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204|回复: 51
 3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行走在川西高原

 [复制链接]
行走在川西高原──向往高原(一)
  说起来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与川藏高原开始有了情感上的瓜葛的时候,却感觉到好像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而那时我已经18岁了,我在课堂上学过的地理知识大概都还给了老师。
  那还是在准备报考学校的时候。一天,军区政治部通知我去填志愿,一名上尉干事拿给我一张表,上面有几个学校和是否定向西藏几条。对于西藏我是陌生的,但看见定向两字,我想那肯定不是好地方,但由于怕自己考不上,还是勉强地填了愿意定向。
  后来我考上了三医大,入校一个月后,我们班来了一位大姐学员,她就是江泽民亲自授予的“川藏线上英雄的汽车兵”──张鸿的妻子。张鸿在川藏线上为抢救战友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大姐带着忧伤和痛苦的叙述中,我了解了川藏线的艰难和危险,那是一条死亡之线。后来我到了一所医院实习,这所医院负责川藏线沿途官兵的医疗任务,在那里,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因为车祸从川藏线上送下来抢救的官兵,看着那一张张年轻又充满朝气的脸,却在痛苦中挣扎,看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无情的死神带走,我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对于自己今后的命运也有些担心了。
  一晃,几年的军校生活结束了,分配的时候我留在了成都,才知道自己的那张志愿表在我填的第二天就被母亲改写了,当时因为定向是大事,干事通知了我的母亲,我母亲瞒着我做了这一切。我知道母亲是为我好,怕我吃苦,所以心里没有怨恨,反而感谢母亲,要不然我这一去,是否能够平安回到家也不敢肯定了。只是想到战友们这一离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逢,心里一种忧伤的情绪就占满了我整个内心,冲上去拥抱每一个分配到西藏去的战友,一片哭声中,戴着红花的几百名战友踏上军车,10多辆军车慢慢地开出了学校的大门,车上战友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右手,向站在门口送行的我们和学校敬了最后一个军礼,看着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慢慢地消失在我的视野之外,我实在说不出心里是何样的感受。
  我思念入藏的战友,他们也不断地捎来他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和信件,西藏和川藏线沿途的风景把我迷住了,从照片上,我看到了巴赫和莫扎特音乐中所描绘的画面,那种平和而宁静的场景,那种真实的“世外桃源”。从战友们寄来的大量图片与文字中,我深深感觉到西藏的魅力和神秘。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信中的内容,他们告诉我发生在雪域高原上那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告诉我官兵如何共渡难关,告诉我在生命的尽头如何舍己为人。我被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着,发现自己心灵的丑陋和渺小,渐渐地我想去高原,用高原人博大和宽广的心胸来洗刷我的自私和卑鄙,用浩瀚和空旷的天空来衬托我的渺小,让我自己的心灵从个人的空间走出,走向他人,走向社会。出于对这一切的敬仰,我对西藏产生了无限的神往和崇拜。
  我一定要去西藏看看,沿着战友们所走的川藏线,去看看战友,去看看战友们生活的那片土地,去好好地感受一下那里的神秘和美丽……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彭媛媛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彭媛媛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彭媛媛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彭媛媛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彭媛媛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彭媛媛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讨论][灌水]月城加由哦 美丽的马尔康之二
2# 四姑娘山
 楼主|彭媛媛 发表于: 2004-5-21 12:46:4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走进西藏高原──二郎遇险(二
  到西藏看看,这个愿望虽然一直藏在心里,却从没认真想过去实现它,直到前年,在川藏线上战友们的一再提醒和催促下,我才踏上了去西藏的车。我的第一站选在泸定。
  那天起了个大早,刚到七点就带着3岁的女儿赶到了新南门汽车站刚一进站,热情的服务员就忙不迭地来拉我,本来想乘卧铺的,但卧铺车只有晚上六点才有,正无法可想,一位亚星车的司机说:“你腰疼,就坐我的的副座吧,可以当一个小卧铺靠靠。”障于司机的热情,更由于已经和战友们说好了行程,怕他们等,自己又不愿这样扫兴地“向后转”,心想,也就只有将就了,好歹可以睡下的。可是,当时连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司机的好心,给我后来的旅行涂上一笔黯淡的色彩。让我至今想起来都感到后怕。
  轻车如箭,直射雅安,车窗外的田野旋转着向后退去,当彩色地毯般的成都平原为群山的波浪淹没时,雅安已然在望──这段车程。原本要耗掉5个多小时的,但由于新修了高速公路,竟连2个小时都没用到。这长河般滔滔直下的高速公路,就这样为蜀道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雅安是通往西藏的第一个入口,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入口,它自古就是内地沟通西藏、云南和攀西地区的交通咽喉和商品集散地、物资贸易中心,是南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人称“民族走廊”。有雨城美誉、且以雅雨、雅鱼、雅女驰名于世的雅安,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它不仅形势险要,而且有着丰厚的人文积淀。据说,它还是传说中女蜗补天的地方呢!古人有“雅安天漏”之说,故后人称之为“雨城”。
  由于要赶路去泸定,雨城的美很快就在车窗外消失了。尽管没有看见和品到它的三绝──雅雨、雅鱼、雅女,但雨城那无处可比的、如滤过般的清新空气我还是品尝了的,称之为“天然氧吧”实不过份。
  看着向后快速倒退的雨城,想象着自己冒着袅袅的带着几丝温情的雨,去到沿街的茶楼或是饭馆,一边吃着那体形肥大,肉质细嫩,爽口爽心的,被慈禧太后赞美为“龙凤之肉”的雅鱼,一边品着蒙山茶或是雅安边茶,看着街上那被雅雨浸染得水灵灵的女子,看着穿城而过的清衣江两岸夜晚的灯景,想着那女蜗补天的故事。吟着陈与义的诗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想那诗人从春雨中去探听杏花开否的悠然心情,让凉凉的夜风轻拂你的脸庞,感受小城的亲切,细细品味小城的浪漫情怀,让身心溶入其中,那又该是怎样一番醉人的情形呢?这难道不是一首优美动人的曲?这样的雨韵大概是世上最动人的音乐,只能进入你的心灵深处,才能寻觅到它的归宿。历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倾慕于雅安雨的万种风情,原因大约在此了。
  出了雨城,山道变得崎岖不平,越来越狭窄,但两边的景色却美丽了。
  雨城多雨的气候也辐射到附近的县城,车开进天全县不久,就下起了大雨,山间雾气袅袅升起,看不到山顶,山和云已经浑然一体了,山上的树木小草变得朦胧而模糊,雨后天晴,一弯彩虹在空中炫耀地挂着,放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山上的绿色植物,在雨水冲刷后变得青翠嫩绿,发出淡淡的绿光。民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陡峭的山谷和平地,民居附近,一条窄窄的小路,从山顶迤逦而下,一直伸到河边,很无奈又很倔犟的样子。
  车艰难地在国道上行驶,车窗外,一座巍峨险峻的山,从川西平原拔地而起,这就是二郎山,是泸定县的天然屏障,当年一曲“二郎山高万丈”使二郎山飞身天涯海角。山上丛林绿树,郁郁葱葱,形成绿色的屏障。
  穿过亚州最长的公路隧道──8660米的二郎山隧道后,即可听见震耳的轰鸣声,映如眼帘的是一条银色的丝带,在深山峡谷中蜿蜒奔腾,它就是大渡河,从二郎山和贡嘎山之间横惯而过。路两旁便是高山峡谷,二郎山那峻峭的悬崖陡壁和山腰的浮云薄雾很是迷人。此时天空又下起毛雨,山间薄雾骤起,俯视远方蜿延的盘山公路在朦胧中象一个巨大的S,把神秘莫测的感觉延伸向远方,或大或小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神气而壮观。青衣江的涛声,溪沟两边的泉声,相互应答着,远处茂密的松林,天空不时飘过的几朵闲云。看着美景,想到初春时二郎山那满山遍野的杜鹃花,心里升起一股喜悦来,同时,也应验了一句古语“乐极生悲”。
  女儿躺在我身边甜甜地睡着了,望着不远处的大渡河,我明白泸定县城就要到了,当询问司机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为我的选择而兴奋,没有买卧铺,却享受了卧铺的待遇,一车几十号人,就我和女儿躺着,坐了八个多小时的车也不觉得累,还节约了一半的钱,心里甜甜的,正在这时候,看见机司老往我这边看,还来不极反应过来,车已经闯上了我车窗旁边的一棵大树,随着车窗玻璃的破脆声,我被抛出车窗外一丈多远,车内一片混乱,一阵惊慌声中,我听到女儿的哭叫声,几步跃上硕大的亚星车,看见泪眼婆娑的女儿,抱起孩子,我后悔极了,后悔不该带孩子来,更后悔当初坐这大车,更怕孩子有事情,孩子不停地哭,我不知道她到底怎么了,问也不回答,只是很伤心的样子,我的心情矛盾极了,不知道回去怎么向孩子的父亲交代,当时,我没有惊慌也没有害怕,只是担心。一车的人都下了车,只有我和孩子还在车上,同车的人帮我接下了孩子,我却怎么也下不了那高大的亚星车,还是司机把我抱下。想想刚被抛下车时,听见女儿的哭声,一个箭步就跨上车,才知道爱的力量可以使人超能力发挥自己。
  下了车,才知道原来是刹车失灵,下面就是坐落着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左面是汹涌奔腾的大渡河,司机选择闯大树来刹车也是明智之举,要不然伤亡会更大。一车人只有我被抛出了车外,没一个人受伤,司机关心地让我去泸定县医院检查,但我没感觉到身体有什么损伤,也就拒绝了。给战友打电话,战友说离他们兵站只有几十米,但战友在县城办事情,匆匆打了一辆出租车来,一看见战友,我就再也忍不住了,扑在他的怀里,伤心地哭了。
  孩子看见战友来后终于止住了哭,问她是否哪里不舒服,她说没有,只是看见妈妈被抛出了车外,担心妈妈才哭的。我为孩子的爱心感动,想亲亲她,却全身没劲,战友抱起孩子,把孩子搂得很紧,问我没什么事情后,他那惊慌的神色才变得平静下来,拉起我,坐上车,只几分钟就到了兵站。

CM98ioa1.jpg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彭媛媛 发表于: 2004-5-21 12:47:53|只看该作者
行走在川西高原──鲜血染红的土地(三
  泸定兵站背靠大山面对大渡河,河对岸是起伏的群山。这里是给送物资的车队暂时歇息的驿站,战友选了本属于首长的房间让我住下。晚上吃饭的时候,遇到雅安兵站部的战友王欣,他在泸定兵站组织川藏线各单位的班长培训。他乡遇故人,自然有一份亲切的感觉,心灵顿时出现一种柔软。虽然旅途劳累,却仍然交谈到深夜。谈话中,我渐渐感到肌肉疼痛,日间车祸的后遗症出现了,弄得两个战友忙这忙那,一会按摩,一会找医生,还不停地责怪兵站条件差,说第二天带我去县医院理疗。
  折腾到午夜,才躺下休息,两个战友守在我客房外的小客厅里,竟然一夜没合眼。我一觉醒来的时候,看见女儿不见了,茶桌上放着早餐和水果。我推开窗,阳光立即射入我的房间。眺望河对面的群山,在云的怀里只露出一点朦胧的痕迹,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在四处的游动,时而变成洁白的哈达围在山腰,时而变成薄薄的青纱包裹群山。看见如此醉人的景色,昨日的不快和旅途的劳累全然不见了。
  匆匆吃完早餐,两位战友陪我去了医院,一检查知道只是软组织拉伤后,方才放心地游览了县城。县城只有两条平行的街道,狭窄而长,路面也不平,紧临大渡河而建。临大渡河的一条是旧街,房屋很陈旧,门还是老式的木板门,不知其中还有没有当年红军用来渡河的门板,另外一条街道现代建筑要多些,都是钢精混凝土的产物,不过比起内地的城市要落后很多年。两条街道都带着历史沧桑,古韵幽幽的躺在山的怀中,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
  这里的人真诚厚道,待客热情,用当年热情拥军的情怀来迎送四方来客。这里盛产仙人果和核桃,每次去买,好客的当地商人都是半卖半送,两元钱可以买10斤仙人果,还要帮你送到你指定的地方。
  这个县,虽然是一座弹丸小城,但在历史开阖的一幕幕大戏里,曾经却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演出过许多波澜迭起的威武场面。不仅有飞夺泸定桥时,二十二位勇士在此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英雄事迹,还有安顺场渡江的十八勇士的感人事迹,更有岚安乡一个偏远小山村里发生的许多可歌可泣、震撼人心的英雄故事……就在海螺沟磨西镇上天主教堂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里,在飞夺泸定桥的前夜,毛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仿佛憧憬到山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画面。
  岚安乡是泸定的一个乡镇,红军曾经在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这里山势突兀,矗立云霄。自古只有两条通道,这些道路在悬崖峭壁上,盘山而转,其险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35年12月26日,红32军一个排的指战员与敌人发生激烈的战斗。为牵制敌人,战士们一边打一边往山的高处撤,到一处悬崖边时,战士们的子弹打完了。前面是凶残的敌人,身后是万丈深渊,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被俘,要么跳崖。在这危急的关头,指战员宁死不当俘虏,毅然纵身跳崖,全部壮烈牺牲……在一条小溪边,一位肠子流出了一大截的红军战士趴在岚安乡一条小溪边喝水,村民们发现他时,他浑身是血,痛苦地呻吟着,请求村民把他打死。村民们将他送到红军医院抢救,无奈伤势太重,最后壮烈牺牲了。这名英雄的身躯埋在了这条小溪边。
  如今,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还埋葬着至今没有收殓的600多具红军官兵的骸骨。每日夜里山风吹来,人们仿佛还能够听见红军战士的脚步声和刀枪的撞击声。当地群众一说到红军情绪就很激动,对这些无名英雄们,他们是敬仰的,每到清明时节,总有许多群众自发来祭奠这些英灵。在他们的心中,这些英雄就是他们的亲人了。
  泸定这个县,是英雄的县,我们脚下的这遍土地,也是红军用鲜血和身躯铸就的土地。听着这些动人的故事,我的眼泪象断线的珍珠,打湿了我的脸庞,想想这些红军战士,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生活呢?从沉重的历史中走出来,登临城后的高山,放眼平野而环顾四周,吸收了新鲜空气,心情才得以舒缓。
  泸定县城,静静地躺在山丛中,象一个从沉睡中逐渐惊醒的巨人。旧社会人背马驮的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泸定县,不仅有一条国道通往西藏,还有许多省级公路通往各个县城,县内还开发了许多旅游景点。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片红色的土地一定会象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川藏线,乃至全国全世界冉冉升起。
4# 金佛山
 郭建勋 发表于: 2004-5-22 09:07:46|只看该作者
将我的老窝子写得很好,感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王晓东 发表于: 2004-6-14 23:01:42|只看该作者

来几张我拍的海螺沟片片:)

xSNQu2Ab.jpg
6# 青城山
 王晓东 发表于: 2004-6-14 23:04:01|只看该作者

海螺沟二号营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罗子兰 发表于: 2004-6-14 23:26:13|只看该作者
真的很担心我们无禁止,无节制的对西部上游水利的开发。我看见我们这里十多年来,河滩被填了,到处挖的稀烂,所有的粪便污水都排在河里。河床失去了或是减弱了自身的净化功能。我们为什么定要以牺牲自然生态来满足眼前利益呢?我们的后代怎么来生存?
河流在哭泣!草原在哭泣!我在哭泣,我却无泪.......
8#
 河曲马 发表于: 2004-5-22 15:07:23|只看该作者
可为什么要说她是西藏高原呢???明明是川藏高原呀!
强烈要求楼主澄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彭媛媛 发表于: 2004-5-23 03:10:35|只看该作者
谢谢!严格的说它属于青藏高原,我取这个题目,不是强调走的路途,而是为了表明此行的目的地是青藏高原的最高处,号称世界第三极的西藏高原.而且我写的是"走进",而不是"走过."
当然我现在写的是四川的路段,也确实是川藏高原的一部份.我现在发在巴属网站,感觉我的这题目是不太好.那么我就把此系列的四川境内的10多篇文章,发在这里,更名为"行走在川西高原,西藏的那些文章我仍用走进西藏高原.你觉得这样行吗?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3 14:46:34编辑过]
10#
 楼主|彭媛媛 发表于: 2004-5-23 03:19:03|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得不对,请朋友们原谅!谢谢!望月初次到此,还望大家多多关照!
[此帖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3 14:53:57编辑过]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8 08:08, Processed in 0.3120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