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4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于: 2008-11-30 12:09:2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1978-2008年[转帖]中国之大容不下一张报纸?

 [复制链接]
我去过《人民日报》的大院,沾朋友的光,还在里面的公共澡堂洗了个澡,狠狠搓了搓我的陈年老泥。洗干净出来,猛舒一口气,看着北京城里的这块宝地,看着参天的老树,树丫上停着的透着就大气的老鸟,文静的新楼旧楼。戴眼镜的透着斯文的老师们,待遇优厚的福利。处处洋溢着祥和舒坦的气氛,只要你别没事干撮妖,就能舒舒服服的过掉你的一辈子。
  的确和我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此之前,我从课本上和电影里了解到的中国的报业都是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发布着真理的那种形象,是黑暗的民房里,用油印机,有一切简陋的工具,以昏暗的油灯点亮了中国。
  那是出生在1970年的我的胡思乱想的而已。
  之后我有幸也混进了一个报社队伍,人人管我叫“老师”,初听刺耳,习惯了就舒坦了。那段时间有点得意,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
  之后又有幸去过香港,得知600万人口的香港居然有数百份报纸杂志,中文的一大部分,英文的一小部分,还有一份盲文报纸。在报摊上,抬眼望去,简直眼

晕。密密麻麻,花花绿绿的老大一片。
  于是再也不敢小人得志的样子了,一个一千万人口的城市,只有数份报纸,有什么可得意的,报业集团如何,名记如何,文章如何,全是扯呢。一千万人口没别的字可读,巴巴地就等着读每天那几个人写的字。各地的城市几百万人口的有的是,也都差不多,眼巴巴地等着几份报纸,这些经营业绩了得,并盖着豪华大厦的集团有什么可得意的呢。一份报纸卖几毛铜板,想想中国的哪个铜板不浸透了老百姓的血汗。交到广告部的支票,有多少是奸商的口袋里和嘴边抹下来的洋洋得意的油花。
  这些城市中最牛逼的大厦,放眼忘去,闪闪放光,整楼整楼的老师和白领,还有享受高待遇离退的老领导和老老师们,等等。没有经营经验的人流着口水想,这是多么幸福的人生境界呀!有经营经验的人则这样想,靠,这得多少银子呀。
  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南方周末》都是能称得上最可读的报纸,这些年有志之士们确实没少读她,常有读到荡气回肠,掩卷长叹的时候。
  当然放到整个环境中来看,也不过就是斗胆写了点真话,用了点真感情。如此而已。不过,这个真话和真感情,在中国是多么的可贵呀。正是因为缺少,所以她才如此地可贵,就好比你在河边会看着一河的水,无动于衷,但在沙漠里看到一滴水,你会激动得盲肠都会不停地哆嗦一样。
  有时候会有人说,《南方周末》无非就是揭点儿短,而已。确实这样,在中国,你揭点儿短试试。并没有太多的人勇敢到去揭别人的短,大多数人都忙着张罗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的关系网络,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谁没有个亲戚朋友,对雪花银的美好憧憬,人皆有之。
  这么说,就难能可贵了。

不久后我再路过报摊,老板问我怎么不买《南方周末》了?我说,你也不要卖它了,已经没什么看头了。他说,也怪,过去这张报纸一来就光,现在拿得少了,还要到

第二天才卖掉。
  本来,《南方周末》我是每个礼拜必看的,每周四都要惦记着去买一份。《南方周末》一段时间前,觉得越来越没什么看头,有看它的时间还不如到网上

看看什么裸体美术图片消遣,也就不再看它了。
  一份报纸每期让我必读的,至今有过三份:一是《参考消息》,那是中学时必读的东西,读大学以后,觉得《参考消息》越来越不“参考”了,也就不再读它。但那时出了份《世界经济导报》,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即使我在军队,驻在边远的城郊,也会每个礼拜安排我的文书去市区买来,并且认真整理、剪报,作为自己研究经济的依据,可到了1989年,《世界经济导报》突然被枪毙,连影子也看不到了。前些年发现有《南方周末》,于是又有了每期必看的一份报纸。但今年《南方周末》班子调整后,不是越来越有看头,反而是越来越味同嚼蜡,

只好不看拉倒。
  中国的新闻,是很讲究等级制的,有各种各样的内部参考,根据读者的行政级别设定范围。前年代理《人民日报》社两种白皮内参的征订,一种是规定到师局级以上,一种是规定到县团级以上,内容跟普通平民所看的报刊有很大差异,很有读头,所以,《人民日报》社的定价也非常高,订一份便宜的(县团级)等于一个农民要种一年地(一亩地一季稻一季麦,不计劳力成本的丰年利润是200

元,假设一个农民拥有1.5亩地,年利润是三百元)。
  为什么新闻舆论要这样实行等级制呢?我想,大概不外乎两条:一是认为读到真实的新闻是做人的享受,只有当官到一定才配有这享受,就象当官到一定级别不管工作需要不需要,都必须配车、配秘书一样;二是认为中国的平民包括低级公务员智商都很低,只能理解假新闻、假舆论(不管怎么解释,内参的存在事实已经证明非内参是一种假东西),不能理解真新闻、真舆论。
  但毕竟是内参,不是正式的报刊,因此,就是白皮,而不是红皮、蓝皮、绿皮什么的。因此,从平民的角度说,或者从正式报刊的角度说,中国之大,其实是容不下一份报纸的,如果说报纸应该是真新闻、真舆论的话。中国所能容下的,是白皮的内参。
  过去说要防止精神污染。什么是精神污染?假新闻、假舆论便是精神污染。这不,今天的中国仅仅从道德的角度说,传统的道德已经丢了,学西方的又学不好。老师跟下岗工人的子女说:你们不要勤俭,钱是越花越多的。又对所有的孩子说:你们要特别尊敬外宾,外宾就是外国人,长得跟我们不一样,比我们高级。因此,便举国被污染,举国麻木。老师这样说,是上海市《中学生守则》这样的东西规定的。
  也有一些不愿意麻木的人只好跑到网上去,我也是其中一个,想借助新技术得到点真新闻、真舆论。但从经常打不开、找不到里,我从中国容不下一张报纸的事实看,隐隐觉得中国之大,可能也会容不下一个网站。有一天,说不定上网消除麻木也要当了官而且要当到一定级别才可以。但当了官,肯定是更麻木。怎么办?没办法,只好被污染,被麻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园丁与玫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园丁与玫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园丁与玫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请中国政府公布各国对华援助名单 还原真实抗战史《血战台儿庄》是如何出炉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04:53, Processed in 1.762803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