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原文标题:节气vlog | 卫老师说雨水: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卫丽,硕士生导师。就职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研究领域:农业史、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史。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农学思想与齐民要术研究会理事。
历史上,雨水节气一度排在惊蛰之后,是属于二月的节气,直到唐中期以后,才紧随立春成为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与谷雨、小雪、大雪相似,都反映的是降水情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是说春季在五行之中属木,而水生木,只有在立春之后继之雨水,春季才能真正到来。而立春之后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同时,降水的形式也从雪变成了雨,所以这一节气命名为“雨水”。
水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雨水前后,油菜、麦冬等越冬作物返青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这时适宜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但是,雨水节气却不一定会下雨,或者降雨量极小,多以小雨或毛毛雨为主。因而无论民谚还是诗文中都有许多期盼与歌颂降雨的句子。例如:“眷雨贵如油”、“雨水有雨庄稼好,大眷小眷一片宝”、“雨水有水,农家不缺米”等等。
汉乐府《赤帝歌》中有“雨水方降木槿荣,庶物盛长咸殷阜,恩泽四溟被九有”,歌颂的正是恩泽四海九州,令万物生长壮大的雨水。还有杜甫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喜雨”、“好雨”也都表达了诗人看到春雨的喜悦之情。雨水过后,不仅农作物进入生长的重要时期,农人们也结束了漫长的农闲时光,逐渐开始忙碌起来,准备春耕、施肥、浇灌等工作。在传统农耕文明社会,春雨具有吉祥的含义不言而喻。早在先秦时期,孟子便发明了“及时雨”一词。后来,人们把良好的熏陶与教育称作“春风化雨”,“春风化雨”这一极具人文内涵的词汇,或许正是人们从雨水节气获得的感悟。
党委宣传部 新媒体中心
网络编辑:王俊兰
视频源自:影视中心
责任编审:王婷
终审:徐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