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1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于: 2008-10-20 22:01:4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转帖]让政治融入我们的生活

 [复制链接]
  当我们每个人经常做一件事时,就会形成一种习惯。而这里我要说的一种习惯,是指有关人们经常对政治的关心和对其具体活动的参与。也就是如何能使政治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政治的关心和参与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习惯,而当人们形成这样的习惯后,就会在这种习惯下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
  我在这里所说的政治是指现代意义的政治,我认同的现代政治概念解释是指治理政府的理论和实践,具体表现为政府、政党、集团或个人所进行的相关事务方面的活动,其中也包括处理国际事务。
  有人认为,政治不是我们普通民众所要关心的事,我们普通民众只要关心自己的生活能否过得幸福就行了。还有人认为,政治是政府的事,与我们普通民众没有什么利益关系。还有人认为,如果普通民众参与政治,会使社会动荡,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所以,当今普通人们应该远离政治,不谈政治,不介入政治事务。因此,造成如今人们对政治漠不关心,人们似乎都变得很实际了,只关心和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及如何对利益的索取。
  往前推,在我们这个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建立初期,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华人世界中,曾经有那么多普通的人当时怀着极大的热忱,关心着祖国这个新建立的襁褓中的政府。对于这个新中国政府,人们曾积极建言献策,许多有识之士也直接参与新国家的组成和建设之中。但随着五十年代发生的一系列政治运动风波,最终形成了一个万马齐喑的国内政治格局。在以后那个基本上是一言堂的政治局面下,其所谓的政治活动伸向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直至发展到登峰造极,产生出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个国家曾经一度标榜为“政治挂帅”的国度,在那个“纲举目张”的年代,人们无法避免和逃脱“政治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当时是那样的深入人心。人们似乎都在关心政治,也都卷入和参与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斗争活动。现在看来,那时人们关心的政治,有许多其实是伪政治。那时多数人们只是在呼应,去迎合当时政府所推动的政治风潮,而并没有自己的真实思想和主张在其中。那是一种不民主的政治,那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政治局面。今天,我们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过三十年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经济实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确实不假,已经从过去那种经济绝对落后的国家,变成今天经济相对具有一定实力的大国。但是,与这种经济高速发展不相匹配的是,我们的国民即普通民众对政治活动的参与热情,却在与时俱退。当年,在经过一场拨乱反正的巨大转变过程后,在使我国政治翻开历史新的一页时,我们曾经有过一段人们对自己国家进步和命运热切关心的时期。可惜在我们都知道的政治缘故下,其嘎然中止了。
  有人认为我们可以绕过政治体制改革,人们不要去考虑和关心政治问题,可以把它先放在一边。只要集中精力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抓经济,从而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就可以了。这样做,好像政治与经济没有什么关联,不解决政治问题,把政治问题推后放在一边,是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这可能吗?“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想绕过政治,不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不考虑政治进步的问题,只一味考虑发展经济本身,这样就如同一辆漏油的汽车,是走不远的。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是息息相关的,把它们割裂开来,是不可能的。对所发生的经济问题和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如果绕过政治的考量,就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我们这样的经验教训还少吗?我们平常提到的发展是硬道理,一般认为这个发展是指经济发展,好像经济发展了就一切都好了。我认为,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发展应该包括政治发展。发展就是进步,而政治进步是促进经济进步的关键因素。
  经济改革发展必须有与其相适应的政治改革发展来相配合,它们是相辅相成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必须同步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否则,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发展将变得缓慢,经济改革将会失去方向,将会不可避免地走弯路,最好的结果也可能是以某种停滞不前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政府的层面来讲,以一种无视政治现实的态度,不对政治体制进行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改革,只会造成延缓经济发展的结果。上至政府官员或是各阶层精英,下至普通民众,如果没有政治理念信仰,不关心不参与政治活动,就会迷失自己,忘记作为人的社会责任。在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前提下,作为理由,为了减少对其发展的干扰因素,政治改革变得停滞不前,政府视政治为民间探讨的禁区,再也不提出和要求人们去关心政治了。而当在国际上或国内某些事情上遇到政治问题时,对于人们的提问和要求,政府尽量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不去正面回答问题本身。在各种媒体上,以一种暗示的方式,要求人们对政治问题采取不议论不探讨的态度。并且同时,转移人们的精神观念,大力倡导人们对经济发展的热情,希望人们都关注自身的物质经济利益。这样,变得整个社会人们只关心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级政府也只关心自己地方的GDP增长。并且在在各种政策舆论导向下,在宣传上和在上报当地情况上报喜不报忧,不利于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声誉的事件,能捂则捂或大事化小尽量隐瞒。各级政府的态度是只对自己的上级负责,而不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因为我的职位和权利不是人民给的,我是由上级委任的,所以我对我的委任人负责。因为人民没有选举自己政府领导人的权力,各级政府领导人骨子里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意识,即自己的权力是人民给的。
  就我们现今的政治体制而言,也使得人们不用去关心任何政治问题。在现实中,普通民众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力,并且在多数方面无法真正的行使自己的选举和被选举权。除去网络,在现实中,在媒体上除去官方的舆论,人们没有谈论和发表自己政治见解的地方,也没有任何媒体敢于涉及探讨任何政治议题。即使在网络上,我们也常常会看到某些论坛上提示,论题不要涉及某某某类政治性质的问题。在这些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了没有政治介入的生活,似乎没有政治,我们的生活也一样过得很好,给人的感觉是我们不需要政治。其结果造成人们变得没有信仰理念,人们自身的道德价值取向变得盲目,人们似乎都要变成经济人了。由此使得人们,这其中包括政府组织、社会集团和个人产生各种腐败,以欺诈、造假、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来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而这种经济利益常常是扭曲人性的,肮脏的和带血的。而在另一方面,由于对政治的漠不关心,则使得普通民众不闻不问,茫然放弃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利。
  今天,到处给人的感觉是我们的经济蓬勃发展,即使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是经济方面的问题。舆论媒体上也到处是倡导着人们如何享受生活,鼓励人们关注如何使自己的钱包鼓起来。人们,尤其是我们年轻的一代,在享乐主义思想充斥下,已不知道政治是何物了。我们需要大声疾呼,这太危险了!那将是没有希望的一代,那将是垮了的一代。我承认,并不是完全没有人关心政治,我这里强调的是,太少了。历朝历代,对于老百姓而言,当权者几乎都是主张“莫谈国事”的,因为当权者认为,“国事”那不是你们普通平民关心的事。然而有道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之事与我们息息相关,历代有识之士都会认识到这点的。尤其是今天,我们每一位国民,难道还要这样“莫谈国事”吗?“家事国事天下事”,哪一件事不与我们有关。国家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政府是我们自己的政府,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哪有国家的主人不关心自己的事呢?国家的政治走向和发展,关系着我们每位普通民众的根本利益,虽然这种利益有时并不是直接与我们相关或能够直接感受到的。
  如何入手,从新焕发起人们的政治热情,让政治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间去,融入人们的思想,使其行为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使得人们关心和参与真正的民主政治活动。我有一种想法,只有让人们感觉到政治与自己利益的息息相关时,人们才会持续的长期保持他们的政治热情。在这点上,我认为可以参考借鉴国外的竞选政治制度。在我们中国,千百年来,无论历朝历代还是直至近代,产生了现代形式国家政府后,都没有实行过真正的民主竞选政治制度。也就是说,在我国是没有竞选政治制度传统的。当然,现在已经有一些符合现代政治的竞选雏形现象发生,所以我这里主要指的是当今我国最大的政治实体部分,局部的如作为我中华一部分的台湾现状,还有香港和澳门,还有在我们大陆的正在探索实行的“村官”竞选等在此为例外。
  在那些具有民主竞选政治制度的国家中,我选择有代表性的美国来作为例子。单就四年一度的美国大选,就会使国民每隔四年经受一次政治活动的熏染,这还不算地方政府的政治竞选更替过程。我虽然没有去过美国,也不了解美国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但在电视上看到美国的两党政治大选活动所举行的相关政治集会,竞选者在台上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见解,台下人们精神高昂的为自己的竞选人欢悦鼓劲,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政治热情,是不可能这样的。而且这种竞选政治制度使人们有了参与国家政治的一定机会,虽然对整个国家政治而言,具体的个人可能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但因为实际竞选中的各项政治议题,有可能会波及自己的切身利益,所以人们并不会因而减低参与这种政治活动的热情。美国的竞选政治制度,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深深得影响着美国国民的政治素质。一个整体多数国民都参与的政治活动,将会长期影响一个国家国民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
  让政治融入我们的生活,使得对政治的关心和参与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是我们重建人们思想信仰理念的基础。不敢说关心政治就一定品德高尚,但至少这样的人,还知道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关心,其实就是对自己个人根本利益的关心。一个国家人民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人民的理性程度。如何让人们关心政治,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我们政府的态度。不要怕人民参与政治,一个政治开明的社会是符合国家根本利益的。具体从哪里入手让人民关心政治,我认为一方面可以从我们自己的政治实践中探讨如何使广大民众产生对政治的热情,另一方面研究和学习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经验,借鉴国外的它山之石来为我所用。同时通过政治改革的具体实施,在相关政治的制度和结构的设计上,逐渐推动和完善我国全体国民参与政治的进程。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园丁与玫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园丁与玫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香港牛腩面咋这么香 [转帖]好制度是不会让孩子窗外听课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03:12, Processed in 0.2340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