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苹果,欢迎助农支农,收获阳光自然果的您!

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9244|回复: 1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18年美农业部专家:中美贸易战已使美豆农损失79亿美元

 [复制链接]
楼继伟中美贸易战:如果是我会先打大豆 再打汽车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
  3月24日消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于3月24至26日在北京举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分论坛谈到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时表示,中国目前给出的措施还是比较软弱的,如果按他的想法来,中国回击美国可以“先打大豆,然后打汽车,然后打飞机……”
  前些天,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一条保护条款,开启了针对中国的贸易战。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他对媒体说,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可达600亿美元,比稍早前白宫官员在吹风会透露的500亿美元左右规模提高了10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随后宣布对约30亿美元的美对华出口商品实施了中止减让措施,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
  楼继伟今天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对这场“中美贸易战”发表评论说,中国的竞争力强了,美国想强大,中国也想强大,其实两国没必要打,但是现在已经打起来了,他觉得中国目前给出的措施是比较软弱的。
  如果是他在政府,回击美国的话可能会先打大豆,然后打汽车,然后打飞机……“我们也不会都让别人占便宜,反正最后是大家来谈。中国也需要改进。因为是生意,所以打一打就可以来谈。”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美国对中国年度出口规模达到1300亿美元,农业、汽车、飞机等均是中国可以采取的反击美国的方式。其中,中国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另外,波音也被认为是此次贸易战中的主要目标,此前的2015年,中国与波音签下价值380亿美元的订单。(△财经栏目 徐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华美达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华美达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华美达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华美达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华美达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华美达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东风日产68.9万辆车存制动隐患 召回方案遭车主质疑 滴滴否认用大数据“杀熟”:称永不会干这事,不允许价格歧视
12#
 格桑花 发表于: 2019-2-24 18: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美农业部专家:中美贸易战已使美豆农损失79亿美元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美农业部专家:贸易争端已使美国豆农损失79亿美元

  [文/观察者网 奕含]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继大豆订单出现“净取消”后,美国不得不正视由于挑起贸易摩擦,致使国内豆农出现的损失。
  当地时间2月22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美国首席农业经济学家罗伯特·约翰逊(Robert Johansson)21日表示,中美贸易争端使美国豆民损失了79亿美元。
  展望未来,他给出了黯淡评估,称即使特朗普政府解决美中贸易争端,创纪录的库存量也将拖累价格。“由于贸易形势,美国创纪录的高库存将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化解。这将对美国大豆未来的价格构成压力,即便美国与中国达成潜在的购买协议。”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另据美国商业内幕22日报道称,过去两年,华盛顿和北京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摩擦给美国农业造成了重大影响,最新的美国农业部数据揭示了豆农们在贸易争端中遇到的困境。
  约翰逊周四在美国农业部(USDA)的主要展望论坛上表示,作为贸易战的直接后果,今年将有近2750万吨的美国大豆无法售出。预计2019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下降1350万吨。
  这位专家还指出,在贸易战期间,过去两年,美国大豆供应量急剧攀升。他预测,未售出的大豆库存量将在今年增加一倍以上,达到2480万吨。
  去年7月6日,美国不顾反对声音,对中国34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对此,中方采取反制措施,于同一天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水产品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
  随之而来,美国对华大豆出口一落千丈,美国内多地出现大豆腐烂、农产主破产的报道。
  观察者网曾报道,去年12月初,在中美领导人就经贸问题达成共识后,美国大豆协会第一时间表示欢迎,呼吁尽快修复两国贸易关系并达成长期互利协议。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在2018-2019年度,美对华农产品出口同比下降超过九成。中国已从2017年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将至第五大买家。对此,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农产品出口将下降6%。
  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03万吨,同比减少7.9%。主要原因是自美国进口量下降,进口结构也发生变化。
  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
  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1664万吨,下降49.4%,占18.9%;从巴西进口大豆6608.2万吨,增长29.8%,占75.1%。
商业内幕报道截图
  而在路透社21日的报道中,约翰逊还提及作为特朗普的关键选区,美国农场主在中美贸易争端中首当其冲。
  这位专家还提及美国农业部担忧因中美贸易摩擦而导致美国农田地产价格可能下降。虽然迄今为止这种现象没有发生,但专家们依然担忧农业领域的压力会给农场地产价值下行带来压力。
  此外,商业内幕还指出,中美双方仍就贸易摩擦进行谈判,争取在3月1日前达成协议。这对美国农业来说,尚处黑暗之中。出于对谈判结果的不确定,美国农场主们正推迟购买设备。
  中美贸易摩擦的的影响在美国粮食贸易商邦吉(Bunge)的商业决策上反映地十分明显。考虑到贸易战对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邦吉选择加大了对巴西大豆的下注。
  不过即便如此,该公司依然看到,去年第四季度,巴西大豆价格出现的下跌中,有1.25亿美元的亏算可归因于“中国贸易和需求相关因素”。
  “特朗普关税可能只是一时的。但因此发生改变的中国贸易模式可能会持续很久,”Islan Investments的创始人兼CEO阿尔弗雷德·埃文斯(Alfred Evans)说道,“这对邦吉或任何美国出口商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刘鹤赴美进行第七轮高级别经贸磋商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
 妙娴 发表于: 2019-2-24 16:06:00|只看该作者

用“大豆逻辑”来看看中美贸易战

源自:澎湃新闻
用“大豆逻辑”来看看中美贸易战
  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谈成了第七轮+,加时两天。
  更多实质性的内容渐渐释放出来,也有新的问题出现。
  从大家留言看,现在对达成协议有一些疑虑。
  美国人这么热情,我们有没有做出太多的让步?要达成的东西符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

  普通老百姓都会有这样的疑虑,更不用说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的人了。
  大家关心这个问题,我就多说几句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讨论问题要以事实为基础,先看看现在能确定的事实有哪些。
  我综合了一下,从特朗普会见刘鹤副总理到现在,基本能够确定的只有三条。
  一是美方透露中国承诺再购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
  二是姆努钦对媒体表态,中美双方达成了货币协议。
  三是特朗普希望最后成果的形式是协议而不是谅解备忘录。
  这里面货币的东西就一句话,只能留待更多细节公布后再讨论。
  希望达成协议而不是谅解备忘录的表态,并不是说前面白谈了。从昨天莱特希泽表态看,这是换汤不换药。
  道理是明摆的,如果像一些人理解,协议要通过美国国会审批,那么现在这样紧赶慢赶地延长两天继续谈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
  至于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这件事,昨天我在另一篇文章上说过,现在还可以继续往深里谈谈。

  其次,中美在大豆问题上,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也有利益重合点。
  用大豆来表明立场也好,释放善意也罢,其实都是利益度量的结果。
  一是从中国需求看,我们的大豆市场缺口实在太大。
  我查过有关资料,我们国家一年有9000多万吨,差不多90%左右的大豆,要从国际市场进口。
  进口的大豆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榨油,一个是饲料加工(用榨油剩下的豆粕去养猪)。
  国内的大豆,现在主要是发豆芽,磨豆腐,可能凉拌毛豆还有一点。
  总之是需求缺口太大,而具体用途区分明显,进口大豆这部分需求,很难从国内获得替代。
  2018年,因为中国和美国打贸易战,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03万吨,减少了7.9%。
  主要就是美国豆子的进口量下降了,进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
  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8803.1万吨,同比减少7.9%。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下降49.4%,占18.9%;从巴西进口6608.2万吨,增长29.8%,占75.1%。
  可以看到,减少对美国大豆的需求,目前尚不能完全找到替代对象,补足需求缺口。
  缺口实在太大。
  而且,据说巴西大豆的价钱原来跟美国大豆差不多,但是去年贸易战打响后,涨了不少钱。
  二是从美国需求来说,他们的产量实在太大。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一年能生产1亿吨左右的大豆。
  但是他国内市场,消耗不了这么多大豆。
  就算以美国人的浪费精神可劲儿造,还有差不多一半左右的大豆依赖出口。
  去年特朗普挑起贸易战后,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击,美国豆农首当其冲。
  卖不出去豆子,又不好保存,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掉。
  去年11月中期选举,共和党丢了众议院的控制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几个农业州的倒戈。
  所以,买不买豆子,是美国人在谈的时候非常在意的项目,也是可以交易的条件。
  美国人对此是很看重的,昨天美国农业部长珀杜在推特上说中国承诺买豆子后,特朗普还转发了这条推特。
  三是从中美间的利益重合点来说,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你们想过没有,互补性,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
  一般来说,这意味着你需要我,我需要你。
  深一层看,在闹矛盾的时候,这种需要,就会变成谈价的条件。
  如果再多想一层,这种谈价,也应该以形成利益共识为目标,而不是彻底撕裂为目标。
  采购量上去了,跟美国豆农利益共识是不是更多了?
  总之,需求互补、利益重叠,互相依赖但又互相制约,这就是中美间大豆贸易往来的逻辑。

  第三,用“大豆逻辑”的视角,就是要看清中美贸易战的利益格局。
  去年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不买大豆一度是对付美国的“武器”。
  现在谈判节奏不断加快,购买大豆又成为表达谈判诚意的策略。
  是不是前后矛盾?
  是矛盾,但合乎情理。
  大豆的买与不卖,贸易战打还是谈,与其说是个谁输谁赢、谁胜谁负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利大利小、利远利近的问题。
  大豆的逻辑,就是国家利益的逻辑。
  关键,要看到贸易战的本质,看到这场冲突背后的中美利益格局。
  在陶然笔记去年的文章《提个醒!不管会晤结果如何 都会被美国说成取得胜利》中,我们曾分析过美国挑起贸易战的三大原因:
  解决贸易逆差,对华国家竞争,转移国内矛盾。
  现在看,还应该加上一个选举政治考量。
  这四方面原因,是美国人发起贸易战的主要利益诉求。
  我们应对贸易战,也有中国自己的利益诉求。
  《人民日报》在去年9月11日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叫做《风物长宜放眼量──从强国兴衰规律看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文章里说:
  新兴国家在崛起的关键性阶段,往往会与守成国家发生国家利益的激烈碰撞,无一例外地会受到刻意打压,这是必然遇到的“成长的烦恼”,是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坎”。
  实际上,历史上成功发展的国家,都遵循一条发展规律,那就是尽可能避免对抗,把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放在不断壮大自己身上。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眼前的美国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中国应对贸易战的主要利益诉求,打也好,谈也好,就是不能让贸易战干扰我们的发展节奏,尽可能去争取时间和空间,争取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国家利益,也是我们所要争取的结果。

  大豆买还是不买,买多还是买少,买了以后,什么时候又不买,都是服从经贸磋商这个大局,服从这个根本利益诉求。
  大豆是这样,我们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这些领域,同样要服从经贸磋商这个大局,服从这个根本利益诉求。
  中美贸易战,是眼下全球的头等大事。
  在应对这件大事的时候,我们不仅身处加快自身发展的大局之中,同时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所面临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尤其需要我们看清利益格局,保持头脑清醒。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本文原题为《用“大豆逻辑”来看看中美贸易战》)
10#
 海风有咸味 发表于: 2019-2-24 14:43:00|只看该作者

陶然笔记谈中美贸易战:大豆逻辑就是国家利益的逻辑

源自: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用“大豆逻辑”来看看中美贸易战
源自:陶然笔记

  令狐猫
  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谈成了第七轮+,加时两天。
  更多实质性的内容渐渐释放出来,也有新的问题出现。
  从大家留言看,现在对达成协议有一些疑虑。
  美国人这么热情,我们有没有做出太多的让步?要达成的东西符不符合我们的根本利益?
  普通老百姓都会有这样的疑虑,更不用说切身利益受到影响的人了。
  大家关心这个问题,我就多说几句个人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讨论问题要以事实为基础,先看看现在能确定的事实有哪些。
  我综合了一下,从特朗普会见刘鹤副总理到现在,基本能够确定的只有三条。
  一是美方透露中国承诺再购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
  二是姆努钦对媒体表态,中美双方达成了货币协议。
  三是特朗普希望最后成果的形式是协议而不是谅解备忘录。
  这里面货币的东西就一句话,只能留待更多细节公布后再讨论。
  希望达成协议而不是谅解备忘录的表态,并不是说前面白谈了。据可靠消息,这是换汤不换药。
  道理是明摆的,如果像一些人理解,协议要通过美国国会审批,那么现在这样紧赶慢赶地延长两天继续谈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
  至于买1000万吨美国大豆这件事,昨天我在另一篇文章上说过,现在还可以继续往深里谈谈。

其次,中美在大豆问题上,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也有利益重合点。
  用大豆来表明立场也好,释放善意也罢,其实都是利益度量的结果。

一是从中国需求看,我们的大豆市场缺口实在太大。
  我查过有关资料,我们国家一年有9000多万吨,差不多90%左右的大豆,要从国际市场进口。
  进口的大豆的用途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榨油,一个是饲料加工(用榨油剩下的豆粕去养猪)。
  国内的大豆,现在主要是发豆芽,磨豆腐,可能凉拌毛豆还有一点。
  总之是需求缺口太大,而具体用途区分明显,进口大豆这部分需求,很难从国内获得替代。
  2018年,因为中国和美国打贸易战,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03万吨,减少了7.9%。
  主要就是美国豆子的进口量下降了,进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其中,从美国进口3258万吨,从巴西进口5093万吨。
  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8803.1万吨,同比减少7.9%。其中,从美国进口1664万吨,下降49.4%,占18.9%;从巴西进口6608.2万吨,增长29.8%,占75.1%。


  可以看到,减少对美国大豆的需求,目前尚不能完全找到替代对象,补足需求缺口。
  缺口实在太大。
  而且,据说巴西大豆的价钱原来跟美国大豆差不多,但是去年贸易战打响后,涨了不少钱。

二是从美国需求来说,他们的产量实在太大。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大豆生产国,一年能生产1亿吨左右的大豆。
  但是他国内市场,消耗不了这么多大豆。
  就算以美国人的浪费精神可劲儿造,还有差不多一半左右的大豆依赖出口。
  去年特朗普挑起贸易战后,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击,美国豆农首当其冲。
  卖不出去豆子,又不好保存,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烂掉。
  去年11月中期选举,共和党丢了众议院的控制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几个农业州的倒戈。
  所以,买不买豆子,是美国人在谈的时候非常在意的项目,也是可以交易的条件。
  美国人对此是很看重的,昨天美国农业部长珀杜在推特上说中国承诺买豆子后,特朗普还转发了这条推特。

三是从中美间的利益重合点来说,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你们想过没有,互补性,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
    一般来说,这意味着你需要我,我需要你。
  深一层看,在闹矛盾的时候,这种需要,就会变成谈价的条件。
  如果再多想一层,这种谈价,也应该以形成利益共识为目标,而不是彻底撕裂为目标。


  采购量上去了,跟美国豆农利益共识是不是更多了?
  总之,需求互补、利益重叠,互相依赖但又互相制约,这就是中美间大豆贸易往来的逻辑。

第三,用“大豆逻辑”的视角,就是要看清中美贸易战的利益格局。
  去年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不买大豆一度是对付美国的“武器”。
  现在谈判节奏不断加快,购买大豆又成为表达谈判诚意的策略。

是不是前后矛盾?
  是矛盾,但合乎情理。

大豆的买与不卖,贸易战打还是谈,与其说是个谁输谁赢、谁胜谁负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利大利小、利远利近的问题。
大豆的逻辑,就是国家利益的逻辑。

  关键,要看到贸易战的本质,看到这场冲突背后的中美利益格局。
  在陶然笔记去年的文章《提个醒!不管会晤结果如何 都会被美国说成取得胜利》中,我们曾分析过美国挑起贸易战的三大原因:

解决贸易逆差,对花国家竞争,转移国内矛盾。
  现在看,还应该加上一个选举政治考量
  这四方面原因,是美国人发起贸易战的主要利益诉求。

我们应对贸易战,也有中国自己的利益诉求。
  《人民日报》在去年9月11日的时候有一篇文章,叫做《风物长宜放眼量──从强国兴衰规律看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文章里说:
    新兴国家在崛起的关键性阶段,往往会与守成国家发生国家利益的激烈碰撞,无一例外地会受到刻意打压,这是必然遇到的“成长的烦恼”,是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坎”。

实际上,历史上成功发展的国家,都遵循一条发展规律,那就是尽可能避免对抗,把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放在不断壮大自己身上。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眼前的美国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因此,中国应对贸易战的主要利益诉求,打也好,谈也好,就是不能让贸易战干扰我们的发展节奏,尽可能去争取时间和空间,争取战略机遇期。

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国家利益,也是我们所要争取的结果。
  大豆买还是不买,买多还是买少,买了以后,什么时候又不买,都是服从经贸磋商这个大局,服从这个根本利益诉求。
  大豆是这样,我们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服务业这些领域,同样要服从经贸磋商这个大局,服从这个根本利益诉求。
  中美贸易战,是眼下全球的头等大事。
  在应对这件大事的时候,我们不仅身处加快自身发展的大局之中,同时也面临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所面临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这尤其需要我们看清利益格局,保持头脑清醒。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haosijia 发表于: 2018-12-27 16:17:00|只看该作者

美豆农还没从中美贸易战缓过气 又遭盟友“插刀”

源自:观察者网
原文标题:美农民还没缓过气,又遭盟友日本“插刀”

  [编译/观察者网 童黎]
  虽然中方重新启动购买美国大豆,但交易量很小,盟友日本还给美国农民又添了桩烦心事。
  在对华出口大幅下降后,美农户和农场主忧心忡忡,已经准备在其亚洲第二大市场──日本蒙受更多损失,而他们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竞争对手将获得日本的优待。
  更糟糕的是,特朗普政府承诺的农业补贴或将因政府关门而暂停。
报道截图

盟友给对手发“优惠券”,还没美国的份儿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26日报道,随着不含美国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CPTPP)在本月30日生效,日本政府将开始对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智利等美国农业的最大竞争对手削减产品关税,并放松配额限制。
  去年1月,特朗普领导美国退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TPP),理由是该协定会放宽美国对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进口限制,加剧与低工资亚洲国家的竞争,从而损害美国制造商和工人利益。
  然而,参与TPP谈判的其他11个成员国在美国盟友──日本主导下,对原协定作出修改,形成了新的CPTPP。
  值得注意的是,2月1日,欧盟与日本签署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也将生效,日本政府将采取进一步行动,为来自欧盟28国的农产品提供类似优惠,惠及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荷兰等美国竞争对手。
  此前俄媒指出,中国近年来一直是美大豆的最大买家,中美贸易发生摩擦前,这些大豆占美农产品供应约60%。但自今年7月以来,北京为反击美国的关税举措,宣布对进口大豆征收25%的关税。结果导致美国农民出口该农作物的利润接近于0,对华供应量下降了98%。
  如今北京恢复购买美大豆,但对美大豆的规模来说,目前中国的购买量仍然太小,美大豆的股价仍比5月水平低10%。而这样的价格也意味着,中国通过恢复购买美大豆,要比“和平时期”节省数十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称,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没有通过“报复”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来阻止美国商品出口;而是加快了雄心勃勃的市场开放议程,与全球30多个国家(不包括美国)联合起来,向心怀顾虑的美国政府证明自由贸易的好处,以及回避自由贸易的代价。
  但效果相仿,美国农业部5月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日本在自由贸易上的新动作会“给予(美国)国际竞争对手优惠准入待遇,或将削减美国市场份额,压低美国农产品出口商的利润。”

美国小麦“最大、最可靠的市场”要崩溃
  在最近的一场公开听证会上,美国农业从业者也发出了类似警告。
  美国小麦协会负责人文斯·彼得森(Vince Peterson)指出,日本大约一半进口小麦来自美国,“是我们最大、最可靠和最有价值的市场,但我们现在快要崩溃了”,因为竞争对手们很快就能以比美国种植者低近10%的有效关税率出货。
  他提醒美国官员,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几个月来“没向中国卖出过一粒小麦。”
  政府官员回应称,他们计划通过美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弥补这一差距,届时日本将会向美国产品提供类似优惠。21日,美政府公布的谈判目标中,就包括让日本承诺通过大幅削减关税,“确保美国农产品的全面市场准入”。
  但《华尔街日报》指出,这些谈判几周内都不会开启,可能会在CPTPP和EPA都生效之后举行,还可能因为一些与农业无关的敏感问题而陷入僵局,包括特朗普要求日本设法减少两国长期存在的汽车贸易顺差,接受所谓“汇率操纵”方面的调节,或是减少捕鲸活动。
  26日,日本官方已经正式宣布将退出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于明年7月重启商业捕鲸。这似乎增加了双方的谈判难度。
  此外,美日迅速达成协议将有利于美国生产商止损,因为日本未来几年将分阶段地削减这些美国竞争对手的关税。但一些关税削减措施将立即执行,美国对手们将迅速获得优势。
  例如牛肉和猪肉──美国对日出口最多的两种农产品。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估计,5年内,日本的新贸易协定每年将导致(美国)牛肉和猪肉出口损失超10亿美元。
  到4月1日,日本对欧盟及CPTPP成员国冰冻及冷藏牛肉收取的关税将为26.6%,美国产品的关税则为38.5%。针对CPTPP和EPA成员国加工猪肉的关税为13.3%,针对美国产品的关税则为20%。

“已经在走下坡路”,特朗普雪上加霜
  一些美国生产商称,他们已经因此失去了生意。堪萨斯州一家猪肉生产商负责人称,他们“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因为有老客户“为了充分利用新关税减免政策,开发了新的供应链。”
  美国农民忧心忡忡,因为日本一直是他们最大、最稳定的出口市场之一。美国食品出口商占日本市场的份额最大,达到了25%,领先于欧盟的13%。2017年,日本进口了价值119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成为了他们的第四大海外市场,仅次于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而在这四个国家中,今年只有日本盟友对美国农产品实施新的限制,以“报复”特朗普政府的钢铝等产品关税。由美国制造业、农业和科技企业组成的游说联盟“关税损害美国核心领域(Tariffs Hurt the Heartland)”称,受报复性关税打击的美国农产品10月出口同比下降了74%。
  所以,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向美政府提交的文件强调,“考虑到我们在墨西哥、中国等主要市场面临的关税问题,日本对我们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华尔街日报》认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日本农产品市场长期受到保护,而美国错过了该国政府此次积极开放市场的机会。数十年来,美国一直在敦促日本允许进口更多农产品,美国企业也在努力改变和扩大日本的西式产品市场,比如引导消费者需求从海鲜转向红肉,从米饭转向其他谷物。
  而美国肉类出口协会主席丹·霍尔斯特罗姆(Dan Halstrom)警告政府官员:“几十年培养出来的客户也很容易流失,一旦失去,想再赢回来就难了。”
  雪上加霜的是,据美国CNBC当地时间12月24日报道,该国农业部称,如果联邦政府继续关门,其向农民承诺的贸易援助款发放将在下周暂时停止。
  12月中旬,特朗普政府“官宣”第二轮农业补贴时,第一轮补贴都尚未付清。
  边境墙引发预算案僵局后,美国政府已经部分“停摆”数天。但特朗普26日仍旧放话称,为获得50亿美元的边境墙拨款,他准备要等多久就等多久,“不惜一切代价”。
8#
 问薇千柔 发表于: 2018-12-2 07:53:00|只看该作者

大豆成中美贸易战风向标 普京称俄将接手美方市场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热点 | 大豆成中美贸易战“风向标”普京称俄将接手美方市场

  随着贸易战的深入,一些农产品被视为中美贸易战的“风向标”。
  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29日报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豆子用来榨油,剩下的豆粕作为饲料,但其中的八成来自进口。去年的大豆进口量达到9554万吨,其中53.3%来自巴西,34.4%来自美国。
资料图片:检验检疫人员对输华大豆进行取样和感官检疫。 ●
  报道称,作为贸易反制措施,今年7月,中国对来自美国的大豆开征25%的高关税。看起来针对的是作为特朗普支持基础的美国农业地带,但加征关税实则是柄双刃剑。
  因此,中国正在试图提高国产大豆的产量。
  报道介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为促进黑龙江省的大豆增产将补贴额度翻了一番,同时为了抑制大豆消费,统一下调了饲料中的大豆比率。
  眼下,零售环节的猪肉还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中国媒体宣称,不会对百姓的餐桌造成影响。
资料图片:市民在超市选购产品。(法新社)
  报道介绍,作为越来越难以进口的美国大豆的替代产品,中国正在增加从巴西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据中国媒体报道,今年9月美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大降85%,而巴西大豆却增长28%。今年2月,中国国有企业利用“一带一路”框架,收购了巴西最大的农产品出口港。
  另据俄新社11月28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8日在俄罗斯外贸银行资本公司举办的“俄罗斯在召唤!”主题论坛上说,美中之间的贸易战给莫斯科提供了机遇。
普京11月28日发表讲话指出,美中之间的贸易战给莫斯科提供了机遇。(视觉中国)
  报道称,他以俄将对华出口大豆为例加以说明:“美国曾经大量出口,现在我们将着手此事。我们与中国朋友商定,将出口禽肉以及其他商品。究其实质,美国人是自愿放弃这一市场的,这个庞大的、广袤的市场。为何如此?在我看来,要想最终利己,就不能试图令伙伴蒙受损失,而是要寻找合作领域、共同开展更为高效的工作。这样所有人都将是赢家。而采取受到政治驱动、违反国际法、有害的单边措施,所有各方皆会沦为输家。”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不取 发表于: 2018-11-30 12:08:00|只看该作者

大豆成中美贸易战“风向标” 普京称俄将把握机遇接手美方市场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大豆成中美贸易战“风向标”普京称俄将把握机遇接手美方市场

  参考消息网11月30日报道 随着贸易战的深入,一些农产品被视为中美贸易战的“风向标”。
  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29日报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豆子用来榨油,剩下的豆粕作为饲料,但其中的八成来自进口。去年的大豆进口量达到9554万吨,其中53.3%来自巴西,34.4%来自美国。
  报道称,作为贸易反制措施,今年7月,中国对来自美国的大豆开征25%的高关税。看起来针对的是作为特朗普支持基础的美国农业地带,但加征关税实则是柄双刃剑。
  报道称,因此,中国正在试图提高国产大豆的产量。
  报道介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为促进黑龙江省的大豆增产将补贴额度翻了一番,同时为了抑制大豆消费,统一下调了饲料中的大豆比率。
  报道称,眼下,零售环节的猪肉还没有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中国媒体宣称,不会对百姓的餐桌造成影响。
  报道介绍,作为越来越难以进口的美国大豆的替代产品,中国正在增加从巴西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据中国媒体报道,今年9月美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大降85%,而巴西大豆却增长28%。今年2月,中国国有企业利用“一带一路”框架,收购了巴西最大的农产品出口港。
  另据俄新社11月28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28日在俄罗斯外贸银行资本公司举办的“俄罗斯在召唤!”主题论坛上说,美中之间的贸易战给莫斯科提供了机遇。
  报道称,他以俄将对华出口大豆为例加以说明:“美国曾经大量出口,现在我们将着手此事。我们与中国朋友商定,将出口禽肉以及其他商品。究其实质,美国人是自愿放弃这一市场的,这个庞大的、广袤的市场。为何如此?在我看来,要想最终利己,就不能试图令伙伴蒙受损失,而是要寻找合作领域、共同开展更为高效的工作。这样所有人都将是赢家。而采取受到政治驱动、违反国际法、有害的单边措施,所有各方皆会沦为输家。”
6# 青城山
 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1-24 08:38:00|只看该作者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 如何看待变局中的中国大豆家底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中国战“豆”

源自:中国新闻周刊

  为了保障国内大豆供应
  扩大国内种植面积、多元化进口渠道、调整国内需求结构
  是三大切实有效应对之道
(资料图片)山东烟台港,检验检疫人员对轮船上的进口大豆进行取样和感官检疫。图/中新
  变局中的大豆家底
⊙记者:鲍安琪 特约撰稿/徐行

  大豆,无论是被直接烹饪,还是作为豆制品、豆油的原料,是中国家庭最常见的食材之一。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是养殖业的重要饲料原料。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大豆消费量逐年增长,国内大豆供应严重依赖进口。在中美贸易发生摩擦前的2017年,中国国产大豆1455万吨,进口9554万吨,进口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进口依存度超过87%。其中,来自美国的大豆约为3285.4万吨,占进口总量约34%。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明显减少。有数据显示,2018年1~8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大豆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61万吨,减幅为31.7%。
  在美国大豆进口量急剧减少的时候,如何保障国内大豆供给,就成了相关各方密切关注并要着手应对的问题。

从大豆出口国到世界第一大进口国
  事实上,在1995年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
  “但在1995年之后,国内需求增长太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国内大豆消费主要包括大豆食品生产、压榨与饲料加工、生化提取三个方面,其中用于压榨与饲料加工的大豆占85%。
  在压榨与饲料加工业中,豆粕至关重要,它是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是养殖业中饲料的重要蛋白质来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肉禽蛋奶的消费增加带动了国内养殖业饲料需求的激增,因此对豆粕的需求强劲。2017年,中国饲料消耗1.05亿吨蛋白类原料中,豆粕占7230万吨。
  有专家指出,国产大豆的优势在于蛋白含量高、品质好,属于全价蛋白,易于被人体吸收,因此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和加工制作大豆蛋白产品。进口大豆,由于其出油率较高,主要用于生产食用豆油和豆粕。数据显示,中国78%以上的进口大豆被加工成豆粕,用于饲料生产。
  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国内需求逐年上涨的同时,中国大豆的种植产量与面积却在逐年下降。根据产业信息网的数据,中国大豆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近1000万公顷下降至2015年的650万公顷左右。“让中国大豆走下神坛的事件有两个:杂交玉米的出现和大豆进口的开放。”对此,吉林农科院大豆所前副所长矫树凯这样分析说。
  高产的杂交玉米在耕作上的优势让许多农民放弃了大豆种植,改种杂交玉米。2007年,中国开始对玉米实行临时收储政策,对玉米定价托市收购,玉米价格不受市场影响。政策实行的目的,在于鼓励粮食主产区种植玉米,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其间,虽然玉米和大豆的价格都在提升,但因玉米产量高且价格涨势更猛,使得两种旱田作物无形中展开了耕地争夺战。最终,产量与价格均落下风的大豆,逐渐败下阵来。至此,东北种植大豆的耕地不得不逐渐北移,甚至一度被逼进了并不适合种植大豆的高山区。杂交玉米对于优质耕地的侵蚀,让国产大豆一度失去了最适合耕种的土壤。
  为促进大豆进口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990年代末期,中国取消了大豆的进口关税配额,将进口关税降低到3%,豆油的进口关税从2001年的63%下降到2006年的9%,豆粕的进口关税保持在5%。在农业与贸易政策的双重作用下,中国成为世界大豆第一进口大国,仅2017年,中国的进口量就占到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3%。
  “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权宜之计,相对来说,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韩天富说。然而,大豆市场的对外开放也给国内大豆产业带来影响。黑龙江大牧人牧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从榨油厂购入豆粕作为饲料加工的原材料。该公司负责人范须时发现,黑龙江本省的榨油厂,加工量都在逐步缩小,“1000吨算大的”。大豆进口后,沿海地区新建许多大豆压榨厂,由于运输原因,压榨厂购买国产大豆成本更高,进口大豆是普遍的选择,对于这些港口附近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榨油厂而言,“5000吨都算小的”。在从压榨到饲料加工,再到养殖畜牧的庞大产业链中,低价进口大豆是生产商更为普遍的选择。
  中美贸易摩擦给大豆价格带来的波动可以通过终端来对冲成本,将近70%到80%的成本可以过渡到下游养殖企业。而大豆产业链下游的生猪养殖业,基本上对于价格波动带来的成本压力只能被动接受。

“减玉米,增大豆”
  2017年,黑龙江黑河市爱辉区河南屯村的久利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久义,在制订耕地计划时,将玉米与大豆的种植面积按各50%的比例做了分配。2018年,王久义本打算按照去年的比例分配耕种面积,但最终,他的大豆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4000亩。王久义告诉记者,这一决策改变,主要受到新政策的驱动。
  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一个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等连起来在版图上呈“镰刀弯”形状的广袤区域,减少玉米种植面积。2016年,持续了近10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这一年,农业部会同中央农办、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要求在东北地区,玉米须与大豆、小麦杂粮杂豆等其他作物轮作,还规定轮作补贴金额为每年每亩150元。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又提出“调整东北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统筹玉米、大豆补贴机制”。此后,东北地区相继出台了玉米和大豆生产补贴实施方案,提高大豆补贴,压低玉米补贴。2017年,黑龙江省大豆生产者补贴标准为173.46元/亩,2018年4月,补贴标准再次上调,达到每亩200元以上,11月,已达320元/亩。而黑龙江省的玉米生产补贴,则从2016年的每亩153.92元一再下调至25元/亩。
  黑河地区共拥有耕地2233.2万亩,为中国贡献了近九分之一的国产大豆。在近两年补贴新政的刺激下,以王久义为代表的当地农民,已悄然将自己耕种的作物品种从玉米、小麦换成了大豆。
  从2015年起,中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已经连续3年恢复性增长。韩天富解释说,在东北地区(含内蒙古)进一步推行大豆—玉米轮作,大豆面积可扩大到1.2亿亩;在黄淮海冬麦区提高麦豆两熟制比例,大豆面积可达0.9亿亩;在南方和西北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粮豆间套复种,大豆面积可达0.5亿亩。这笔账算下来,全国大豆面积可达到2.6亿亩。考虑轮作增产、优势产区比重提高和品种改良等因素,全国大豆平均亩产可达到155公斤以上,供给能力可达到4000万吨以上,自给率超过35%。与大豆轮作后,玉米单产可明显提升,总产可保持稳定。

进口来源地多元化
  2018年9月4日,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两位来自俄罗斯的大农场主,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在中美贸易冲突升温的情况下,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去种大豆,成了一些人的选择。自2015年以来,每年有数以千计的中国农民前往俄罗斯种地,其中也包括东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绍东。
  王绍东一直致力于优质大豆种子的研发,不过他却舍近求远,将自己研发出的特异性大豆品种种到了俄罗斯。原来,即使在俄罗斯租地,加上长途运输至国内,仍然能为他节省不少的成本。
  在国内种植一公顷大豆,种子、肥料和人力成本加起来所形成的种植成本,基本在2500元左右。此外,黑河当地的土地租赁的费用是每公顷6000元上下。依据当地2017年的平均产量与价格,再加上补贴,种植一公顷大豆的总收入约为11650元,刨去种植成本与土地租赁费用,能获利3150元左右。而向北挺进俄罗斯的做法,至少能让租地成本得以大幅下降。
  今年8月,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文称,俄罗斯准备为中国供应最高30万吨的大豆,并将提供远东联邦地区100万公顷耕地用于农业项目,但这对于中国大豆需求的缺口而言,仍显不足。
  除了俄罗斯,中国还有更多选择。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巴西、美国、阿根廷是中国大豆进口的前3大来源地,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4.6%。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则显示,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进口关税,将使得美国大豆进口成本每吨增加700到800元,比巴西大豆每吨高300元左右。
  中储粮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自今年4月以来,中储粮未再新采购美国大豆,转而全部采购以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为主的南美大豆。11月7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储粮集团公司所属油脂公司与6家供应商现场签约采购进口大豆,产地主要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南美地区。
  在国家农业农村部10月22日召开的三季度例行发布会上,该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介绍道,今年1~8月,中国累计进口大豆6203万吨,同比减2.1%,进口主要来自巴西,占进口总量近七成;9月,中国共进口大豆801万吨,其中巴西占95%,较去年同期73%的比例有很大增长。
  巴西农业部官员11月14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则表示,今年巴西的大豆出口约有80%都进入了中国,巴西对中国的大豆出口今年可能创出最高纪录,并可能会进一步增长。巴西粮食贸易商Agribrasil预测,今年对华大豆出口料达到创纪录的8300万吨。
  除提高从南美进口外,加拿大、黑海地区与亚洲部分国家也进入到中国进口商的视野。上述中储粮有关负责人还提到,“8月份起,中储粮进一步加大了加拿大大豆的采购。一方面通过现有供应商,增加加拿大大豆采购规模,另一方面开发加拿大当地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加强与他们的合作。”
  此外,6月26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称,自今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孟加拉国、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的进口货物适用《〈亚洲-太平洋贸易协定〉第二修正案》协定税率。其中,大豆类产品从3%降至零税率。

调整大豆需求
  由于进口大豆主要用于生产豆粕,因而豆粕的需求直接关系到大豆需求。
  目前,除豆粕外,菜粕、棉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等也被广泛用于作为养殖业饲料的蛋白质来源。
  “大豆本身总产量高,同时豆粕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平衡、有害物不多、易于被动物消化,养殖户更倾向于使用豆粕,因此即使有菜粕、棉粕、油菜粕、鱼粉等,豆粕始终是最重要、规模最大的饲料蛋白原料,这是豆粕替代品所替代不了的,只能降低豆粕需求”,中国农大动物营养学的刘岭博士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于11月1日起实施新的《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蛋鸡、肉鸡配合饲料》两项标准。两个标准在引言中均提到,“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特别是低蛋白日粮配置技术的发展,在合理添加氨基酸和酶制剂的前提下,配合饲料中粗蛋白质和磷的水平可以显著降低。”粗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豆粕等,这项变化意味着,豆粕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可有所降低。
  “我们同行间也常常会讨论如何替代、减少使用豆粕。”中国农业大学饲料营养系副主任马秋刚说,蛋白质由多种氨基酸组成,豆粕中的蛋白质所蕴含的氨基酸中,有的氨基酸动物需要得多,有的需要得较少。
  他举起一只手来解释说,这是个木桶效应,如同手指有不同的高度,每个手指代表一种动物体内的氨基酸,最短的手指即为限制性氨基酸。研究人员需要做的,是把每个高度补齐,达到动物生长所需的要求。低蛋白日粮技术可以针对动物所缺的氨基酸,缺哪种、补哪种,使动物生长所需的氨基酸得到满足,保证动物的生长性能和肉蛋奶产品品质。由于是直接补充氨基酸,低蛋白日粮更容易被动物吸收。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质量标准与认证处处长王黎文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新标准的指标设置完全可以满足养殖动物生长需求,不会降低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同时有效减少豆粕等饲料原料用料。王黎文解释说,虽然标准是推荐性的,并非是强制性的,但这样的调整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马秋刚看来,如果企业只是片面减少豆粕用量,但不使用低蛋白日粮技术,动物生长所需的氨基酸就得不到保证,生长性能会受到影响,在市场上的竞争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饲料协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发指出,在新标准全面推行后,养殖业豆粕年消耗量有望大幅降低,能够减少对大豆进口的依赖性,减少的进口量在1000万吨到1400万吨。
  马秋刚还补充说,目前饲料分为工业饲料与自配饲料,由于工业饲料对营养配比掌握更为精准,因此豆粕使用量稍低。如果工业饲料可以全面替代自配饲料,还可减少豆粕使用约1700万吨。
  同济大学教授程国强就认为,从短期看,减少进口美国大豆对于中国大豆的供应会产生一些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实际上有利于中国调整大豆的供给结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天雨ai2 发表于: 2018-10-31 01:08:00|只看该作者

中美贸易战撼动美国农业生态 美农不想种大豆了?

源自:参考消息
原文标题:不想种大豆了?贸易战撼动美国农业生态

  参考消息网10月31日报道 台媒称,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中国大陆7月对美国部分农产品课征25%关税,大陆企业转向其他国家进口,巴西大豆首当其冲。日前还有消息称,大陆将持续减少对美大豆的进口,由此美国农民的损失也将扩大。就有部分农民表示,明年将部分农地转种玉米,无疑是让玉米种植量重新夺回霸主地位。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0月30日报道,近30年来,玉米一直是美国农民种植首选,然而自从大陆市场开放以来,大陆企业对大豆的需求逐年提高,美国农地的大豆种植量更是在今年首度超过玉米种植量,成为美国农业霸主,然而,受到中美贸易战影响,美国农业生态也受到撼动,因此产生变化。
  报道称,中国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去年进口9550万公吨的大豆,这些大豆主要是用来作为猪鸡等家畜的高蛋白饲料,而其中有1/3都来自美国,直到今年7月。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美国过去7周所外销到大陆的大豆量,远远不及去年秋天销到大陆1周的数量,大豆期货的价格在过去6个月也走跌近20%。
  另据台湾《钜亨网》报道,由于大豆价格走低,部分农民考虑选择种植玉米,明尼苏达农民Joel Schreurs指出,若中美贸易战没有缓和迹象出现,加上联邦政府停止补助,他将会把30%种植大豆的农地,转种植玉米。除了转种植玉米之外,还有部分农民也有机会选择将土地转种植小麦。
4# 金佛山
 午夜思 发表于: 2018-10-24 00:08:00|只看该作者

中美贸易摩擦重塑大豆进口格局,倒逼国内养殖业消费“降级”

源自:一财网
原文标题:中美贸易摩擦重塑大豆进口格局,倒逼国内养殖业消费“降级”

  盛夏7月,载着美国大豆的散货船“飞马峰”号(Peak Pegasus)成为“网红”:为了与中国海关加征25%进口关税的反制措施赛跑,“飞马峰”在中国黄海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三个多月后的10月18日,满载着千吨大豆的“龙推603号”粮食专用驳船从俄罗斯远东地区抵达黑龙江省抚远港,这是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种植的非转基因大豆首次通过水路大批量回运国内。
  同样都是运抵中国的大豆船,缘何有此不同命运?
  当中美在贸易领域过招之时,大豆成为角力的主角之一。两艘大豆船的背后,折射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与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之间贸易摩擦升级,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一直以来寻求大豆进口渠道多元化的努力。
中国大豆贸易的进口态势若照此继续发展,也许在不远的将来,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重塑全球大豆贸易格局。
  中国对大豆的需求不断增长
  作为大豆的原产地国家,中国曾经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据统计,1994/95年度之前,中国为大豆净出口国。进入2000年以后,旺盛需求促使中国大豆进口量逐年飙升。1999/00年度,中国进口大豆刚突破1000万吨。到了2009/10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飙升到5034万吨,2017/18年度甚至飙升到9350万吨。
  短短25年左右的时间,中国完成了由大豆出口国向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角色的转变,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毫无疑问,中国已经稳坐世界大豆进口国的头把交椅。
  布瑞克农信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角色转变的背后,最重要的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居民人均日蛋白摄取量持续提高,而且居民营养膳食中蛋白结构也从之前的植物源蛋白为主向动物源蛋白转变。动物源蛋白需求增加,刺激了我国养殖行业快速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俨然已经形成了大豆占主导地位的粮食进口格局,而且大豆的对外依存度也屡创新高。据统计,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年粮食进口总量的73.1%,对外依存度达到86.2%,且进口的大豆绝大部分为来自美洲的转基因大豆。
目前,巴西、美国、阿根廷是中国三大主要进口来源国,其进口量占大豆进口总量的95%左右。2017年,这三个国家分别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53.3%、34.4%、6.9%。
  自从2013年巴西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以后,巴西逐年持续增长的大豆产量及价格优势,不断挤占美国大豆在中国的市场。因为大豆出口政策及国内土地、气象、资源等因素,阿根廷大豆产量波动较大,每年向中国出口大豆500万~1000万吨。自从2010年向中国出口大豆超过1000万吨,达到1119万吨以后,向中国出口量已经7年未超过1000万吨。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是美国大豆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美国约有62%的大豆销往中国。中美大豆贸易相互依存度均较高。两国贸易摩擦升级后,大豆将成为最受影响的双边贸易货种之一。
  大豆贸易格局生变
  加速向中国市场奔跑的“飞马峰”号,在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的背景下,由于缺乏竞争优势,今后将会调转航向运往其他市场。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天津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文杰认为,对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加征关税后,大豆市场价格可能有较大幅度上涨,预计每吨上涨600元左右或更多。这势必会波及养殖业,造成成本上涨、畜产品价格波动等现象的发生。如果进口美国大豆由3200元/吨涨至3838元/吨,这已超过了巴西大豆,也高于东北大豆的市场价格,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也将不复存在了。
  王文杰称,中国养殖业的出路在于开源节流。
  他解释称,开源就是开发新的大豆来源、新的蛋白质饲料,要进口非美国大豆,进口其他蛋白质饲料。同时,提升我国国产大豆的种植,扩大其种植面积,提高其产量。节流就是要应用新技术,节省或减少蛋白质饲料的利用,包括应用低蛋白日粮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技术。同时,挖掘新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或者是替代蛋白质饲料的资源。要转变生产方式,去掉低水平生产能力,进行高标准、高质量、智慧化的生产体系提升。
  中国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将在未来彻底改变全球大豆贸易格局。从中国大豆进口情况来看,在今年头8个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减少2.1%,至6200万吨。其中,美国大豆占到780万吨,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1140万吨。进口巴西的数量提高到5060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4420万吨。
  林国发预计称,未来5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有望达到每年7500万~8000万吨,远高于2017年的5093万吨;从阿根廷、乌拉圭进口的大豆数量也有望增加。
  此外,中国在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的市场在逐步被南美消化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南美大豆投资。比如,中粮集团收购国际粮商荷兰尼德拉(Nidera)和来宝农业(Noble Agri),部分企业到巴西及南美其他国家投资种植大豆等。
  若将贸易视野扩大到全球来看,中国也将会多渠道拓宽大豆进口来源。比如,从俄罗斯、乌克兰、非洲等国家或地区进口大豆。
  正如文章开头所述,伴随着由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驶出的“龙推603号”粮食专用驳船首航成功,中俄界江首个粮食专用码头正式启用,中国企业正在致力于探索一条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绿色农业,收获后通过水路运回国内深加工的多元化、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之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该企业承租的45万亩豆田今年获得丰收。预计可收获大豆8万吨。其中2万吨将运回国内,可实现贸易额600万美元。
  抢抓俄豆回运机遇,抚远将打造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集散加工中心,项目落成后,将在5年时间达到回运大豆百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
  此外在今年9月初,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签署大豆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标志着埃塞俄比亚输华大豆可以正式向中国出口。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农业大国,近年来种植业发展很快,是新兴大豆输出国。尽管埃塞俄比亚出口大豆的数量难有作为,但开放该国大豆进口,外界将之解读为一个丰富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市场的政策风向。
  不是饲料“降级”是科技进步
  除了拓展大豆进口来源,寻找替代品,中国也在积极引导饲料企业合理配方,降低动物饲料中的蛋白用量。
  近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已经在组织部分专家和大型饲料企业起草《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和《蛋鸡、肉鸡配合饲料》2项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阶段已于10月15日结束。
  “为推动饲料行业科技进步,减少饲料原料消耗,降低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两项团标均提议,降低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的下限值,并增设上限值。
  豆粕是饲料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根据测算,若将中国生猪饲料中的大豆含量降低至国际水平,相当于每年减少2700万吨大豆需求,这一数量约为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总量的82%。
  外界评价称,从积极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摩擦未必是一件坏事,也将会倒逼中国养殖方式的转变。
过去几年,中国饲料行业普遍宣传的高蛋白饲料将逐步转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饲料粗蛋白配比。
  尽管有声音调侃称,生猪等养殖行业将面临消费“降级”,但需要看到的是,长期以来,中国养殖企业所提供的饲料中豆粕含量均高于生猪的正常所需量。在中国,这一比例为20%,而国际水平为12%。
  林国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高饲料蛋白虽然可以提高畜牧养殖日增重,缩短出栏天数,但过高的饲料蛋白容易导致场舍氨气浓度偏高,不利于畜禽的健康。另外,过高的粗蛋白,导致饲料中的蛋白转化率偏低,排泄物氮含量偏高,污染环境。
  当前,中国猪肉消费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禽蛋和禽肉消费也处于较高水平,消费增速放缓。如何提升畜牧产品质量将是行业的新的发展方向,中美贸易摩擦将一定程度增加中国豆粕供应压力,倒逼畜牧产业的新发展。另外,牛羊等反刍类养殖需要饲料蛋白较少,而牛羊肉近年需求稳步增加,国内牛羊养殖行业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由于国内牧草行业仍较为落后。
  2016年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大力发展食草养殖有望迎来新发展机会,牧草种植也迎来大发展,其中紫花苜蓿和青储玉米发展潜力巨大。
  当然,美豆的缺位短期仍存在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中国进口大豆主要来源于美国,受本次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预计,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有限,更多依赖南美国家,短期可能导致国内大豆供应偏紧。再加上非洲猪瘟影响及低蛋白饲料逐步推进,减少了缺口;另外,国家仍有一定的大豆储备库存可释放,预计2018年11月至明年1月,豆粕供需不会出现显著偏紧,整体可保障供应。随着巴西大豆产量增加,加上低蛋白饲料的稳步发展,明年第四季度大豆供应偏紧情况将不再出现。
责编:杨小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11-1 07:52,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3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