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22|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大卫 发表于: 2016-12-26 11:38:01|只看该作者|只看大图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6年贵州发现抗战时期电报班旧址 至今仍可居住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文物网
原文标题:麻江老宅见证烽火岁月 系抗战时期电报班旧址

  近期,麻江县文物部门在该县高枧村团坡寨发现国民革命军陆军通讯兵学校电报班旧址,该旧址为一栋两层楼木房,至今仍可居住。
远望电报班旧址
  据麻江县文物工作人员介绍,国民革命军陆军通信兵学校始建于1936年9月1日,校址南京丁家桥,蒋介石兼任校长。抗战爆发后,北方迅速沦陷,大批军校南迁。1938年冬,通讯兵学校迁至贵州麻江,校总部设在县城北武庙,即现在的麻江二中旁。目前,校总部仅存地基遗址。
  据了解,麻江时期的通讯兵学校下设政治部、教育处和总务处,各处分设学员大队、学生总队、学兵大队、军鸽所、军犬所、马队等,除在麻江县城本部外,县城周边也有驻扎。其中学兵大队属教育处设在麻江县贤昌乡高枧村。
  此次发现的学校旧址属学兵大队的电报队驻扎地,该建筑由团坡寨村民陆军福建于清末,木质结构,分为两层,占地面积157平方米。
  “当时通校电报班在此驻扎有一个排40多人的兵力。”当地八旬高龄的夏庆松老人说,父辈告诉他,这些士兵们在这里学习收发电报。如今大门头上还明显看到的“亲爱精诚”四个大字,为当时黄埔军校校训;在建筑东次间二楼的墙上还贴有书写着士兵名字,依次排列的小纸条,对应着挂衣帽及武器的地方。另外,墙上还有当时用木炭或石灰书写的“第九军”字样。
  史料载,麻江时期的通讯兵学校官兵最多时达6千余人。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白崇禧对该校很重视,曾3次到校视察。蒋介石也于1943年到校巡视。1944年冬,日军侵入黔南,通讯兵学校分批迁往四川江津,电报班士兵随军撤离而去,通讯兵学校在贵州麻江办学历时6年零5个月。
  麻江文物工作人员称,此次发现的通讯兵学校电报班旧址,为当时通讯兵学校在麻江驻扎期间遗留下来的最完整建筑,是抗战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作者:聂凯华 吴如雄 来源:贵阳网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卫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大卫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卫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出差住酒店时,记得睡觉前拿2个杯子放在门把上! 今秋拍场中国书画傲视群雄:6件过亿画作解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8 11:25,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