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6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中医北中医6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复制链接]
源自:北京中医药大学
原文标题:北中医6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8号),我校6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1门线上一流课程、1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3门线下一流课程、1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循证护理
  该课程是为护理学院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提出问题、循证资源、文献评价、系统综述、Meta分析、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及评价、专家共识、证据的应用和循证护理实践常见误区。通过理论讲解及实例分析,让护理专业本科生深入了解循证护理理念、方法与内涵,掌握其基本步骤,提升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专业技能及循证素养。
课程负责人郝玉芳教授为护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受聘为教育部护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循证护理学组副组长;澳大利亚整体护理学会研究委员会(AHNA)专家库成员等。曾获北京市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精品课程。课题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三等奖、中华医学会教学成果三等奖等。
  课程团队开创性地将循证医学、循证护理、中医护理理念有机结合,在中医护理临床实践引入循证的理念与方法,使中医临床护理实践建立在以循证为基础的最佳证据之上,使中医护理实践变的更加有效、规范。团队成员已经编写、翻译循证护理教材7本,其中主编、副主编研究生规划教材各1本,翻译国外专著《循证护理学》,参编由全球第二大护理组织Sigma Theta Tau Publisher出版发行的RNAO论著。
  基于VR技术的骨外伤院前急救及中医手法复位虚拟仿真教学项目
  该课程面向进入临床阶段的中医学院本科生、长学制(卓越中医班八年制、岐黄国医版九年制)及专业型研究生以及参加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训的学生,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搭建虚拟骨外伤院前急救现场,并融合真实的案例及专业教学资源。学生通过佩戴VR设备身临其境地学习急救转运、骨折检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中医骨伤学急救及复位操作步骤,全面掌握骨外伤院前急救及中医手法复位相关技能。
课程负责人李雁教授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级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办公室主任,东直门医院教育处副处长。北京中医药岐黄“3+3”秦伯未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杜怀棠工作室执行负责人。全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2020年荣获“北京市中医住培首批培训师”称号。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课程团队由“核心团队—骨干团队—年轻团队”三级梯队构成。核心团队教师学历层次高,学术背景多元,教学经验丰富,师资配置及年龄结构合理。成员37人中,有博士20人,硕士13人,涵盖中医内、外、妇、儿、针、推、急诊、骨伤科学以及麻醉学、影像诊断学等多个学科。是一支模块化特色的核心辐射式优秀中医学实验教学团队。
  中医内科学
  该课程面向八年制卓越中医班,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提高中医临床水平为先导,以优化知识结构、重视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主线。目的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负责人赵进喜教授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中医内科学系常务副主任。承担本科生、长学制本科生阶段教学工作,年均470学时。主持教改项目被国家卫健委评为“优秀宣传项目”;主讲《中医内科学选讲》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015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
  课程团队人才结构层次合理,教学团队成员均为中青年教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团队成员均为博士学历,有海外学术交流经验,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活动。团队开展的铿锵中医行学术沙龙活动被国家卫健委宣传司选为优秀宣传作品,荣获《环球中医药》杂志特殊贡献奖,2018年整理出版《名医汇讲──铿锵中医行》,获得医师报社评选“2018中国医界好书”奖。
  伤寒论
  该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与专业主干课,是一门基础知识的整合课、临床能力的奠基课、中医特色的强化课、辨证思维的培养课,是基础向临床过渡的桥梁课。课程注重从知识的掌握能力、经典的背诵能力、临证的处置能力和跟师的总结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伤寒论》学习,学生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辨证论治思维,从而为临床各科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负责人王庆国是我校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临床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长期从事本科生一线教学,牵头《伤寒论》国家精品课、资源共享课、一流本科金课、《中医学专业导论》国家视频公开课。是全国名中医,国家第五、六批名老中医,两度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课程团队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包括全国中医药高校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教学团队2008年评为教育部“四大经典”优秀教学团队,2017年评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被评为北京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
  中药鉴定学
  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四年制、六年制)的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课程目标为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使学生在掌握中药鉴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基础上,具备综合应用专业方法和技术,具有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在科研、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等领域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保障用药安全有效奠定基础。
课程负责人闫永红教授是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局级重点学科《中药鉴定学》学术带头人。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教指委副秘书长、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北京市教学成果奖6项。曾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荣誉。
  教学团队由5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4名,讲师1名。团队注重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平台,开放优秀教师课堂,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促进相关课程教师交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名师带动、共同进步的交叉课程团队。团队教师曾获北京市首届“青年教学名师”称号,多名团队教师在全国中药类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
  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
  该课程是针对中药安全性开展研究的一门临床应用基础课程,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首门中药安全用药的创新课程,在我校已连续开课近20年。课程直接面向新医改需求,从当今中药安全应用的临床问题出发,结合中药安全性研究及国内外传统药物警戒的前沿进展,充实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知识体系,集时代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目前既是中药学专业(卓越药师方向)、中药学临床中药方向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面对中药学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针灸学专业、医学英语等的全校公共选修课。
课程负责人张冰教授,博士,主任医师,悉尼大学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临床中药系主任。从事一线教学37年,是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中国大学 MOOC 优秀教师,先后主讲《中药学》《中药不良反应与警戒概论》《中药治疗学》等10余门课程及实训带教。2002年至今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的学科带头人。主持建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药安全用药导论》。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华医学会全国医学教育技术优秀成果奖等教学奖励30余项。
  课程团队师资力量雄厚,学缘背景合理,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专业,是老中青传承的特色教学团队。曾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育先锋先进集体、北京高校继续教育高水平教学团队。是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应用中药学》《临床中药学》等教材的主编单位,其中入选北京市精品教材6部,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1部。
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2017年、2018年本科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也纳入此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中。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0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此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教师全员参与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形成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教学改革氛围。我校高度重视本次申报工作,按照《“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的有关要求,严格对标申报条件,经校内组织申报、遴选、校内外专家评审、申报材料复审等多个环节反复打磨,最终将充分突出和展现学校中医药类课程建设特色和成果的上述课程推荐上报,并顺利入选。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以本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为契机,在课程建设方面持续发力,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逐步形成具有明显北中医特色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不断提升我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海菜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海菜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海菜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海菜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海菜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海菜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出炉!河海大学23门课程入选! 规范班级微信群,杭州滨江区“家校公约”引热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14:08,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