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1|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anny 发表于: 2018-8-22 02:34:00|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纪实·新闻新京报:北极冻土融化 封存的巨型病毒或“复苏”

 [复制链接]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北极冻土融化,封存的巨型病毒或将“复苏”| 新京报专栏

  北极冻土融化另一个后果也值得关注,那就是,随着北极永久冻土的快速解冻,各种封闭在冻土层的细菌和病毒也会被解冻,并复活,这对人类的健康将造成新的威胁。
⊙作者:张田勘

  据报道,美、德两国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被称为“热喀斯特”湖的形成会导致北极永久冻土突然融化,从而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加速全球变暖。
  原因在于,冻土层中大量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变小,导致地表发生凹陷,雨水和融水将乘机填充,成为“热喀斯特”湖,之后湖水又会导致岸边和湖底冻土层加速融化。
  由于北极冻土层中储存着大量有机碳,冻土融化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将有机碳降解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释放入大气加剧气候变暖。
一只到达浮冰的北极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类活动是全球变暖主要推手
  如果把全球变暖的过程和后果看作一个巨大的多米诺骨牌,那么谁是这个巨大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或第一推手,一直存在争议。全球变暖的第一推手不是自然,就是人类,现在更多的证据指向人类。
  2014年11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丹麦哥本哈根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过去80万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导致大气和海洋变暖,冰雪不再多见,海平面蚕噬陆地。追根溯源,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温室气体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成为自20世纪中期以来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现在,新的IPCC的第六次报告预定在2018年底公布,预先披露的结论仍然是人类对今天的全球变暖要负主要责任。
  根据这个结论,可以看到第一推手与之后的一系列因果关系: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冻土融化,形成“热喀斯特”湖,湖水又使湖底湖边冻土层加速融化,导致储存在土壤中2000年到4.3万年的碳加速释放,比冻土逐渐融化时的强度高25%~90%,转化为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一步加剧全球变暖。
北极斯瓦尔巴特群岛,由于海冰减少,一只北极熊母亲和两只6个月大的幼崽跨越60英里,游回海岸。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冻土中的微生物“复活”威胁人类健康
  但是,另一个后果也引起关注,随着北极永久冻土的快速解冻,各种封闭在冻土层的细菌和病毒也会被解冻,并复活,这对人类的健康将造成新的威胁。
  北极冻土层里有大量生物,包括植物种子、寄生虫和各种微生物,仅后者就有成千上万种。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西伯利亚永久冻土融化后有两种线虫可以复活,它们是生活在土壤中的微型蠕虫,距今最远为4.2万年。这个事实固然证明自然冻冷在解冻后可以让多细胞生物复活,为生命冷冻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研究线索,但同样也让人担忧。
  2016年夏天,西伯利亚爆发炭疽病,20多人染病,一名儿童因炭疽丧生,2300多只驯鹿死亡。调查发现,导致疾病的炭疽杆菌源自1941年死去的患炭疽的驯鹿,当时这些驯鹿尸体冷冻在冻土中,现在解冻后腐烂,其中的炭疽杆菌便释放出来,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
  更多的证据表明,永久冻土中的微生物被解冻后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危险。
  北极冻土中有很多巨型病毒,2015年研究人员在北极圈内发现了一种被称为Mollivirus sibericum的巨型卵状病毒,在冻土层中已经存在了3万年,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病毒,比普通病毒大30倍左右,与细菌大小相当,有1200个基因。值得庆幸的是,目前这种病毒只能感染阿米巴虫,还不会感染人类。
  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热喀斯特”湖的形成,后者又加快北极冻土的融解,从而加剧全球变暖,以及让许多致病微生物复活,也就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新的威胁。
  尽管这种威胁并非迫在眉睫,但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应当成为所有人遵循的生活原则,也是各个国家的基本政策。如此才能既遏止高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能减少冷冻微生物复活威胁人类健康。
  IPCC即将发布的全球气候第六次评估报告将有专门的《气候变化和海洋及冰冻圈特别报告》进行阐述,并提出应对方法,值得各个国家参考和执行。
⊙张田勘(科普学者)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anny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anny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anny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anny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anny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anny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人民日报评用户信息泄露:保护监管不力值得反思 德批准新法案草案:身份登记将新增“第三种性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8 11:41,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