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441|回复: 1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作家王蒙:我有最真切的对共和国的体验感动和记忆

 [复制链接]
  王蒙(1934.10.15~),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现在居住在北京,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等近百部小说,其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与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等荣衔。作品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
  2017年12月,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获得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19年9月23日,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蒙“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开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开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开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高手们.给个名字吧!! 哈姆湖,我前生的宿命
11#
 戏游 发表于: 2019-10-22 20:37:4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王蒙:我有最真切的对共和国的体验感动和记忆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共和国不会忘记丨王蒙:用感动书写共和国70年

  今天的《共和国不会忘记》系列报道,我们来认识“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蒙。作为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文学创作者,他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之路。他创作的《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活动变人形》《这边风景》等作品具有代表性和开拓性意义,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各国出版。

  今年,展示新中国70年文学创作成果的“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中,作家王蒙的《青春万岁》名列其中。从1953年创作,到1983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这部记录了新中国第一批知识青年投入祖国建设洪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人生理想的作品,深深感染和影响了几代青年人。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蒙:我是和共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为什么我能坚持把它写下来,因为我有最真切的对共和国的体验,感动和记忆。
  幼年,亲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苦难,爱国的种子深深埋藏在王蒙的心里,1948年,14岁的王蒙正式加入地下党。从此他将文学和革命视为自己要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1953年,新中国百废待兴,19岁的王蒙开始创作《青春万岁》,三年后,他根据基层工作观察,创作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小说中对官僚主义的批判描写,引发了社会争鸣和文化讨论。此后,王蒙到新疆劳动锻炼,这期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表现了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火热图景。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蒙:在今天来说,这个意义更大,对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各个民族的团结。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蒙出任文化部部长,邀请帕瓦罗蒂访华演出,开放营业性舞厅,关注文学发展,鼓励艺术创新发掘提携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作家。
  步入晚年,王蒙潜心研究国学,依然笔耕不辍,先后出版《老子十八讲》《与庄共舞》等传统文化文集和多部小说作品。十八大以来,王蒙系统深入地阐释了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出版了《王蒙谈文化自信》,引起广泛好评和关注。
  “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蒙:我们强调不忘初心,同时我们又强调改革开放,我们的文化自信还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正在往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务实,越来越有底气这方面发展。
  美好生活70年巨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浪新闻特别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红叶 发表于: 2013-3-27 11:32:00|只看该作者

王蒙:中国小说家有两个半天才我是那半个

  “王蒙要是流泪,大家就哈哈大笑;王蒙要是叹气,大家就觉得是玩(笑)。”王蒙一言不发地听了一下午大家对他作品的研讨后,卖萌总结,“这个说法有点意思,说明我喜欢的面有点广,触点和大家有点不一样。”
  昨天,在浙江农林学院的茶文化学院二楼露台,王蒙应著名作家王旭烽的邀请,参加了“王蒙作品生态思想研讨会”。青山、绿水、微雨、春茶,这是个充满自然野趣的文学研讨会。
  “有人说,中国的小说家有两个半天才,一个是莫言,一个是贾平凹,还有半个是王蒙。为什么王蒙才半个?因为他关注其他去了,比如政治、红楼、庄子,他忧国忧民去了。”说这话的,是王蒙自己,他今年80岁,酷酷的黑色皮衣,竟萌点十足地围了条彩色丝巾。

旧稿重逢热泪横流

找到“自己的中段”

  昨天下午的研讨会上,有人用“忧国忧民”四个字来评价王蒙。
  听到这,王蒙自己先笑了,“人家都说‘你忧国忧民干吗啊?’”
  可王蒙说他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比如,我下个月要推出的新书《这边风景》,就是忧国忧民的典型。”
  王蒙说,《这边风景》的出版,算是填补了他创作链条上空缺的16年。“重读旧稿、悲从中来,我在这部小说中找到了38岁到45岁的王蒙,就好比一条清蒸鱼找到了自己的中段。”
  1963年,29岁的王蒙下放到新疆,在新疆度过了风华正茂的16年,《这边风景》是他在这16年里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
  “这部作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写成,所以里面有些东西显得特左,当时自己觉得不好改就搁置起来了。去年年初五,在我爱人去世最痛苦的时候,我和儿媳在打扫房间时,翻出这部70多万字的小说。”
  “这是从坟墓中翻了一个身,走出来的一部书。”王蒙很淡定地形容着。
  半个世纪后的重逢,让耄耋之年的王蒙老泪横流。“这是五十年前的大呼小叫的历史,从遗体到新生。”

展现边疆风情细节

美食小吃一网打尽

  王蒙这样形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写作:
  “从理论上说,我们认为创作越自由越好,在自由的情况下,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但是在这种绝对自由的情况下,你写得太容易了,就不会多花心思。我只能说戴着脚镣跳舞,有戴着脚镣跳舞的特色。”
  “那些最好的作品,谁没有‘脚镣’──曹雪芹、屈原,李白、托尔斯泰没有脚镣?”王蒙问与会的人。
  不过,对这部连自己都感到陌生的小说,王蒙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他把“特别过分”的词句改成了相对客观的说法,并在每一章的结尾加了一节“小说人曰”,类似《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以记录整理旧稿时的心情。
  其实,除了“文化大革命”,由于书写新疆题材,《这边风景》也涉及很多那儿的风土人情,有如打开了新疆的后厨房。
  “抓饭、烤肉、牛杂碎、馕、油搭子、列巴、酥糖、奶疙瘩、马奶酒,各种干果加四季茶饮。”王蒙一口气报出十几种小吃名,他还意犹未尽,说自己在书中公开了这些私房美食的秘方,“我用文字将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小吃一网打尽。”
  当时,王蒙在人民公社里担任副大队长,和维吾尔族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70多万字的《这边风景》描写的正是新疆伊犁的农村生活。
  “从个人生命来说,这是我的盛年。我现在都不清楚,当时怎么能把新疆少数民族农民生活写得那么细。”按他的话讲,“吃喝拉撒、婚丧嫁娶、从头到脚,什么都写到了。”
  “我甚至写一个善良的维吾尔族女孩,在新婚之夜按照习俗要帮新郎脱靴。而思想进步的新郎认为应该男女平等因而拒绝了,于是女孩心里很想不通。”当王蒙再次阅读自己的旧作看到这些细节时,自己都感到惊讶:“我怎么钻到人家洞房里去了!”
⊙记者:王湛 文/摄
9#
 红叶 发表于: 2013-3-25 12:13:07|只看该作者

王蒙尘封四十年作品将出版:从坟墓翻身走出的书


  王蒙尘封四十年作品将出版
  王蒙一部“重读旧稿、悲从中来”的作品《这边风景》终于出版,填补了王蒙创作链条上空缺的16年。王蒙说:“总算到了可以淡化背景的文学写作与阅读时代了。”他还说:“这是五十年前的大呼小叫的历史,四十年前的处心积虑、小心翼翼,仍然是生气贯注的书写。这是从坟墓中翻了一个身,走出来的一部书,从遗体到新生。”其实,从去年开始,王蒙的创作就已经转回小说创作,在《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了很多中短篇小说,只是大家都没有看到。
  作家王蒙昨日透露,其尘封四十年之作──长达70万字的小说《这边风景》即将在4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这边风景》的出版填补了王蒙创作链条上空缺的16年
  如果说前不久尘封之作《美!》的发现,改写了川端康成的作品年谱,那么《这边风景》的出版,则算是填补了王蒙创作链条上空缺的16年。
  在《这边风景》后记里,王蒙提到“重读旧稿、悲从中来”的复杂心情,更笑称在这部小说中找到了38岁到47岁的王蒙,就好比一条清蒸鱼找到了自己的中段。
  1963年,时年29岁的王蒙下放到新疆,在新疆度过了风华正茂的16年,《这边风景》是他在这16年里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1979年,已是45岁的王蒙因创作这部小说得到前往北戴河改稿的机会,而后机缘辗转回到北京。王蒙的夫人崔瑞芳(方蕤)女士,也曾在《我的先生王蒙》中提到,正是这部作品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命运,在王蒙人生转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后,《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以及有关王蒙的各种评传如贺兴安的《王蒙评传》、於可训的《王蒙传论》和《王蒙自传(三部曲)》中都提到了这部小说,更有各种评论文章分析研究王蒙在《这边风景》创作中的成败得失。然而,为何这样一部至关重要且备受关注的作品到2013年才得以出版呢?

“这是从坟墓中翻了一个身,走出来的一部书”
  针对前面的问题,王蒙笑答:“读完了,你就找到了答案。”如今,尘封四十年的《这边风景》遇到了伯乐──花城出版社,王蒙欣慰地说:“总算到了可以淡化背景的文学写作与阅读时代了。”据他介绍,这部作品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写成,所以里面有些东西显得特左,当时自己觉得不好改就搁置起来了。
  2012年,王蒙儿子王山与儿媳刘颋打扫旧屋时,无意中发现了这部手稿,两人雀跃着将手稿送到王蒙面前。时隔四十个春秋后的重逢,让已近耄耋之年的王蒙热泪横流、拍案叫绝。他说:“这是五十年前的大呼小叫的历史,四十年前的处心积虑、小心翼翼,仍然是生气贯注的书写。这是从坟墓中翻了一个身,走出来的一部书,从遗体到新生。”
  一句“处心积虑、小心翼翼”,一句“从坟墓中翻了一个身”,透露了王蒙创作《这边风景》的心境,且暗示了当时的政治气氛与大环境。《这边风景》写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对于在中国政治运动有深刻亲身体验的王蒙来说,这部小说就是他书写在新疆经历“文化大革命”体验的一个集大成之作。

“有时候通向地狱的道路,是被你通向天堂的幻想所制造的”
  谈到反思“文化大革命”,王蒙认为现在已经不是肯定和否定的问题了。“文化大革命”不管是作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各个方面来说确实有很多值得讨论和研究的东西。被问到为什么在那个时期整个民族陷入疯狂,王蒙引用了一位哲学家的话,“有时候通向地狱的道路,是被你通向天堂的幻想所制造的。”
  王蒙说,在“文化大革命”的处境下,中国的知识分子的选择的空间是非常小的,“张志新他们说了一些不同的话,后来遭到了杀身之祸,我想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就是干脆不闻不问做所谓逍遥派,还有一些人可能在范围之内总还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学一点东西。其实“文化大革命”当中我放在写作上的时间远远没有放在我研习维吾尔语上的时间多,这也算自己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谈到“文化大革命”这段经历的影响,王蒙说:“我一直是比较中规中矩的一个人,所以1957年反右也好,后来社教运动也好,我都是很听上边的话的。”这本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写了四年,王蒙说当时创作的心态就是既能够不至于给自己惹来祸害,而又写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书中有一个主题就是对诽谤的抗议,对诽谤的哀伤,对被诽谤的痛苦,不能说我没有说出自个儿心里的话,只是迎合,里边也有迎合,迎合的目的是我能说出我心里的话,因为你一点迎合都没有的话,你就连自个儿心里头一句话也说不来了。”

“文学史上最好的作品,谁不是戴着镣铐跳舞?”
  他形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写作就像戴着“镣铐”跳舞,“从理论上说,我们认为创作越自由越好,你只有在自由的情况下你的想象力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你的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但是在这种绝对自由的情况下,有时候你写得又太容易了,您怎么抡怎么对,有时候我只能说是戴着脚镣跳舞,有戴着脚镣跳舞的特色。”
  当然,他也强调,脚镣戴着太厉害,“当然您又可怜他,你看他哆嗦这个劲儿,但现在回过头来说,那些最好的作品,谁没有‘脚镣’──曹雪芹有没有脚镣、屈原有没有,李白有没有脚镣?李白差点让皇上杀了头,托尔斯泰没有脚镣?所以这玩意儿……但是我又不希望陪绑上绞刑架不想带脚镣”。
  其实,除了“文化大革命”,《这边风景》由于书写新疆题材,也涉及很多历史事件、宗教文明和风土人情。这本书也打开了新疆的后厨房。抓饭、烤肉、牛杂碎、馕、油搭子、列巴、酥糖、奶疙瘩、马奶酒、啤渥,各种干果加四季茶饮,王蒙用“文字”的方桌将维吾尔族、俄罗斯族、哈萨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美食小吃一网打尽,香气跃然纸上,他还意犹未尽地公开了这些私房美食的秘方。

“我一直在写小说,只是你们没看见”
  《这边风景》创作于40年前,近年来,王蒙的书一本接着一本出,从谈《庄子》、《老子》到《红楼梦》,去年还推出一本《中国天机》,但小说却很少见,很多读者以为王蒙是不是还会继续写小说。
  王蒙说,其实从去年开始,自己的创作就已经转回小说创作,在《人民文学》等文学期刊发表了很多中短篇小说,只是大家都没有看到。与《这边风景》一起出版的,还有中短篇小说集《明年我将衰老──王蒙小说新作》,收入《秋之雾》、《太原》、《悬疑的荒芜》、《山中有历日》、《小胡子爱情变奏曲》、《岑寂的花园》、《明年我将衰老》七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风来来过 发表于: 2013-3-24 00:13:10|只看该作者

王蒙:我不会做孙子的语文题 很担心语言的处境

我不会做孙子的语文题

作家王蒙带“保留节目”来武大讲学

  (见习记者:钟磬如)昨天下午,著名作家王蒙来到武汉大学讲学,为武大师生带来了自己的“保留节目”,一场名为“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的讲座。
  走到哪里,王老的人气都是高得不能再高,上周六王蒙在武汉图书馆一场“《红楼梦》中的政治”的讲座,引得外场一百多观众顶着寒风倾听。昨天的武大法学院一楼报告厅内座无虚席,能落脚的地方都站满了学生,还有不少人席地坐在讲台两侧。王老也表示,这场讲座是自己的“保留节目”,“语言的魅力无穷,我关注很久了,经过不断的思考和提炼,这个话题越积越丰富。”
  由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到日常生活中简简单单的语句,能看到语言和思想发展的关系,语言丰富的政治功能和组合能力。近两小时的讲座,王老把简单的语句升华到深层次的语言学分析,再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出来,如此深入浅出的功力,大师不愧是大师。

“我很担心语言的处境”
  “视听产品和网络如此发达,产生了文学可能消亡的观点。文学需要语言符号承载,但目前来看,语言的吸引力远不如画面声音来的使人轻松,比如大家看《红楼梦》的电视剧,里面有美丽的林黛玉,有体贴的贾宝玉,有直观的画面,都不想去看《红楼梦》的书了。”王蒙表示,我很担心,因为语言和人的思想联系最紧密。教育学、生理学、语言学家曾有争论:思想能不能离开语言?有无裸思想的存在?如果我们不找极端的例子,语言的发展和思想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学家有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者,很难在语言上有足够的发展。
  王蒙先生说,语言有生长、发展、推进思想的能力,如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的诞生,词汇有求全倾向,让我们的思维接触到经验层面以外的世界,语言了不起。

“语言的功能十分强大”
  语言文字在传播中发生了巨大作用,有激发和动员功能,如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就是抒情散文的范本。有折腾、妥协和遁解功能,在政治中体现明显。绕口令、顺口溜的形成,是因为语言有解除自己心理负担的功能。
  “小时候上课,老师教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能延伸出很多话题。”王老举例,成功后,人容易骄傲造成失败,成功可能是失败之母。失败后也可能是再次失败,失败也能是失败之母。语言组合不同,其意大不相同。

“我不会做孙子的语文题”
  有同学问起中小学教育中轻语言教育的问题。王老笑言,有一次自己辅导上小学四年级的孙子的语文作业,也不会做阅读理解题。“题目说:窗户外面长着高高的杨树。让在四个选项里选一个意思相同的句子。我看来看去,四个选项都对,我还真不会。”王蒙表示,语言有创造性,这与中小学教育中的种种规范相矛盾。
7#
 睢文发 发表于: 2005-11-9 21:03:10|只看该作者

王蒙:“首先是个诗人”

  日前,来川参加全国政协研讨会的著名作家王蒙游兴颇浓,抽空在绵阳、乐山、峨眉山等四川名山古刹间拜访李白、郭沫若、艾芜等文化名人故里。王蒙显得极为低调,坚决回绝了几乎所有采访。但是,11月4日、5日,记者有幸在王蒙游乐山、访峨眉时一路跟随,为广大读者记录下这位文坛前辈的一日生活以及他关于“睡眠”“游泳”等的精妙语录,并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独家专访
  21岁,因为“积极干预生活”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王蒙19岁时写作的浪漫风格长篇处女作《青春万岁》20年后才得以出版;自己也基本中断了文学创作,寂寞中写下“多少青春,多少肌肉,忽然展翅,不飞”的诗句。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新拿起笔杆的王蒙哪怕是在担任文化部部长公务繁忙的时候,也笔耕不辍,总计约一千万字的“红尘滚滚”。用王蒙自己的话来说,“可以告慰各位读者的是,我一直没有停笔,今年就要出6部新书。”

好读书不求看完
  记者(以下简称问):5岁入小学,10岁跳级升中学,19岁写出《青春万岁》,现在著作等身。你觉得自己是文学上的天才吗?你在文学上受哪个流派上影响大呢?
  王蒙(以下简称答):天才不敢当。我受前苏联文学的影响,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对英美、法国的东西,我也极其热爱。中东的、阿拉伯的、中亚的,因为我在新疆呆过一段时间,这些我都感兴趣。说不上专门对哪个作家感兴趣。说实话,《百年孤独》,我看了三四遍,始终没看完。因为我最多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他的那个手法、语势有点让我摸到底了的感觉,我就觉得不想再看。很多书都是看了一部分就不看了。《追忆似水年华》大家都说写得好,我问过很多夸它好的人,都说没看完,那也都说他写得好。

现在不再翻旧作
  :回头看,当初《青春万岁》《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创作状态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青春万岁》虽然也是根据现实写的,但它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东西,不是很追求小说的情节和故事,而更追求表达一种激情或者诗情。陆文夫生前曾经说过,王蒙首先是一个诗人,他写小说也是把它当诗来写的。《青春万岁》是19岁写的东西,和60多岁的《青狐》,状态肯定完全不一样。对人生那种特别单纯、梦幻的东西会慢慢少一点,相对老辣的东西会多一点。
  从写《青春万岁》到现在经过了半个多世纪,我非常高兴,一本五十多年前写的书,从来没有停止印过。这本书每隔一两年就要印一回,我就想一部分中学生又毕业了。

  :偶尔翻翻以前的东西,会是什么想法?最近《青春万岁》又在改成话剧了。
  :现在我基本上不翻自己的旧小说来看,《青春万岁》的话剧我也不参与。我要写的事情太多,精力全放在新产品上还来不及呢,没功夫再加工,搞延伸产品。

  :现在很多人研究你的创作。如果让自己来做个分类,你会怎样划分自己的创作时段?有没有一部《白鹿原》之于陈忠实那样当棺材枕头的作品?
  :这个事情是这样。一个时期会有一个时期的风格。就比如青年人都会有自己的快乐,有自己带着某种狂热的时期,虽然每个人的具体形式不同。《青春万岁》写得最青春,《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可以说写得非常激情,《坚硬的稀粥》写得很讽刺,《青狐》写得最小说……我自己一直追求自己的写作沿着一个比较宽的路子走。我没有一本作品垫枕头,作品忒多了,也不知道该选哪一部。

不能成为书斋人
  :请教过一些搞文学的人,他们对你的作品有不同看法。比如觉得你的散文比小说更有看头,语言风格方面特点不太鲜明,和政治靠得太近之类。
  :这个见仁见智,我的小说,让别人说去吧!我的成长经历与社会的巨大变化有关,经过了日本从侵华到投降、国民党统治中国的时期以及新中国的成立,这些诸多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吧。人和人都不一样,生活使得我的作品和社会关系比较密切,时代感也比较强。这个没办法。我想把自己变成书斋里的人,或者遗老遗少,这都不可能。另外一方面,我从来都觉得文学是比较宽阔的。我从来对世界都抱有最广泛的兴趣,或者说拥抱。

  :现在的文学家,你算是活动比较活跃的一个,但创作从来没断过。很钦佩你的工作激情。
  :人生的哲学和文学是分不开的,写作因为我有东西想写,这关键是一种对生活的敏感,也是对自我心灵的一种陶冶。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用中国古人的说法,我是一个入世很深的人。可是正因为这样,我就常常能够接触到这个社会的脉搏、大家最关心的这些事情。

  :很多批评家都说现在文坛缺乏一种民族、国家的大境界,小情小调流行。像鲁迅、巴金之类的精神导师级人物几乎没有了。这个你怎么看?
  :各走各的路!鲁迅有鲁迅的时代。认为今天读者们还是嗷嗷待哺地等待著作家们的指引与拯救,是不是太一厢情愿了呢?现在,文学不再有过去那种高姿态,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只有在中国,作家才有这么高的地位。这和中国的“作家”一词有关,家者,成名成家之谓也。在其他语言中作家只是写者的意思。在英语里,任何一个书写的人都可以自称作家。在维吾尔语里,作家与记工员、记者可以用同一个名词。

★ 人物介绍
  王蒙,当代著名作家。河北南皮人,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14岁入党,19岁写出《青春万岁》,20来岁因《组织部来的年轻人》被打成右派。20世纪80年代末出任文化部长。著有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季节三部曲》《青狐》等,10卷本《王蒙文集》约1000万字左右。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袁寒 发表于: 2005-10-27 20:28:12|只看该作者

人物评价

  王蒙小说创作中大量运用抒情笔法,使某些章节段落更近似诗歌和散文,抒发了那个特殊年代赋予青年人的热情。小说里的人物象当年生活里的中学生一样天真可爱,她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性情、爱好,心中燃烧着爱党、爱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的青春热情。小说为解放初期的中学生活留下了一份真实生动的写照,反映了党的阳光雨露和社会主义文艺的乳汁怎样哺育了一代人的成长,在他们稚嫩的胸膛里播下了真理的种子。在青春文学领域,王蒙起到了开辟性的作用,具有标杆旗帜风向标性质。──《搜狐网》
  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王蒙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从改革开放后的伤痕文学开始,直到上世纪末的创作时期。(烟台晚报评)
  老作家新书不少,但有突破的似乎不多。王蒙推出的《这边风景》并非新书,而是一部尘封多年的旧作。(人民网评)
  王蒙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人,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不单是小说方面,还有诗歌散文,比较文学以及古典文学研究,表现在齐头并进的多个方面及前沿地带。他作为前辈给我的突出感觉是学习,这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词,但其实不然。贾平凹在一个场合说过:我是一个农民。王蒙就说如果任何人都给自己一个定义的话,我想我自己是一个学生,这句话对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让我对他充满敬意,因为这绝不是虚假的谦虚。这要比他说自己是一个学者来得真切。历经苦难后永不言败的激情、活力、情感、智慧、燃烧,这些词用在他身上并不过分,这些都是令人感佩的。──铁凝(中国作协副主席)
  用一个词来形容王蒙的创作道路就是“风雨兼程”,他是新时期最活跃的、始终处在生长攀登状态的一个代表,这是作为作家最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他的创作在内容上,既有一种触动感情的自由抒发,也有对文学创作道路上的思考。从对王蒙文学研究中,我们可以派生出不同的切入点。──张炜(山东省作协主席)
  王蒙作品中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通过文字透露出来的文学内涵和语言感受。文学的内涵或许需要对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和人物苦难的理解,而他的小说在语言上则有一种震撼力,就好像集束炸弹轰炸带给人的感觉。──周大新(河南作家)
  讨论王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是如此复杂的一个人,光看他的称谓就有着许多的不可思议,既是作家,又当过官,甚至还当过生产队的队长。──张宇(河南作家)
5# 华蓥山
 王至秦 发表于: 2005-10-25 20:34:16|只看该作者

获奖荣誉

  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队长 书记 野猫和半截筷的故事》、《最宝贵的》(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79年,短篇小说《歌神》《友人如姻》《悠悠寸草心》(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夜的眼》《表姐》。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81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并于1986年获人民文学奖)。
  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蝴蝶》;短篇小说《说客盈门》《买买提处长轶事》《春之声》(获1980年全图优秀短篇小说奖)《风筝飘带》(获短篇小说北京文学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相见时难》(获全国第二届1981~1982中篇小说奖);
  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息浪止》《淡灰色的眼珠》《虚掩的土屋小院》;短篇小说《青龙潭》《黄杨树根之死》《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哦,穆罕默德·阿麦德》《好汉子伊斯麻尔》《葡萄的精灵》(获第一届1983~1984短篇小说百花奖);创作谈《漫话文学创作特性探讨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问题》(获首届上海文学奖)。
  1984年,综论《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反应和呼唤》(获《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散文《塔什干晨雨》、《访苏心潮》(获全国第三届1984~1985报告文学奖);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名医梁有志传奇》(获全国传奇文学奖,并被《中篇小说选刊》评为优秀中篇小说);
  1989年,发表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获第四届1989—1990短篇小说百花奖)、《初春回旋曲》《神鸟》《纸海勾沉至尹薇薇》(获第四届1988—1990《十月》文学奖)
  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0年11月15日,登上“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2014年,获第二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中“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2015年8月16日,80岁的王蒙首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这边风景》。
  2018年12月12日,文萃钱塘—弄潮杯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颁奖典礼暨第二届杭州钱塘江文化节闭幕式在浙江杭州举行。王蒙被授予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贡献奖。
  2019年8月,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蒙“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王至秦 发表于: 2005-10-25 20:32:56|只看该作者

作品特色

80年代前
强烈的政治意识和倾向

  在王蒙80年代前的创作中,日常生活写作在数量上远远少于政治生活叙事,在影响上也小于政治化了的文本。如,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既是郑波和杨蔷云等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成长历程的史诗,也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中国的颂歌,政治意识十分强烈,政治倾向非常鲜明,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有着鲜明的政治主题:反官僚主义。小说的主人公林震是新社会培养起来的新人“,他”爱生活,爱党,爱同志,爱美“,并为了他所爱的而斗争,自然地融合于他的血肉之中,而且带有他自己的年轻人的特质”,他不容许党的机关有缺点表现了可贵的政治责任感。文学与政治的从属关系改写成对话关系,在没被打成右派之前,由于深受苏维埃社会主义的影响和自身作家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一般小说的主人公都是知识分子,在打成右派之后,吸取教训,将工农兵设为主角,从而文学这一政治化的倾向使得他迅速脱离泥塘。在文革爆发以后由于其突出的政治敏感些,不革命不出版,太革命也不出版的方针,没有受到迫害,在新疆维吾尔族做支队副队长和群众打成一片,文学作品那时候几乎停滞。

80年代后
  理想主义精神的体现

  王蒙的作品一直贯穿着理想主义的主题,理想主义精神特色在王蒙的作品里体现得最为鲜明突出,他在创作中对理想的反思和执着也在同代人中最具典型。曾经是“少年布尔什维克”的王蒙,在屡经劫难之后,依然没有抛弃早年的理想主义精神,平反复出的遭际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对历史理想主义的认同,王蒙相信,不管实现理想的道路有多么曲折,但前途总是光明的。也正因为这样,王蒙在对他心中的理想主义精神讴歌的同时,也冷峻的指出了实现理想的艰难性与反复性。正如王蒙在小说《蝴蝶》中的主人公张思远,他一直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却不得不在文革的夹缝中小心翼翼的处理着各种问题,从省委高官到被打倒的反革命,再下放到农村改造,看上去张思远似乎离他的理想越来越远,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他那样的努力却依然触碰不到他的理想,但是最后,文革结束,他不仅平了反,还升了职,重新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信任与尊敬,张思远远在天边的理想又再次回到指尖。小说中的张思远多少有些王蒙自己的影子,也影射了王蒙在实现理想主义精神的时候所经历的曲折与反复。
  王蒙在讴歌理想主义精神的同时也对一切不符合理想状态的现象进行批判与揭露,但也从中流露出隐约的谅解与同情。这种“中庸”的态度早在他青年时代的作品中就有所表现,例如,《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里林震与刘世吾的关系,文革以后长期的灾难性生活阅历又坚固了他的这种“中庸”的人生观,所以他的作品既不偏激也不放弃自身的责任,处处显出圆融贯通。
  这样的思想倾向在《布礼》、《蝴蝶》和《海的梦》中都有体现。在《布礼》中,小说主人公钟亦成身上就明显表现出那种对理想对信仰的执着和对青春激情的赞美。在王蒙笔下经历了坎坷困苦的逆境赤子,怀有的不是对政治信念的幻灭、悲观,而是对政治信念的更加执着与坚定。同样,《蝴蝶》的主人公张思远在文革时的惨痛遭遇也并未让他对党和政治失去信仰,平反后他更加坚定自己的政治追求,张思远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承受者,王蒙在文中虽然批判了像张思远这样的为官者盲从,批判了文革对知识分子的残害和对社会的摧残,但是也不自觉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不可改变的谅解和对受害知识青年的同情。尖酸刻薄的后面有作者的温情,冷嘲热讽的后面有作者的谅解,痛心疾首后面仍然有作者满怀热忱的期待。在《海的梦》的最后,当缪可言在夜晚的海滩上看到一对年轻恋人的身影时,当他把个体的生命融入历史整体中去思考时,才又在理性主义的逻辑里找到答案和精神归宿,劫难过后,最终还是又回到王蒙构建的理想主义精神中来。

  对民族历史和未来的冷静思考
  王蒙在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中不仅有对理想主义精神的追求,还有对民族历史和未来的冷静思考,面对文革带来的劫难的反思,王蒙将个人的苦难与民族的苦难联系起来,从而使个人的苦难具备了超越个人的普遍的启蒙意义。恶梦醒来之后,王蒙自然而然地把历史──昨天和今天连接了起来,即便是在伊犁的流放生活(《在伊犁》),他也以自己特有的宽容与幽默方式寻找到了平衡点,以文学方式来“反思性”地叙述“文革”,其实在“文革”还未被宣布结束时就已开始。文革结束后,文学界掀起了一股“反思文学”的思潮,王蒙作为对民族历史和未来的反思者必然成为“反思文学”创作的主力军。
  小说《海的梦》弥漫着浓郁的反思和感伤情调,王蒙在给小说主人公取名时,似乎颇费心思,在缪可言身上,包含了作者对生命一去不复返的无奈感叹,历史谬误对生命的摧折就个体来说毕竟无法挽回的。小说通过缪可言一段情绪活动的描述,浓缩了一代人的惨痛经历和沧桑体验,同时,又是对他们这代人的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程的反思。通过《海的梦》,王蒙自然而然的把个人的坎坷遭遇和国家民族的历史灾难联系在一起,也可以说,作者在自身的遭遇中看到了历史的曲折进程和未来发展,在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前提下,个人生命价值在这一结合中显示了超越性的意义。这也正体现了王蒙这一代人反思历史的特有方式,不是从个人的立场,而是以民众的代言人乃至于民族良知的身份发言,个人的所有情感体验和精神矛盾最终都在汇入群体和历史的过程中才能得以解决,才会获得意义。
  王蒙在对民族历史的反思中,也包含了对历史谬误的宽容大度,其实这种宽容是人类精神世界对社会和人自身的缺欠、过失、罪过的妥协、谅解,是对不合理现状的“合理性”承认。对王蒙来说是“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该哭的哭够了,该恨的恨过了,我懂得了存在就是合理的,懂得了要讲废厄泼赖、讲宽容”。也正因为这样,《布礼》中的钟亦成诚在平反后陈辞:“二十年的时光没有白费,二十年的学费没有白交,当我们再次向党的战士致以布尔什维克的敬礼时,我们已不是孩子了,我们深沉得多,老练得多了。我们懂得忧患、艰难,更懂得战胜忧患艰难的喜悦。”这也正是王蒙独特的反思方式,既批判揭露历史的谬误,也对谬误给予宽容大度的谅解。

  “意识流”写作启蒙者的悲剧命运
  王蒙80年代的小说创作还有一个特色,那便是“意识流”写作启蒙者的悲剧命运。文革结束后,一部分作家开始反思文革给社会和文学者带来的灾难,在这一时期,王蒙塑造了不少文革受害知识青年启蒙者形象,借助这些受害知识青年启蒙者在文革时期的悲剧命运,透析历史悲剧原因。如《蝴蝶》里的张思远、《春之声》里的岳之峰、《布礼》中的钟亦成、《海的梦》中的缪可言等等,其实在同代人中,写知识青年悲剧命运的作家很多,但用“意识流”写作的却屈指可数,王蒙所用的“意识流”与普通的意识流又有所区别,有学者称之为“革命的意识流”或是“理想主义的意识流”,这也是王蒙在新时期小说创新的探索。
  在王蒙最富代表性的几部意识流小说中,作为“思考者”的“情绪主人公”本人都是满怀革命理想、有着严肃使命感的人。《布礼》中的钟亦成、《蝴蝶》中的张思远是解放前的老革命、共产党员、国家干部,《春之声》中的岳之峰、《海的梦》中的缪可言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这些“思绪主人公”都或多或少带著作者自己的影子。由于意识流“主观化”、“情绪化”的东西占主导,作品并不重视情节的编排,他更关心的,是对于心理、情绪、意识,印象的分析和联想式的叙述。这形成了一种流动不居的叙述方式:语词上的变化和多样组合,不断展开的句式,对于夸张、机智、幽默才能的充分展示,等等。当然,当叙述者有时过分迷醉于在叙述中体现的智力优越感时,也会走到缺乏控制的“滥情”。
3# 峨眉山
 杨旭 发表于: 2005-10-25 20:17:24|只看该作者

主要作品

作品类型作品名
小说长篇
小说
《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恋爱的季节》、《狂欢的季节》、《失态的季节》、《青狐》、
《王蒙说》、《踌躇的季节》、《这边风景(上下)》等
中短篇
小说集
《小豆儿》、《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名医梁有志传奇》、《冬雨》、《说客盈门》、《相见时难》、
《深的湖》、《心的光》、《夜的眼》、《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淡灰色的眼珠至在伊犁》、
《妙仙庵剪影》、《加拿大的月亮》、《球星奇遇记》、《风筝飘带》、《蝴蝶》、《相见集》、《雪球集》、
《布礼》、《我又梦见了你》、《纸海勾沉至尹薇薇》、《坚硬的稀粥》、《高原的风》《无言的树》、
《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眼睛》、《夜雨》、《来劲》、《庭院深深》、《奇葩奇葩处处哀》等
散文《德美两国纪行》、《桔黄色的梦》、《苏联祭》、《我的喝酒》、《印度纪行》、
《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等
诗作《错误》、《洗礼》、《春风》等
论文《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接纳大千世界》、《心有灵犀》等
诗歌集《旋转的秋千》、《西藏的遐思》等
自传《王蒙自传第1部:半生多事》、《王蒙自传第2部:大块文章》、《王蒙自传第3部:九命七羊》、
《王蒙八十自述》、《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等
文集《王蒙文集》、《王蒙文存》等
评论、随笔集《你好,新疆》、《当你拿起笔》、《漫谈小说创作》、《王蒙谈创作》、《文学的诱惑》等
《创作是一种燃烧》、《红楼启示录》、《欲读书结》、《〈红楼梦〉启示录》、《我的人生哲学》、
《成语新编》、《老子的帮助》等
改编电影作品《青春万岁》
哲思录《这个社会会更好吗?王蒙哲思录》
演讲录《文化掂量:王蒙最新演讲录》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0 13:33,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