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60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飞翔 发表于: 2020-4-18 00:39:07|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人物·人事“云南民族村”里的文化传承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 本报记者 孙文振
  每天一大早,云南民族村内阿昌族村的村寨负责人俸昌泽便会带领员工们认真地打扫一番村内的卫生。“阿昌族村是云南民族村入口的第一个寨子,必须早点准备好,开门迎客。”俸昌泽说。
  2009年,俸昌泽从西南林业大学毕业,来到云南民族村工作。10年间,他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村寨负责人、景区文化展示部副经理。“在民族村工作,既能宣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能发挥自己学习设计专业的特长,我觉得这是可以干一辈子的事业。”俸昌泽说。
  1992年,云南民族村建成开放。它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展示着云南各民族的建筑艺术、歌舞服饰、文化风情和生活习俗,被誉为“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它不仅是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展示窗口,也是云南民族文化的一大传承基地。
  云南民族村里共有26个民族村寨,涵盖了云南26个世居民族。它以民族文化作为立村之本,把“原生态、真建筑、真民俗”作为文化展示的主要内容,按照“一村一亮点,一寨一特色”原则,在突出情景展示的同时,更注重趣味性、知识性和游客的参与性。
  在阿昌族村,最吸引游客眼球的,要属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展示,这种传统手工技艺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而在景颇族村寨,景颇族非遗传承人排南先正在教授姐妹们学习织布技艺。来到佤族村寨,姑娘小伙们敲响木鼓、跳起甩发舞,展示着阿佤人的热情,赞颂着今天的幸福生活……
  “云南省民宗委、省文化厅支持我们成立了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中心,建成了云南民俗博物馆,抢救和保护了一大批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文化传承的种子在这里生生不息。”云南民族村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中心主任杨甘雨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 助力黄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音乐扶贫:彝山苗岭飞出“百灵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02:48, Processed in 0.124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