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7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2年在这件事上,欧洲正逐步认清现实

 [复制链接]
源自:海外网
  这是一个从“嘴硬”到“认怂”的故事。
  3月底,俄罗斯宣布,欧盟国家等对俄“不友好”国家若购买天然气,须卢布支付。德国能源部长随即表态:七国集团(G7)拒绝卢布支付。
  前几天俄罗斯宣布,对拒不用卢布支付的波兰、保加利亚“断气”。4月27日,奥地利总理沉不住气了,表态接受“卢布买气”,并称德政府也已接受卢布结算令。到4月28日,已有4个欧盟国家选择用卢布购买天然气,10家欧盟公司开设了卢布账户。
  之前,“卢布结算令”被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称为“勒索令”。但面对大宗商品受冲击、能源价格持续上涨的现实,欧盟国家态度一步步软化。而今,他们开始吐口“寻求在不与欧盟制裁相冲突的情况下,探讨以卢布结算俄天然气的可能性”。
  一
  长期以来,欧盟国家严重依赖俄罗斯传统能源,2020年欧洲发电能源结构中传统能源(化石燃料)占35%,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炭分别占1%、19%、15%,而在冬季取暖、发电和工业生产方面,欧盟国家主要使用天然气。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共消费天然气3799.4亿立方米,其中85.84%为进口。
  更关键的是,被俄罗斯列为“不友好”的欧盟国家中,有半数以上需要进口传统能源,俄罗斯恰恰就是供货大户,提供了占总进口量41%的天然气、46%的煤炭和27%的石油。
  相较于其他欧盟国家,奥地利和德国更依赖俄罗斯的传统能源。德国消耗的传统能源中,约50%煤炭、35%石油、55%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奥地利80%的天然气从俄进口。美国牵头的制裁一出,4月,德国公布的欧盟调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初值同比上涨7.8%,通货膨胀率意外飙升至1990年代初有纪录以来的最高位。
  显然,这与俄乌冲突撼动能源市场、打乱供应链、推高价格息息相关。而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欧盟都难以彻底摆脱对俄传统能源的依赖。基于此,也就难怪奥、德围绕“卢布结算令”的姿态转变。
  (图源:央视)
  二
  能源这事,“人在屋檐下”的欧盟国家是否还有其他路径可走?
  中短期内很难,而长期看,欧盟要想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必须在以下四方面找到出路:大规模开发本国传统能源,尽量少用传统能源,开发替代性新能源,或转向中东、美国、非洲购买能源。
  可行性咋样?
  先说大规模开发传统能源。英国石油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已探明化石能源储量中,中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占全球总量46%和40%;北美地区分占15%、8%;除俄罗斯以外的欧洲地区仅分占1%、2%。欧洲自力更生、开发传统能源的潜力很小。
  再说尽量少用传统能源。前面提到,2020年欧洲发电能源结构中,化石燃料占比为35%。同时,使用传统能源的运输、储藏和终端设备投资额巨大,若废弃传统能源消费的设施设备,换成新能源使用模式,又得投入巨资。因此,欧盟国家中短期内减少传统能源使用难度挺大,成本也高。
  如果大力开发替代性新能源呢?2021年,欧洲能源智库报告显示,2020年,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高达38%,首次超过传统能源(34%)。只是,风能、太阳能固然低碳环保,却“靠天吃饭”,一旦遭遇特殊天气或能源需求飙涨,电力系统保供压力必然节节攀升。事实上,欧盟国家在转变能源结构中,已造成电力系统严重紧张。还有一些欧盟国家考虑核能,但现实棘手:投资太大、建设周期长且一些欧盟国家民众强烈反对。
  (图源:央视)
  那么,转道中东、美国、非洲如何?
  这三处确实是欧盟国家的第三方供应渠道,但相比俄罗斯供应,从这几处采购能源,明摆着价格高、运程长。以美国为例,如果改用美国能源,眼下欧盟的天然气售价可能增加30%,且收货要多等90天。
  更要紧的是,从上述地方进口,运输渠道不如从俄进口便利,需加大对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的投资,提升进口基础设施,比如扩张相关浮式储存和再气化装置(FSRU)等。但欧洲现有液化天然气进口基础设施使用率已近天花板,卸载额外液化天然气的空间十分有限。
  能源尤其是天然气,似乎成为欧洲无法摆脱的“梦魇”。为了能源“去依附”,欧盟委员会作了大胆计划:今年底前,将欧盟对俄天然气需求削减2/3,到2030年完全摆脱依赖。怎么实现?加快补充冬季天然气库存设施,确保提供负担得起、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
  且不说这一目标所需投资多么庞大,也不论目标是否被“民主”决策程序拖延、耽搁,就算能实现,从现在到2030年的8年内,欧盟不可能整体摆脱对俄能源依赖,特别是严重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却远离美国、中东、非洲的国家。“嘴硬”的欧洲人,恐怕依然难逃“服软”的现实。
⊙作者:陈九霖(《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

  新闻多看点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于夙咏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于夙咏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于夙咏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于夙咏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于夙咏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于夙咏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北京朝阳区发布2022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节假日急诊24小时开放 不得停诊拒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23:37,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