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789|回复: 17
 1熊猫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29 15:26:4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我在德格的点滴生活

 [复制链接]
西藏江达乘车,过岗托金沙江大桥,我又回到了四川的土地,游子归乡的感觉也就更加强烈了,何况进入甘孜州,更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家了。公路也变得格外宽阔起来,这令一位从拉萨一路同行的湖北游客也感叹不已,在他的想象中的四川西部,还有不逊于内地的公路,让这位长期游走高原的人,在五年之后,再游德格时,也觉得变化太大。 一到龚垭乡,山顶上的黄土堆,在蓝天下格外的引人注目,这就是传说中格萨尔的同父异母兄弟甲察的城堡。河边的类似于帐篷似的经幡也格外吸人眼球。龚垭寺边上的硕大的转经筒,一排白塔,飘荡的彩色经幡,地边的金黄色的青稞,绿树青山,深蓝的天空,……如此丰富色彩的景色,美得让人感到很不真实和虚幻。沿着公路,拉着板车往拉萨朝圣的虔诚诚的藏族同胞,也是让人感动的景色。他们各有分工。有的拉车,有的磕着长头,还有的正在向路人或路边的人家化缘。看他们风尘仆仆,衣衫褴褛,想想自己一路从拉萨坐车过来的艰险,你无论如何都会感动,无论如何都会给他们一定的物质支持!我向他们表示了一点点的心意,同时真诚地希望他们能顺利地到达圣地拉萨。在藏区,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只要自己能力允许,人们定要解囊相助的,也许多藏文化的传统里,就有这样的文化因子,难怪西藏还有类似的穷人的节日,也许这也是汉文化里早就远去了的一种文化因素。 德格县城很小,建筑在群山的夹缝里四处伸张。这儿宗教氛围很浓,到处都是经幡,白塔。
我在德格的点滴生活  CUMClWad.jpg  保存到相册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郭建勋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郭建勋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郭建勋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想你我想到了海 壤塘增克寺──转经
2# 四姑娘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29 15:54:4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我在德格的点滴生活  d5roTvvH.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29 16:45:42|只看该作者
我想感受一下这个群山夹裹下小城的生活,于是我找到了德格县有名的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与他同吃同住同行三天,感受一下一位德格人的日常生活。他家就在德格印经院对面的山坡上,房屋很有当地特色,占有地势之利,显得格外的突出。每天早晨五点,我与阿尼一起在他的佛堂里,看他虔诚地拜佛、念经,看他的孙女小心地上香、献圣水。在他做早饭的间隙,我就看着晨曦中德格印经院周围的转经人发起呆。吃过了藏式早餐后,我们也汇入了这转经的人流中,我的内心没有藏族的经文,口中也没有六字真言,但是绕着这座藏族文化的宝库走走,我想到了印经院的美丽传说,感叹德格土司将五大教派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于是今天德格印经院才能位居三大印经院之首,富集整个藏区文化典籍的70%以上。在几天的转经路上,我在阿尼的介绍下,认识了许多当地的人。每天早晨,大家都会在浓浓的宗教氛围中相互问安。印经院前的一条狗也要开始享受它的早餐了,它只需要静静地卧在印经院的门口,就会有人将糌粑之类的送到它的嘴边,它有时还会爱理不理地嗅嗅之后,似乎不太喜欢这种口味,又一头倒下,半睁半闭地等待下一份早餐的到来。想想这位自由自在生活的家伙,再想想那些深居闹市,与人一起处在钢筋混凝土的囚笼里的宠物狗,或是那些看家护院、重任在身的狼狗,看来狗的自由度也是与人和自由度连在了一起了!阿尼要上班,我就自己在印经院、德格街上闲逛。在德格印经院的对面就是雕刻经板的地方。每次路过时,里面的工人们都要向我hello几声,他们主要是要兜售经板。一天,我走进他们的工作室、卧室兼厨房。他们年龄都不大,面对我的能及时成像的数码像机感到格外的新奇。他们的生活比较单调,也比较辛苦,难得有人能让他们摆弄相机,他们个个都很兴奋,也拍了许多照片。旁边的是一群正在剥、洗制作藏纸的原材料的藏族妇女。她们也是很开朗地与游人开着玩笑,有时还有些恶作剧。旁边就晒着藏纸。这些也正是印经院的基本的单位,每天他们就在印经院的钟声里起居劳作,也因这他们,印经院到今天都还是富有生机。与印经院相连的更庆寺内,一群妇女和着打夯的节奏,唱着欢快的打夯歌。可惜施工的地方不能参观,我也只能感受一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意境。等到他下班后,我们一起闲逛,边走边聊,逛一次街,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等他聊得口渴时,我们到部落茶坊休息一下,听他讲德格掌故、讲英雄格萨尔,讲他的过去。等到晚上,又慢慢地路过印经院,这时有许多人正在虔诚地磕长头。我们在夜色里,在他家的二楼阳台上,喝着酥油茶,看着印经院在夜色中睡去,看着德格县城在夜色中睡去。这时格萨尔的故事还在我们之间传递着。群山静立,天上的繁星璀璨,阿尼低低地唱起了英雄格萨尔的史诗,孙女也在旁边跳起了格萨尔王妃珠牡的舞蹈。临别时,阿尼为我献上了哈达。在真诚朴实的阿尼面前,我没有向他付钱,我就这样在他家白住了三天。但是我知道我们已经成为了真诚的朋友。因为阿尼说过,真正的朋友,就不要像你们汉族那样计较,给我任何东西,都是没把我当朋友看,我还是人吗!在德格的生活经历,让我无法适应现在的生活规则。离开德格,离开阿尼,我回到成都后,一度不太适应成都的都市生活,每次我走在喧闹的大街上,感到无比的空虚和孤独。见到沿街的乞丐,我没有了给予的动力。面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没有了像对待阿尼那样的朋友的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坦荡。也许这才是现实!德格,那是纯净现代人心灵的圣地,是人间的天堂!
4# 金佛山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30 01:06:05|只看该作者
我在德格的点滴生活  7PXPfAH8.jpg  保存到相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野牦牛 发表于: 2004-8-30 10:59:30|只看该作者
德格印经院确实是一个值得留恋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静下心来,静静的去感受另一类生存,时光仿佛在倒流.................
6# 青城山
 周进 发表于: 2004-8-30 12:13:48|只看该作者
终于看到飞鸿的文字了,呵呵.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罗松涛 发表于: 2004-8-30 14:44:26|只看该作者
一个默默的求索者,潜行进两月,今天终于浮面。

说实话你带回的仙人果味道不怎么好,但你的真诚和热情着实让我感动。
8#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4-8-30 20:35:52|只看该作者
第一张图片是德格县城吗?我没有去过这里。最后一张晾晒在地上的象是野草树皮之类,是造纸的原料吧?立在一旁的东西大概是印经用的纸张吧?我是乱猜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郭建勋 发表于: 2004-8-30 22:45:46|只看该作者
感谢各位!

林兄的感觉许多人都有。仙人果,我们当地叫仙桃,吃这个东东,实在就是一种人生感受。如果它像其他什么味道,它就不是仙桃。如果它的核里没有细细的籽,它也不叫仙桃。 那天可能是你们吃了菜,喝了酒,舌头上已品不到它的本位了。

想想造物主让仙人掌生长在高高的、干旱的山崖上,还让它结出了果实想想,多不容易!让其它东东轻易地吃掉它,不好三。于是仙桃上还有要命的小刺,果中有让人烦的小籽。

本文实在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写的,有句无篇!

而仁兄说的造纸的原料和纸则完全正确啊。另那正是以印经院为主体的德格县城一角。
10#
 西草 发表于: 2004-9-1 12:44:51|只看该作者
呵呵

这样的文字真的好像有如神助

很打动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09:20,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