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727|回复: 6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人物·人事泸州“焦裕禄”杜晓刚被追授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

 [复制链接]
源自:泸州新闻网
⊙记者:段婉露

  21日上午,泸州市委召开追授杜晓刚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市委书记蒋辅义要求,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杜晓刚同志为榜样,对群众要有真感情,对群众的困难要真解决。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激情。注重实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拼搏进取,克难奋进,为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的贡献。四川省委第四督导组组长高先敏,市委副书记曹建国,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田亚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蒲芝龙出席报告会。报告会由曹建国主持。


  杜晓刚同志生前任叙永县委常委、副县长,扎根叙永县27年,从最基层一线干起,任过乡镇党委书记、主动请缨援藏两年,因工作勤奋、操劳过度而积劳成疾,他不幸于今年3月30日病逝,年仅45岁。市委决定追授杜晓刚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

泸州日报社记者谢蕤作杜晓刚先进事迹报告  U11018P841DT20140522103711.jpg  保存到相册

  报告会上,叙永县原群工局局长王仕桂以“‘三心’工作法的创造者”为题,讲述了与自己曾经共事的杜晓刚一个个工作片断;水尾镇安全村村委会主任高泽友以“第一个走进大尖山的爱民书记”为题,通过讲述杜晓刚带领村民种竹修路的小细节,向大家展示了他心中的爱民亲民书记;叙永县旅游局局长余胜久以“雪域高原的格桑花”为题,讲述了和杜晓刚同志一起援藏的日日夜夜;杜晓刚的儿子杜骋以“父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为题,讲述了心中坚强、乐观、上进的父亲,是永远激励他前行、成长的精神动力。参与采访报道杜晓刚先进事迹的泸州日报社记者谢蕤以“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为题,叙说了她采访过程中经历的一次又一次感动,用记者的视野感知优秀共产党员的纯洁与质朴。
  报告会上,蒋辅义指出,市委隆重召开追授杜晓刚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暨先进事迹报告会,旨在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用身边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杜晓刚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值得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发扬光大。
  蒋辅义指出,杜晓刚同志扎根乌蒙山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7年,用生命谱写了壮丽非凡的人生高歌,彰显了泸州市干部的时代风采,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要求的好干部。杜晓刚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一心为民、夙夜在公、务实重行、以严正己的崇高精神,这是我市在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实现“两个率先”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蒋辅义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开展向杜晓刚同志学习活动,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一要学习杜晓刚同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做到牢记宗旨、亲民爱民,对群众要有真感情,对群众的困难要真解决,对群众的服务要真到位。二要学习杜晓刚同志夙夜在公的敬业精神,始终做到恪尽职守、克难奋进,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激情,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韧劲,始终保持攻坚克难、敢做善成的勇气,在推动全市产业发展突破、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市等工作中作贡献、创佳绩。三要学习杜晓刚同志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始终做到勤政务实、真抓实干,围绕既定思路和目标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四要学习杜晓刚同志以严正己的崇高风范,始终做到清白为官、干净做事,严修身,用好权,常内省。
  杜晓刚同志亲属代表,市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市委各督导组组长、副组长,市级各部门单位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县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部长,市级机关党员代表聆听了报告会。

市领导会见杜晓刚亲属代表  U11018P841DT20140522103714.jpg  保存到相册

  报告会前,蒋辅义、曹建国、田亚东、蒲芝龙还分别会见了杜晓刚亲属代表以及报告团成员,蒋辅义表示,杜晓刚同志确实很优秀,我们要把身边的典型树立起来,学先进、比先进,推动全市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据悉,报告团还将深入各区、县进行巡回报告。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染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染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染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染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染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染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ONI原创料理登陆重庆 新派高档日餐传递正宗日料口感 四川茂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2# 四姑娘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5-22 11:2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追记叙永县县委原常委、副县长杜晓刚系列报道一

源自:泸州新闻网
2012年7月,杜晓刚(右二)率国土、民政等部门人员,到天池镇查看灾情。胡润林 摄
  4月1日晚,排着长长悼念队伍的叙永县西外悼念堂显得格外安静,人们生怕惊扰了一位刚逝去的英灵。他生前的亲人、好友、同事,还有他从未见过面的众多干部群众,上万人自发前来送别。
  叙永县水尾镇官斗村党支部书记曾俊才轻轻地祭上自家竹林里挖的几根新鲜竹笋,虔诚地三鞠躬,念叨着:“当年您让我们种的竹子又长出鲜笋了,今天专门给您带来了,可惜您再也吃不到了……
  自发前来悼念的水尾镇社区居民郑玉兰红着眼眶说:“没得您,我们用不上天然气……感谢您,一路走好。”
  甘孜州乡城县定波乡普通村村主任青麦多吉,特意托县政府给叙永县援藏干部致电,代表全村群众表达哀思。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普通村全体村民商定,集体在寺庙为他诵经超度,用藏族风俗来为他送别……
  灵堂中照片上的清瘦中年人依旧微笑着。就在前一天,他因为积劳成疾,身患胆管癌不幸离世,年仅45岁。他就是叙永县县委原常委、副县长杜晓刚,群众心中的爱民县长,同事眼里的“拼命三郎”,亲人心中的顶梁柱。
  叙永县是国家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四川省竹林基地建设重点县,拥有竹林基地105万亩。站在县城制高点的丹山风景区俯瞰,慈竹、苦竹、楠竹、斑竹……葱葱郁郁。竹以绿荫惠泽路人,以竿节支撑蓝天,以根须缠绕大地,其情其爱,杜晓刚与之何其相似!
  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会出现在群众面前,心里唯独没有他自己
  东经105°,北纬28°,乌蒙山区大尖山。
  细雨洒落,树叶上满布的水珠偶尔滴落在颈项上,冰凉;脚下的石头打滑,迎着山间峡谷吹来的风,微冷。
  “抓紧点,抓紧点!马上就到了!”海拔近1500米的山间,一条绳索上系着一个人,山顶的平坝上几个人紧紧地拉着绳索。
  2007年9月的一个雨天,时任叙永县水尾镇党委书记的杜晓刚带队去考察公路修建情况,他腰上系着长绳,在大尖山一处高达25米的裸岩悬壁上一点点往上爬。
  “没想到杜书记走那么远的路、爬那么陡的坡来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从小在水尾镇安全村长大的村民刘德潜感叹说。
  雨,滋润着大山上的竹子。山顶无法运下山的竹子,像一锅苦笋汤,“苦”着山顶百姓的心。
  换上刘德潜找来的干净衣服,杜晓刚立即主持修路讨论。被雨水打湿的衣物在炉火上冒着白烟,门外的翠竹和门里炭火形成鲜明对比。绿竹,是百姓希望的情;红炭,烫暖了杜晓刚的心。一阵风过,葱郁的竹林“哗哗”作响。
  “我就不信这竹子‘走’不出去。”开完会,望着漫山遍野的竹,杜晓刚说。
  不久,一条公路蜿蜒“爬”进了大尖山。竹笋和竹子被源源不断地送到镇上的加工厂。“我们山上的每户村民平均一年竹木的收入超过3万元。”刘德潜说,路通了,村民的生活悄然发生改变。
  “你是贫寒家庭出生的,干事情要踏踏实实,多为老百姓着想。”杜晓刚的母亲刘兴华时常教育儿子,做人要像竹子一样以绿荫惠泽路人。作为家中次子的他,也是从老家走出来的最骄傲的一株“竹”。
  2008年1月,叙永县发生百年不遇的冰冻雨雪灾害,导致全县部分乡镇停电。水尾镇最偏远的官斗村、高石坎村也在其中。
  “无论如何都不能让百姓摸黑过年。”杜晓刚一边组织人员修复电杆,一边为百姓送米送油。2008年2月6日,大年三十,杜晓刚没有回家和亲人一起过除夕,而是在村子里走访慰问群众,嘘寒问暖。
  “来电了,来电了!”赶在年夜饭前,官斗村剩余最后的十几户人家全部通电。
  看到村子里一遍欢腾,杜晓刚拖着疲惫的身子悄然回到了办公室,那个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回县城的汽车早已收班。照例写完日记,杜晓刚给家人打了个长长的电话。电话里,妻子、儿子、母亲都希望他初一早点回家。这一夜,中国人最重视的团圆夜,他在办公室,一个人。
  竹以绿荫惠路人,以其竿节撑蓝天。
  水尾镇钢铁村四组村民郑绍均有一件衣服一直舍不得穿,因为那是杜晓刚送的。郑绍均夫妻均有残疾。2008年5月那场地震将他家的危房震倒。屋漏偏遭连夜雨,郑绍均家养的一池塘鱼被人药死。
  “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杜书记来了。他不仅送了我衣服,私人资助我500元,还帮我申请危房改造名额,鼓励我对生活要有信心。”郑绍均说,在杜晓刚的关心下,他们一家于第二年搬进了120平方米的楼房。
  杜晓刚当年送来的衣服成了郑绍均一家人的纪念物。“我要给我的儿子、孙子讲这件衣服的故事,这是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杜书记给我们的帮助。”郑绍均说他要好好保存衣服,教导子孙。
  目前在上海读大学的杨文江,曾因为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杜晓刚知道后,每学期资助他300元和200斤大米。“那个时候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我妈妈病重,全家4口人仅靠爸爸一个人打短工维持生活,是杜书记的关心我才顺利读完初中。”
  “杜伯伯帮我交学费,还给我买文具,说我要有什么难题可以随时找他。”与杜晓刚结缘的赵雨洁,是一名乡城县城区小学学生。2010年5月,四川省首批“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启动,杜晓刚主动请缨援藏。
  到乡城不久,杜晓刚发起了联系学校的“一帮一”活动,他不仅负责赵雨洁的学杂费,还时常抽空参加赵雨洁班上的主题班队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杜伯伯当老鹰,我们就在操场上跑。”每次看到杜晓刚来,孩子们都特别高兴。取得好成绩,赵雨洁第一个想告诉的人是杜晓刚。在她心里,杜晓刚比自家伯伯还亲。
  和杨文江、赵雨洁同样幸运的还有乡城县定波乡普通村的藏族姑娘白玛。和奶奶、姐姐相依为命的她,因为杜晓刚自掏腰包的1000元资助,才从最偏远的乡下来到城区上小学。
  “他心中想的都是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2012年援藏回来后,杜晓刚经常肚子痛。为了不耽搁工作,杜晓刚没有接受全面检查,选择口服中药。“他说输液要花时间,他没得那么多时间。”每次拿药,都是妻子胡德群事先去医院排队,等到要排到了,杜晓刚直接过来让医生摸完脉就走,妻子熬好药再给他送去。
  “这个病如果一开始就全面检查治疗,癌变的时间从医学上来讲肯定会延迟。”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肝胆科主任梁平说。
  “一心扑在工作上,心中时刻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这种公仆情怀,值得我们尊重和铭记。”2014年4月1日,杜晓刚遗体告别那天,叙永县县委书记王波痛心地表示组织失去了一名好同志,县委县政府班子失去了一位好战友,他失去了一个好助手。
  孔芒 杨震森 记者:谢蕤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壳子 发表于: 2014-5-22 11:24:00|只看该作者

追记叙永县县委原常委、副县长杜晓刚系列报道二

  他始终保持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挑重担,敢于克难制胜。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百年来,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从叙永县江门镇一户普通农家走出来的杜晓刚,9岁丧父,生活的磨难给了他竹般坚韧。
  2012年,叙永县启动全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东城棚户区改造。已担任叙永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杜晓刚任指挥长。
  东城棚户区人员密集,人口结构复杂,住房年久失修。房屋间的巷道只有桌子宽,窄得抱着小孩的两个人不能并排走。
  东城有一条街叫“阴阳街”,同一个街面分为上下两梯,最大高差达5米。阴街仅过人,阳街仅通车。在阳街,小车遇到对面来的摩托车,也无法错车。
  一次,杜晓刚上门摸底棚户情况。进入一户人家,话刚说到一半,户主就叫他出去回避。关门前,他看见主人拿出尿罐“方便”。这一幕,看得杜晓刚心酸。住了这么多年,家里竟然没有厕所。
  “一定要让东城群众告别尿罐子时代!”作为这个项目的指挥长,杜晓刚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东城改造也是国家新土地条例实施以后,叙永县推行的首个棚户区改造项目。
  没有具体的标准可借鉴,没有措施供参考,如何迎难而上、克难制胜?
  没有标准,就制定标准。通过对各类家庭进行摸底,在充分了解群众想法的基础上,杜晓刚牵头制定拆迁安置办法。
  “拆迁安置补偿标准为1:1.5,泸州市区的标准都没有这么高。提出来以后其他区县怎么想?会不会在全市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叙永县住建局局长钟溱一脸吃惊、充满疑问地盯着杜晓刚。
  “百姓利益当先。提高补偿标准,会牺牲政府利益,但会赢来百姓支持。”杜晓刚平静地说。
  随后,拆迁安置办法前后修改了三次。每次修改,都征求了每户家庭的意见。
  虽然是惠民工程,但也有不支持的钉子户。改造工作难以推动,棚改区群众都在观望桥头的杨家和另一老上访户的动静。杨家有一位退休县级领导,如果动不了,整个改造工作无法启动。
  尽管知道会遭白眼,杜晓刚依然笑脸上门。他与老领导家的每一位成员见面谈话,反复做思想工作;他去老上访户家劝说,常被“甩脸”,但还是敲了15次门。
  2012年12月8日,劝说工作进行到第60天,杨家和老上访户相约在晚上10点来到拆迁指挥部,与指挥部最后“交锋”,杜晓刚负责接待。凌晨3点,两户人终于同意签字。看着两人在协议上写下名字,杜晓刚攻坚“棚改”的心总算落了地。
  白天工作,晚上开会,是杜晓刚“棚改”的工作节奏。在征收过程中,拆迁指挥部办公室的灯光通常要亮到晚上12点以后。
  有一次,拆迁户夜里来指挥部,谈了两小时无果,钟溱想打电话给杜晓刚想办法,一看时间,已经凌晨了,就放弃了。但当他路过杜晓刚办公室,发现灯还亮着,一推门,看见杜晓刚还在。“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忙到半夜我们谈着工作一起回家。”钟溱回忆起那些夜晚,眼圈微微泛红。
  “杜县长经常这样对我们讲:共产党人就是要始终保持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敢于克难制胜。”东城旧城改造项目副指挥长王绍林感慨地说,杜晓刚提出的“发现问题在一线,调研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更要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是东城棚户区改造克难制胜的法宝,也让他在工作中受益匪浅。
  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经过指挥部全体同志的日夜奋战,100天时间里,98%的被征收户在拆迁协议上签字。短短几月,一条宽34米、长370米的南北大道连通了人民医院和新区和平大道,一条宽22米、长280米的东西大道连通了人民医院和扬武坊大桥,叙永新旧两城连成一片。
  时间倒回到2005年。
  2005年,杜晓刚刚到水尾镇任党委书记的时候,该镇财政账上仅有26元,而欠债却高达1500多万元。上班第一天,楼梯口便站满了闻讯而来的各方“债主”。财政收入低,村民致富难,干群信心不足……对一个国定贫困县的边远乡镇来说,每一道难题都是一座大山,不仅需要爬坡、克难的勇气,更需要翻越山岭的眼光和智慧。
  如何改变现状,引导村民快速致富?在无数个夜里,杜晓刚辗转难眠。
  为了迅速了解镇情,杜晓刚脚上像安了风火轮,天天在外面跑。一个月时间,水尾镇235平方公里的土地都被他走了个遍。哪个村适合发展养殖业,哪个村交通信息不畅,杜晓刚心中都有数:一个“工业强镇、竹业富镇、旅游兴镇、和谐稳镇”工作方案确定了下来。
  在干群的齐心努力下,水尾镇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65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80万元,清偿债务800余万元;竹产业基地以每年近1万亩的速度递增,年产值8000余万元;引进四家投资额为1500余万元的企业;新建了通村水泥路35公里,实现了90%的村通水泥路;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中心卫生院、社区活动中心;进京到省上访由原来的每年数十起下降为零……逆势而上的豪气赢得群众满意,一件件实事相继办成,水尾镇的各项工作也走在了全县前列。
  “端凳倒茶,笑脸相迎,有访必记录,是杜书记接待群众的规矩。”在水尾镇工作的6年时间内,与杜晓刚打交道最多的镇党政办主任罗林说,“办法是从群众中来的。别人只知道杜书记点子多,办法实,却不知道他每年要记7个大开本笔记本,一本字数有50多万字。”
  任书记一届,杜晓刚工作笔记超过300万字,相当于誊写了一遍我国四大名著。
  2010年5月,杜晓刚带领10名干部人才前往甘孜州乡城县援藏。
  都说越贫困的地方工作越不好干。叙永县如此,远在1000多公里以外的甘孜州乡城县定波乡普通村面临的更是另一番挑战。
  普通村是乡城县最偏远的村,距离乡城县虽然只有100多公里,但需要翻越两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车行也需要3个多小时。在盘旋的山路上行驶,不熟悉山路的外乡人很容易晕车。弯多的路段几乎不到一分钟就要转动方向盘。
  作为赴甘孜州乡城县的援藏干部,杜晓刚在到达乡城县的第三天就去了这个村,这也是他的帮扶联系村。全村共29户,156人,全是藏族居民。
  一进入普通村,杜晓刚就深切体会了村民的“两难”:第一难是“毗邻公路却上不了路”。中间一条定曲河上原本有座木桥,但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最典型的事例是,有一年冬天,村民罗太牵着牛从桥上过,牛蹄不小心卡在裂缝里。牛在桥上不停地甩动身体,结果把牛蹄折了。后来一次大水,桥也被冲垮了。村民过河需要绕行近2公里。第二难是“毗邻水源却没有水喝”。虽然村落旁边就是定曲河,但由于当地的水葬等习俗,村民都不饮用定曲河里的水,靠在高山上背水。青壮年出去挖虫草的季节,就只剩下妇孺背水。
  这“两难”如果在内地容易解决,但对于普通村和联系普通村的杜晓刚来说,这是两块“硬骨头”: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人烟──
  为解决过桥难的问题,杜晓刚决定采取以钢架桥代替木桥的方式,一方面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又提高使用年限。经过多方筹资,2011年5月,一座稳健的钢架桥跨过定曲河,普通村居民出行实现了安全、便捷。为解决饮水问题,杜晓刚多次爬上大山勘察水源,并联系当地水利部门,修建了一条长为1000多米的石沟水渠,并拿出2000元让村民买软水管。现在,普通村29户村民家家只要拧开水龙头,山泉水就汩汩流出。
  “现在不用背水,也不用担心断水了。太好了,太感谢了。”79岁的四郎拉色,用藏语不停地表达谢意。
  2012年5月,杜晓刚结束援藏工作。回泸那天,不少乡城群众在车站依依不舍地送别。
  胆管里装着支架,依然工作在项目一线。与死神赛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13年4月23日,倒在工地上的杜晓刚被同事送进了医院。次日,杜晓刚住进了重庆三军医大附属新桥医院,进行胆管支架手术。
  做完手术第16天,杜晓刚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此后,杜晓刚白天工作,晚上输液,随身携带中药袋。
  6月的骄阳格外暴烈,时值叙永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关键时期,身为分管此项工作的杜晓刚胆管装着支架,怀里揣着中药,带着工作人员,每天奔波在县城与工矿废弃地治理点之间。
  看着他站在烈日下,衬衣被汗湿透的背影,工作人员罗隆彬特别心痛地劝说他可以待在车里。杜晓刚却说:“我不下去,老百姓怎么看?怎么能干好工作?”外面温度骤热,车内温度骤冷,忽上忽下,开车的司机李小龙揪着心:“杜县长,千万不要中暑。”
  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
  “这是全国做得最好的工程,来年有机会拟在叙永召开现场会,让其他地方学一学。”国土资源部相关领导到叙永县视察叙永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时如此高度评价。
  始终以工作为先,杜晓刚与死神赛跑。
  2013年8月,杜晓刚被确诊为胆管癌后做了引流穿刺手术,摘除胆囊,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术后刚刚清醒,他不顾身体虚弱,用颤抖的双手拿起手机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发短信:“目前因手术原因,身体尚未恢复,无法及时重返岗位参加工作,由此给同事们加重负担,深表歉疚;今年之欠只待来年再报……”
  身体稍微恢复,杜晓刚又出现在所负责的项目工地上。
  2013年9月20日,医院给杜晓刚下了最后通牒:“必须立即回院拆除胆管支架!”
  2013年9月29日,全市“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将在叙永县召开,负责介绍东城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情况的杜晓刚给家人说:“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开了就去医院。”
  县领导考虑到杜晓刚手术后身体尚未恢复,打算让别的同志代替。但杜晓刚认为自己是最了解情况的人,如果换成其他人来介绍情况,不仅会加重别人的负担,而且短时间内难以熟悉,会影响会议质量。他坚持要自己解说。
  2013年9月28日夜,杜晓刚忍着疼痛让医生采取临时治疗措施。当晚他输液一直输到次日早晨6点。随后,他拔下针头,奔赴现场……
  “他的犟脾气根本说不听,本来我已经发了短信给县委王波书记代他请假,他知道后非常生气,并立即打电话给王书记,说他能坚持。”姐姐杜晓琼感到既委屈又难过。
  “我们支持他的工作,更理解他想为叙永人民做点事的心。但是,他的身体吃不消啊!”胡德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泪水立即从眼眶中滚落,再一次钻心地痛。
  2013年9月29日,全市“着力六个突破、力争四年翻番”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现场。
  协助他工作的同事罗隆彬见到杜晓刚。“他虽然瘦得可怕,但依然精神抖擞。只是眼珠泛黄仿佛射出一道黄光。”登上大约20米的宝珠山,可以俯瞰东城棚户区全貌。但那一天,杜晓刚走得很慢。
  开会的领导到现场后,杜晓刚开始介绍情况。越往上走,杜晓刚的解说语气越不稳定。“现在,蒋书记、刘市长正在带领我们一起攻坚克难,爬坡上行……我们到了上面再解说。”这是杜晓刚留在工作岗位上的最后一句话。
  眼见杜晓刚身体已经无法支持,县委书记王波接过话筒,完成了后半段的情况介绍。
  当日下午,杜晓刚离开叙永住进华西医院,接受手术和继续治疗,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能回到工作岗位。
  在新桥医院入院的时候,主治医师梁平接过化验单震惊了:“杜县长的整个胸腔都化脓了,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拖这么久,还继续上班?”临终前,听到妻子的转述,杜晓刚笑眯眯地一语中的:“意志力!”
  “现在东城修得那么漂亮,杜县长却再也没有机会爬上宝珠山来看了。”罗隆彬感到无比惋惜。
  2013年10月13日,杜晓刚做了最大的一次手术──胆管吻合手术,手术长达8小时。在重症监护室昏迷两天后苏醒过来。
  几天后,钟溱前往病房探望。“依我对他的了解,他肯定要问工作的。所以我们专门准备了汇报材料。”钟溱说。来到病房,脸色苍白的杜晓刚正带着吸痰器。
  见到钟溱一行,杜晓刚示意护士去掉吸痰器。“摘掉吸痰器,他就开始询问景观打造工作进展。那一刻,我真想转身而去。”熟知杜晓刚性格的钟溱怕止不住涌出的泪水,不敢多答杜晓刚的问题,连忙将事先准备好的季度工作报告留下后离开病房。
  “钟叔叔刚一走,爸爸就撑起身子认真看文件,当时我恨不得将文件甩出去。”儿子杜骋说,“都病成那样了还看什么文件哦。但我们也理解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放不下工作的人。”
  严守党纪党规,不麻烦别人,不利用手中权力为亲属谋取任何好处。做慈母身前的孝子,做妻子心中的伟男,儿子眼里的丰碑(段落导读)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在杜晓刚的办公室里,一盆花,一把椅子,一台电脑,两个沙发,还有一个简易的小冰箱。办公室的一个纸袋里,装着几包无糖小饼干。罗隆彬说,冰箱是他用来冷藏中药的,饼干则是他的加班餐。
  因为长期加班,杜晓刚常常错过吃饭时间,除了吃饼干,偶尔上小馆子。“有时候是嚼馒头步行上班,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杜晓刚生前的司机李小龙回忆,“2年来,他没有休过假,他总说,老李,我有时加班很晚,你就不用等我了,我下班自己走回去。”
  从不麻烦别人,却常常与自己的亲人过不去。
  杜晓刚的兄弟杜晓彬经营着一家煤矿。2013年,在全县作出关闭小煤矿决定时,杜晓刚要求弟弟第一个带头关闭小煤矿,且不能与政府讲条件。“他当他的官,凭什么要让我带头嘛?凭什么要给我找麻烦嘛?”杜晓彬说自己耗费了很大精力经营的煤厂关闭后,将给自己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杜晓刚找到杜晓彬讲道理:“干部的至亲,在关键时刻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就是因为是干部的亲属,所以才必须带头。”杜晓彬说:“最后,我也想通了,牺牲了我个人的利益,换来全县煤矿的顺利整治,也算帮哥一把了。”随后,杜晓彬带头签字。
  2009年,杜晓刚被评为泸州市“十佳爱民书记”。捧着荣誉证书,杜晓刚像孩子一样,一路小跑,回去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母亲刘兴华叮嘱他:“我们一家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吃过不少苦,受过别人不少恩惠,一定要多给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看着含辛茹苦把自己兄妹三人抚养长大的母亲,幼时丧父的杜晓刚眼睛湿润了,不断点头。
  2013年5月起,为了照顾生病的儿子,已经70岁的母亲到叙永县给儿子杜晓刚做饭。
  在家里,杜晓刚看文件看得背痛,母亲特意买来按摩捶。杜晓刚看文件时,她就在一旁帮他捶背。
  夜里,杜晓刚痛得睡不着觉,老母亲也心疼着跟着起来,抱着被子,让儿子在沙发上眯一会儿。后来,杜晓刚怕吵夜里开门的声音吵醒母亲,就睡觉不关卧室门。刘兴华哪里睡得着,通常是杜晓刚起来,她也跟着起来。“儿子都是娘心头的肉,他太累了。”话没说完,刘兴华泣不成声。
  生,是一种担当,死,却是一种无奈。
  留在杜晓刚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虽然无时不经历着癌痛的折磨,但他一直表现得很乐观。与家人摆龙门阵,总是憧憬病好了新的工作怎么开展、退休以后有什么打算。“那些时候,我们都知道他完不成了。”妻子胡德群说,“至死我们都没有告诉他得了什么病,但我们相信他应该知道自己的病。”
  杜骋还记得与父亲见面的最后一句话:“你即将毕业参加工作,以后无论做什么都要踏实肯干、不断学习。”那是2014年3月22日,杜骋要从泸州回广东工业大学参加毕业体检和论文答辩时的临别赠言。
  5月,草长莺飞。丹山丛丛绿竹在大红岩的映衬下,正顽强拔节生长。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杜晓刚从此长埋深土。
  孔芒 杨震森 记者:谢蕤
4# 金佛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5-22 11:24:00|只看该作者

杜晓刚用生命作答什么是共产党员

源自:泸州新闻网
  扎根乌蒙山国定贫困县27年,他用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他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杜晓刚,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但却代表着一个很高大的身影──共产党人。
  昨日,在杜晓刚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场,每一个人都被这位优秀的党员干部感动了。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会,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席,每个人都为这位一心为民、夙夜在公的基层党员干部落泪。这是我们身边的优秀党员,这是泸州的“好儿子”,这也是共产党人这座丰碑上镌刻的又一个闪亮的名字。

追忆:“忘不了满身是泥、全身湿透的好书记”
  在杜晓刚先进事迹报告团中,有一个年轻人特别引人注目。他黑黑的脸庞满是忧伤,然而那双有神的眼睛却显得十分坚定,他就是杜晓刚的儿子──杜骋。
  5月21日,对杜骋来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既是他的毕业典礼,也是父亲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这位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的优秀大学生,本来也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读研,或是留在大城市工作,但是他没有,他选择回来,回到父亲曾经用热血和青春奋斗的地方。他说,他已经参加了今年的公招,报的职位就是叙永县乡镇。父亲是土身土长的叙永人,他在叙永出生、成长、工作,最后倒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所以自己一定要继承父亲的遗志,回到泸州、回到叙永,为家乡建设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说起杜晓刚,水尾镇安全村村委会主任高泽友一直在哽咽:“他是20多年来第一个走进大尖山的乡镇党委书记。他为我们村修路时,系着绳子,沿着悬崖,爬上了大尖山,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满身是泥、全身湿透的好书记。”高泽友说,现在他们村的路通了,大尖山的竹笋、竹材、水果源源不断地销往外地,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但这些,他都看不到了。”
  谢蕤是泸州日报社的年轻记者,在采访杜晓刚先进事迹时,她经历了采访经历中的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收集长达104页的采访素材,第一次对一个人的采访求证了50多位受访者,用掉了大半个采访本;第一次深夜整理采访笔记近15000字;第一次“抠”住村民从大陡坡悬壁上凿出的“手趴窝”爬大尖山;第一次从泸州远赴千里之外的甘孜州乡城县面对高原气候……她说:“在此次采访中,好几次,感触的细节让我内心酸楚,一双双会流泪的眼睛让我看到一颗透明的心,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和纯洁的本质。”

感动:“是我们身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六位报告团成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杜晓刚生前的先进事迹,一点点、一段段,还原了杜晓刚先前所走过的足迹。他的事迹,让报告会现场的听众们感动落泪,也告诉了大家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市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副处长吕卓感动地对记者说:“杜晓刚是我们身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心中装满了群众、装满了工作,唯独没有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组工干部,我会学习他亲民、爱民、为民的民本情怀,以民本情怀对待群众。心中装着群众,群众才会在心中装着你,一切为了群众,群众才会拥护你;学习他夙夜在公的公仆情操,用满腔的干劲和激情对待工作,艰苦奋斗,敢于担当,把困难踩在脚下;学习他严以修身、严格律己的高尚品行,绝不做有损党的作风和形象的事。”
  周贞勇,市委台办综合处处长,曾经被下派到叙永的乡镇。他所在的乡和杜晓刚工作过的水尾镇紧挨着,对于在边远山区基层一线的工作,他有着深刻的了解。“杜晓刚同志的事迹太感人了,他在基层工作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他全心全意为基层老百姓服务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在病危期间,胸部全部化脓,但仍然坚持工作,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听完他的事迹报告后我明白了,他心中装的是群众,装的是工作,这就是他拖着病体坚持工作的最大动力,这就是支撑他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力量。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学习他为民爱民、勤政务实的情操,做好群众的每件事情。”
  心中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就是杜晓刚的公仆情怀。作为天天面对面和群众打交道的窗口行业、窗口单位来说,为群众办事就是他们最日常的工作。泸州市国税局团总支书记汪锡强对记者说,“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杜晓刚同志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精神,他的这种一心为民的情怀让我特别感动,我作为一名窗口单位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工作当中认真地学习杜晓刚的这种精神,要把群众的事作为自己的事来办,要让群众少跑路,要用最好的服务态度来为群众服务。”
⊙记者:汤颂 实习记者:刘静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染姐 发表于: 2014-5-22 11:24:00|只看该作者

泸州举行杜晓刚先进事迹报告会 号召党员一心为公

源自:四川在线
泸州举行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报告团成员、杜晓刚同志的儿子杜骋作报告
泸州举行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记者:丁汀)5月21日上午,在泸州市南苑会议中心二楼举行了杜晓刚先进事迹报告会。会议追授杜晓刚同志泸州市“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荣誉称号。四川省委第四督导组组长高先敏出席报告会,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在会议中作重要讲话。
  杜晓刚同志生前任叙永县委常委、副县长,扎根叙永县27年,从最基层一线干起,任过乡镇党委书记、主动请缨援藏两年。因工作勤奋、操劳过度而积劳成疾,不幸于今年3月30日病逝,年仅45岁。市委决定追授杜晓刚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
  报告团成员由与之并肩工作过的同事王仕桂、余胜久,受之深切关怀过的村干部高泽友,采访他先进事迹并深受感动的新闻记者谢蕤,以及杜晓刚同志的儿子杜骋等6人组成。其报告题目分别为《“三心工作法”的创造者》、《第一个走进大尖山的爱民书记》、《雪域高原的格桑花》、《“拼命三郎”杜晓刚》《父亲留给我的精神财富》、《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报告着重反映了杜晓刚在水尾镇任党委书记期间,用自创的“三心”(即爱心、耐心、责任心)工作法,真情为民办事、发展地方经济的爱民事迹;在藏区开展援藏工作期间关心藏区疾苦、改善藏区民生的公仆情怀;在开展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中的攻坚精神;在家里是一位具有孝心爱心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等典型事迹。与会人员集体观看了《足迹──追忆实践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杜晓刚》专题片。
  虽然,杜晓刚的先进事迹早已被人熟悉,当报告团成员再次讲述他的故事,现场的人依旧感动得泪流满面。
  报告会上,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指出,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召开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目的在于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用身边的典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凝聚推动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杜晓刚同志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人生凯歌,彰显了全市干部的时代风采,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杜晓刚同志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值得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发扬光大。
  蒋辅义指出,杜晓刚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一心为民、夙夜在公、务实重行、以严正己的崇高精神,这是泸州在加快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奋力实现“两个率先”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杜晓刚同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始终做到亲民、爱民;要学习杜晓刚同志夙夜在公的敬业精神、务实重型的工作作风。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田亚东,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蒲芝龙等领导出席报告会。泸州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曹建国主持报告会。
  杜晓刚的家人以及来自市机关单位、交通、卫生、公安等各界代表聆听报告会。
  据悉,杜晓刚同志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还将深入到泸州市各区县巡回开展。
6# 青城山
 思娴 发表于: 2014-5-22 11:24:00|只看该作者

泸州杜晓刚用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

源自: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泸州5月21日消息(记者:岳东)2014年3月30日,叙永县委常委、副县长杜晓刚因长期积劳成疾,经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45岁。“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是杜晓刚精神的实质。泸州市委于5月21日召开了追授杜晓刚“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弘扬杜晓刚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杜晓刚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杜晓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泸州市委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杜晓刚同志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学习杜晓刚凡事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尊重群众、尊重客观规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杜晓刚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担当;学习杜晓刚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道德情操,严于律己、洁身自好,自觉履行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杜晓刚看齐,把学习同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杜晓刚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增添动力和措施。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杜晓刚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像杜晓刚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思娴 发表于: 2014-5-22 11:24:00|只看该作者

考察村道建设 泸州杜晓刚绑绳爬悬崖

源自:华西都市报
泸州召开追授杜晓刚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暨先进事迹报告会
  昨日,泸州召开追授杜晓刚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暨先进事迹报告会。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在会上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把杜晓刚同志作为榜样,积极开展向杜晓刚同志学习的活动。
  3月30日,叙永县县委原常委、副县长杜晓刚因积劳成疾,身患胆管癌不幸离世。4月1日晚,叙永县西外悼念堂内,上万人自发前来送别,灵堂中照片上的清瘦中年人依旧微笑着。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帮70余名孤寡老人安“新家”

  昨日上午,泸州市主要领导及各区县各部门代表,参加了此次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泸州市委组织部介绍了杜晓刚的先进事迹,蒋辅义向杜晓刚的家属颁发了“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荣誉证书,全体人员观看了杜晓刚同志工作足迹的视频,并由水尾镇原镇长王仕桂、水尾镇高泽友等6名人员作了汇报。
  “他干起工作命都不要。”高泽友说,回想起以前杜晓刚在水尾镇当党委书记时,曾带领党员干部考察安全村修路的事,仍记忆犹新。“十多里的山路走了8个多小时,当时下着雨,山路更不好走。”爬到山上一处悬崖已没有路可走,杜晓刚将绳子绑在腰上,硬是从悬崖爬了上去。安全村的公路修通后,大山上的竹笋、水果终于可以销往外地,村民的收入翻了几番。
  “当时镇上财政紧张,杜书记提出要建一个敬老院,很多人不理解。”谈到杜晓刚,水尾镇原镇长王仕桂深有感触,“杜书记说,‘要是你们的父母都像那些孤寡老人一样没人照顾,你们怎么想?于是,杜晓刚申请了150万元的资金修建了一个养老院,让70余名孤寡老人有了“新家”。

B
办公室里一台冰箱只为保存中药和加班零食

  2010年 5月,杜晓刚主动请缨到甘孜乡城县援藏,初到高原同行的很多人都不适应高原生活,杜晓刚亲自下厨给大伙做泸州口味的饭菜。两年援藏期间为当地居民修建了广场,并建立了6个爱心书屋。
  直到现在,与杜晓刚共事过的人都记得他常说的“三心”:即对困难群众要有爱心,倾听群众问题要有耐心,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同事们谈到他,都还记得接待群众时的细节:每个到他办公室来反映问题的群众,杜晓刚都会先给对方倒一杯茶。“慢慢说,不要急,我好给你做笔记记下来。”这是杜晓刚常对群众说的一句话,他的工作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群众反映的问题。
  2013年,同事们见杜晓刚脸色发黄,瘦了很多,劝他去医院看病,他却说,“没什么大碍,吃点中药就可以了。”没时间回家吃药,杜晓刚就将中药提到办公室,为了保鲜中药和储存供加班时充饥的饼干,他购置了一个冰箱放在办公室,直到现在,他办公室冰箱里还保存着没喝完的中药。

C
随身携带药袋子“拼命三郎”累倒下了

  2013年4月23日,时任叙永县副县长的杜晓刚倒在工地上,被同事紧急送进了医院。次日,杜晓刚住进了重庆三军医大附属新桥医院,进行胆管支架手术。做完手术第16天,杜晓刚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此后,杜晓刚白天工作,晚上输液,随身携带中药袋。
  同年9月29日,杜晓刚倒在了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现场,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能回到工作岗位。杜晓刚的妻子说,在城东旧城区改造工作汇报会召开的时候,丈夫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都劝他不要去了,但他硬撑着去了现场,他说‘这个工作是我负责的,情况只有我最清楚,我不去怎么行’。”

◆ 点评
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先进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

  在昨日的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作了总结发言。蒋辅义表示,召开本次杜晓刚先进事迹报告会的目的是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用身边典型激励党员干部,传递正能量。
  蒋辅义说,杜晓刚诠释了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一心为民,务实重行的精神,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杜晓刚同志深切缅怀。“他每到一个地方就把群众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与群众共呼吸,同命运。”蒋辅义说,全市党员干部要学习杜晓刚践行一线工作法,“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权为民所用。”
  蒋辅义表示,泸州市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任务艰巨,全市要广泛开展向徐晓刚同志学习的活动,“先进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
  华西城市读本 实习记者:李泱/摄影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5 13:11, Processed in 0.2808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