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044|回复: 0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庞然 发表于: 2007-7-29 21:21:29|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转帖] 钟云舫巧为“龙庆班”续对联

 [复制链接]
(故事)
  钟云舫巧为“龙庆班”续对联

  庞 国 翔 

  清光绪中叶以前,江津还没有一个较为正规的戏班,每逢重大庆典或酬神祭祀,都是请外地戏班或请木偶戏来演出,以此“热闹热闹码头”。至于各帮口或大户家的庆典,多属于“小打小唱小闹”,俗称“玩友”,有的还属于巫戏性质。
  1904年(光绪三十年),江津县首富、盐商陈宝善拆资十万银元组建“龙庆班”,这是江津出现的第一家由县人组织的川戏专业剧团。据说,取名“龙庆”的原因一是建班当年正是光绪三十年的甲辰年,二是陈宝善出生在江津的“石龙门”。由于戏班有雄厚的资金作后盾,所以聘请角色都是当时负有盛名的,且服装道具全属新制,蟒袍盔甲,五彩缤纷,应有尽有。
  “龙庆班”成立后,不仅在石龙门、油溪、白沙等场镇演出,而且还到江津县城和重庆附近各县演出,名声渐增。1909年,“龙庆班”到江津县城内的东岳庙演出。因庙内有戏台,演出极为方便,演出的剧目为《搬目莲》连台,(共48本)。不知是戏班的“师爷”有意作难津城学人,还是他真的“江郎才尽”,演出前戏楼左柱上挂出一上联: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
  眼看就要到演出时间了,没有人能续上下联。许多人都聚集在东岳庙对门的一家茶馆里议论纷纷,更有几个是搔耳抓腮,拟就的下联皆欠工稳。这时,62岁的钟云舫正路过此地,大家立即将“钟先生”请进茶馆,请他帮忙,“钟先生”端起茶杯时,抬头正看到对街商号为“春森和”的夏布庄(即今“重百商场”旧址),即应声吟诵出下联:春森和,卖夏布,秋收冬藏。
  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
  春森和,卖夏布,秋收冬藏。
  茶客们不禁啧啧称赞这是妙对,他们立即拿来文房四宝,书就后贴到东岳庙戏楼右侧。这时,开场锣鼓才“咚呛咚呛”地敲响。躲藏在幕帷内的戏班“师爷”脸红得象个猴子的“屁股”。
  钟云舫为“龙庆班”续写戏楼楹联的事,在津邑被传为佳话。

(重庆市江津区党史研究室)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庞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庞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庞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庞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庞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庞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侵华日军的另一面:为保护文物让铁轨改道 反差(单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17:42,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