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雁过无痕|查看: 2163|回复: 10
[2019年

3外籍科学家获第16届邵逸夫奖 每人奖金120万美元

 [复制链接]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雁过无痕 发表于: 2004-9-7 23:20:53|只看该作者|正序浏览回帖奖励|阅读模式

[2019年3外籍科学家获第16届邵逸夫奖 每人奖金120万美元

 [复制链接]
  邵逸夫奖是按邵逸夫先生的意愿设立,由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管理及执行的国际性奖项,旨在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在近期获得突破性的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2002年11月,按邵逸夫先生的意愿而设立邵逸夫奖。
  2004-9-7日,首届邵逸夫奖的颁奖礼在香港举行。
  据2018年12月邵逸夫奖官网显示,邵逸夫奖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每年评选和颁发一次。截至2018年9月,邵逸夫奖共评选和颁发了十五届。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雁过无痕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雁过无痕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雁过无痕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似曾相识 梅花桩上一奇人──访窦圌山梅花桩主罗坤
10#
 卡罗门 发表于: 2019-5-21 18: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2019年度邵逸夫奖得奖者名单揭晓 奖金120万美元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2019年度邵逸夫奖得奖者名单揭晓

  中新社香港5月21日电(记者:曾平)邵逸夫奖基金会21日公布2019年度得奖者名单,三位科学家分别获颁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数学科学奖,每项奖金120万美元。
  天文学奖颁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大卫·莫里斯物理学讲座教授和特别项目副校长爱德华·史东(Edward C Stone),以表彰他领导旅行者项目。该项目在过去40年间,改变社会对4颗巨行星和外太阳系的了解,开展了探索星际空间的任务。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颁予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康奈尔医科研究生院教授和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研究员玛丽亚·杰辛(Maria Jasin),以表彰她证明去氧核糖核酸中定点双链断裂会刺激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重组,奠定并直接引至能编辑哺乳动物基因组特定位置的工具的产生。
  数学科学奖颁予法国索邦大学数学教授米歇尔·塔拉格兰(Michel Talagrand),以表彰他研究集中不等式、随机过程的上确界和自旋玻璃的严谨结果。
  邵逸夫奖理事会主席杨纲凯表示,邵逸夫奖为国际奖项,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获得突破性成果,以及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原则是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性别和宗教信仰。
  每年颁奖一次的邵逸夫奖设有上述3个奖项,每项奖金120万美元,今年为第16届颁发,颁奖典礼定于今年9月25日在香港举行。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8-9-29 10:42:00|只看该作者

三位科学家获2018年度邵逸夫奖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香港9月26日电(记者:张雅诗)2018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26日晚在香港举行。来自法国、美国的3位科学家分获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3个奖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典礼并颁发奖项。
  邵逸夫天文学奖颁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及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奥赛太空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欧洲太空总署普朗克计划高频仪器首席研究员让·卢普·皮吉,以表彰他对红外到亚毫米光谱范围天文学的贡献。他探测了在过去恒星形成过程中的星系所放出的宇宙远红外背景,并提出星际物质含有芳香族碳氢分子。通过普朗克太空计划,他处理了星际物质前景的影响,因而显著地提升了人类对宇宙学的认识。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颁予美国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医学系和基因组科学系美国癌症协会讲座教授玛丽·克莱尔·金,以表彰她绘制第一个乳腺癌基因的基因图。她用数学模型预测和证明乳腺癌可以由单个基因引起,她绘制的基因图促成了乳腺癌基因的克隆,因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数学科学奖颁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数学教授路易斯·卡法雷利,以表彰他在偏微分方程上的突破性工作,包括创立一套正则理论,适用于如蒙日安培方程等非线性方程例如障碍问题等的自由边界问题,这些工作影响了该领域整个世代的研究。
  邵逸夫奖于2002年11月创立,由邵逸夫奖基金会管理及执行,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为120万美元,今年公布的是第十五届。
8#
 谁说的等待 发表于: 2017-9-27 10:42:00|只看该作者

5位学者获颁2017年度邵逸夫奖

源自:邵逸夫基金会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4位获奖者。左起:Claire Voisin、János Kollár、林郑月娥、Ronald D Vale、Simon D M White。来源:邵逸夫奖官网
  9月26日,2017年度邵逸夫奖颁奖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五位科学家获颁三个奖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以主礼嘉宾身份出席典礼并为获奖科学家颁奖。
  天文学奖颁给了德国科学家西蒙·怀特(Simon D M White),以表彰他在理解宇宙结构形成的贡献。他运用数值模拟揭示在早期的宇宙中的微小密度涨落怎样发展成现今宇宙所看见的星系和其他非线性结构,提供有力证据支持具有平直几何、并由暗物质和宇宙常数所支配的宇宙模型。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平均颁予两位美国科学家伊恩·吉本斯(Ian R Gibbons)和罗纳德·韦尔(Ronald D Vale),以表彰他们发现微管相联的马达蛋白,这种蛋白是驱动人类细胞和细胞内对生长、分裂和生存至为重要的活动的发动机。伊恩·吉本斯由其女儿云蒂·吉本斯(Wendy Gibbons)代为领奖。
  数学科学奖平均颁予美国科学家亚诺什·科拉尔(János Kollár)和法国科学家克莱尔·瓦赞(Claire Voisin),以表彰他们在多个代数几何核心范畴所取得卓越成果,这些成果革新了这领域,使一些长期令人束手无策的问题得以解决。
  邵逸夫奖是按邵逸夫的意愿于2002年成立,共设立三个奖项,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数学科学奖,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120万美元,“以表彰近期在科学研究以及应用上获得突破性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今年是邵逸夫奖第14届颁发,华人学者简悦威、陈省身、王晓东等人曾获此奖项。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6-9-28 10:48:00|只看该作者

美英6位科学家获颁2016年度邵逸夫奖

源自:中国新闻网
原文标题:美英6位科学家获颁2016年度邵逸夫奖

  中新社香港9月27日电(记者:李焯龙)邵逸夫奖2016年度颁奖礼27日晚在香港举行。来自美国和英国的6名科学家分获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3个奖项。自今年起,每项奖金增至120万美元。
  当晚,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颁奖礼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担任主礼嘉宾幷为获奖科学家颁奖。他说,相信创新科技能帮助推动经济增长,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天文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荣休教授罗奈尔特·德雷弗(Ronald W P Drever)、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费曼理论物理学荣休教授基普·索恩(Kip S Thorne),以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荣休教授雷纳·韦斯(Rainer Weiss),以表彰他们对“激光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LIGO)的构思和设计。LIGO最近首次直接观测到重力波,为天文探索开创了一个新方法,而它首先侦测到的非凡事例,是两个星级质量的黑洞合幷。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授予英国爱丁堡大学布坎南遗传学讲座教授艾德里安·伯德(Adrian P Bird),和美国贝勒医学院儿科及分子与人类遗传学教授胡达·佐格比(Huda Y Zoghbi),以表彰他们发现一类基因和蛋白,这些蛋白能够确认染色体脱氧核醣核酸一种可以影响基因调控的化学改变,幷确立这基因的突变是发育障碍疾病蕾特氏症的主要成因。
  数学科学奖授予英国牛津大学Savilian几何学讲座教授奈杰尔·希钦(Nigel J Hitchin),以表彰他对几何学、表示论和理论物理学作出极重要贡献。他引入了基本而优美的概念和技术,影响深远。
  邵逸夫奖理事会理事及评审会主席简悦威在典礼上致辞时说,自2004年首个邵逸夫奖颁发后,许多邵逸夫奖得奖者得到其他声望很高的奖项,包括诺贝尔奖。
  邵逸夫奖由香港已故知名影视巨子邵逸夫于2002年创立,是一项国际性奖项,旨在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上获得突破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意义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
6# 青城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9-25 02:27:00|只看该作者

梁振英出席2014年度邵逸夫奖仪式并颁奖

源自:第一财经日报
  有“21世纪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于24日下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出席仪式并颁奖。
  2014年度“邵逸夫奖”有6位科学家分别获得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三大奖项,每项奖金高达100万美元。天文学奖颁予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学教授丹尼尔·爱森斯坦(DanielEisenstein)、英国杜伦大学物理学教授肖恩·科尔(ShaunCole)及英国爱丁堡大学宇宙学教授约翰·皮考克(JohnAPeacock),以表彰他们在测量星系大尺度结构特征上的贡献,这些测量包括重子声振荡(BAO)和红移空间扭曲,其结果足以对宇宙学模型作出约束。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由日本京都大学生物物理学教授森和俊(KazutoshiMori)及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彼德·瓦尔特(PeterWalter)获得,以表彰他们发现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反应的贡献,这个反应是一条控制真核细胞内细胞器动态平衡及蛋白质输出质量的信号通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乔治·卢斯蒂格(GeorgeLusztig)获得数学科学奖,他在代数、代数几何和表示论方面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并将这些学科结合起来,解决古典问题,且展现数学中美妙的新联系。
  今年是“邵逸夫奖”颁发的第十一个年头,邵逸夫先生虽已去世,但他的远见和慷慨依然通过这个奖项绵延流长,造福人类。也就是在2002年,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人邵逸夫先生创立了该奖,旨在表彰在学术研究、科学研究或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表彰不分得奖者的种族、国籍、性别和宗教信仰。
原文标题:2014年度“邵逸夫奖”颁奖仪式举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胡海滨 发表于: 2004-9-24 11:28:56|只看该作者

奖励情况

一:评奖结果
  1. 邵逸夫数学奖
年份得主国籍
2004年陈省身美籍华人
2005年安德鲁·维尔斯美国
2006年吴文俊、大卫·曼福德中国、美国
2007年罗伯特·朗兰兹、理察·泰勒美国、美国
2008年弗拉基米尔·阿诺德、路德维希·费迪夫俄罗斯、俄罗斯
2009年西蒙·唐纳森、克利福·陶布斯英国、美国
2010年辛康·布尔甘美国
2011年德梅特里奥斯·克里斯托多罗、理查德·哈密顿瑞士、美国
2012年马克西姆·康采维奇法国
2013年大卫·多诺霍美国
2014年乔治·卢斯蒂格美国
2015年格尔德·法尔廷斯、亨里克·伊万尼克德国、美国
2016年奈杰尔·希钦英国
2017年亚诺什・科拉尔、克莱尔・瓦赞匈牙利、法国
2018年5月14日路易·卡法雷美国

  2. 邵逸夫天文学奖
年份得主国籍
2004年詹姆斯皮·布尔斯美国
2005年杰弗里·马西、米歇尔·麦耶美国、瑞士
2006年索尔·普密特、亚当·利斯、布莱·施米兹美国、美国、澳大利亚
2007年彼得·高里美国
2008年赖因哈德·根策尔德国
2009年徐遐生美籍华人
2010年查尔斯·班尼特、莱曼·佩治、戴维·斯佩美国、美国、美国
2011年恩里科·科斯塔、杰拉尔德·菲什曼意大利、美国
2012年大卫·朱维特、刘丽杏美国、美国
2013年史蒂芬·拜尔巴斯、约翰·霍利英国、美国
2014年丹尼尔·爱森斯坦、肖恩·科尔、约翰·皮考克美国、英国
2015年威廉·伯鲁奇美国
2016年罗奈尔特·德雷弗、基普·索恩、雷纳·韦斯美国
2017年西蒙・怀特英国
2018年5月14日尚-卢·普吉法国

  3. 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年份得主国籍
2004年简悦威、史丹利·科恩、赫伯特·布瓦耶、理查·多尔美籍华人、美国、美国、英国
2005年迈克尔·贝里奇爵士英国
2006年王晓东美籍华人
2007年罗伯特·尼科威美国
2008年伊恩·威尔穆特、基思·坎贝尔、山中真也英国、英国、日本
2009年道格拉斯·高尔曼、杰弗里·弗理德曼美国、美国
2010年戴维·朱利雅斯美国
2011年朱尔斯·霍夫曼、鲁斯兰·麦哲托夫、布鲁斯·比尤特勒法国、美国、美国、美国
2012年弗朗兹-乌尔里奇·哈特尔、亚瑟·霍里奇德国、美国
2013年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殊、迈克尔·杨美国、美国、美国
2014年森和俊、彼德·瓦尔特日本、美国
2015年邦妮·巴斯勒、彼德·格林伯格美国
2016年艾德里安·伯德、胡达·佐格比英国、美国
2017年伊恩・吉本斯、罗纳德・韦尔美国
2018年5月14日玛莉-克莱尔·金美国

二:颁奖典礼
届份日期地点嘉宾
第1届2004.9.7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董建华(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邵逸夫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2届2005.9.2香港会议展览中心许仕仁(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行政长官);邵逸夫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3届2006.9.12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邵逸夫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4届2007.9.11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邵逸夫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5届2008.9.9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唐英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署理行政长官);邵逸夫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6届2009.10.7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邵逸夫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7届2010.9.28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第8届2011.9.28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曾荫权(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邵逸夫爵士(奖项创办人)
第9届2012.9.17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第10届2013.9.23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杨振宁(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11届2014.9.24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杨振宁(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12届2015.9.24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第13届2016.9.27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梁振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第14届2017.9.26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林郑月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第15届2018.9.26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林郑月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4# 金佛山
 王志国 发表于: 2004-9-23 21:08:40|只看该作者

组织流程

一:评选组织
  邵逸夫奖由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管理及执行,基金会成立一个四层架构的组织专司其事。根据章程,“邵逸夫奖基金会”(设在香港)由董事会、理事会、评审会和秘书处四个部分组成。评审会负责选出得奖人;其下设3个奖项委员会,各设一名首席评审和4位评审,负责候选人的提名及评选工作。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出任评审会主席,评审人员从世界各地有限期聘任。评审工作从每年6月开始,翌年6月宣布得奖者名单,8月颁奖。

  1. 理事会
  杨纲凯教授(主席):邵逸夫奖评审会副主席、香港中文大学物理学荣休教授
  简悦威教授: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美国加州大学医学系罗氏·达蒙血液学讲座教授
  程伯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信兴高等工程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电子工程学讲座教授
  陈伟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策略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敬文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署理院长及生物医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所所长
  陈伟文先生:邵逸夫慈善信托基金顾问委员会成员、邵氏基金会(香港)董事、邵逸夫奖基金会董事、邵氏旗下公司董事总经理
  徐遐生教授: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物理系荣休教授

  2. 评审会
  主席:简悦威教授
  副主席:杨纲凯教授
  委员:
  莱因哈德·根舍教授(天文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
  兰迪·舒卡文教授(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
  蒂莫西·高尔斯教授(数学科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

  3. 遴选委员会(2018~2019)
邵逸夫天文学奖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主席:莱因哈德·根舍教授
委员:
赫里莎·库韦利奥图教授
约翰·皮考克教授
斯科特·特里梅因教授
依云·范狄淑嘉教授
主席:兰迪·舒卡文教授
委员:
邦妮·巴斯勒教授
汉斯·克莱弗斯教授
嘉露·格雷德教授
理查德·利夫顿博士
王晓东教授
胡达·佐格比教授
主席:蒂莫西.高尔斯教授
委员:
伊莲·埃斯诺教授
费利克斯·奥托教授
保罗·赛德尔教授
文德林·维尔纳教授


二:评选考核
  邵逸夫奖提名及评审程序于每年九月开始,该奖评选的原则主要考虑候选人之专业贡献能推动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质素,丰富人类精神文明。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何宗发 发表于: 2004-9-21 11:26:21|只看该作者

奖项设置

  邵逸夫奖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邵逸夫天文学奖、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和邵逸夫数学科学奖,每项奖金一百二十万美元、一面奖牌及一张证书。原则是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性别和宗教信仰。近期在科研上有杰出成就且仍活跃于该学术领域的候选人将获优先考虑。
2# 四姑娘山
 罗子兰 发表于: 2004-9-8 19:06:33|只看该作者

奖项历史

  2002年11月,按邵逸夫先生的意愿而设立邵逸夫奖,并由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管理及执行,基金会办事处设在香港。据“邵逸夫奖”成立仪式上宣布,该奖设立数学科学、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3个奖项。奖项的始创成员包括:邵方逸华女士、马临教授、杨振宁教授。
  2003年5月,邵逸夫奖基金会获香港税务局批准成为慈善机构。
  2004年9月7日,首届邵逸夫奖的颁奖礼在香港举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6 14:51,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