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14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王德奎 发表于: 2023-2-13 10:30:1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非洲和伊朗犀起源于临夏盆地,原始人呢

 [复制链接]
非洲和伊朗犀起源于临夏盆地,原始人呢
──建立东亚连续的晚新生代犀牛演化序列
邓卢孙李
0、引言】
中科院古脊椎所2023年2月10报道: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员团队,系统研究了东亚代表性的中国西北临夏盆地晚新生代犀牛化石,近日在国际学术刊物《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发表论文,证明该地区具有欧亚大陆非常连续和丰富的犀牛化石分布,不仅是研究犀牛演化的重要材料,还是划分对比地层的关键标志和判断气候环境背景的良好指示。那么人类起源的原始人呢?
1、犀牛之谜】
犀牛有5000多万年的演化历史,是奇蹄目中最大的类群,并具有最高的生态多样性,从炎热的赤道到寒冷的极地,都曾有不同的犀牛自由自在地生活。现生犀牛是数量和种类,都相当有限的奇蹄动物,然而在新生代的大多数时间里,犀牛却是异常繁盛的一个类群,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适应辐射出纷繁的分支。
继马类之后,犀牛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奇蹄动物类群。从渐新世开始,北半球的大多数陆地生态系统中,都有一种或多种犀牛作为动物群的组成部分,犀牛的化石属种数量,远超同为奇蹄动物的马类、貘类、爪兽和雷兽。在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洲,犀牛在新生代大量存在,在一些地点它们的个体数量,甚至比其他所有哺乳动物的总和还要多。从体型上看,在大多数新生代动物群中,犀牛常常是最大的食草哺乳动物之一。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现所长邓涛教授团队,2007年在喜马拉雅山西部海拔4200多米的扎达盆地中,发现的一具远古完整的披毛犀头骨和下颌骨后的考古和基因提取研究,推证全世界的人类起源的“动物”类,来自青藏高原雪岭地带的“雪人”类。因为他们发现冰期动物是在青藏高原受到耐寒的训练,随着冰期到来,它们走出高原,向北扩散。这解释了因能适应寒冷环境的这一现象,不是以前科学界推断的应当起源于高纬度的北极圈地区;之后才沿着距今260万至1万年前往南迁徙,并散布到北半球的广阔区域的。
2、青藏高原临夏盆地之谜】
临夏盆地的晚渐新世动物群产于椒子沟组底部,在12种大哺乳动物中犀超科成员占据9种,包括跑犀科、巨犀科和真犀科的属种,尤其是巨犀非常繁盛,以临夏巨犀和牙沟吐鲁番巨犀的首次出现,以及霍尔果斯准噶尔巨犀的最后出现为特点。
犀牛化石是青藏高原甘肃临夏盆地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两个时代的动物群以犀牛占统治地位,即晚渐新世的巨犀和晚中新世的大唇犀。鉴于犀牛的高度多样性、广泛地理分布和快速演化,犀牛化石成为地层划分的良好生物标志,并可以进行洲际对比──渐新世结束之后,跑犀和巨犀在临夏盆地都已消失,早中新世的上庄组中仅有真犀科的兰州巨獠犀。中中新世的东乡组和虎家梁组中发现了马德里西班牙犀和老沟奇角犀,它们的身体结构反映其生活于森林环境之中,与欧洲同时期犀牛化石的深入对比,显示其种群沿着青藏高原北侧的路线进行迁徙。
与北美和欧洲晚中新世以三趾马为优势类群的情况不同,临夏盆地该时期的犀牛最为丰富。临夏盆地晚中新世哺乳动物群可以分为4个层位,每个层位都有不同的犀牛化石作为划分对比的标志:郭泥沟动物群中,最原始的大唇犀和体型巨大的板齿犀(简单副板齿犀、临夏副板齿犀、阔鼻宁夏犀)是晚中新世底界的关键标志。
大深沟动物群具有非常多的化石地点,在每个地点犀牛都是个体数量最丰富的类群,尤其以维氏大唇犀最为典型,还发现有和政无鼻角犀、摩氏伊朗犀和甘肃黑犀,并且证明伊朗犀和黑犀最早起源于中国,随后向西迁徙到伊朗、非洲等地。
杨家山动物群的许多地点显示维氏大唇犀、和政无鼻角犀继续繁盛,而拉氏中华板齿犀首次出现;在临夏盆地南部的柳树组顶部青卜山动物群中,产出无角犀亚科的安氏大唇犀和林氏山西犀,以及真犀亚科的林氏列角犀。由于反刍类的强力竞争,早上新世和早更新世动物群中的犀牛显著减少,早上新世仅有山西犀幸存,而早更新世也只有一种披毛犀存在。作为中间过渡类型,临夏盆地的泥河湾披毛犀连接了青藏高原札达盆地上新世和华北平原泥河湾盆地更新世的披毛犀物种。 哺乳动物对气候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作为有蹄动物的犀牛是临夏盆地古生态的有效指示标志之一。
3、人类起源原始人之谜】
苏秉琦教授根据新的考古发现提出: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说和“古文化、古城、古国”及“古国、方国、帝国”的系列理论。
而中华文明为何从开始的“满天星斗”最后归于“月明星稀”?
因为在大约4400年前,中国大多数区域性文明进入衰亡期,中华文明由多元起源、齐头并进进入到中原地区引领文明的新时代,二里头遗址以及二里头文化便是这一文明的具体实证。
其实,“盘古文明大爆炸”说,并不排斥“满天星斗”说。
云南“蒙自人”,来自云南蒙自发现的“马鹿洞人”头骨化石考古。云南不仅见证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奇迹,同时目睹了人科物种从1,200万-600万年前的禄丰古猿、约170万年前的直立人“元谋猿人”,再到1.4万年前的智人“蒙自人”等多个人类重要的演化阶段。云南离哪里近?离四川、西藏近,考察非洲多贡人与四川、西藏贡嘠山的关联,不是因“贡嘎”和“多贡”在上古读音相近。
而且用类似有超常史前人类文明、智力及外星人、神力等作用解释原始非洲多贡人的“高科技”,也并不需要。因为远古“贡嘎山人”的后代,正是“蒙自人”、“马鹿洞人”、“元谋猿人”、“禄丰古猿”的祖先。“贡嘎山人”到“蒙自人”不但可以在20万年前走出非洲,回到东亚故土,重建人类进化的第二个孵抱期──远古联合国巴蜀盆塞海文明。而且还可以早在200万年前,就走进非洲,加入到非洲人类进化的第一个孵抱期的建设和杂交。
原因是巴蜀盆塞海古智人,不但因他们是来自青藏高原的雪山,有不怕严寒和耐氧的基因,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最早吃熟食的古人,如吃烧烤的笋子虫。而烧烤的“苏、苏”声,使巴蜀盆塞海古智人兴奋得常学着“苏、苏”叫嚷。四川贡嘎山,位于四川省康定以南,周围有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
贡嘎山是大雪山的主峰,耸立于群峰之巅,海拔7,556米,是横断山脉的最高峰,也是四川省的第一高峰,被喻为“蜀山之王”,藏语意为“圣洁的神山”,积雪终年不化,浮现在茫茫云海之上,是目前生态旅游的好去处。而非洲多贡人,是马里中部高原地区到布吉纳法索边境,居住在尼日尔河河湾处的一个黑人土著民族,人口约有60万。尼日尔河是非洲西部的大河之一,它流过马里共和国时拐了个大弯。在这处马里中部由西南向东北纵贯着的一条近200公里长的峡谷,沿邦贾加拉陡崖峭壁的多山丘陵、山地及高原,散落着约700个村庄。多贡人大多数还居住在山洞里,没有文字,只凭口授来传述知识。多贡人没有统一管理的政治体制,实行聚居村落父系大家庭制,家长是共同祖先的年长男性后裔。
他们多数以耕种和游牧为生,少数工匠大体从事金工及皮革业,生活艰难贫苦。但看上去同西非其他土著民族没有什么两样的多贡人,在《被禁止的科学》书中,却还被称其为“物理学家”。这里思考的难题,从现代政治也带有“神话”,可知上古神话是上古政治和政治伦理的特征,就不必当真。但从远古联合国的“全球移民”、“世界贸易”来说,像女娲、伏羲等神话英雄人物,也许既是联合国秘书长;又是盆塞海世界贸易中商船商队的船长;山寨城邦的首席执行官;还是市场经济的商人、老板、厂主。
4、原始人类和非洲及伊朗犀都起源青藏高原吗】
临夏盆地犀牛高度的多样性,不仅反映了气候等生态环境指标的变化,同时折射出青藏高原隆升的巨大影响。这与原始人起源同理。
巨犀生活的晚渐新世以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为主,间杂有一些开阔地带;临夏巨犀是青藏高原南缘布格蒂巨犀的后代,由此暗示该时期青藏高原仍然存在南北动物交流的通道。
巨獠犀具有相似于河马的宽大下颌,它在早中新世的存在反映当时有广泛分布的水体。西班牙犀和奇角犀生活的中中新世森林更茂盛,水体更丰富。中新世中、晚期之交发生了重大的气候环境转变,大量板齿犀和大唇犀繁盛的晚中新世为炎热半干旱的稀树草原,季节性变化加强,临夏盆地成为犀牛在东亚的避难所。
中新世末期大量犀牛绝灭,能够取食高纤维草本植物的山西犀延续到上新世。披毛犀从青藏高原扩散而来的早更新世气候寒冷而干燥,并伴有显著的海拔升高,环境为比较单调的干冷草原。
从总体趋势上看,犀牛的演化受到开阔环境逐渐扩展的驱动,尤其反映在它们的取食器官,如牙齿和吻部的特化上。临夏盆地是揭示犀牛演化及其与晚新生代气候环境变迁关系的有利地区,并证明犀牛化石在生物地层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5、结束语】
本研究由邓涛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卢小康、孙丹辉和李世杰为共同作者,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王德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王德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王德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134份逮捕令!土耳其抓捕对震区劣质建筑负有责任的承包商和工程师 已经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4 10:46,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