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514|回复: 27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慈善曾宪梓告别仪式 儿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复制链接]
  曾宪梓(1934.2~2019.9.20),男,汉族,广东梅州人,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曾获“中华慈善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编号第33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曾宪梓星”。
  1986年开始到内地投资设厂,1989年合资成立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专营领带生产的中外合资企业。组织海内外华人到内地投资,2001年促成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现任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曾经在香港担任香港特区筹委会委员、港事顾问、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贸易发展局理事等职,还是香港华侨华人总会永远名誉会长、新加坡南洋客家总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佛教文化产业永远荣誉顾问、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荣誉院长、广州中山大学名誉博士、美国爱荷华威思利恩大学政治学博士、暨南大学副董事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校董会名誉董事长。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曾宪梓先生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为“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2019年9月20日下午因病去世,享年85岁。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翁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翁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翁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翁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翁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翁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哪个晓得酒魂雕塑整到哪里切了安 西昌至攀枝花高速公路隧道
2# 四姑娘山
 罗松涛 发表于: 2005-8-15 23:42:2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人物经历

一:处境艰难
  曾宪梓,汉族客家人,宗圣曾子后裔,1934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一个农民家庭,全家人生活一直很艰苦。曾宪梓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全国解放后,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曾宪梓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1968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为了生活,他甚至为人照看过孩子。

二:创业之路
  生活的艰难,却萌发了曾宪梓创业的决心。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可是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于是,他拿出叔叔资助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三:领带
  万事开头难。起初,曾宪梓和妻子黄丽群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经过仔细考虑,他决定改做高级领带。他买来法国、瑞士的高档领带进行研究仿制,生产出了一批高级领带。为打开销路,他下了狠心,把第一批产品在一家商店免费供应顾客。
  由于花色、款式对头,曾宪梓拿出的这批产品受欢迎。很快,他制作的领带便在香港小有名气了。及至1970年,竟然已在香港十分走俏。也就在这年,他正式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第二年,他在九龙买了一块地皮,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领带生产厂。
  曾宪梓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他心中的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他多次到西欧领带厂参观,学习他们的制作工艺和经营方法,然后集众家之长,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管理、检验制度,从而使“金利来”领带逐渐占领了香港市场,成为男人们庄重、高雅、潇洒的象征。

四:逆市前进
  1974年,香港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各种商品纷纷降价出售,而曾宪梓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方面不断改进“金利来”领带的质量,另一方面独树一帜地适当提高价格。结果,生意反而出人意外的好起来,当经济萧条过后,“金利来”更是身价倍增,在香港成了独占鳌头的名牌领带。
  不仅是领带,曾宪梓还将他的发展计划拓展到更多的男士用品。他将这些年来己使香港人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作了看似简单、实则深具创意的改动,改为“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又从恤衫开始,逐步推出了金利来牌的皮带、袜子、吊带、花边、腰封、领结、领带夹、袖口钮、匙扣等系列产品,使公司和金利来牌子都走向了多元化。
  在发展巩固香港市场的同时,曾宪梓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拓展海外市场,向东南亚国家进军。他亲自到新加坡考察,创办分公司,寻找合作伙伴。获得成功后又迅速把战场扩展到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台湾……,迄今为止,金利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型客户数目已超过上千个。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燃烧想象 发表于: 2005-8-19 23:08:53|只看该作者

个人荣誉

捐赠
  作为一个中国人,曾宪梓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曾宪梓在香港创业不久,就开始对家乡广东的教育事业及母校作出捐赠。迄今为止,曾宪梓先后捐助的项目超过800项,涉及教育、科技、医疗、公共设施、社会公益等方面,捐款曾宪梓先生已经向家乡、祖国内地和香港等捐赠善款总计超过10亿元。
  1989年,曾宪梓投入100万美元巨资,在梅州成立了“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引进了4条国际先进水平的领带生产流水线,使“银利来”领带首先成为中国的名牌领带,如今银利来领带的年生产量已达1000万条,营业额超过人民币1亿元。但曾宪梓明确宣布,应当分配给他的那一部分利润,他分文不取,全部捐献给家乡梅州。
  他每年都以捐赠的方式,用50万元以上的港币帮助家乡梅州的经济建设,还曾捐款为嘉应学院建造教学大楼,为东山中学、学艺中学建造图书馆,为梅州中学建设人行天桥,为乐育中学修建办公楼…他为家乡捐助的款项已超过了1亿港元。
  1993年3月,曾宪梓先生看到圆明园围墙尽毁、遗址沧桑,当即表示捐资800万元人民币用于修复圆明园围墙,抢救、保护圆明园遗址。
  2019年5月24日,著名爱国人士曾宪梓先生雕像揭幕仪式在圆明园三园交界隆重举行。圆明园此举是为感谢曾宪梓先生对圆明园遗址保护做出的贡献,传递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为了呼吁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圆明园、为圆明园遗址保护添砖加瓦。

基金
  曾宪梓名下有三大基金:教育基金会、体育基金会和载人航天基金会。
  1992年,曾宪梓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了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当时他为基金会的成立捐赠1亿港元。教育基金成立15年来,共奖励内地7000多名优秀教师。2000年开始,每年资助北大、清华等35所内地高校家境贫困、品学兼优的大学生14000名。
  他于2004年10月捐资1亿港元设立载人航天基金,每年拿出500万港元,奖励20位航天科技专才。
  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曾宪梓慷慨捐赠了100万港元,支持祖国的体育事业。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曾宪梓就积极支持国家教育、体育和航天等各项事业,捐款超过7亿港元,在其名下设有教育基金和载人航天基金。曾宪梓2008年捐资1亿港元成立了“曾宪梓体育基金”,奖励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
  2007年10月31日,他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协议,慷慨捐资500万元创设“助残研究基金”,以通过中国人民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院来推动全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
  2008年5月,曾宪梓为四川5·12大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港元。
  2012年4月5日,曾宪梓向上海交通大学捐赠500万港币支持交大教育事业发展。
  2012年8月11日,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2012年度颁奖大会在港举行,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获颁特别贡献奖。
  2012年8月23曾宪梓体育基金会伦敦奥运会内地金牌运动员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基金会向内地奥运冠军颁发2520万港币奖金。
  1994年,曾宪梓获得了以他的姓名命名一颗小行星“曾宪梓星”的巨大荣誉。
  2008年,曾宪梓被授予“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改革十大杰出人物”。
  2008年5月2日,曾宪梓先生在香港担任第29届奥运会火炬传递第50棒火炬手。
  2018年11月,曾宪梓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曾宪梓先生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

捐助学校
  曾宪梓祖籍广东梅州,身为客家人他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先后捐巨资兴建了梅州市曾宪梓中学、梅县区宪梓中学和丽群小学。他先后投入2600万元人民币,用于梅州市曾宪梓中学的建校及扩大教学规模和师资力量,现已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和梅州市十所重点中学之一。

银利来
  为了支持故乡建设,在他的家乡广东梅州与一家企业合资,创办了“银利来有限公司”,生产银利来领带,并把自己从这个企业所得到的利润全部献给了梅州,用作嘉应大学的办学经费及其他公益事业费用。他深知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多次捐资给母校兴教,鼓励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和奖励中国奥运健儿。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十几年中的捐款达到了二百多项,总额高达四亿多元,为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关心和参加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了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捐款原因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我小时候非常穷,穷得你们没法想象。冬天冷也没有衣服穿,每天稀饭都吃不到。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时我十六七岁,那时候一个搞土改的同志看我在劳动后喜欢看书,就亲自把我送到了学校,对老师说,这个孩子很苦,家里情况也不好,要多关照。我才开始有书读。我念书,靠的是国家一个月3块钱的助学金,从17岁到27岁从中山大学生物系毕业,一共领了10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是祖国抚育我成长的。
  毕业后没多久我就去了泰国,离开祖国时心里很乱。那时我29岁,大学毕业不到两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工作。做决定时我问自己,祖国把你养大,供你读书,你现在只回报了一年半就要离开,你对得住党、对得住祖国吗?
  出境时经过罗湖桥,我忍不住回过头来望祖国,那时就下定决心:出去以后,一定要努力创造财富,不沾染任何不良习气,然后尽最大的努力来回报祖国,回报党。这个誓言一直鞭策着我。
  刚到香港时,一家6口人一无所有。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只要不偷不抢不拐不骗,不管是做苦工还是帮人家带孩子,什么都可以做。直到现在,我过的还是上世纪50年代的生活,平时10块、8块钱就可以打发一餐。来香港39年,我没有去过一次夜总会和舞厅,没有赌过一次,坚决不沾染任何不良嗜好。
  奋斗了十几年,终于有了钱,实现诺言的时候到了。1978年,我回家乡广东梅州,看到破破烂烂的城市和学校,心里很不舒服。1980年,我在梅州投资建第一栋学校,随后梅州修路修桥修学校、接自来水管、建老人院,我都尽量出自己的一分力。
  不仅自己做,我也发动别人做。现在梅州的大多数学校都是港澳华侨投资修建的,大家都在出力。回报祖国,捐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我终生的事业。这么多年来,我一共捐了4.5亿元。这笔钱,对我个人是大数,对国家而言,只是小数。
  别人常问我:捐这么多钱,您真的觉得无所谓吗?这些钱,够普通人家殷殷实实过几辈子了。我为什么要把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给公益事业?用来投资做生意,用钱来生钱岂不是更好?但我认为:钱,没有吃时很重要,但在有了之后,怎么去用就更重要。难道去花天酒地吗?我选择帮助穷苦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回报祖国,我自己心里觉得很高兴,这是我人生的乐趣。我的家人也支持我的做法,他们自己也捐。

捐款期望
  期望受助学子回报祖国。在文化、教育、体育等公益事业中,我对教育投入最多。经常看到学生没钱去上学的报道,看了很痛心,所以我希望自己能帮帮他们。今年正好是“曾宪梓教育基金”建立的第10年,我们会资助1000名内地大学生。明年我们还将在清华、北大等国内35所大学中每校挑选50名贫困学生,一共是1750人,每人资助他们一年3600元的生活费。捐给教育,我心安理得,只希望受资助的这些大学生将来也尽力回报祖国。
  曾有记者问我:“现在很多青年学生,视留洋为奋斗目标,为绿卡、为钱奋斗,却很少会再想到为祖国。如果您资助过的学生也这样,您会觉得痛心吗?”我认为留学是好事,可以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再为国效力。至于为自己、为家庭奋斗,我认为是可以肯定的。但到了自己过得去后,就该是回报祖国的时候了。不懂这一点就会变坏。学生是很天真的,因此,念书的时候先要学做人。
  拿过我的资助的学生中,当然也有人变坏,我自然很痛心。我曾建议拍一套片子,是钱学森等人的故事,他们为了祖国,装疯卖傻都要回来。年轻人应该多学他们。当然如今在哪里报国并不重要,只要心向祖国,就是好的。我有个同学学昆虫学,他回国之后因为实验条件限制做不了研究,只好又离开。我对他说,你可以在国外工作,但你所做的研究成果都应该留给中国,他答应了,也真的这样做了,这就很好。现在他退休了,在国外养老。
  其实,留在国外也一样能爱国。可以组织华人、华侨、留学生会,把五星红旗在各个地方升起来。但有一点一定要记住,人不能忘本,不能忘记祖国。
  我认为,报效祖国主要有两个方式,一个是尽可能推动祖国文化教育的发展,另一个则是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必须在有生之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一点,我一辈子都不会变。过去100多年,中国一直贫穷落后,因为弱,人家一打,香港就割出去了,上海就有了那么多的租界。落后就要挨打,我感受很深。所以,青年学生一定要记住,没有国家的强大,你永远只能是二等公民,甚至是狗!
  现在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比,的确还有差距。但你要想想人家已经发展了200多年,我们却只有几十年,速度之快堪称奇迹。所以,要认识中国,要对中国有信心,要记住“我是中国人,我要奉献”,这是青年学生的责任。
  钱,没有不行,多了怎么用,又是个问题。我在香港的捐赠相对较少,因为香港富人多,而内地更需要。别人不理解我,但我很理解自己,我是怎么出生的,怎么发展的。我不是很有钱,但够用了。青年人应该知道,要干大事,先学做人,永远不要只是为了赚钱而奋斗。
  终生回报祖国,到死方休。这是我年轻时的梦想,也是我一生的抱负。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但必须在有生之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这一点,我一辈子都不会变。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4# 金佛山
 秦岭 发表于: 2006-4-22 21:40:56|只看该作者

职务荣衔

主要职务
  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其他职务
  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利来(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利来(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利来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董事长
  沈阳金利来商厦有限公司董事长
  广州金利来城市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宪梓慈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荣衔
  中山大学名誉博士
  北京市荣誉市民
  广州市荣誉市民
  梅州市荣誉市民
  清远市荣誉市民
  哈尔滨市荣誉市民
  沈阳市荣誉市民
  大连市荣誉市民
  兴宁市荣誉市民
  四平市荣誉市民

公职
  第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10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成员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2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
  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统筹局人力发展委员会委员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名誉副主席
  广东总商会永远顾问
  广东外商公会创会会长
  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永远荣誉会长
  香港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
  香港佛教文化产业永远荣誉顾问
  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理事长
  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
  暨南大学副董事长
  嘉应学院名誉校长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荣誉院长
  广州医学院名誉院长
  广东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副董事长
  广东体育总会名誉主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闪亮山 发表于: 2018-12-25 06:53:00|只看该作者

曾宪梓:倾力支持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

源自:经济日报
原文标题:曾宪梓:倾力支持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

  新华社香港12月24日电(记者:王旭 李滨彬)面前的电视屏幕上,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庄严的会场。注视着屏幕的老人,端坐着,哪怕是在轮椅上,脊背依然挺拔刚直,一如他的性格。他胸前鲜红的领带,绣着金色的国徽。
  这位病痛缠身的84岁老人已经无法亲到会场,接受国家和人民对他的表彰。但他的心依然与改革开放大业紧密相连。他,就是曾宪梓。一个与金利来领带相连的名字,更是一个与报效国家相连的名字。
  “金利来,男人的世界”,曾经是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这位20世纪70年代创业成功的香港“领带大王”,对己,克勤克俭;为国,慷慨解囊。在他心底,埋着一颗年轻时种下的种子──报效祖国。自1978年对母校梅州东山中学捐建教学楼开始,他的捐款便连绵不断,投向内地教育、体育、航天、公益,汇成他报效祖国的一股股清流。他常说:“只要生意不破产,只要我曾宪梓还活着,我对祖国的回报,就一天也不中断。”
  作为有名望的企业家、社会贤达,曾宪梓全力以赴,支持内地改革开放。他是最早一批为内地改革建言献策的香港企业家,也是最早投资内地者之一,他更联络、动员、组织大批志同道合者一起到内地投资办厂。
  在香港回归这一历史性事件中,曾宪梓以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组织爱国团体,支持国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他搜集整理各方意见,积极参与回归政策制定;香港出现市场动荡,他带头做稳定工作;英方制造障碍,他敢言善言,批驳错误言论,“不论谁损害我们国家,伤害香港,我都不会允许,都要据理力争。”
  在五星红旗升起,香港回归那一刻,他禁不住心潮澎湃,高呼“祖国万岁!”那一刻也成为他一生最骄傲、最高兴的时光而长留心间。
  到晚年,曾宪梓更关注传承家国情怀。他把家业和对祖国的责任一起传给三个儿子,更以真挚的情感教导家乡学子一定要“大气、爱国”。
  这就是曾宪梓,一个心中时刻装着国家、倾力支持改革开放的香港企业家。
6# 青城山
 空格键 发表于: 2019-9-20 19:22:23|只看该作者

原全国人大常委 “金利来”创办人曾宪梓因病离世

源自:海外网
原文标题:港媒:“金利来”创办人曾宪梓因病离世 享年85岁

曾宪梓(图源:中新社)
  海外网9月20日消息,综合香港“橙新闻”、“东网”等多家港媒报道,原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办人曾宪梓,于20日下午因病去世,享年85岁。
  曾宪梓于1934年生于广东梅县一个农民家庭,1968年移居香港开启经商之路,创立了金利来领带品牌,成为了享誉香港的“领带大王”。
  资料显示,他于1991年补选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1994年增选为全国人大常委;1997年获颁授大紫荆勋章,成为香港特区政府第一批12名大紫荆勋章得主之一。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断弦有谁听 发表于: 2019-9-20 20:20:07|只看该作者

曾宪梓逝世 金利来集团发讣告:永远怀念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金利来创办人曾宪梓逝世 金利来集团发讣告:永远怀念

  中新网9月20日消息,据香港媒体报道,原全国人大常委、金利来集团创办人曾宪梓今日逝世。金利来集团20日发出讣告证实此消息,称“我们永远怀念曾宪梓博士”。
  讣告全文:
  尊敬的金利来集团创办人、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届、九届、十届委员、香港著名企业家、伟大的爱国者曾宪梓博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9月20日16点28分在梅州逝世,享年85岁。
  我们永远怀念曾宪梓博士!
  金利来集团主席办公室敬悼
  2019年9月20日
8#
 sunsu888 发表于: 2019-9-20 20:22:51|只看该作者

金利来创办人曾宪梓逝世 曾获改革开放先锋称号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曾宪梓逝世

  在2018年12月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曾宪梓等100人获得改革开放先锋称号。
  据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讣告,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办人曾宪梓,于20日下午因病在广东梅州逝世,终年85岁。
曾宪梓,男,汉族,1934年2月出生,广东梅州人,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曾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1986年开始到内地投资设厂,1989年合资成立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专营领带生产的中外合资企业。组织海内外华人到内地投资,2001年促成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实现平稳过渡和保持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荣获“中华慈善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编号第33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曾宪梓星”。
  在2018年12月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曾宪梓等100人获得改革开放先锋称号。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就在近期,梅州市领导还多次看望在梅州修养的曾宪梓。
  9月9日,梅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俊钦登门拜访了在梅休养的曾宪梓,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曾宪梓博士送上美好祝愿,并通报了梅州经济社会发展近况,听取了他对家乡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
  曾宪梓当时说,自己今日的成就都是靠党和祖国的培养以及家乡人民的厚爱,今后将继续发扬爱党、爱国、爱港、爱家乡的传统,和家人一起尽己所能多做对家乡有益的事情。
  8月25日上午,梅州市委书记陈敏登门拜访了在梅休养的曾宪梓,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他送上美好祝愿,并通报梅州经济社会发展近况,虚心听取他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
  曾宪梓对家乡的新变化、新气象感到由衷的高兴。他表示,自己和家人将一直秉承爱党、爱国、爱港、爱乡的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为梅州发展不遗余力、多做贡献。
  2018年9月17日上午,梅州市委书记陈敏,梅州市委副书记张爱军登门拜访了在梅休养的曾宪梓,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他送上良好祝愿,并通报了梅州经济社会发展近况,虚心征求他对家乡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
  陈敏、张爱军关切地询问了曾宪梓博士的身体状况,高度赞誉他胸怀祖国、情系桑梓,是海内外客家人爱党爱国爱港爱乡的典范,是客家人形象的名片,是家乡人民的骄傲。
  曾宪梓说,梅州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长寿之乡,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梅州人,他为家乡感到骄傲。他说,自己出身穷苦,能够有今天都是靠党和祖国的培养以及家乡人民的厚爱。精忠报国、爱国爱乡是自己一生的坚定志向,勤俭诚信是自己为人做事坚守的原则。自己今后将继续秉承爱党、爱国、爱港、爱乡的理想信念,和家人一道尽己所能多做对家乡有益的事情,积极动员海内外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参与梅州建设。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家乡人民一定能够团结一致、真抓实干,梅州的明天一定能变得更加美好。
  据公开资料,自幼酷爱读书的曾宪梓,曾因家贫无奈辍学。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国家资助曾宪梓得以再次踏入校门。“祖国有恩于我,政府的关怀和学校的培养,教我如何做人,我必须回报祖国!”曾宪梓时刻铭记在心,不敢忘怀。
  1968年,曾宪梓移居香港开启经商之路,创立了金利来领带品牌。凭着韧劲和坚守“勤俭诚信”,曾宪梓成为了享誉香港的“领带大王”。
  经商成功后,曾宪梓不忘家乡。据不完全统计,自1978年后,曾宪梓在家乡梅州的各项捐款总额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其公益事业也遍及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从1992年开始,曾宪梓设立了三大基金,涵盖教育、体育、航天等领域。
  曾宪梓还是“水立方”大额捐资人。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倦人儿 发表于: 2019-9-20 21:36:26|只看该作者

曾宪梓逝世 曾被北京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

源自:北京日报
原文标题: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始人曾宪梓逝世

  原全国人大常委、香港金利来集团创办人曾宪梓,于20日下午4时因病在梅州逝世,终年85岁。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曾宪梓1934年2月出生于广东梅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于1968年移居香港开启经商之路,创立了金利来领带品牌,成为了享誉香港的“领带大王”。后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1986年,曾宪梓开始到内地投资设厂,1989年合资成立中国银利来有限公司,成为我国首家专营领带生产的中外合资企业。
  他还组织海内外华人到内地投资,2001年促成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
  曾宪梓曾被北京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他于1993年捐资800万元,修复北京圆明园围墙。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曾宪梓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
  曾宪梓拥护“一国两制”方针,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实现平稳过渡和保持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据《中国人大》杂志报道,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消息一公布,有些心怀顾虑的港人开始把在香港的投资和资金撤往海外,致使香港经济一度出现混乱。
  而曾宪梓则反其道而行之,毫不犹豫地将准备投向美国的资金转投香港和内地,因为他深信,香港的命运只要和祖国联系在一起,就永远是光明的,祖国越发展,香港也会越美好!
  曾宪梓曾荣获“中华慈善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大紫荆勋章”。编号第33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曾宪梓星”。
  爱国是曾宪梓人生的一份执着情怀。1992年,他捐资港币一亿元与国家教育部合作设立曾宪梓教育基金,扶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截至2018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基金会历年来用于资助内地教育事业的善款逾2.64亿元人民币。
  2003年,他宣布捐资设立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励对祖国航天科技事业作出贡献的专家和航天员。他表示:“我虽然并不富有,但总想以各种方式回报祖国对自己的培养。设立载人航天基金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我们对国家走向强盛的信心。”
  2008年8月,他宣布捐资设立曾宪梓体育基金会。迄今,基金会奖励曾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内地体育健儿达176人次,奖金总额逾港币七千五百万元。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曾宪梓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他获评为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
10#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19-9-21 01:28:23|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次采访曾宪梓:他说的最多的是“报效国家”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他说的最多的是“报效国家”──最后一次采访曾宪梓先生印象

  新华社香港9月20日电(记者:李滨彬 王旭)金利来集团创办人、香港著名企业家曾宪梓因病医治无效,于20日逝世,享年85岁。闻此消息,记者不禁回忆起10个月前,一行人专程从香港赶到曾宪梓的家乡广东梅州进行采访的情景。
  梅州,是海内外著名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人向以叶落归根为信念,晚年的曾宪梓一身病痛,选择在家乡休养。“这里水好,空气好,东西好。”当时他笑着告诉记者。
  他的家很朴素,没有亿万富豪的富丽堂皇。只有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以及一幅幅装在镜框中的捐建学校照片,彰显着主人特殊的身份。
  采访时,曾宪梓坐在轮椅上被助手推进来,带着金利来特制的绣着国徽的红色领带,穿着红色毛衣夹克和一套正式的西服。听到记者祝贺他被表彰为改革先锋一百人,他扯了扯嘴角,笑了,因长期透析而僵硬的面孔显现出光彩:“我年纪这么大了还能获奖,40年100人,多高的荣誉啊。我没有做什么大事,却授予我这么高的荣誉。”
  采访历时一个半小时,他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报效国家”。你的爱好是什么?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客家人给你的传统是什么?早年的经历是什么?几乎所有的问题,他最终都会回到“报效国家”这一他心心念念的主题。
  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报效国家;最高兴的是香港回归,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客家人的传统就是爱国爱乡;年少时,有个梦想,将来要给母校捐教学楼……
  凝望着曾宪梓,聆听他的话语,记者不禁感叹,老人的内心多么宽广,多么执着,多么纯粹!
  曾宪梓的执着在中学就很出名。“我的身长腿短,当时体育老师说打好篮球需要训练体能。我每天跑一万米,坚持下来了,后来代表梅州篮球队参加广东的比赛。”曾宪梓说,自己从小就养成目标明确、艰苦努力的习惯。
  “这也是客家人的特点。”作为客家人的曾宪梓评价道,客家人很坚强,吃苦耐劳,不怕苦,爱国爱乡。
  1968年,曾先生带着家人到香港,他认为刚到香港的日子是自己最苦难的时期:“1968年带着母亲、老婆和两个孩子到香港,真是一无所有,前路茫茫。很艰苦,不知明天怎么办,但要努力克服。于是在一间60平方米的房间,一个缝纫机的条件下就开始做领带了,一天做60条,一个人做一个人卖。”
  曾宪梓的领带生意越来越红火,他的爱国心也一如既往。
  “香港回归前,有的人移民,但我看好国家改革开放的机遇,坚信国家会越来越好。我带领工人一起唱爱国歌曲,当时有反对派烧了我的车,他们也会叽叽喳喳做些负面评论,但我不管他们。报效祖国是我始终如一的追求。”曾宪梓回忆。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曾宪梓捐资支持国家教育、航天、体育、科技、医疗与社会公益事业,历年捐资逾1400项次,累计金额超过12亿港元。在2018年12月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曾宪梓等100人获得改革开放先锋称号。
  他很豁达,不忌讳谈论生死。“我这辈子没有遗憾了,我已经为国家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可能做得还不够。只要我活着一天,就会过好每一天,就要把为祖国做贡献做到最后一刻。”
  “我身体不好。”轮椅上的曾宪梓谈起病况非常平静,“换肾失败,两次动大手术,肾透析20多年了,明年(2019年)也许就见不到大家了。”
  编号第3388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曾宪梓星”。
  曾宪梓提起小行星很开心。他说,那是他报效祖国的荣誉,也是他的“归宿”。“等我离开人世,我就住到小行星上去。”他困难地比划着。
  现在,曾老也许已经到“曾宪梓星”上了,他依然用挚爱的目光望着那个他无比热爱的祖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4 18:13,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