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6年架上.影像.装置.建筑.艺术书.纤维艺术展齐亮相

 [复制链接]
  本周(8.19-8.25),有关于建筑、艺术书、纤维、架上、影像、装置展上演,还有关于唐纳天、吴珏辉、赵要、王之博等个展齐亮相。在此,小编整理出了十余个有特色的展览项目为立秋后想要去看展的朋友提供一份展览清单。

设计改革:国际饭店与中国建筑 1978-1990

展览时间:16/08/19-16/10/23
开幕时间:2016-08-18
展览地点:中展厅

  “设计改革:国际饭店与中国建筑1978-1990”追溯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0年)的国际酒店建筑的发展与演变。酒店业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业务,且具有抑制潜在的政治不稳定因素的作用。理论上,这些空间提供了被解放的新环境,外国的资本、思想与技术通过这些环境得以持续不断而安全地输出。现实中,它们导向了一系列戏剧性的意识形态与操作方面的转型,从而打开了中国主要城市的门户,重塑了其被建构的环境,并为未来的发展设立了舞台。随着中国官方、建筑师、规划者与外国投资人、设计师、开发商共同定义、明确、把握中国改革进程的面貌,新型的跨文化交流在全国范围内的国际饭店中应运而生。
  本展览由香港大学专攻建筑史与理论的助理教授罗坤,以及UCCA助理策展人潘彦霖联合策划,由岳超和赵刚提供展览设计,聚焦于7个标志性的饭店建设项目。它们反映了动荡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人们在艺术、建筑、思想方面的探索,包括:
  1974年由张镈(1911年~1999年)主导、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造的北京饭店东楼,1982年由陈宣远建筑事务所设计并完成的北京建国饭店,由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贝聿铭设计、于同年竣工的北京香山饭店,1983年由美国贝克特国际公司设计并建成的北京长城饭店,1983年由广州设计院设计并建造的广州白天鹅宾馆,1983年基于香港建筑公司巴马丹拿集团的设计而建造的南京金陵饭店,以及由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1990年竣工的上海商城。
  此次展览首次呈现相关的模型、图纸、照片、文献及艺术作品,致力于重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时期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并且在广义上探究建筑调节人们同经济、政治变革之关系的方式。

abC艺术书展

展览时间:16/08/19-16/08/21
开幕时间:2016-08-19
展览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

  2016年abC艺术书展(art book in China)将于8月19日至21日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展出约360件不同内容形式的艺术家书和自主出版物,参展人/单位多达108位。
  在abC艺术书展中能看到最多最全当下中国的创作者运用“书”这一经典的媒介所做的创造,这其中包括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插画师等,以及致力于艺术出版的优秀出版人/单位。除此之外,还能看到不少来自国外参展人/单位的作品,包括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葡萄牙、瑞士、瑞典等。
  abC艺术书展的现场在短暂的3天时间里,希望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公众参与到与“书”的交流、探讨甚至制作中。本次书展集合对话分享会、工作坊、新书发布多场活动,观众在看书买书的同时,更在这里汇聚,也从这里了解到延续书籍的可能,艺术的内核,独立的精神。

新倾向—唐纳天个展

展览时间:16/08/19-16/10/23
开幕时间:2016-08-29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 北京8503信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唐纳天(生于1980年,香港)以复杂的布景方式探索影像的技术—历史性质及其与现实的不稳定关系。在唐纳天的装置作品中,城市居住者的心理活动常以心理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其中,物体存在于自身与其影像的暧昧关系之中,身体则屈服于空间的诱惑力。
  在《白内障》(2010)与《海洋爱人》(2011)中塑造了一般化的风景和旅游景观之后,唐纳天继续构建浸入式的场景,如作品《末日延迟》(2014)──艺术家在2014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期间为Absolut艺术酒吧设计了后灾难式的防空洞。唐纳天为2015年纽约新美术馆三年展“环绕观众”而创作的作品呈现了一系列构造复杂的隔间,每一间都影射了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
  本次展览为唐纳天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他将UCCA的长廊转化为一件单独的作品《最后媒介》(The Last Vehicle),将空间分割成两个既独立、又关联的部分:一部分为异域化的景观,另一部分为室内的生活空间。“媒介”指涉装配着假眼与无线传感设备的遥控车,将异域化的景观及其独处居民的直播画面传递给室内空间中久坐着观看屏幕的探索者。在此,不同时空坐标中的影像上演着摧毁与再生的持续性循环,艺术家试图探讨由通讯或模拟设备加速生产、传播的影像如何操纵、甚至替代现实的经验。

比特宫-乌洛波洛斯 次元穿越者吴珏辉

展览时间:16/08/20-16/09/02
开幕时间:2016-08-20 15:00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苹果社区4号楼-(今日美术馆

  艺术在不同维度空间的实验是艺术未来与发展最重要的参考坐标之一。技术的革新,扩展了人类向未知多元空间探究的深度,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与技术共同进化,相互牵制且保持动态平衡,在消损与生长间,开启新一重次元空间。“比特宫-乌洛波洛斯”次元穿越项目似一个艺术界咒语,尝试在不同维度空间中进行穿越实验。
  穿越者吴珏辉怀揣制秘术,他将不相关的媒介放进同一个时空,与策划及制作团队共同孵化出一间极具凝聚力的跨时空作品:“比特宫-乌洛波洛斯”带着对远古神话的启示,对人类科学革命与智识扩展的敬仰,以及对当下沉浸式的体验与反思,将视觉寓意,集合现实关照,并转向未来时空。“比特”是通关的密码,也是主要媒介的指代,在轮回、新生、无限、有界、宇宙及信息间穿越。
  作品以“蛇环UROBOROS”为灵感──集成作品的脚手架矩阵、循环阶梯、升降灯光、投影及声音都带有各自的隐喻。脚手架矩阵是有限体量的留白,隐射无休止更迭的城市建设,城市补丁般随处可见的脚手架,裸露出剥离了表皮的城市机体,既现实又抽象。
  矩阵中的天井是无限的边界,往返升降的炽热灯光似“日”,向外投射出脚手架的阴影,将矩阵宫殿放大至整体空间;冷光投影似“月”,将数字画面如同贴图一般附着游离于斑驳钢管的表面。交叠间,物理光能与数字像素的切换,塑造了“日”“夜”更迭的虚像景观。
  矩阵内部的回旋阶梯起伏交叠,如“咬尾蛇”般首尾相连出入合一。观众绕阶梯行走一圈,可体验艺术家设定参数下的若干个“日夜交替”,规律差异的变化,打开了通向另一个次元的通道。震慑的声场,牵引着观众直逼巨型矩阵,仪式感与联觉,给观众带来开放回合的遐想。
  此次展览以团队参与的方式,共塑了一个艺术在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理想,也通过这个展览尝试开辟一条通向艺术家的使命感与艺术发展之间的多维通道。此次展览也是今日美术馆“未来馆的一个延续与提升,再次以艺术的名义挑战空间,让艺术冲破空间的桎梏,探索未知与存在。吴珏辉作为未来馆新入住艺术家代表,塑造着活在当下遇见未来的艺术家形象。

印尼当代艺术展

展览时间:16/08/20-16/09/18
开幕时间:2016-08-20
展览地点:台湾省新竹县竹东镇忠孝街95号

  近年来东南亚艺术逐渐抬头,而在这股新兴力量中又以泰国及印尼艺术为主,泰国在设计领域之表现每每展现惊豔之姿,而印尼又以纯朴之心灵思维却带批判的创作风格,受世界艺坛之瞩目。
  名冠艺术馆、水色艺术工坊与印尼‘Tonyraka Art Gallery’合作,规划这档“印尼当代艺术展”,展出三十几件精彩的作品。这次展出包括平面类艺术家九位与立体雕塑类艺术家一位,他们的创作水准在印尼当地与国际间皆有相当的评价与肯定。而国内的观众藉由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的艺术创作,并了解作品背后的意涵,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艺文涵养国际艺术视野。
  本档展出的十位艺术家有 Agung Mangu Putra,Made Arya Palguna,Made Wianta,Wayan Kun Adnyana,Putu Erdiawan,Putu Aan Juniartha,Chusin Setiadikara,Nyoman Erawan,Made Wiradana,Yani Mariani。其中多数的艺术家都有许多国际参展经验,不论是在亚洲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或是美国、欧洲的美术馆与画廊都备受肯定,展出日期为8/20-9/18,欢迎前来享受充满异国风味的飨宴。

大航海:一个倒错的人

展览时间:16/08/20-16/11/20
开幕时间:2016-8-20 16:00
展览地点:OCAT上海馆C空间,静安区文安路30号

  《大航海》是2014年夏由艺术家郭熙与张健伶于发起,想象力学实验室全程支持的创作计划。2015年3月至5月,他们开始了“大西洋号”上86天的航行。出发前,艺术家撰写并发布了十二个将会沿着环球航线发生的预言,不仅折射了通往主题的种种潜在路径,而且作为索引牵扯出无限的文本与无尽的阅读。
  航行中,他们追索巴斯简阿德尔与亚瑟克拉凡的感性历程与神秘失踪,搜寻消逝的凝视和只身启程的背影,并作为见证者将沿途收集的物证带回了大陆。
  2014年至今,《大航海》的创作以文学化的方式展开,已被陆续释放于纽约80WSE空间、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线上项目)、上海香格纳画廊、上海外滩美术馆、香港汉雅轩画廊等空间。
  在不同的展示空间中,艺术家渐次拨开叙事的迷宫,在文本──图像──物件的“星团”中呈现一千个人物的故事与他们各自的邮包。不同的展览现场仿若游历小说的一个个章节,分散着无数碎片式的情节、人物、作品,这是能够被肉眼观察到的部分。
  与此同时,艺术家在单个展览内部以及各个展览之间铺设大量隐形的线索,架设尽可能多的连接使作品和展览之间相互投射与呼应。而其中出现的人物角色则是预言的旁证与枝蔓,他们的故事以不同的作品形态发生,“癖好”作为隐蔽的线索之一将在多个角色中显现。
  这些不可见的线索将“星丛”中分散的星体勾连为星座,不断地生成意义空间,使得观众接近作品的过程成为一次拼图版游戏。在跳跃与猜想中,一部分线索被隐蔽,或在下一次展览中揭示。

现实虚像

展览时间:16/08/20-16/10/16
开幕时间:2016-08-20 15:30
展览地点:成都市双流县其他天府大道765号天府软件园

  “现实虚像”展出艺术家马海蛟、吴鼎、徐跋骋、叶甫纳的影像以及与 之相关的摄影、装置、绘画等作品。“现实虚像”是对四位艺术家展出作品聚焦的概括,艺术家将其对个体、社会、历史、哲学等方面的思考与观察呈现于不同的形式中,将现实的切片与个体知识结构与感知相结合,形成自身特有的影像语言。
  马海蛟的三屏影像“说谎的梦,说梦的谎”是他的“人物与风景多屏影像装置计划”的第二部作品,退隐在窗外的风景,像是一条条迟缓的长镜头,安静地播放,人物在室内空间中开始周而复始的生活,举止间的时空缝隙成为了编制一条“谎言”的理由,而唯有“梦”让我们觉得这生活是真实的存在。
  另一组摄影拼贴和灯箱作品“这也许是你知道的/我不知道的”是马海蛟2014年在挪威进行艺术交流期间创作的作品,艺术家将对一个城市的陌生感与读不懂这座城市的报纸相关联,将这种感受通过图像解释图像的方式来诠释。
  吴鼎的新作品“推进器从对角线回到原点”和“合成 No.1”是继其项目“实在的维度”之后,围绕“内在的秩序”开展的另一个项目,将展示他最新的录像,图片和文字作品,这里的“节奏”,可以作为一种形状、状态、结构被理解,既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
  节奏的极限叠加着极限的节奏,在层叠的场域中自相缠绕,解域再建域,令其内涵在交织辗转中转译。艺术家把事物在不同结构层面状态下的辩证关系作为线索,所探讨的是现实层面和知识经验的交织辗转中所建立起来的认知回路。
  手绘动画“时间—翻页”是徐跋骋反思“物”的诞生和终结的传记。作品起始于艺术家在2015年所实施的一个伴随计划,即为自己挑选一个便于随身携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不会每天随身携带的物品,并在3个月的伴随时间里记录自己对这些物品的使用经验。
  从“时间-翻页”翻动的书页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二手的世界,艺术家和“物”的生活缩影,手绘动画的偶然性与连续性紧紧抓住了被忽略的东西,那些反复修改的线条在屏幕上显得纤细易碎,但却充满了想象力和张力。动画开场便是手翻开画册的场景,让观众觉得仿佛正透过艺术家的眼睛观看一切。
  “艺术女神”是叶甫纳基于对美术史中出现的女性典型图像的研究。在视频、摄影和装置作品中,艺术家本人对从蒙娜丽莎、拉斐尔前派和新古典主义画家弗里达卡罗等到杰夫昆斯等当代艺术家艺术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挪用。艺术家以自我扮演的形式,重现画中的女性形象,并加以剪切、演绎,融入个人对于国外经典艺术作品的体验、分享以及解读。

第十一届日本当代艺术“Tagboat Award”特展

展览时间:16/08/21-16/10/20
开幕时间:2016-08-20 14:00
展览地点:苏州美术馆

  展览由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主任张晴和瑞士苏黎世约翰·雅各布斯博物馆馆长、第12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策展人罗格担任策展人。展览主题为:“多重时间──苏州与另一种世界史(Histories of a Global Hub)”。展览将于2016年8月14日至10月20日在苏州美术馆、苏州丝绸博物馆、颜文樑纪念馆、吴作人艺术馆、朴园、双塔等古城区核心艺术场馆举行。
  展览内容包涵2016首届苏州文献展主体展、“1937年吴中文献展”研究展(第一期)、近代苏州历史图像史料展(第一期)等,并结合展览邀请国内外学术大家举办2016首届苏州文献展学术座谈会。
  古往今来,苏州在以其坚实的文化和经济基础在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天,集国际和苏州强大的艺术之力,深入挖掘、诠释与演绎苏州文化历史之内涵,重绘苏州与世界的历史文化版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一个鸡蛋 | 赵要个展

展览时间:16/08/25-16/08/25
开幕时间:2016-08-25

  此次展览艺术家将呈现人类精神层面对可控和不可控的两种情节的结合。在城市文明建设进程过程中,人们集体潜意识里蕴藏着很多对自然、有机和生命感以及理性的精神依恋。“最后一个鸡蛋”是对信息的再利用和改造,而信息本身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赵要1981年出生于中国四川,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现生活及工作于北京。自2005年起,赵要在中国当代艺术中逐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他的个展包括2010年泰康空间的“51平方:3#赵要”、2011年与2012年于北京公社的两次个展“赵要:我是你的黑夜”与“赵要:你看不见我 你看不见我”、2013年佩斯伦敦画廊的“赵要-精神高于一切”及2015年在佩斯香港举办的个展“很有想法的绘画”。
  他的作品曾在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白教堂美术馆、英国卡斯雕塑基金会、荷兰波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巴黎东京宫、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艺术中心、美国卢贝尔家族私人收藏博物馆、美国伊莱和伊迪特布罗德艺术博物馆、乌克兰平丘克艺术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尔艺术与媒体中心、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等多地展出。

我织我在:2016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展览时间:16/08/25-16/10/25
开幕时间:2016-08-25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6年8月,杭州这座古老的丝绸之府和现代化的休闲都市,将迎来第二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我织我在”,再一次在空间与时间的大维度范围内从纤维艺术的角度进行关于历史、人文、生活、环境、网络、科技的全球性对话。
  第一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2013年金秋成功举办,作为全国唯一的国际性纤维艺术三年展,迎来逾15万观众量,吸引了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展,使百姓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解了当代纤维艺术。今年秋季,在第二届三年展举办的同时,杭州市将作为东道主召开2016年G20峰会,届时,国际性城市与国际性项目双轨并行,将为展览带来更多的国际视野和文化活力。

王之博──目之所及

展览时间:16/08/25-16/09/17
开幕时间:2016-08-24 18:00
展览地点:香港中环德辅道中33号

  似乎在闪烁的热带景观;形变的蔬菜的汇总;模糊视线中相对而坐的母亲和小孩;每一个作品都呈现了王之博在马凌画廊的个展《目之所及》中的不断探索。展览标题的灵感来自于Carl Sagan 1973年关于宇宙的重要著作《The Cosmic Connection:An Extraterrestrial》。书中提及更高级的文明存在于我们的星系和宇宙的可能性,使王之博对如何无限延展时间和空间又能使其与琐碎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王之博别具匠心的油画作品模糊了我们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认知。在刻画主题上超越传统主义既新奇又充满挑战,王之博的作品呈现了我们视觉经验的变化,“正如水中的倒影:对象的多质化更容易通过绘画来表达。”
  [1] 绘画再现的是一个综合体,是一个更精准的描述,是与宇宙的互动 ─ 一个虫洞。正如王之博自己描述的,“绘画的点、线、勾勒、涂抹、厚砌或轻染、颜色或阴影……这些都辅助了现实的诗意再现。
源自:99艺术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河北廊坊政协原副主席等2人被开除党籍 贾方舟:我希望有更加一流的女艺术家成熟出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10:04, Processed in 0.2652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