载门人,等等。北宋文人大多数都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追求脱俗的人格性情,这使他们呈现出和唐人不同的一种精神风貌。宋代入蜀文人可以说是宋代文人中的精英分子,他们是宋代文人的典型代表。北宋入蜀文人对四川士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扩大言之,他们对四川的文化发生着极大的影响。宋代四川的文化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吸纳各种入蜀文人所带来的文化因素,更积极快速地向前发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04:41|只看该作者
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和背景,人的生活和地理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创作作为人的社会活动也自然会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巴蜀地域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与其他地域有所不同。因此巴蜀地域对北宋入蜀文人创作的影响也就显而易见。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认为自然环境对民族的心理,性格影响很大。巴蜀的特殊自然地理也形成了巴蜀人特殊的性格特征和风土人情。关于巴蜀地区独特的人情风俗,历来的史书均有记载。如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云:“人食稻鱼,俗不愁苦,而轻易淫佚。然地沃人骄,奢侈颇异。人情物态,别是一方。”此处主要是就成都地区而言的。由于蜀中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人们的生活相对较为容易,故而形成蜀人乐观享乐的性格和生活习俗。《华阳国志》云:“地称天府,原曰华阳,其精灵则井络垂耀,江汉遵流……其卦位坤,故多斑采文章;其辰值末,故尚滋味;德在少昊,故好辛香,早应舆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与秦同分,故多悍勇。在诗文王之化。被平江汉之域。秦豳同咏,故有夏声也。”《隋书·地理志》云:“(蜀)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也。风俗大抵与汉中不别,其人敏慧轻急,貌多蕞陋,颇幕文学,时有斐然。多溺于逸乐,少从宦之士,或至耆年,白首不离乡邑。人多任务巧,绫棉雕楼之妙,殆侔于上国。贫家不务储蓄,富室重于趋利,其处家室,则女勤作业,而士寒自闲。聚会宴饮。尤足意钱之戏。小人薄于情礼,父子率多异居。”这些文书都提到了蜀人头脑灵活、喜游乐.好文学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针对川西道属诸郡的人情而言的。而川东道属诸郡的人情与此又有所不同。因为川东诸郡的地理条件相对川西就显得很贫瘠,多高山,少平地,开发也比较晚,农业经济比较落后,当地人的生活比较艰难、因为地理环境艰苦,物质条件匮乏,故其地之人重迟鲁钝素朴,无造次辩丽之气,多劲勇,少文学、《蜀赋》云:“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矣”。在宋代以前,此地皆为贬谪之所、南平在宋代经过一百三四十年的发展,文化虽然有所进步,但要说已达到和川西其他地区相等的发展水平,显属夸大逾美之词。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四川各地区的风俗人情的差异。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找到不同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此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性格气质也就各不相同。相较而言,艰苦残酷的生活环境和流荡不安的牛活方式,容易形成其地之民强悍、凶猛,粗犷和勇敢的性格。人与土地的稳定关系,容易造成其民安静内敛的性格。商业经济容易培养人的强烈个性,殷富的财产易使人产生享乐的思想。经济发达之处,文化随之开放和融合。经济落后之处,文化也就比较单一和传统。土地贫瘠的自然环境,容易培养出艰苦朴素的性格。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则易滋长享乐淫逸的习性。“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特殊的地域环境自然会影响文人的文学创作,巴蜀地域环境对入蜀文人的诗歌创作自然也有直接的影响。
4# 金佛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04:56|只看该作者
特定的地域环境既然影响着人们的性格气质和风俗,对于文人的审美趣味,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文人受地域自然文化景观的熏染,受水土地气的感召。“皆象具气,皆应其类”,从而产生一种与地域风貌相似的审美趣味。巴蜀地域的雄伟和秀丽,不仅影响着巴蜀本土文人的诗歌风格,对那些入蜀文人的诗歌创作风格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在面对巴山蜀水之时,也会形成与山水品格相近的诗歌情调。比如张詠《游赵氏西园》:“蜀中春艳世间殊,比竝陈园恐末如。数里花光浮暖日,六街尘净见香车。翻空雅乐催歌处,人格新诗上版初。方信承平无—事,淮阳闲杀老尚书”张詠此诗写其在成都的一次春游,诗歌的氛围和情调,正如成都的春光,是那样的香艳热闹而又悠闲自在。李复《登夔州城楼》:“夔州城高楼崔嵬,浮空绕槛云徘徊。百川东会大江出,群山中断三峡开。关塞最与荆楚近,舟帆远自吴越来。”李复此诗的格调与所写夔州之景正是一致的。夔州山势险峻,江流齐涌。李复之诗也体现出一种急速流荡、雄壮高古有力的气势。由于中国古典诗歌重意境,古代文人尤喜徜祥在山水清音之中,所以受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作家生活在某一地域之中,使他们形成与此地域相应的审美心理和趣味。
http://www.phoer.net " O! w; E' v5 n! Y2 @
http://www.phoer.net ( V! `& o# ]9 {( I地域环境除了影响诗人的审美趣味之外,作为表现对象,还直接在作品中构成富有地域色彩的意境要素。这一点在北宋文人的入蜀诗歌中有着鲜明的体现。由于入蜀文人更多来自农业发达的地区,他们热悉的是农业的生产方式,但在四川的一些区域却还保留着较多原始状态的落后生产方式,比如夔州路,这些不同于文人们熟悉的劳作场面很自然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凡是到菱州路的文人都会在他们的诗歌中对此种异俗有所表现。如韩绎诗:“山高地笮江水恶,刀耕火种黎民疲”。曾慥诗:“承平桑者自门闲,巴俗烧畲满四山”。李复亦云:“夔入耕山灰作土,散火满山龟卜雨。”这些文人因为宦游夔州,见到夔州生民还保留着那种原始形态的劳作方式,都把它记录了下来。夔州路最有名的自然山川,一是三峡。这也是文人们诗歌中最常见的诗歌题目。李复诗云:“百川东会大江出,群山中断三峡开。”宋肇《三峡堂诗》云:“林峦十里上巉岩,飞槛初凭缥缈间。夔子风烟依白帝,夜郎耕稼接乌蛮。砌横乱石遥临涧,门对高峰近带山。咫尺惊湍吁莫测,每来凭眺念江关”。二是白帝城。曾慥《白帝城》诗云:“白帝城头路,逶迤一径遥。高堂临峡口,暴水没山腰。隔岸鱼施网,横江铁贯桥。神妃翻覆手,愿赐雨连宵。”三是卧龙山。丁谓《游卧龙山》:“日长春老职司闲,纵辔因寻负郭山。花气半飘青霭外,泉声多在白云间。香灯肃肃严僧事,钟梵萧萧爽客颜。坐有诗人樽有酒,拟抛城市宿禅闗”。四是青城山。赵抃《游青城诗》:“三十六峰峻,维岷在蜀方行刺史郎,重丈人祠。冻雪诸蕃隔,晴云大面披。访仙穷宝洞,勅鬼觇丰碑。泉落寒崖响,萝依占木垂。良工存旧笔,老叟琢新诗。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盘桓不忍去,还作更来期。”昌大防《万里桥诗》:“万里桥西万里亭,锦江春涨兴隄 平。拏舟直入修篁里,坐听风湍彻骨清。”韦骧《二月》:“天气融融近禁烟,巴渝风俗自熙然。排门沽酒易成市,著处看花不用钱。一带江山入图熙,几番云雨促诗篇。独嗟久使无裨补,终刚归心趁杜鹃。”巴蜀地域也以奢侈享乐的民风而享誉天下,这种民情物态影响于文人的文学创作,就是使其诗歌体现出轻逸飘荡、华丽清新的风格特征。如张詠的《悼蜀四十韵》说:”蜀同富且庶,风俗矜浮薄,奢侈极珠贝,狂佚务娱乐。”蜀地这种奢侈娱乐之风也影响了张詠诗歌的风格。如他的《二月二日游宝历寺马上作》诗:“春游千万家,美女艳如花。三三两两映花立,飘飘尽似乘烟霞。我身岂比浮游辈,蜀地重来治凋瘵。见人非理即伤嗟,见人欢乐生慈爱。花间歌管媚春阳,花外行人欲断肠。更觉花心妒兰麝,风来绕郭闻轻香。昔贤孜孜戒骄荡,猖狂不是风流样。但是家肥存礼让,岁岁春光好游赏。”虽然此诗还杂有说教的意味,但如果把说教的话语去掉,整首诗歌就显得轻逸飘荡、柔软妩媚。即使自称不是“浮游辈”的诗人,认为“猖狂不是风流样”的严肃持重的诗人,也在美人鲜花歌舞轻香中飘飘欲仙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睢文发 发表于: 2008-7-13 21:05:10|只看该作者
入蜀的北宋文人生活在巴蜀地域,直接受着巴蜀地域文化的熏染。巴蜀文学有着悠远的传统和光辉的历史,崇尚巨大的气魄、瑰丽的文采和奇幻的想象,从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等在巴蜀生活的作家身上,似乎并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的气质和诗风。大多数诗人在入蜀后,其文学创作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不能不说是与巴蜀地域密切相关的。
http://www.phoer.net 1 Y5 _- [/ `( L0 {9 Q) z  U& R; \
http://www.phoer.net 8 N+ Q( v- L+ S: x1 P/ s# k; o5 H不同的地域风貌与各地的民情文化,可以丰富诗人的审美感受,开拓诗人更为全面成熟和多种多样的风格,北宋文人的入蜀,也给他们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变化的契机。& M5 t; J, m% T/ Q( q2 ~ http://www.phoer.net
8 j! X: d6 t9 c( G% | http://www.phoer.net
北宋入蜀文人群体不仅反映了北宋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风貌和特征,也体现了他们和巴蜀地域的密切关系。在他们身上,表现了北宋时代文人的文化性格和精神气质,同时,他们也是巴蜀文学创作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北宋入蜀文人的身上,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和把握北宋文人的文化心理特征,更全面地认识宋代巴蜀地域文学。% s" I3 ~1 B2 }8 w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 q5 k. I' x伍联群,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5 U  k% E% j" h; D- p http://www.phoer.net

http://www.phoer.net * G4 y- A% D4 a' _- W; w源自:《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第1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7 21:56, Processed in 1.310403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