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70|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灰头 发表于: 2019-1-1 06:38: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9年守望人类“诗意栖居”的梦

 [复制链接]
源自:经济日报
原文标题:守望人类“诗意栖居”的梦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孙琪 夏子麟)两年前,“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吴良镛刚刚结束了自己在清华大学长达七十年的教学生涯。如今九十六岁的他与人交谈时言语寥寥,但是谈及城市、人居,他的眼神仍闪烁着青年人一般的光芒。
  年高未曾忘忧国。让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吴良镛对人居理想的愿景。
  将建筑事业作为一生的追求来自他颠沛流离的早年经历。在1937年南京沦陷之前,吴良镛随家人一路西迁:南京、镇江、武汉、宜昌、重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一时间地动山摇,瓦砾、碎石、灰土不断在身边落下。当我们从防空洞出来,火光冲天,大街小巷狼藉一片,合川大半座城都被大火吞噬……这些痛苦的经历,促使我内心燃起了战后重建家园的热火。”吴良镛回忆道,“我怀着‘从事建筑行业、立志修整城乡’的抱负,走进了(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
  1945年10月,吴良镛受建筑学家梁思成之邀,协助筹办清华大学建筑系,又在梁思成推荐下于1948年赴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学习建筑与城市设计。
  在对建筑学的不断探索中,吴良镛意识到“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是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人居环境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人居环境科学是普通人的科学”,就此理念不断进化诞生的人居科学,成为吴良镛工作的核心。
  1993年,由吴良镛主持改造的北京菊儿胡同被授予“世界人居奖”,这也是近代中国建筑作品首次在国际上取得的最高荣誉。“开创了在北京城中心进行城市更新的新途径”,评语这样评价吴良镛在保留传统四合院与创造宜居环境中的创举。
  从参与战后重建到发展人居科学,吴良镛不仅将目标放在了筑建“广厦万间”,而且将城乡规划学、环境学、风景园林学等领域融入建筑学,为实现人类更宜居的环境继续奋斗着。“我希望在13个现有学科门类上增设‘人居科学’。”吴良镛说,“人生百年,我现在已经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剩下的十里路可能会更加艰难,但是我不希望轻易失去这最后的‘人生单元’,我要积极去完成尚未完成的事。”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灰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灰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灰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灰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灰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灰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用好“关键一招” 决胜“关键之年” 绿了荒山造福百姓的“草鞋书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1 09:28,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