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90|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蓉蓉 发表于: 2016-12-16 08:22: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量子信息奠基人郭光灿加入成都电子科大:我造科技界富二代

 [复制链接]
源自:华西都市报
这个院士不一般
郭光灿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这个院士不一般
  爱读武侠小说 爱听刀郎的《孤独的牧羊人》
  研究量子芯片的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

人物点击
诺贝尔物理学奖有他的“功劳”

  郭光灿院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投身量子信息领域,他提出的“量子避错编码原理”、“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提出的“利用光腔制备两原子纠缠的方案”,被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实验证实,后者201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1世纪,量子科技正变得炙手可热。量子信息到底有多厉害?未来它会颠覆我们的生活,带来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例如,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决很多经典计算机难于解决的问题,如攻破经典的公钥体系等等;量子密码可以满足最高级别的保密需求,安全优势突出。
  实际上,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已比肩国际。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开创者和奠基人郭光灿教授。12月12日,郭光灿加盟电子科技大学,并担任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名誉院长。虽已是古稀之年,郭光灿依然精神矍铄。在探索量子信息这条道路上,他跋涉了很多年,三次申报国家973项目未果,但他始终没有气馁,他建立的量子信息实验室做出了很多国际上领先的科研成果。
  能够驾驭量子信息的郭光灿院士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鲜为人知的困难,以及他如何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1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了郭光灿院士。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蓉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蓉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蓉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成都五环路是否能开工建设?官方:正在开展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 电子科大建大数据工程实验室 可预测你是学霸还是学渣
2# 四姑娘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12-16 08:22: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一所高校的幸事
院士加盟建西南量子研究基地

  量子是一个统称,如同水果包括了苹果、梨和西瓜一样,量子包括光子、原子、夸克等。1900年德国的普郎克第一次提出了量子概念,量子力学得以诞生,量子纠缠这一现象连爱因斯坦都无法理解,被他称之为幽灵般的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之所以能够将郭光灿院士这样响当当的人物招至麾下,用郭光灿院士的话来说:“从校长到科研人员的求真精神、务实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郭光灿说,目前,电子科大已经将“量子信息”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且这几年已初步建立起一支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队伍,因此他决定出任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的名誉院长,一方面可以推进中国科大团队和电子科大团队的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把电子科大建设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量子信息研究基地,为我国在这个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冷板凳”的心声
春天就要来了,鲜花会开的

  郭光灿今年74岁,精气神十足,并且幽默风趣。
  2003年,郭光灿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学生开玩笑:“郭老,您觉得现在跟以前有什么变化吗?”郭光灿说:“我昨天去看病,挂号的工作人员告诉我,郭老师你现在是院士了,两块钱的挂号费就省了。就这一点让我感觉不同。”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其实,他的科研之路非常曲折,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连续三次申报国家973项目都以失败而告终。一连坐了15年冷板凳,但他始终没有气馁。“有时候我会看看武侠小说,听听音乐,刀郎的《孤独的牧羊人》我特别有同感,尽管已到冰山雪地,但是依然会想着春天就要来了,鲜花会开的。”而实际上,郭光灿因为压力太大整夜失眠。
  郭光灿说,他之所以有这样坚韧的性格,来自于母亲的教育。郭光灿出生在福建惠安的小渔村,母亲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却在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年代做出一个惊人决定:三个孩子都必须去上学,要改变命运只有学习!郭光灿上中学才第一次见到汽车,考上大学才第一次从厦门坐火车去了北京。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蓉蓉 发表于: 2016-12-16 08:22:00|只看该作者
一位少数派的坚持
研究量子芯片不亚于“两弹一星”

  研究起步阶段,郭光灿得到的支持很少,甚至有人说量子信息的研究是伪科学。有一年中科院提供了一笔5万元的经费,他艰难地维持了一年,还着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全国首个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
  2012年郭光灿的量子信息实验室首次研发了单光子偏振态的量子存储器,保真度高达99.9%,刷新了世界纪录。如今在国际量子信息领域,他已声名显赫,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方面已经参与了世界竞争,而且已经接近世界最好水平,跻身第一梯队。
  郭光灿说,研究量子计算或者是量子芯片的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当时为了研究量子芯片,由于缺乏资金,郭光灿以个人名义向学校借了800万,这在旁人看来几乎是赌博式的高风险行为。
  郭光灿说,他的目标是把实验室打造成为世界上一流的量子信息领域最重要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成果要在国际上领先,产生重大的影响。为国家的国防或者各方面的建设服务,他估计要花15年左右。

一个团队的胜利
诞生5名院士打造科技界“富二代”

  2001年,郭光灿终于申请到了国内第一个量子信息的973项目,经费高达2500万元,作为首席科学家,他并没有把全部的钱拿来发展他自己的实验室。“我想这是一个新兴领域,中国要在世界上竞争,靠一个小团队是不行的,必须团结国内尽可能多的力量来参加这个队伍。”的确如此,郭光灿的布局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这个项目组走出了五名中科院院士,其中包括郭光灿、彭堃墀,孙昌璞,潘建伟、杜江峰,有十多位年轻学术骨干,后来也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科技部973项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973项目的实施是其后中国量子信息蓬勃发展,并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转折点。
  郭光灿“挖人”非常厉害,他曾经到奥地利访问,游说潘建伟回国当项目组组长,并给了他一笔经费。每次有团队成员入选“杰青”,郭光灿都会兴冲冲地赶到办公室:“谁谁谁当选杰青了,文件都下来了!”学生们说,“郭老师就跟小孩拿到棒棒糖一样开心!”
  郭光灿对于学生的关照无微不至,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郭光灿的学生郭国平留校工作没有住房,郭老专门找到学校说,这个年轻人留下来工作,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他的住宿问题。另外一名学生孙方稳买房时没有钱,郭老很爽快地借了一笔钱交首付,而在科研经费方面,从几千块钱的零件到上百万元的激光器,郭老都舍得投入。“郭老师带领像我这样从农村出来的学生,给了我另外一个生命,我们没有办法在物质上像富二代,但是在郭老师带领的团队里,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们是科研界的富二代。”孙方稳说。
⊙记者:李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5 02:01,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