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262|回复: 4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10-14 00:10:22|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09年南方都市报:诺贝尔奖为何总是美国独大?

 [复制链接]
摘要:……一直以来有种误解,认为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优于美国,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优于我国。

■青年话题之唐昊专栏

几天前,诺贝尔奖颁发了。照例有一多半获奖者是美国人,除了文学奖之外,其他奖项几乎都有美国人独享或分享;也照例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质疑为什么没有中国人获奖。说实在的,这样的情景每年都要重复一次,让人感觉是中国人对诺贝尔奖比美国人在乎多了。至少在美国的媒体上,这个消息是可以让人忽略不计的。

记得几年前有次听资中筠女士说,美国最大的成功秘诀是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那时对这一点还没有充分的体认。现在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教了一段时间,不得不说,我完全承认这个论断。美国的教育制度威力极大,既能培养人才,也能辨识人才,更可以让你“不得不”成为人才。

一直以来有种误解,认为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优于美国,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优于我国。原因也很简单,美国的孩子在上大学之前主要就是玩,绝不会像我们的孩子那样为了高考而拼命读书。实际上不但美国,整个西方世界的学生在初级教育和高中阶段是相当轻松的。这导致美国学生的基础知识确有弱于中国学生之处,许多方程公式他们就没有中国学生搞得清楚。不过这种义务教育虽宽松,但绝非质量很差。笔者五年前到英国一所中学里听课,发现教历史的老师竟是牛津大学博士毕业;而美国的中学老师也同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考验才有教书的资格。在有水平的老师指引下的宽松的环境,是个可以培养创造力的环境。

同时他们还有机会在大学里“恶补”知识上的不足。说他们的知识是“恶补”回来的一点也不过分。对学生来说,美国的中学和大学就像天堂和地狱一样的对比(在中国也是同样的对比,只不过要反过来),学生的繁重课业远非国内大学所能想象。平均每学期每个学生要选课四门以上,每门课每周要上三次,每次一小时。看起来也不是很吓人,但主要的负担是在课堂之外。作业和测验多到可怕,就连政治学这样的课平均每月都要测验两次。再加上不定期的小论文、读书笔记、理论展演、期末考试、期末论文,仅仅一门课就要阅读上百万字,乃至几百万字的著作和资料,这一切当然需要在三个月之内完成!而有的学生一学期选课就达到五门!在这样的学校里,个人时间表永远是紧张的。经常看到学生匆匆忙忙走来走去,从一个课堂跑到另外一个课堂。没有午休的概念,熬夜更加不是问题。我就经常收到学生半夜两点钟用EM A IL交给我的作业。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繁重不是学校硬派的,而是学生“自找”的。大学二年级前,都不会分专业,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去选课修学分,为自己的学业生涯做规划,当然,每个新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帮助他们。这样看起来,所谓选课、做作业,无非是他们自己找罪受,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了。我所在的学校在弗吉尼亚还算不错的大学,当然学费也不便宜,学生大多是本州中产阶级的子女,人手一车,经常出去玩,学生活动也很多。不过这一切都不耽误他们用功学习。

这样勤力的学生逼得老师也必须要认真负责、全力以赴。一般来说,一个老师每个学期有两门课就忙得团团转了。几乎每个未获终身教职的青年老师都抱怨负担太重,没时间做研究,但一转眼又专心致志地辅导学生。这些人真的是在认认真真地搞本科教育,培养出那么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点也不稀奇。如果老师和学生这样的勤奋都没有结果的话,那才是见鬼了。

同时,这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平均每班15-20人,超过25人的课堂会被认为无法提供互动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因此极不提倡。有时面对空旷课室里的十几个经常举手回应的学生,我就感慨自己在中国经常给两三百人的大班上课,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的情景。特别是在扩招之后课更多、学生更多,根本没办法像我刚开始在大学教书时那样细致地辅导学生,更加不可能给他们布置那么多的作业,自己也批不过来,想想就累得要死。不过我想,等我再回去给中国的大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定会给他们狠狠地加码,也给自己狠狠地加码,看看大家究竟能不能“累死”。

经常有人说美国抢劫了全世界的人才为己所用。但我想,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它把全世界的人才都抢过来了,而是它为这些人才提供了使他们成功的条件。没有这些人,美国不会如今天这样强大;同样,如果没有美国,这些人也很难取得他们今天的成就。就连这次获奖的唯一华裔高锟,也是早早就离开了大陆的教育体系,在香港和英国接受教育。实际上8位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几乎都是在海外接受的教育,没有一个是大陆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前两天和一历史学老教授探讨美国的移民问题。他觉得美国的学生有点粗鲁,并很羡慕中国自孔子以来的尊师重教传统,认为这样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当然,他不会明白,在现在的中国的学校里,说了算的可远远不是教师。可以说,诺贝尔奖美国一家独大,多是教育制度的成功,这个国家应该获得诺贝尔人力资源制度奖。

话说回来,并非所有获诺奖的美国人都当之无愧。这次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奥巴马简直莫名其妙。不错,奥巴马是天才的演说家、备受关注的总统,但问题是,政客好像都是粉笔做的,他们的话随时可以擦掉不算(语出我的某个中国学生)。在他还没来得及做出值得称道的事业之前,委员会的颁奖算是对奥氏的期待?还是想帮助境况不佳的获奖者渡过难关?开个玩笑,我倒是觉得他更有资格赢得诺贝尔生物学奖──他以一个黑人在白人社会的成功证明了人种无优劣,有优劣之分的只是制度。如果我们国家也能承认这点并开始追求好的制度,让教育本身成为校园的主题,让创造天赋自由发挥,让踏实肯干的人获得回报,以中国的人力资源之丰富,得他百八十个诺贝尔奖应该不成问题。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日事日清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日事日清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日事日清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开心农田里的农夫和农田 青石乡 - 天全县
2# 四姑娘山
 楼主|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10-14 00:17:06|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文章提交者:jjj 加帖在

谁都知道教育是立国之本,可是他们偏偏搞不好教育,就知道高喊盛世!盛世!

=========

戴了三个表再拉个水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10-14 00:18:36|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投票箱2017 加帖在

什么奖不奖,唱歌渔民是头等要务。
4# 金佛山
 楼主|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10-14 00:19:07|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勇敢的星 加帖在

诺贝尔奖区区100多万美元,咱们哪个校长每年不弄个千儿八百万的?诺贝尔奖算个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日事日清 发表于: 2009-10-14 00:20:00|只看该作者
文章提交者:如果有来生 加帖在

科学技术不是第一生产力,好的政治制度才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 20:41, Processed in 1.014002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