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965|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纸帆船 发表于: 2008-6-25 06:45:34|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书评难以割舍的《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复制链接]


难以割舍的《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





历史还可以这样叙事?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近代都市空间与知识群体的历史论文集。

在《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的历史论文集里,台湾中研院的李孝悌研究员,以其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的学术背景,他的记叙视野已从过去宏大的思想史、学术史、政治史、经济史,继而转向了个人的细末枝节的食、住、行、衣、娱乐、欲望、节庆、品位、文物、街道、建筑的实证性的研究,从戏曲、画报、广告资料中去探讨城市民众的生活、心态和娱乐等课题,以求轮廓出一个广阔的整体的真实的社会历史。

而其理论的构架又源于格尔茨、布尔迪厄及福柯等人的著作,而被称为“新文化史”。

《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可以当作一部历史学家写作的历史报告文学来读。

“和其他南方城市相比,南京由于其规模和位阶,而能吸引更多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以成就其城市的繁荣富庶。秦淮的妓院,更成为南京逸乐生活的重要源头。太学、贡院和妓院同处一地,一方面制造了更多名士风流的轶事,一方面也让秦淮河成为最广受士大夫记叙的欲望的象征。金陵因此承载了太多的甜美、放荡的记忆,成为一个逸乐之都。”(〈桃花扇底送南朝──断裂的逸乐〉)

这样的文字,足以让当下的许多所谓的报告文学家汗颜。在同一篇文字里李孝悌又指出:“20世纪初,与王国维齐名的戏曲学者吴梅就认为《桃花扇》是中国第一出经过仔细考据的传奇创作”。

在信史之笔的叙述之间,又穿插着文学之笔:“换句话说,《桃花扇》是在一本剧作中,同时记叙了一个朝代、一座城市、一条河流及浮沉其中的人物的历史。”

心态史、生活史亦为李孝悌的聚焦重点。在〈士大夫的逸乐──王士禛在扬州〉里,就以逸乐作为学术研究的课题进行探讨,中国士大夫的个人自由、情趣及私人生活状态。得出的小结为:“王士禛才华洋溢, 人生而相当丰富,具有全国性的知名度,是一个典型的‘圆型人物’(round character)”。以清初诗坛领袖人物王士禛在扬州五年的交游,证明他既为一名“公正严肃,不畏强御”的朝廷推官,又是一位最能打破对立、超越藩篱、缰界的浪漫诗人和风流名士。

扬州的红桥修禊,流水曲觞,是最能传承中国士大夫的高雅品位。



海棠一树淡胭脂,开时不让锦城姿。

花前痛饮情难尽,归卧屏山看折技。



从王士禛的海棠诗,就可以看出他在官员与诗人的角色之间的转换自如

在〈袁枚与18世纪中国传统中的自由〉里,李孝悌一开始就借用了学者张佛泉《自由与人权》(香港,亚洲出版社,1995年)阐述了自由的指称的两个范畴:一是政治方面的保障,一是“人之内心生活的某种状态”。

“在张佛泉看来,第一种讲求人权的政治自由,在中国传统中一直未能形成。第二种意义的道德或精神上的自由,却很早就在中国出现,在孔子的言论和禅宗思想中,都可以找到这种意义上的自由。”

〈袁枚与18世纪中国传统中的自由〉一文正是探讨,在政治之外的18世纪文人袁枚个人的私密空间。作为诗书满腹又不缺钱财的袁枚从官场退出来后,第一是经营了自己的私家园林──随园,接着便有才子的“我宁负人不负花”的闭门谢客的个人赏花行为。

“袁枚作为18世纪颇负盛名的文人,作家,衣食无虞,在广大的林园之外,还有充分的闲暇和情致,在宗教、情欲和饮食的国度,恣情纵意的探索。”

他在情欲言行及《随园诗话》文字表现与饮食记叙《随园食单》上,将古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演绎到极致。

笔墨当随时代。李孝悌在〈袁枚与18世纪中国传统中的自由〉一文的结论声明:“袁枚和18世纪宗教、情欲论述之值得我们再度标举的另一个理由,是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努力争取政治自由和基本人权的同时,宗教自由和情欲自主等同样被视为基本人权的私密领域,却遭到严重的压制和侵害。”

可以想想,如果两种自由均无,一个读书人活着还有啥滋味?!

李孝悌先生有台湾史学才子别称,笔者曾有幸于2008年初在成都的一次学术会见面先生。曾托人欲向先生请作拙作长篇纪实《国共兄弟》书评未果,语曰:研务繁重。信为实情。

除了这本《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外,李孝悌先生主编的《中国的城市生活》(新星出版社,20061版,38·00元)更可以视为其姊妹篇,不可不看,一看就放不下了。





2008-6-19
于成都北门天开居



《恋恋红尘  中国的城市、欲望和生活》,李孝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月一版,25·00元。有插图。

《中国的城市生活》,李孝悌/主编,新星出版社,20061版,38·00元。有插图。



2007-12-20 19:05:03 百年树人
  有关中研院的一些更正

  

  台湾中研院跟内地科学院及社科院相同,都是研究机构。虽然中研院有人才培養计划,協助培養其他大学的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但它没有设立象社科院研究生院之类的教育机构。因此,benshuier沒有机会""中研院了,但该处资料丰富,找机会去看资料也不错。

  中研院是台湾最高研究机构,据说直属总统府,一般研究人员的学朮水平亦是台湾最高的。不少研究员是当地甚至国际有名的学者,副研究员或助理研究员一般毕业于台湾或国外有名大学,所以它的期刊的水平应与国内最顶尖的期刊相比。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纸帆船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纸帆船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纸帆船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图像的解读者和叙事者 “人人都是他自身的历史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15:23, Processed in 3.182406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