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544|回复: 2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焦虎三 发表于: 2006-1-11 22:53:43|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康巴镜像》后记

 [复制链接]
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代《康巴镜像》后记
  
  费孝通先生生前曾如是描述他心中的“藏彝走廊”:“谁能把她描绘出来?”面对藏彝走廊那近乎万花筒般的风光与风情,《藏彝走廊丛书》的写作工作,对于我们全体编著者而言,无疑是在走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崎岖山路。一本书几乎要花费一年左右时间的写作与拍摄,以百万字为基本单位计数的大量资料的考证与查找,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亲历者自知了。当您阅读到这一页时,《藏彝走廊丛书》第一套第一本,可以说就接近尾声了,但丛书对于我们远末结束,藏彝走廊那充满魔力的美丽诱惑对于一切行走者,远末结束。
  中国人常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理解这句话是在告诉人们:山河比民众更为永恒;民众比个体更加伟大。当我用这种念头行走于走廊的山山水水、村落民居时,我的双脚告诉我,我正行走于一片宽阔而厚重的大地之上。当您耐心阅读本书至此时,我只想告诉您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
  谢谢:这是一张没有在正文中出现的照片,但他的名字频繁出现在正文之中:林俊华。这位纯朴而学识渊博的教授,是我个人认为目前研究康巴文化的集大成者。我把这张照片放于此,只是想告诉自己:我的《康巴镜像》一书的诞生,最初完全来源于林教授的启发与启蒙。1990年,帕斯用如下的开篇语来表达自己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谢意:“我用一个单词开始我的演说,从人成其为人的时候起,所有的人都说过它,这就是‘谢谢’。”今天,我想用这句话来表达对以下诸位先生、女士的谢意:李绍明、石硕、李星星、李锦等,3年前,当我还在一家杂志社策划组稿时,是他们让我第一次认识了神秘而神奇的藏彝走廊。在此,我再一次对那家杂志拖久他们稿费的恶劣行为,表达我本人最深切的歉意。我还要感谢王春明、汪洪兴、郭建勋等人,他们为本书补拍了一些照片,这些图片虽然可能有些不太专业,但他们几乎是白昼接了我电话后,晚上图片就传到了我的邮箱;我还要感谢钟键老师,他为本书补拍了一些康定的照片,并亲自到成都把图片交到了我手中。他们对本书的支持,让我在这个寒冷感到温暖,让我知道这本书本身就是民族团结与合作的产物。
  
  文本:这是本书的封面。我原计划在序中用一篇论文全面阐述“人文地理”的文本意指与文学意义,但因为图书成稿后,文字与图片的容量已大大超过了最初的预计,我只好忍痛放笔。我的话很短,但时间具有弹性;但文学,至今依然神圣。我想表达的初意只是:正如八十年代“报告文学”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一样,在后现代的今天,“人文地理”正如是显现出端倪。从学术的角度,审视与梳理这种正在新兴的文学体裁,是摆在每一位人文地理撰稿人眼前最为迫切的工作。美国地理学家索尔曾说:“文化是动因,自然条件是中介,文化景观是结果。”当我们用人文去打量地理时,文学与职责,行走与书写,探秘与发现,考证与辩别,唯美与朴实,这些属于文学又属于历史与文化人类学的东西,就完全统一于“人文地理”这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之中了。而当你知道你是在用一种笔法面对“历史”与“文明”进行书写时,那种书写的幸福感与责任感,使我在每一个深夜,如沐春光。
  
  上路:这是一张出现在本书第 页的图片,这本图片的图注充满了希区柯克的悬念。我为这图加的注为:“这位在扎坝教了三十多年书的老教师,是整个扎坝族群最有学问的权威人土。”这段话虽然是不争的事实,但此图正确的图注应为:“茨珠,这位在扎坝教了三十多年书的老教师,神情有些木然地坐在我身旁。”这是一段深深刺痛了我的文字,我自感没有能力把这段真实的文字放入此图之中。因为,照片中这位一脸无可奈何的善良老人,是在告诉了我扎坝乡中心小学学生们的贫寒后,面对镜头,陷入了沉思。由于历史与自然的原因,扎坝乡中心小学现在还有不少借宿的学生,每晚只能睡在冰冷的地上。这些幼小而单薄的生命,在冬季,每晚都要与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作艰苦卓绝的斗争。当本书交到出版社手中时,由我发起的民间小范围义捐的学习用品已分发到扎坝乡中心小学每一位学生手中。我衷心希望本套丛书的作者们,在领到版税时,能和我一道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事;我衷心希望本套丛书的读者们能和我们一道:同那些贫穷的孩子们一起上路!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焦虎三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焦虎三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焦虎三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专家学者赞《道源》 欢腾的傣家
2# 四姑娘山
 郭建勋 发表于: 2006-1-14 10:39:0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一点小事,不足挂齿!期待能早日欣赏到你的作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申仲义 发表于: 2006-3-27 19:36:14|只看该作者
好调胃口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12:53,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