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120|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廖向希 发表于: 2006-9-2 10:59:0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井研民间故事:兵菩萨

 [复制链接]
  

  
  

  内乐公路,从三江镇到马踏的路段旁边,有一处土坟包,低矮浑圆,长满了青草,

在公路上边的地里,人称兵菩萨。据说只要你在坟包周围烧一把稻草、麦草,兵菩萨

就能保佑你无病无灾。笔者曾在这条公路上来回走过八年之久,经常见到公路的那段

土坡上有新烧的麦草灰,有时竟有五六堆。下面是一个民办教师讲给我听的故事:

这条路上有个姑娘叫程若兰,二十来岁,因为参加文化室排练节目,经常晚上来往于

这条路上。那天正是三五月明之夜,月圆如飞天之镜,光亮似早雨之晨,四周的山野、

树木、房舍都能看清轮廓,不过总不那么清晰,有些模糊和朦胧。月亮太明,造成的

暗影,无论山的、树的、草的、房舍的,都斑斑驳驳,黑糊糊的;模糊和朦胧就包含

着把握不住的神秘,增加了人的恐惧。而路两旁草丛中的蟋蟀、纺织娘,拉长声音的

叫着,那叫声,太多太杂太清脆,反而增加了夜的寂静,使夜间独行人听得更加惊心

动魄。而自己的脚步声,叭嗒叭嗒的响,在旷野中,似乎四面的沟壑都在叭嗒叭嗒的

响,更增加了恐怖的气氛。而黑影中差不多又蹿出一只猫,跳出一只蛙,急如星火的

横过一个土拨鼠,吓得程姑娘走过兵菩萨时,心里一个劲儿地祈祷:兵菩萨,保佑我;

兵菩萨,保佑我。

  不一会儿,真从身后传来了一个小伙子的喊声:“程姑娘别怕,我送你回家。”

声音热情真挚,但不像本地人。若兰正在疑惑,那人已经和她并肩而行了。她扭头一

看,这小伙子瘦高个,宽额头,方脸,面目不甚分明,一身军装,但似乎和解放军的

装束又有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她自己也说不清,只是凭感觉而已。“你认识我?”

“你经常从我家门口过,怎么会不认识?我还认识你的奶奶杨菊花哩。”若兰一听,

有些纳闷,因为她对这条路和对自己两只手的十个指头一样的熟悉,从三江到她家的

五里多路中,只是从几家人的房背后过,并不经过哪家人的屋门口。不过她没有深想,

估计是当兵的表达不准确,没有注意“房背后”和“家门口”的区别。

  “你是当兵的?”“当了五年兵了。”“在哪一个部队?”“刘军长的机枪连。”

“刘军长?哪个刘军长?”“问你奶奶就知道了。”两人说着话,程若兰总觉得这人

走路轻飘飘的,特别是稍微起点风,他的身子就要往后倾斜。一会儿,若兰的草房已

经清晰可见了。若兰说:“请到屋里喝杯茶好吗?”小伙子说:“不用了。”小伙子

一直把她送过了竹林。程若兰进了院子,回过头来一看,小伙子已经不见踪影了。她

看竹林里,没有人;她再看竹林外的大路上,也没有人。他怎么能走得这样快?她很

觉疑惑。

  第二天,程若兰见奶奶提着潲桶儿喂过猪后,去摘红海椒,就跟到土里问“奶奶,

你知道谁是刘军长吗?”

“就是刘文辉。”“那不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吗?”老奶奶扒着手指算了算,说:“今

年是1990年,那该是50多年前的事了吧。”“你认识一个当兵的,在机枪连,瘦高个,

宽额头,方脸?”“你怎么知道?”奶奶大吃一惊地问。“昨晚上是他把我送回家的。”

老人顿时脸色煞白,像被谁刷了两刷子石灰;突然老泪纵横,脸像下雨天、房子漏雨

而弥漫着水线的土墙:“是个好人哪。他就是兵菩萨!”程若兰吃惊地望着奶奶说:

“真的?不是编的故事吧?奶奶,讲给我听听。”老奶奶扯起围腰擦了擦泪水,低下

头摘海椒,并不开腔。若兰说:“奶奶,讲吧,他说你认识他。”奶奶躇踌了好一会

儿才说:“那是民国二十一年的事了,我只有十六岁,当时二十一军和二十四军打仗,

我们家住的就是刘文辉的机枪连。有一个排长对我不怀好意,我在柴房里被那个排长

卡着脖子,正在我生死攸关的时候,一个瘦高个子,宽额头,方脸的年青军官举着枪

冲进来,救了我,我跪在地上给他叩了三个响头,因为不知道他的姓名,我就说:

“感谢兵菩萨救了我的命。”后来那个排长被枪毙了。但是那个排长有几个把兄弟,

在撤退的时候,就把他打死在现在兵菩萨那个地方的包谷林里。还是我扯猪草时发现

的,就找来乡亲,把他埋在那里了。他姓什么,叫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因为他救了

我,我就叫他兵菩萨。这方圆几十里,大家都晓得,兵菩萨灵得很哩!”

  程若兰从此以后不怕走夜路了,因为她相信兵菩萨会保佑她的。不过,从此以后,

她再也没有遇见过那晚遇见的那个青年军人了。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廖向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廖向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廖向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廖向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廖向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廖向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 赴江西抗洪一线 徐乾清:西线南水北调论证缺乏说服力
2# 四姑娘山
 铁木小平 发表于: 2006-9-3 01:37:2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这个故事第一次听说哦,有点神奇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6 00:36,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