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8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今日雨又风 发表于: 2013-4-22 11:42:0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民国俄国内战:列宁与德国和解是通敌叛国吗

 [复制链接]
本文摘自:《改变世界的30场革命》
⊙ 作者:[英]马克·阿蒙德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导语:人类为何造反?革命动因何在?革命不仅是风云人物的变换而已,革命必须是一场动员最多数人参与的变革,必须从政治、社会、经济全方位扫荡旧的政权体制。社会变革和自然变革有相似之处,常常是水到渠成,但是,革……  内战爆发1918年春天,由前沙皇的遗部组成的白军在俄国的周边地区集结,打响了向苏维埃进攻的枪声。他们认为列宁和德国的和解是通敌叛国,而且对共产主义怀有深深的敌意。
  1917年的俄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一样,堪称人类革命进程中的里程碑。通过革命改变现状,是当时俄国人的一个必然选择。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政权。并在艰难的国内战争中站稳脚跟,建立起强大的苏维埃共和国。
  混乱的俄国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之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持续了3年。作为参战国的俄国,国内局势异常紧张,革命发展的猛烈势头促使弗拉基米尔·列宁领导的共产党人,由秘密状态逐渐转向公开,站到了革命阵线的前沿。
  1917年,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动荡之后,沙皇政权摇摇欲坠。沙俄政府试图通过发展经济,实现军队现代化来保住俄国的大国地位,不肯轻易放弃君主专制权力、退出历史舞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西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巨大变化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农业大国俄国。新思潮和旧体制的冲突在俄国日益激化,一部分有识之士迫切希望通过变革来改变俄国现状。一些人向沙皇尼古拉二世谏言,认为俄国已经经不起战争的折腾,否则1905年的革命风暴将重新上演,但这位君主置若罔闻,并一意孤行,把俄国拉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沼。他盲目地以为俄国军队很快就能在战争中取胜,并妄图占领土耳其海峡,使俄国舰队能在地中海自由进出,以便进一步扩张领土,成就他的大帝国梦想。然而,一战导致的生产萎缩、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粮食奇缺、物价飞涨使民怨更加沸腾。
  革命悄无声息地来临沙皇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现在的对手──德国,远比1904~1905年的日本更为强大而危险。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17年,俄国在人力物力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与战争的组织不力有着很大的关联。军备储蓄严重不足,交通运输极度混乱,军队得不到充分及时的供给。铁路运输既不能满足战争前线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大城市的需求,首都彼得格勒(旧称圣彼得堡)出现了严重的粮食和燃料紧缺。1916年年底,政府对物价上涨已经完全失控。
  在1915年控制了军队大权的尼古拉二世不允许别人对他的失败进行指责,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一个充满权力欲望的、容易相信并接受那种自称神秘暧昧的治疗方法的女人,同样声名狼藉。随着国内危机的加剧,沙皇和皇后遭到了民众的谴责,陷入了孤立境地。来自西伯利亚的巫师拉斯普廷(注: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亚历山德拉宫廷中的一位宠臣,被俄国人称为“妖僧”)凭借沙皇夫妇的信任和宠爱,开始滥用权力,把沙俄王室搞得乌烟瘴气;再加上前线传来的坏消息以及国内的艰难局势,沙皇王朝开始出现了衰败迹象,皇室家族颜面尽失,威风扫地。1916年12月,愤怒的贵族杀死了拉斯普廷,革命就此拉开了序幕。受眼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所迷惑,他们根本认识不到人民最关心最需要也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917年俄历2月18日,彼得格勒三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并得到大多数工厂工人的响应。25日,罢工发展为彼得格勒全城总政治罢工,工人喊出了“打倒沙皇专制制度”、“打倒战争”等口号。26日,工人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开始把政治罢工转为武装起义,六万多士兵也加入了起义的行列。27日,起义的工人和士兵迅速解除了宪警武装,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尼古拉二世被迫宣布退位。一夜之间,他的子嗣和兄弟成为平民,沙皇俄国变成了共和国。至此,统治俄国达300年之久的罗曼诺夫封建专制王朝终于覆灭了。处于中立的自由派和国家杜马(即俄国议会社会党成员),也组成了临时政府,并任命了政府各部门的官员。这使俄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和平,土地,面包”不幸的是,临时政府完全没有看清俄国的政治局势,1917年的俄国现状和1792年的法国截然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使这个国家精疲力竭。而弗拉基米尔·列宁对俄国当前的整体局势给予了准确的判断,他了解俄国人当前最需要的是什么,尽管革命爆发时,列宁正被流放瑞士。
  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的目标就是摧毁临时政府和制止战争。列宁提出“和平,土地,面包”,“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等口号,来唤醒饥饿的民众团结起来进行斗争。他还认识到士兵和工人委员会的重要性,这也是苏维埃的重要基础。工人委员会的组织形式自“二月革命”以来就已经在各地相继成立,是与临时政府对抗的最主要力量。苏维埃比临时政府更能代表广大的俄国人民,列宁的愿望是在俄国建立一种能与临时政府相抗衡的力量格局。
  在1917年全年,战争仍在持续,食物短缺,通货膨胀更加严重,民众对临时政府产生了愤恨不满情绪,临时政府的支持者越来越少。而在这年的10月底,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已经有22.5万名党员,民兵和红色赤卫队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占领彼得格勒。列宁领导的政党组织严密,他的共产主义目标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并且最为关键的是俄国人民的觉醒,他们对临时政府不再抱有任何幻想。所以,1917年11月6日,列宁的红色赤卫队顺利地攻占了临时政府的司令部彼得格勒冬宫。
  红色政权新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为了继续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列宁和他的主要助手托洛茨基联合发表声明,号召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交战国进行和解协商,终止战争;并着手颁布了《土地法令》,提出废除俄国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土地法令》通过土地的重新分配,满足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最基本的愿望,使俄国的新政权得到了重要的支持力量。
  1918年3月,列宁同意签署《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把俄罗斯西部的广大地区割让给德国及其同盟国。列宁相信他可以拯救俄国,而且他认为德国等国家将像俄国一样,很快就会爆发国内革命。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列宁相信共产主义革命必然会在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和城市爆发,在这些地区,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工人无产阶级。可是俄国革命对列宁来说不能不说是个例外,因为这次革命发生在一个相对来说农业生产仍占据主导的国家。
  内战爆发1918年春天,由前沙皇的遗部组成的白军在俄国的周边地区集结,打响了向苏维埃进攻的枪声。他们认为列宁和德国的和解是通敌叛国,而且对共产主义怀有深深的敌意。白军得到了英国、法国、美国政府的支持,这些一战的参战国认为列宁的政府是德国的傀儡,对俄国退出战争极为不满。
  白军很快就在内战中处于不利的局面。在莫斯科(此时已是苏维埃的首都)、彼得格勒等大城市,大约有300万工农民众参加了红军队伍。分散在俄国周边地区的白军武装在兵力上明显处于弱势,而且在广袤的边远地区协调作战也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内战让战争双方都陷入了艰难困境,对峙的双方虎视眈眈,欲置对方于死地。内战加剧了经济形势的危机,俄罗斯中部大部分地区普遍出现饥荒,白军开始从农民手中抢夺粮食;为了防止粮食落到对方的手里,士兵们还毁掉了土地上的庄稼。
  1920年,白军遭到重创,红军攻克了白军最后一个要塞克里米亚半岛。可是革命并没有就此结束,在列宁看来,革命几乎还没有开始。他希望废除私有财产制,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经济方式,使俄国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他提出了“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
  苏维埃政府在内战和孤立的国际环境中逐渐壮大、完善,它的管理模式和执政思想一直沿用了几十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今日雨又风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今日雨又风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今日雨又风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解密:毛泽东为何派8341进驻林彪大院 心理咨询师曹雪:地震之后别说“你要坚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3:15, Processed in 0.156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