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60|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9-12 18:54:46|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09年对杂交水稻的不实宣传应该纠正

 [复制链接]
陈绍光
  (湖南省农科院植保所 长沙 410125)
  摘要:批评了媒体对杂交水稻的一些报道失实,纠正了关于中国人发明了杂交水稻以及将杂交水稻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错误提法;对杂交水稻近20年来促进我国水稻增产的拉动作用提出了质疑;提出了关于杂交水稻信息发布应先由农业行政部门审核的建议。
  关键词:杂交水稻;发明;宣传;增产
  一、杂交水稻不是中国人的发明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组织了23家中央新闻单位到长沙对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科研的先进事迹进行了联合、集中采访,并以最快的速度于2007年6月将采访的报道、评论汇编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书出版。该书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科学改变世界》一文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0年里,袁隆平做了十几万次的试验,终于有一天,这事被他想明白了。”10年里做十几万次试验,平均每年要做一万几千次、每天要做30~40次,请问,这是那门子科学试验?更有甚者,该文还提出“杂交结束了水稻7000年来不能增产的历史”,就是说人类自史前种植水稻开始直至上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问世,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始终都维持在7000年前的水平。此论至少与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未开始的水稻矮杆化育种大幅度提升水稻单产的事实不符,更与国际上自上世纪60年代掀起的培育半矮杆水稻的绿色革命事实不符。这种缺乏基本常识的新闻出自我国最具权威性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令人扼腕!
  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是该书中多处虚构、夸大事实,刻意宣称是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更称其为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该书中“为了人类不再饥饿的未来”一文写道:“这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发表在1966年2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这是国内外第一篇论述水稻的雄性不育的论文,也是人类第一次发现并用文字表达水稻的这一生殖病态特征,指出了它巨大的利用价值……”事实是,早在上世纪20年代,美国人就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现象,到50年代,美国、日本、苏联、印度菲律宾等国家,都先于中国开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有关的理论,如希尔斯(Sears,E.R.,1943~1947)的三型学说、爱德华生(Edwardson,J.R.,1956)的二型学说以及“三系法”的技术路线,都是外国人提出来的;1968年,日本的新城长有还实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只是未能在生产上应用。袁隆平是1964年才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66年才发表第一篇研究报告。我国虽然起步晚,但地域辽阔种质资源丰富,又有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勤奋的农技工作者全力投入,加之社会主义大协作的优越性,致使我国成为第一个将杂交水稻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国家,而且杂交水稻的科研水平、实力及成果推广,远远领先于其它国家,包括那些先于我国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国家。但是,水稻雄性不育现象的发现、植物雄性不育理论的提出、“三系法”技术路线的设计、“三系”首次成功配套,都不是中国人率先完成的,因此,从学术层面上讲,追根溯源,杂交水稻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这正如足球运动,尽管南美、西欧乃至非州诸国足球玩的都比中国好得多,但他们仍然认可发明足球运动的是中国人。可能有人会提出杂交水稻专利曾转让给美国的事未佐证中国人的发明权,其实,真正转让给美国有关企业的并非杂交水稻的发明专利(外国不承认中国杂交水稻发明专利),而是杂交制种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性的小发明,如喷施赤霉素(即920)促进花期相遇之类的技术。
  杂交水稻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类社会花了数十年的探索才得以完成。有关的理论、概念、方法、技术路线最初也并非是专门针对水稻提出的,而多是从别的作物(如小麦、玉米等)上移植过来的,在水稻上应用的本身就不具备新颖性。因此,无论从学术的层面上讲还是从知识产权的层面上讲,杂交水稻的发明是人类共有的财富,世界上的任何机构与个人都不能宣称拥有杂交水稻的发明权。对于谁发明了杂交水稻这类国际学术界敏感的问题,由于该说话的人不出来说话,不该沉默的人保持了沉默,以致媒体失实的报道与评论误导平民百姓与政府官员莫不认同是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莫不赞同将其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中国学术界的悲哀。将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杂交水稻誉为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列的第五大发明,实在是对列祖列宗的大不敬,我们也实在丢不起这个面子。
  二、杂交水稻增产知多少
  从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员、从农民到农业专家,都接受杂交稻能增产的事实。增产幅度多大?媒体上较为一致的说法是: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约每亩增产100公斤;至2006年止,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一说为6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5200多亿公斤(一说为6000多亿公斤);两系法杂交水稻比三系法平均每亩增产5%~10%;第二期超级杂交稻推广后,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比一般杂交稻增产30%,即每亩增产150公斤……湖南杂交水稻展览馆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的杂交水稻增产幅度为:常规稻的单产为100,则三系法杂交稻为120、两系法杂交稻为129、超级稻为181。
  科研单位提出的增产幅度,是根据他们自己的试验结果提出来的,是受时间、空间、试验条件限制的。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约每亩增产100公斤,这个结论能管用全国吗?能管用30年吗?能适用于任何杂交稻与常规稻吗?杂交稻比作为其亲本的常规稻,肯定是能增产的,但谁能证明只要是杂交稻就一定能比常规稻增产?常规稻比杂交稻还高产的例子多的是,笔者手中就有2006年2月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种植结果,常规稻湘早籼43号亩产为520公斤,而同批参加区试的某杂交稻组合亩产为505公斤。我们尊重科研单位根据自己的试验得出的关于杂交水稻(含三系、两系及超级稻)能较大幅度增产的结论,我们反对的是将这种得自试验田的结论不受时间、空间、试验条件的限制而推而广之甚至适用于全国的大田生产,因为由此而得出的结论有可能误导我国产业政策的制订,人们有可能放松对粮食安全的警惕。例如,不久前(2009年6月)就有媒体报道我国今年超级稻的播种面积已达到水稻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果真如此的话,照现在的增产模式按每亩600公斤来计算稻谷产量,则2009年全国水稻的总产量肯定会出现惊人的提升。人们不会怀疑杂交水稻对促进水稻增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无情的事实是近20年来杂交水稻并没有带动水稻产量的增加。湖南统计年鉴上发布的统计数字是2007年全省水稻总产量为2496.20万吨,略高于1986年的2464.3万吨,低于1990年的2517.26万吨。如果说总产量不能说明问题,那么下表显示的从1997年以来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明显下降的趋势,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湖南省1997~2007水稻生产情况简表
  年份
  项目 97年 98年 99年 00年 01年 02年 03年 04年 05年 06年 07年
  面积(千公顷) 4076 3976 3984 3896 3691 3541 3409 4000 4158 4202 4180
  总产量(万吨) 2668 2516 2549 2528 2328 2119 2070 2442 2485 2507 2496
  单产(公斤/公顷) 6546 6328 6398 6489 6309 5984 6071 6103 5976 5967 5971
  湖南省是杂交水稻推广力度最大、热情最高、面积最多的省,尚且出现了近20年来水稻总产量徘徊不前,近10年来水稻单产下降的状况,全国别的省能好到那里去?杂交水稻推广的前10年,即1977年~1986年,湖南省水稻总产量由1634.8万吨上升至2464.3万吨,增产幅度高达51%,这主要得益于我党适时推出的联产承包政策,但也突现了杂交水稻明显的拉动作用。

1986年~2007年的21年来,全省水稻总产量只增加了1.3 %,已看不出杂交水稻对水稻总产量的拉动作用。为什么近20年来杂交水稻令人目眩的研究成果一个接一个但对全国水稻增产的拉动作用却不明显?为什么媒体报道的超级稻区试产量与农民实种的产量相去甚远?这涉及到包括政策在内诸多深层次的问题,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增产的效益问题。如果亩产由300公斤提升到400公斤,农民多投入的代价会低于100公斤稻谷的价值,农民当然会干;若亩产由500公斤提升到600公斤,农民多投入的人力、财力及环境代价会超过100公斤稻谷的价值,农民当然不会干。温饱问题解决后,农民更关注的是效益,而不是产量。
  三、杂交水稻重要信息应由农业行政部门授权发布
  2008年3月,水稻种子还未浸种催芽,隆平高科上市公司就通过媒体发布,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当年就会达到,隆平高科的股票应声大涨;到秋收季节,位于湘中邵阳地区的百亩连片试验方,果然通过验收达到了亩产900公斤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所用的杂交组合品种权,又通过公开竞拍,由隆平高科以1100万元的高价拍到。由于育种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本身就是隆平高科的第二大股东,人们对此颇有微词。在诚信相对缺乏的今天,如科技信息涉及到有关单位、企业的经济利益,则信息的发布可能伴有商业炒作。杂交水稻特别是超级稻,事关国计民生,其重要信息应由农业行政部门把关审核后,再授权媒体发布。现在的做法是在水肥条件好、小气候条件好、栽培水平高的地方,选择便于管理、参观的地块建立超级稻百亩示范片,重肥、密植、精管,严格防病治虫,成熟时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再通过媒体宣传。超级稻示范工作涉及到育种方、种子经销方、示范片种植方的经济利益,包括争取政府财政专项经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经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经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经费等,因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弄虚作假已成为潜规则,不可不严加防范。农业行政部门出面组织把关验收,验收小组的成员应实行迴避制度并在媒体上公布;验收过程要录像,必要时请公证部门参加;特别要注意示范片种植方的经费来源以及是否与验收结果挂钩;育种方、供种方与示范片种植方有无经济利益的关联。验收时应使用收割机在每类田块中随机取样667m2实收,再折算为标准含水量的稻谷产量作为验收田产量。农业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根据农业部制订的超级稻标准,从单产、品质、抗性等方面作全面审核,然后再授权媒体发布。此举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媒体宣传失实的问题,但对不实的宣传报道,会起到抑制作用。
  我们尊重权威,但更尊重事实。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日事日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日事日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杨奎松:小地主们的社会状况与革命性 攀钢一加料管获专利授权
2# 四姑娘山
 楼主|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9-13 14:03:11|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看今天的新闻。这才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粮食专家,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他1971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Norman Borlaug, 95, Dies; Led Green Revolution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司馬昭 发表于: 2009-9-18 22:06:39|只看该作者
看今天的新闻。这才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粮食专家,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他1971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Norman Borlaug, 95, Dies; Led Green Revolution

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9-13 14:03
哪個?袁隆平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5 10:28,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