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0706|回复: 9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名人马英九:蒋介石对台湾也有功 有个纪念堂不为过

 [复制链接]
  蒋介石(1887.10.31~1975.4.5),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杨正保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杨正保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杨正保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爱情的寻人启事 动听!王菲献唱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同名主题曲
10#
 要有信仰 发表于: 2019-1-25 21:2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马英九:蒋介石对台湾也有功 有个纪念堂不为过

源自:中国台湾网
原文标题:马英九谈郑丽君遭艺人掌掴:蒋介石对台湾也有功

马英九。
  中国台湾网1月25日消息,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对于近日台当局“文化部长”郑丽君遭资深艺人掌掴,后续议题发酵,马英九谈到“两蒋”时指出,政治人物怎可能只有功或过?他认为,蒋介石对于带领台湾抗战胜利,领导、建设台湾“都是有功的”。
  马英九认为“面对历史,就事论事,是非分明;面对家属,将心比心,疗伤止痛”。他认为,如果没有蒋介石,“台湾就没了”。对于民进党当局认为“228”事件与白色恐怖的加害者就是蒋介石,马英九指出,从当时的文献“都找不到蒋介石下令镇压”,当时蒋对白崇禧指示是“从宽处理,不得报复”。马英九也认为,“他当然有责任,但不能说是元凶。”
  对于中正纪念堂“去蒋化”议题,马英九认为应是“各取所需,各自表述”。他指出,2008年将“大中至正”改成“自由广场”时曾表示牌匾问题要依法处理,而“大中至正”将依民意反映。最后因中正纪念堂设置条例明定,馆所名称是法定,如要更名则需修法。因此当他担任领导人时,选择维持中正纪念堂名称,但保持自由广场题字。
  对于“文化部”拟修法进行中正纪念堂的转型正义,马英九则直言“这我就担心了,会引发很大争议。”
  至于中正纪念堂是否要拆除?或如何拆除?如何达成转型正义?马英九则表示,蒋介石对台湾的功大于过,“有个纪念堂不为过。”但他也提议,可以在中正纪念堂内放置一些遭受批评的事件,如此则达到功过并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巴人 发表于: 2006-4-5 17:34:07|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曾严惩台独分子,铁血手段镇压台独骨干

  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后,国际反华势力开始积极策划“台湾独立”的阴谋,在岛内处于萌芽状态的“台独”分子也蠢蠢欲动,企图借机兴风作浪。面对民族分裂分子的猖獗活动,蒋介石毫不手软,将铁血手段和政治攻势相结合,坚决镇压了岛内的“台独”势力。

日本投降后,岛内出现4种“台独”势力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正式收回宝岛台湾,日本当局及驻台的军政人员对此极不甘心。为了继续操控台湾,在原驻台湾总督安藤利吉的策划下,日本人组织成立了一个“台湾自治委员会”,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在台培养的一些汉奸和暴发户网罗进该组织,并策动他们谋求“台湾独立”。这些为虎作伥的汉奸,生怕日本投降后,台湾人民会清算他们的罪行,于是甘愿帮日本人大叫“台独”的好处。在台的日本浪人也乘机四处散播“台湾独立”的好处,中国管辖台湾的害处。在日本人的教唆、策动下,一些不明智的台湾人也迷上了“台独”活动,成为了一股较大的“台独”势力。与此同时,日据时代的一些台籍政客由于在国民党政权中备受冷落,也开始走上了“台独”的道路,成为又一股“台独”势力。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蒋介石为稳固统治,强行推行土地改革。这对台湾的社会稳定本是件好事,但一些被剥夺土地的地主、绅士却因此对国民党产生了怨恨。他们形成了另一股“台独”暗流。“台独”的另一大势力是一批在美国留学的台湾富豪子弟。他们的上一辈是靠日本人发的家,因此对日本的殖民统治颇为怀念。在美留学期间,他们成立了诸多“台独”组织。1970年,他们还在美国搞了一个全球性的“台独”组织──“台湾独立联盟”,今天的一些“台独”死硬分子,如蔡同荣、陈唐山、罗福全等人,均是当年在美国的“台独”组织的头面人物。除了上面的四大“台独”势力外,在那段时间,还有一些零散的“台独”组织,如王育德、辜宽敏、黄昭堂等人组织的“台湾青年社”和以史明为首的“独立台湾会”等。
  这些“台独”分子均以日本、美国为靠山,并得到日美右翼势力的大力支持。他们互相勾结,在岛内外大肆活动,企图将台湾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

阻止“台独”恐怖活动,跨境追捕“台独”头目
  “台独”势力的猖獗使蒋介石认识到,必须采取坚决手段对“台独”分子进行打击。早在1945年秋,已投降的日本军政人员的“台独”阴谋就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陈仪去接收台湾前,蒋介石多次叮嘱陈仪,要注意防范“台独”活动,对“台独”组织及“台独”分子要严厉打击。
  陈仪到台湾后,根据蒋介石的指示,采取果断措施,对“台独”组织及其骨干分子作了严惩。1946年初,“台湾自治委员会”的主要成员许丙、林熊祥等人先后落网。同年7月29日,台湾省军事法庭以“共同阴谋窃据国土罪”将这些人处以重刑。“台湾自治委员会”随后土崩瓦解。这是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打击的第一个“台独”组织。
  1947年12月,“台湾省主席”魏道明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向外公开表明了国民党当局对“台独”的态度,极大地震慑了“台独”分子以及与之勾结的国际反华势力。魏道明指出:“如果少数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600万台湾人民和4亿大陆人民将不惜为之流血牺牲。”
  进入50年代,蒋介石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台独”主张及其组织的危害性。那时,“台独”组织经常秘密派人到台湾,挑拨族群矛盾,实施暗杀、爆炸等恐怖活动,使蒋介石对“台独”分子更为痛恨。他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打击“台独”活动。
  1950年5月14日,在他的过问下,从事“台独”活动3年多的“台湾再解放同盟台湾支部长”黄纪南及其同伙被一网打尽。1952年2月,“台独”分子史明、周浩等人在台秘密组织“台湾独立武装队”,并在岛内四处搜寻建立“台独”武装的武器。蒋介石获悉后,下令保安司令部火速侦缉。此案很快破获,该组织成员大部分落网,其主要头目史明秘密逃往日本,但蒋介石马上派特工前去跟踪,最终将史明抓获归案。这次漂亮的行动令潜逃在外的“台独”分子更加胆寒。
  1959~1967年,国民党当局先后破获了多起“台独”大案。这些行动基本铲除了岛内的“台独”组织,“台独”骨干分子不是落网,就是潜逃岛外。

软硬两手瓦解海外最大“台独”组织
  蒋介石对“台独”活动最有力的打击,就是用多种手段瓦解了“台独”元老廖文毅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廖文毅曾在日据时期受过日本人的重用,台湾光复后虽然混入了国民党政权,但在政坛屡受挫折。1946年,廖文毅在竞选“制宪国大代表”时因差一票而落选。自此,他开始对国民党政权心生不满,企图利用“台独”活动来进行报复。
  1949年廖文毅经菲律宾偷渡到日本,并在日本成立“台湾民主独立党”。第二年2月,他又纠集了一帮“台独”分子在日本成立“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该组织成员大部分为日据时期的汉奸、地主及其后代,他们依附的是日本右翼政客,具有极浓的“皇民化台独”色彩,是当时海外最大的“台独”组织。
  蒋介石得知廖文毅在日本组织了“台独政府”,极其愤怒,多次指示蒋经国注意该组织的动态,并采取措施进行狠狠打击。由于廖文毅“台独”组织的总部及主要成员不在台湾岛内,逮捕不太方便,蒋介石和蒋经国决定用软硬两手打击该组织:一面公开号召该组织成员主动投诚,并派特工到日本,打入廖文毅的“台独”组织内部进行策反;一面对其在岛内的同伙进行严惩,没收其所有财产。
  根据蒋氏父子的指示,台湾“调查局”局长沈之岳曾数次到日本,对廖文毅“台独”组织的主要成员进行跟踪、策反。经过艰苦努力,“调查局”的特工成功策反了“台湾民主独立党”的中央委员陈哲民,然后以陈哲民为突破口,陆续策反了10余名“台湾民主独立党”的中央委员。
  蒋介石的攻心战术令廖文毅惊慌失措,他派了一名杀手潜回岛内,企图通过暗杀蒋介石使自己摆脱困境。谁知杀手行动败露,行刺未果反而被台湾特工人员盯上,杀手虽然成功地逃回了日本,但仍难逃一死,最后神秘地暴尸日本街头。这件事使廖文毅意志更加消沉。1965年5月,经过国民党当局的多次工作,廖文毅终于放弃独立主张回到台湾。此后,“台湾民主独立党”群龙无首,渐渐萎缩,少数死硬分子后来又成立了一个“台独”组织,但却难以为继,最后自行解散了。“台独”势力也因此遭受重大打击。
  在台湾光复后的40多年时间里,蒋介石父子用铁腕手段打击“台独”组织,使“台独”势力在两蒋当政期间始终未能在岛内掀起大的波浪。
8#
 Sichuanese 发表于: 2006-2-28 11:10:27|只看该作者

穿透历史的悲怆看待蒋介石?

  2005年4月的一天,我从台北中正纪念堂出来,百感交集。纪念堂里慈眉善目、朴实无华的蒋介石,安祥地坐在大厅里,身后镌刻了六个大字:科学,民主,伦理。
  我吃惊于蒋介石晚年慈祥的面容。印象中久已形成的蒋介石,戎装秃头,表情呆板。负面的形象是在大陆受教育的必然结果。然而,儿童记忆的积垢是很顽固的,因此,我两次去台湾竟没想到应该去蒋介石纪念堂拜竭一下。
  同样让我震惊的是蒋介石的遗嘱,也就是他的政治遗产。他的遗言简洁、中肯、睿智,切中中国大陆时弊。
  和毛泽东一样,蒋介石也是20世纪中国最具深远影响的人物之一。70年代中期,我中学毕业,见证了毛泽东、蒋介石人生的最后岁月。当时的人们,生活在变幻莫测的活历史里,被接二连三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弄得晕头转向,在改朝换代的前夜显得惊慌失措。毛泽东、蒋介石的一生处于一个惨痛的时代,在这时代里,正义与邪恶、仁政与强权、光明与黑暗、先进与野蛮的分辨令人眼花缭乱,而活在中国更是习非成是,黑白混淆,是非颠倒、龙鱼混杂、真假莫测。
  蒋介石(1887~1975),原名瑞光,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祖籍江苏宜兴。他的名字取自《易经》,《豫》卦六二爻辞本义曰:“中正自守,其介如石。”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屡次侵略中国,中国就象一头不懂世事的牛犊,屡遭修理、欺凌。清朝后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正是蒋介石领导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农村恶势力,进行了顽强斗争,戎装白马、年仅41岁就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国。
  统一中国后,蒋介石一边继续驰骋沙场,与国内各种分裂中国、分裂中央的势力作斗争,一边带领中国人民有秩序地从事辉煌的十年建设,一边从帝国主义列强手中收回了汉口租界、威海市,收回了中国的海关权。
  1937年盛夏,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蒋介石带领中国人民在极其艰巨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不屈不挠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即便在二次世界大战最艰难的期间,他毫不迟疑地抵住了美国要他交出军权的压力,谱写了中华民族独立自强、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1943年11月,蒋介石代表中国出席开罗会议。对中国人来讲,这次会议具划时代意义,因为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以平等的身份同西方大国领导人坐在一起共同谋划世界格局。这次会议不仅为中国收复日本占领土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奠定了战后中国的大国地位,洗刷国人的百年耻辱。
  曾几何时,蒋委员长戎装笔挺,目光炯炯有神,风度翩翩。是他,带领中国人民扭转百年挨打的局面,以战胜者的自豪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向世人尽显中国礼仪邦国的王者风范。1945年8月,蒋介石发表讲话,号召中国人民“对战败的日本,要以德报怨”。
  国共争雄,蒋介石军事失利。他于1949年1月21日下野,引退浙江溪口反思,以便国共和平谈判。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蒋介石此时住在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在漫天的落叶中,仰天长叹,黯然神伤。九个月来,他眼睁睁地坐看覆亡的逼近,代理总统李宗仁战不力、谈无方,失守南京、上海、福州。
  两个月后的1949年12月10日,是蒋介石一生中最悲哀的一天。冬季的阴霾已经笼罩大地,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砸碎着四川成都潮湿的平静。难得作诗的蒋介石,心潮澎湃,含泪挥毫写下了: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泪纵横。然后,离开成都,与蒋经国乘机腾空东南去,飞往台湾,永远离开他为之奋斗、深深热爱的大陆中国。
  蒋介石虽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勇气,却痛苦于在经历如此巨大的挫折时,得不到自己国民、部属、同僚的理解。蒋介石以极大的耐心和坚韧的毅力,以他特有的高瞻远瞩和人格魅力,在国民党面临分崩离析之际,赢得国民党骨干的信任,在台湾这一弹丸之地保住了三民主义革命的果实。
  在台湾,蒋介石复行视事后,在阳明山举办了“革命实践研究院”,分批集训高级干部和高级将领。蒋介石发表了多篇训词,对国民党的失败有痛切的指陈。通货膨胀固然是主要原因,国民党高官的言行与作为辜负了民众的期待,也是原因。国民党军队虽谋臣环伺,名将联翩,却终至不可收拾。他严肃地面对外界的责难,痛定思痛,勇敢地承担所有的责任,带领国民党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励精图治,在岛内开始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及建设,为60年代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为今天的民主台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蒋介石在台湾的成功,来自他儒家文化的浸润。几十年来,他早睡早起,从小侍母至孝。蒋介石九岁时,其父病故。同父异母兄弟分家并占得大部家产。蒋母带着年幼的蒋介石、女儿蒋瑞莲贫困度日。但是蒋母节衣缩食,鼓励蒋介石离家到文化昌明之地求学,这才成就了日后的叱吒风云的蒋总司令。母亲在世的时候,蒋介石常常回乡看望。母亲故去后,他在溪口为母亲修了肃穆庄严的墓地。蒋母墓石请孙中山题字“蒋母之墓”。墓旁有墓庐,蒋介石起名为慈庵,表纪念慈母之意。
  蒋介石待子至慈至严,待宋美龄至爱,待乡亲至睦。他生前担任两个社会慈善机构的领导,一是家乡的武岭中学的名誉校长;一是奉化县孤儿院名誉董事长。1925年,他将溪口原有的三所小学合并为完全小学,以自家店屋作为校舍。1929年他又筹资20万元,在武山西麓新建校舍。1932年蒋介石自兼名誉校长。
  蒋介石律己严,不沾烟酒,对祖国,忠心耿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为民族大义而放弃个人私怨。1974年中国与南越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解放军增援舰队直接走台湾海峡,人多担心,然而,蒋介石不但未向解放军开火,还下令打开照明灯,让解放军顺利通过。
  1950年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周年大典,国民党空军计划进行大规模轰炸,但当天要执行任务时,蒋介石却迟迟没有下达命令,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眼看时间越来越紧迫,向蒋表示,“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蒋介石最后回答,“取消任务。我不能做项羽、英法联军。” 他担心轰炸会把故宫、天安门等古迹毁灭,成为民族罪人。
  即便是对政敌,蒋介石也不可谓不仁、不可谓不义。对一度反对过他的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白崇禧,他都能做到宽宏大量,既往不咎。
  而蒋介石自己在台湾为了站稳脚跟、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实行的白色恐怖,杀了几千条人命,关了几千人,即遭国际友人,包括盟友美国,谴责,被国人痛骂。
  1957年大陆反右,更让蒋介石跌破眼睛。当年敢指着他鼻子,骂他“独裁、民贼”的知识分子,解放后,个个低眉顺眼,已经让蒋介石吃惊。反右后,一个个更被吓的发抖如筛糠。此时,你要是指着他们任何一个人骂娘,他们都能稳如泰山,不为所动。在接受了“党与群众的批评”后,他们已经脱胎换骨。
  蒋介石常常在想,大陆怎么了。中国人不再为祖先留下誉满全球的千年物质文明而骄傲,不再为勇于直言、不畏生死的高风亮节而震撼,不再为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源明而钦佩,不再为中华民族享誉千年的道德风范而自豪。言论获罪,思想获罪,获罪被罚却叩头谢恩。多少人,喊着万岁,发配边陲;多少人,喊着万岁,含冤坐牢;多少人,喊着万岁,含泪自杀。文化大革命后,连“万寿无疆”都能喊出口,这是20世纪共和国的中国吗?
  回首人生,作为统治者,蒋介石干过错事、冤枉过好人、杀过无辜。国民党失去了大陆,这是他一生的永痛。但是,成功不能只看生前。历史并非成王败寇。关公、拿破仑的生前都不比蒋介石成功。但是,他们生后的荣耀却与日俱增。上善若水啊。
  于是,蒋介石看开了,他平静了,他从容了。于是,他除却戎装,换上传统便服,退居二线。于是,他闲邪存城、悲天悯人,变成一个笑眯眯的温和老人。于是,他闲情逸致,在风和日丽之际,出门晒晒太阳。于是,他陶醉于合家欢乐之中,含贻弄孙。
  从1972年下半年卧床治疗后,蒋介石苦不堪言。长期静卧,导致肌肉明显萎缩,排泄机能失调,大便则解不下来。每天依靠医护人员从直肠内将粪便挖出来。患这样的病,是很折磨人的,有些人会呻吟,有些人会叫喊,可是他是个坚强的人,从不埋怨。
  对于死亡,蒋介石并不害怕。在他的一生中,生生死死的经历太多了。对于身后之事,他早已安排妥当,他相信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历史总会还他一个公正。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中国人悼念亡者的传统节日。早晨,蒋介石坐在***椅上,微笑地迎接前来请安的儿子蒋经国。临别轻轻嘱咐经国:“你应好好多休息。”夜幕降临,蒋介石陷入昏迷中,他劳累的一生接近终点,奋斗的日子已成往事。子夜晨钟响起前的10分钟,在家人的环绕下,蒋介石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9岁。
  儿子蒋经国倒地痛哭。尽管蒋介石逝去的时候,是那么安详、周围是那么宁静,但是他一旦离去,却狂风四起,暴雨滂沱,地动山摇。蒋介石,这是一个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名字,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名字,一个从帝国主义列强手中收回除香港、澳门之外所有租界的中国人,一个让中国人民平等地站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领袖。当他在夜深人静、悄然离开之际,天地为之动容。
  蒋介石安详、从容地走了。他的一生失败和成就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难分难解。蒋介石逝世30周年,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表示,蒋介石一生有三大功业:北伐完成中国统一大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抗日八年,坚决******、守住台湾不受共产主义荼毒。这三大功业足以让蒋介石被尊称为一代领袖。
  比较两个政治人物,中国人的习惯是哪一个更伟大。西方人的习惯是哪一个的罪恶小一些。两恶相权,取其轻。
  掩卷而思,满纸苍凉,蒋、毛龙争虎斗60载,同是五·四运动后的弄潮儿,同时在北伐战争中崭露锋芒。一个激进砸烂孔家店,全盘马列化;一个是保守的革命家,同时高举科学民主和伦理的大旗;一个鄙视中国传统,蔑视中华文化;一个重视中国传统,热爱中华文化。一个激扬文字、锋芒毕露;一个言行拘谨,却腹藏干坤。一个对人严、对己宽;一个律己严、待人宽。一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德报怨;一个对敌人宜将乘勇追穷寇、置敌于死地而后快。
  蒋介石,留给了中国人言简意赅的六个字:科学,民主,伦理。细细回味,这样精僻的箴言,必将惠及千秋万代。
  1989年1月,已73岁的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在湖南长沙,又谈起国事,说,中国的出路是“民主”与“科学”这四个字。至今,大陆还没有任何人提到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伦理在现代化中的重要。然而,中国今天真的不需要伦理吗?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姚兴国 发表于: 2004-3-19 17:37:25|只看该作者

蒋介石三次抗拒美图谋分裂中国内幕

  当年毛泽东语出惊人:“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能落到美国人手里”。
  在中国现代史上,蒋介石是一位极为复杂的重要人物。他统治中国大陆20余年的功过是非已有公论,但他退踞台湾后的施政内幕还鲜为人知,特别是他关于“一个中国”问题的所做所为,人们知之更少。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台湾当局声明:“台湾系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乃为各自所公认”;“联合国无权讨论台湾问题”。
  1949年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军事惨败,蒋介石集团逃到了台湾。国民党退踞台湾之初,政治上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它长期依赖的美国,出于对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对国民党蒋介石已失去了信心,推行“等待尘埃落定,任其自生自灭”的弃蒋政策,使国民党进入了“外交上最黯淡的一个时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在反复权衡利害后选择了继续“扶蒋反共”的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同日,杜鲁门下令美国的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台湾。“6.27”声明,使台湾得到美国武力的保护,这对于陷入绝境的台湾当局,犹如打了一剂强心针。而对于美国提出的“台湾地位未定论”,不仅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进行了强烈谴责,蒋介石也并未因有求于美国而随声附和,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的分裂图谋进行了抵制。
  6月27日当晚,美国政府向台湾当局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其主要内容包括:美国第七舰队“已奉命阻止大陆攻台”,蒋军应停止出动海空力量攻击大陆。美国政府的备忘录体现了妄图策划两岸分裂的阴谋。对此,台湾“外长”叶公超奉蒋介石之命发表声明,接受美国关于防卫台湾计划的原则,但对备忘录持有保留态度,并做出如下几点声明:1.在对日和约签订前,美国政府对于台湾之保卫,自可与“中国政府”共同负担责任;2.台湾系中国领土之一部分,乃为各自所公认。美国政府在其备忘录中的上项提议,并不影响“中国政府”对台湾之主权或开罗会议关于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3.台湾当局“接受此项建议”,并不影响“中国政府”领土完整之立场。这表明台湾当局既依赖于美国,乞求美国的武力保护,但又不完全依附于美国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当年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失去了台湾,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又给了中国收回台湾的机会,蒋介石的确抓住了这次难得的历史性机会。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邱吉尔在开罗举行会晤,商议战后有关问题。开罗会议的一项内容涉及到日本战败后台湾的归属问题。蒋介石在会议期间据理力争,坚持要收回台湾。在当时罗斯福眼里,支撑中国抗战局面的,除了美国人就是蒋介石了。由于美国还需要蒋介石的抗战拖住日本,所以对蒋介石提出的收回台湾的正当要求,罗斯福就无法拒绝了。于是,中、美、英三大国就战后的台湾归属问题终于达成协议。1943年11月26日,三大国发表了《开罗宣言》,其中明确规定:三大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迫使日本所窃取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归还中国。蒋介石后来在60年代曾说过:“我最恨的是日本人,因为当年他们把我们的东北和台湾都抢走了,还使我落了个卖国的名声。”这样,开罗会议为中国战后收复台湾确定了基调,也就是说,《开罗宣言》已明确了台湾归属中国的地位,台湾根本不存在“地位未定”之说。
  但是,美国政府此时已不顾历史事实和自己的承诺。1950年9月20日,美国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关于台湾地位的“福摩萨问题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联大上“要求把台湾问题作为一件具有特别及迫切重要性问题列入议程”,正式向联合国提出了所谓的“台湾地位未定论”。美国政府的这一举动也立即遭到台湾当局的反对,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这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声明“联合国无权讨论台湾问题”。
  在中国政府及台湾当局的共同强烈反对下,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支持下,美国企图以“台湾地位未定论”来分裂中国的阴谋终于没有得逞。
  第一次台海危机,美国欲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蒋介石申言“‘汉贼不两立’,为中国人立身报国的基本立场”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与台湾当局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联系日益加强,美台关系进入了所谓的“蜜月”时期。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他任命了坚决反共的杜勒斯为国务卿,出于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出发,美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密切美台关系。1954年上半年,美台开始磋商签订旨在针对中国大陆的《共同防御条约》,但因对条约的适用范围产生分歧,一时还未达成协议。在获悉这一消息后,为表明解放台湾的坚定立场,毛泽东当即做出决策,由中国政府对外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从1954年9月3日起,对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实行“惩罚性打击”,第一次台海危机随之爆发。
  同年12月,美台双方在华盛顿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台海危机使美国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尽管美国图谋制造“台湾地位未定论”,但自知作贼心虚,因为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从未脱离过中国的管辖范围,美国若为此卷入一场中美战争,将付出极大的代价,在国际舆论上也会孤立无援。美国权衡利弊,为避免中美开战,艾森豪威尔希望蒋介石能主动放弃沿海岛屿,这样也给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计划扫除了一大障碍。
  1955年1月28日,美国策动新西兰出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讨论台湾海峡“停火问题”,目的是通过联合国安排海峡两岸停火,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台湾当局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同意了新西兰的提案,但对美国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是持反对态度的。2月8日,针对美国策划“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活动,蒋介石申言“决不放弃收复大陆的神圣责任”,指责所谓“台湾海峡停火”的提议,驳斥“两个中国”的谬论,强调“大陆、台湾皆为我中华民族领土,不容割裂”。2月14日,蒋介石答中外记者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汉贼不两立’,为中国人立身报国的基本立场。
  鉴于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台湾问题出现复杂化、国际化的形势,毛泽东及时调整了对美台的政策,决定通过谈判缓和台湾海峡的局势。1956年1月30日在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正式宣布了”力争和平解放台湾“的新方针。3月16日,周恩来在会见即将赴台的有关人士时请他们传话给蒋介石:”我们从来没有把和谈的门关死,任何和谈的机会我们都欢迎。我们是主张和谈的,既然我们说和谈,我们就不排除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赞成和谈。“周恩来还说:”蒋还在台湾,枪也在他手里,他可以保持,主要的是使台湾归还祖国,成为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和尊重。“同年10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明确表示:”台湾可以派人来大陆看看,公开不好来可以秘密来。“台湾回归祖国以后,”一切可以照旧“,”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毛泽东还说可派代表回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就这个问题,周恩来还对蒋氏父子等人的人事安排做了具体说明。
  不久,中美两国也进行了秘密接触,举行了大使级谈判。在谈判中,我方表明了”一个中国“的严正立场,拒绝美国关于”台湾海峡停火“等建议,坚持美国舰队及其他武装力量退出台湾。在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下,台湾海峡局势开始有所缓和,美国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图谋被挫败。
  第二次台海危机,杜勒斯策划”划峡而治“,蒋介石不屑一顾:”那只是片面的声明“,”没有任何义务来遵守它。“
  由于国民党军队不断在大陆沿海岛屿骚扰和破坏,也为了配合中东地区反美侵略斗争,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大小金门实行猛烈的炮击,第二次台海危机从此爆发。
  金门炮战打响之初,美国第七舰队决定为国民党军护航,在台湾海峡推行战争”边缘政策“,对大陆意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当时解放军福建前线指挥员请示打不打美国军舰?毛泽东当即命令:开炮当美舰护卫着”国军“运输船队还没到料罗湾,解放军头一轮炮火打过去,美舰便立刻调头逃跑,根本顾不得”国军“了,美国”纸老虎“原形毕露。随后,美国政府立即宣布《共同防御条约》不包括金门、马祖,逼压蒋介石放弃。美军高层人士分析认为,从军事上讲,金马远离台湾岛,必须重兵防卫。一旦共军动手,海上运输线立即切断,此实乃兵法所谓之死地。从政治上讲,若台湾想”独立“,金马历来为福建属地,与大陆近在咫尺,眼睛看得见,大炮够得着,正所谓”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枪炮”走火“,便可引发大战。中共若进攻金马,收复失地,名正言顺,国际舆论无可非议。此时台湾若出兵增援,则正好授人以柄;若坐看金马陷落,则民心士气尽失。有鉴于此,美国舰队如继续推行其冒险行动,则有可能在台湾海峡”摩擦走火“,于是美国政府遂决定改战争”边缘“政策为”脱身“政策,而”脱身“政策与其蓄谋已久的”划峡而治“的险恶用心又是联系在一起的。9月30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表示,美国认为蒋介石把为数众多的部队布置在金门、马祖是相当愚蠢的。他放出风说,如果中国愿意在台湾海峡地区停火,美国可劝说蒋介石撤出金马。显然,美国政府企图以抛出金马来换取中国大陆让步。以分割台湾与大陆的最后一点联系,在台湾海峡划出一条永久停火线,从而达到”划峡而治“分裂中国的目的。
  对台湾当局来说,金马在军事上所处的不利地位,蒋介石当然是一清二楚的,但美舰的”临阵脱逃“,使蒋介石感到美国佬并不可靠,并且他看穿了美国政府”划峡而治“的真实意图。10月1日,他对美联社记者说,金马等沿海岛屿是台湾的屏障,也是远东的前哨据点,金门防线地位的重要性没有改变。针对杜勒斯9月30日的讲话,蒋介石深表不满,并显得不屑一顾:”假如杜勒斯先生真的说了那句话,那只是片面的声明“,”没有任何义务来遵守它“。在台湾当局的默许下,台北多家报刊纷纷抨击杜勒斯”背信弃义“、”不怀好意“,台湾”外长“黄少谷则指责杜勒斯为”国际政客“。一时间,杜勒斯这个台湾当局的”老朋友“被骂得狗血喷头。
  与此同时,毛泽东更是以高瞻远瞩的战略家眼光,敏锐地觉察出了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指出台湾当局若放弃金马,势必造成台湾与大陆相隔得更远,扩大台湾与祖国分裂的状态,将更为不利于统一祖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毛泽东决定调整对台政策,将金马留给蒋军驻守,以作为牵制蒋介石的绳索。随后,金门炮战变成了长期化,单日打,双日不打,逢年过节宣布放假,停止炮击,使两岸紧张局势走向了缓和。金门炮战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实际上打的是”政治仗“,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高超的战略思想和策略艺术。
  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与毛泽东达到了”共鸣“,并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1959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语出惊人:”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好“。因为他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立场是”不含糊“的。同年12月14日,周恩来在接见首批被特赦的杜聿明等11名国民党战犯时说:”民族立场很重要,我们对蒋介石还留有余地,就是因为他在民族问题上对美帝国主义还闹点别扭,他也反对托管,反对搞两个中国“。
  1960年初,美国对华政策有所变化,一方面继续从政治、经济方面压迫台湾蒋介石当局,意图借此打开缺口,推行”划峡而治“的分裂政策,另一方面设法增加与中国大陆的接触,寻找新的折衷方案。美国种种只顾自身利益的所作所为加深了美蒋之间的矛盾,给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有利时机。
  同年5月22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特别强调:”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能落到美国人手中“。毛泽东的这句话被会议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说:”对于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要逐步地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随后,周恩来提出了颇为宽松的四点具体意见:一是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均委于蒋;二是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系由中央拨付;三是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一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四是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事。周恩来还请有关人士将”奉化庐墓依然,溪口花草无恙“的照片寄给蒋介石,指示统战部门安排住在上海的蒋介石的内兄做政协委员,并要求他们照顾好蒋介石在浙江奉化的亲属。
  毛泽东、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所表达的和谈诚意和提出的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对台湾当局和蒋介石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蒋介石一直在高唱”反共复国“的调子,但他多次明确地表示:”只要一息尚存,决不接受两个中国“。可以说,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美国”两个中国“政策的问题上,共产党与国民党、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不谋而合地走到了一起。
6# 青城山
 楼主|杨正保 发表于: 2003-10-9 20:45:19|只看该作者

人物评价

  中国有“盖棺论定”之说。人死之后,其历史地位基本就确定了。但重要的历史人物往往“盖棺”而不能“定论”,蒋介石即为一例,在他过世之时,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他过世30多年了,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台湾,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甚至掀起过一些政潮;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现实政治的演变与档案材料(尤其是“蒋中正总统档案”与“蒋介石日记”)的不断开放,使得有关蒋介石的研究成为持续的“热点”。

毛福梅与儿子经国儿媳的合影  lwDERbS1.jpg  保存到相册

  蒋介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作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斗士,他纵有此宏愿,也无此机会。(著名的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评价)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杨正保 发表于: 2003-9-25 13:02:15|只看该作者

人物家庭

个人婚姻
  蒋介石在14岁时,经媒妁之言,娶同村毛福梅(1882年~1939年)为妻。蒋中正与毛福梅生有一子经国。
  蒋中正与毛福梅分居后,在1911年迎娶姚冶诚为妾,姚冶诚原是一个妓女,和蒋同居,但蒋家没有承认,婚后也没有生育子女,但若干年后收养了蒋介石在日本所生的儿子蒋纬国。姚后来随蒋纬国到台湾养老。
  蒋中正在1919年结识陈洁如(1905年~1971年),经张静江及孙中山的介绍,他与陈洁如在1921年12月5日结婚。当时蒋介石34岁,陈洁如15岁。陈也未能为蒋生儿育女,但陈收养了一位华侨的女儿,取名瑶光,小名陪陪。

蒋介石与宋美龄新婚合影  OZ6DLXS2.jpg  保存到相册
  1927年,蒋中正登报声明与几位前妻脱离关系,随后于1927年12月1日与宋美龄于上海结婚。

家庭成员
  蒋介石名下有两个儿子,长为蒋经国,次为蒋纬国(身世至今仍是难解之谜)。
  蒋经国与蒋方良夫妇有三子一女,即长子蒋孝文,长女蒋孝章,次子蒋孝武,三子蒋孝勇。此外还有蒋经国与章亚若生下的一对孪生兄弟章孝严和章孝慈。
  家第四代子孙目前大多从商或学习艺术,在文化、艺术界发展,几无人涉足政治,除了蒋孝严、章孝慈子女留在台湾工作学习之外,其他的子孙大都散居海外。
  蒋的名“中正”和字“介石”,典出《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在有关蒋氏领导八年抗战的影视作品中,常按其当时职务称“蒋委员长”,委员长遂成为蒋最著名的代名词之一。
  由于蒋长期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职务,早年黄埔毕业的国、共军官皆称他做“蒋校长”、“校长”。由于对国军建设和发展贡献很大,所以也有“国民革命军之父”或“中华民国国军之父”的称呼。
  说英语的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昵称蒋为Gimo,指其特级上将背景(即大元帅,Generalissimo)的英语简写。而现在的纪录片都以Chiang Kai-shek作为他的英文名称。
4# 金佛山
 楼主|杨正保 发表于: 2003-6-29 02:20:12|只看该作者

名号称呼

性质名字说明
谱名周泰族谱记载的名字。
幼名瑞元
学名志清16岁到宁波上学时所取。
中正1917年至1918年之间所取。
介石1912年留学日本时于自创杂志《军声》中使用的笔名,后成为字。
拉丁转写Chiang Kai-shekKai-shek是“介石”二字按照粤语发音的音译,出现于广州国民政府时期。

  蒋的名“中正”和字“介石”,典出《周易》:“(豫卦)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在有关蒋氏领导八年抗战的影视作品中,常按其当时职务称“蒋委员长”,委员长遂成为蒋最著名的代名词之一。
  由于蒋长期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之职务,早年黄埔毕业的国、共军官皆称他做“蒋校长”、“校长”。由于对国军建设和发展贡献很大,所以也有“国民革命军之父”或“中华民国国军之父”的称呼。
  说英语的外国人(特别是美国人)昵称蒋为Gimo,指其特级上将背景(即大元帅,Generalissimo)的英语简写。而现在的纪录片都以Chiang Kai-shek作为他的英文名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陈文 发表于: 2003-6-29 01:43:14|只看该作者

主要著作

  蒋介石一生的言论、文电极多,散见于报刊和内部档案。台湾当局编有他的《全集》、《思想言论总集》等。
  离大陆前自撰或署名发表著作有《西安半月记》、《中国之命运》、《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在台出版的言论集有《蒋总统言论汇编》、《先总统蒋公全集》、《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等。
2# 四姑娘山
 leikang 发表于: 2003-2-11 01:35:03|只看该作者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蒋介石父蒋肇聪继承祖业经营盐铺,1895年病殁。蒋介石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诵读经史。1903年入奉化凤麓学堂,两年后至宁波箭金学堂就读。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响。
  1906年末回国,1907年考入保定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08年春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10年冬毕业后,入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为士官候补生。投身民主革命获得孙中山的器重,辛亥革命爆发后,蒋介石回上海,受陈其美指派,率先锋队百余人至杭州,参加光复浙江之役;嗣后在沪军都督陈其美部任沪军第五团团长,与陈其美、沪军第二师师长黄郛结拜为“盟兄弟”。
  1912年1月,受陈其美派遣,收买歹徒暗杀光复会领袖陶成章。案发后避往日本,曾办《军声》杂志。
  1913年夏二次革命起,在上海参加攻打江南制造局,事败后隐居上海,10月加入筹建中的中华革命党,11月再渡日本。
  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宣告中华革命党正式成立,蒋介石被派往上海、哈尔滨协助陈其美从事反对袁世凯的革命活动。
  1916年5月陈其美被刺后,蒋介石奉孙中山命去山东潍县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参谋长。不久袁世凯死,中华革命军解散,蒋居上海,与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等人有往来。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护法”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1918年3月蒋介石任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半年后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闽。因受粤军将领排挤,常离职滞居上海,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蒋做《孙大总统蒙难记》一书,同年10月被孙中山派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参谋长,1923年2月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大本营参谋长。8月奉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

权力中枢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革命军队,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军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他组织和领导黄埔军校师生参加1924年10月镇压广州商团叛乱、1925年2月东征讨伐陈炯明、6月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等战役,战果卓着,因此获得声誉,先任潮汕善后督办,继兼广州卫戍司令。
  1925年8月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蒋任军长。廖仲恺被害后,他支持汪精卫驱逐胡汉民出国,不久又将粤军总司令许崇智驱离广州,收编粤军部分师旅,一跃而成为国民党内握有军事实力的首要人物。10月率师第二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
  在1926年1月国民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2月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926年先后制造“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4.12事件”,打击共产党和革命势力。
  他相继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军人部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以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等要职。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蒋介石率总司令部赴前线指挥作战。国民革命军在工人农民支援下打垮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湘、鄂、赣、闽四省完全光复,并继续向豫、皖、苏、浙进军。
  1926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自广州迁往武汉,但蒋坚持要迁都南京,冀图直接控制。
  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等一系列提高党权、防止个人独裁和军事专制的决议,取消了蒋的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职务。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并在广东和东南各省“清党”,从而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徐州开会,取得合作反共协议。由于蒋介石在和汪精卫、李宗仁等派系的矛盾和斗争中孤立无援,被迫于8月下野,10月出访日本寻求支持。回国后,离弃妻妾,与宋美龄于12月1日结婚,从此与宋子文、孔祥熙联姻,通过他们加强与美国的联系。

军阀混战
  1928年1月重任总司令职,2月主持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全面改变孙中山的革命政策;会上被举为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4月,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组成四个集团军合力北进,战胜了奉系军阀张作霖,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0月任国民政府主席兼陆海空军总司令,改组国民政府,实行“以党治国”的训政。蒋介石为要确立个人独裁统治的局面,以“裁军建设”相号召,力图“编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军队,加剧了与各军事实力派之间的矛盾,遂至兵戎相见,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阎冯战争(见蒋阎冯大战)连绵不断。蒋介石凭借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一一战胜了各派武力。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对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连续发动了三次军事“围剿”,均以失败告终。
  1931年5月汪精卫、孙科等人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南京政府相对抗。
  1931年“9·18”事变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围攻红军革命根据地。
  1931年底辞国民政府主席职后,于次年初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1935年11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将反蒋抗日方针改变为“逼蒋抗日”。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决定调整其内外政策,表示要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他下令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国防建设,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他试图同中国共产党进行谈判,但仍然坚持要“剿灭”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在中国共产党调停和各方面的努力下,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停止“剿共”政策。

抗日战争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结束十年内战,与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终于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积极部署和指挥中国军队开赴华北和淞沪前线,抗御日本侵略军。
  他先后指挥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爱国将士奋勇杀敌,至1938年10月,使日军伤亡45万余人,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蒋介石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作出一些许诺,释放政治犯,修改反动条例,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全国一时出现一片新气象。但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军事防御的战略战术,又幻想并等待国际“调停”制止日本侵略,因而不能抵御占有很大优势的日本侵略军,华北、东南和华中大片国土相继沦陷。
  1938年,蒋介石下令炸开黄河大堤以抵抗日军,淹死百姓89万人。
  1939年1月,蒋介石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他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迅速发展壮大忧心忡忡,乃实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美、英同盟,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得到了美国的物资和财政援助。他派中国远征军去缅甸,与英美联军联合作战,打通了中印公路。美、英为了联合中国共同抗击日本,许诺废除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在华特权,签订了中美、中英“新约”。
  1943年林森逝世后,继任国民政府主席。
  1943年11月,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会谈对日联合作战方略及战后和平条件。
  1945年6月派宋子文等去苏联会谈,8月两国外长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有关协定。

解放战争
  1945年8月28日,日本宣布投降13天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到达重庆,当天晚上,蒋介石举办了一个小型欢迎宴会。毛泽东在重庆进行会谈,签订了《会谈纪要》(见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946年,承认外蒙古独立。同年内战爆发。
  1947年3月,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制造“五·二O”惨案;在屡遭失败后,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最后蒋介石被迫下令收缩防线,实行重点防御。

当选总统
  1948年,在“国民大会”上当选为“总统”,实行“币制改革”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经过1948年秋冬辽沈、淮海(徐蚌)、平津三大战役的战略决战,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维系统治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消灭。
  1949年1月,蒋发表元旦声明建议和平谈判,但提出了保存“宪法”、“法统”和军队的条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驳。
  1月21日蒋被迫宣告“引退”,回到奉化,但仍幕后操纵党政军大权,破坏和平谈判。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向全国进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独裁统治和政治生命至此终结。

退败台湾
  1949年12月,蒋介石被迫宣告“引退”败走台湾,带走大量黄金储备。
  1950年3月,他“复职”重任“总统”,此后一再连任四届,并连续当选国民党总裁。他以“三民主义建设台湾”、“反共复国”相号召,维系他在台湾的统治。
  1952年,进行“反共抗俄总动员”。签订“日台和约”,放弃日本战争赔款。
  1954年与美国签订所谓《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图借外力反攻大陆,宣称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同时坚持反对制造“两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中国事自可由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在岛内实行“公地放领”,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转口贸易。
  1955年,炮制孙立人兵变案。
  1957年,宣布台湾海峡进入紧急作战状态。
  1958年,引发“金门炮战”。
  1969年,实行“党政革新”为蒋经国接班铺平道路。
  1971年,联合国宣布不承认蒋介石政权。
  1975年4月5日病逝台北士林官邸,柩厝市南慈湖畔,享年87岁。
  1975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新华社一九七五年四月六日讯台北消息:国民党反动派的头子、中国人民的公敌蒋介石,四月五日在台湾病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10:12,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