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153|回复: 1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徐茂兴 发表于: 2004-10-5 14:12:31|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利为民所谋”──取消农业特产税

 [复制链接]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虽然朴素,但集中体现了本届政府对人民利益的尊重。今天我们的“利为民所谋”系列报道,就来关注农业特产税改革。

对于本届政府来说,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重要因素。而为了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就必须完全取消不应当由农民负担的各种税费项目。继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新一届政府今年在这方面又走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两年以内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那么,政府为何要取消农业特产税?取消特产税后,农民到底能得到哪些实惠?

在我国南方茶叶主产区,茶农每生产1斤茶叶,就要拿出3两用来缴税,高额的农业特产税榨干了加工商的利润,也压制了茶农的种茶热情。

茶农:“价格好,大家就有心情种茶叶;要是低了,不赚钱就没人管了。产量多,税收就多一点;产量少生产率低,税收就少一点。”

农业特产税是地方财政的主来源,为了征税,乡镇干部不得不全身心投入,设置关卡,派遣稽查。为了逃税,茶农与税收人员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原福建福安市社口镇镇长王梅林 :“(税收人员)用木头做的栏杆卡,什么样的车都拦。有的时候人把茶叶装到客车上、车底下甚至小车里面都有。”

记者:“车底下的你们都能查出来?”

“全部都查,就像缉毒一样。”

农业特产税成了茶农、茶商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了我国农产品走出国门的羁绊。

福建宁德市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友希 :“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厂家能做大也不敢做大。”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徐茂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徐茂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徐茂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徐茂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徐茂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徐茂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转帖]威远痴情男为感动卖淫女友不惜杀人 点绛唇·中秋寄友
2# 四姑娘山
 楼主|徐茂兴 发表于: 2004-10-5 14:12:48|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茶商呼吁政府能够为企业减负,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提案取消农业特产税。今年4月,新一届政府指出:取消农业特产税势在必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谢扬:“1998年以后,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在这个时候,这个税种就显示出它的历史局限性。”

目前,我国全国财政收入已经从1997年的8651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891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2053亿元,其中每年征收的农业特产税最多也只有100多亿元。而在另一方面,我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空间狭小,在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压力本来就很大,向农产品征收特产税无形中又加大了这种压力。一个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不大,却加大农民负担的税种为什么会存在至今?又是哪些产品要征收特产税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背景。

农业特产税最早推出于1983年。当初的背景是国家要发展经济作物,但是粮食也不充裕。为了平衡农村各种作物的税收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当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对农林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若干规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谢扬:“那时候,一方面要发展各种经济作物,同时又要在一定范围里头保护粮食生产,不造成过多的都重视经济作物而忽视粮食生产。以前我们只种粮食不搞经济作物,而要适当发展经济作物又要保证粮食生产,在这种背景下去设立这个税种的。”

1994年国家进行税制改革,规定除粮食以外的烟叶产品、园艺产品、水产品、林木产品、牲畜产品、食用菌、贵重食品等所有经济作物都要缴纳农业特产税,税率从8%至31%不等。

“1994年修改,主要是强调一下征收的方式和标准。因为经济作物的种类很繁多,是按亩征收 、按收益征收,还是按产值征收?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因此各地执行的很不一致。”

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农业特产税属于地方财政的征收范围,收入归地方支配,因此在征收过程中,经常出现超额超比例征收的现象,更有一些地方把特产税作为政府的摇钱树,进一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从而使一些农民宁可土地撂荒也不愿意种植经济作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谢扬:“1998年以后,随着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在这个时候,这个税种就显示出它的历史局限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徐茂兴 发表于: 2004-10-5 14:13:04|只看该作者
从1998年开始,各地就不断有要求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呼声,在此后的几届两会上,都有关于减免农业特产税的提案,而今年的两会,取消农业特产税成了代表和委员提案的焦点。
“因为我们现在粮食总量供求平衡已经丰年有余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没必要一味追求粮食增产了,因此要大规模调整结构的情况下,这就受到很大的局限。因为征税越重,实际上是抑制了这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它当年的征收背景和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

今年 4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再次指出,取消农业特产税,应该成为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很多省市也就此开始减免了农业特产税。那么农业特产税对我国农业产业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到我国最大的茶叶产区福建宁德去看一看。

眼下正是福建秋茶采摘的大好时机,然而在福建的闽东茶区,满山绿油油的茶园中却很少能看见几个采茶的人。有的茶园几乎近于荒芜,荒草超过了茶树;还有的茶树由于长期没有采摘,长的比人还高,完全失去了采摘价值;甚至有的茶农还砍掉了茶园里的茶树,当作了烧火的木柴。

茶农翁杨馥:“价格好的一年,大家都有兴趣种植茶叶,价格低的时候就没人管了,不赚钱呀。”

翁杨馥去年冬天就把自己茶园里的茶树全部砍掉了,他说他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因为这几年鲜茶叶的价格上不去,辛苦一年下来,除去肥料和采摘茶叶的费用,种茶几乎赚不了钱,很多人家除了采摘一季春茶,夏季和秋季基本上就撂荒弃采了。

翁杨馥:“像我去年全部是雇人采的,去年刚好采下来。肥料、打虫还有打除草剂,刚好给他们除了采工全部都给他,就是白种了 。”

翁杨馥说,虽然今年缓交了农业特产税,但是茶青市场还是没有走出往年特产税的压力,鲜茶叶的价格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他要带我们到村里的茶青交易市场看一看,他说10年前,每天来这里收茶青的车子都排成了队。但是现在鲜茶叶连卖出去都困难。
4# 金佛山
 楼主|徐茂兴 发表于: 2004-10-5 14:13:15|只看该作者
顾客:“多少钱卖?”
老茶农“最低8角。”

“7角5行吗?”

老茶农:“不卖,最低8角。好的1.1元、1元,最低最低8角。”

翁杨馥告诉我们,这位老人是他的邻居,他已经在这里等一天了,可是茶青还没有卖出去。

老茶农:“采3天才采这么多,这有四、五十斤,能卖20几元呀。去年像这白龙茶1.5、 1.6元,今年才1元,那当然差了。”

去年砍掉茶树以后,翁杨馥在家里开了一个小卖店,虽然每天只有20多元的收入,但是他觉得还是比种茶收入要高。

翁杨馥 :“那还可以,比茶叶要高。茶叶主要除去成本、加工以后就不赚什么钱了,要采工、施肥打虫锄草。”

因为茶叶价格太低,入不敷出,茶农不得不把辛辛苦苦培育的茶树都给砍了。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前每年这里的农业特产税还是照征不误。当地政府那个时候是如何征税的?特产税给宁德的茶农以及茶叶产业带来了什么不利影响?

福建省宁德市是我国产茶最多的地级市,茶园面积72万亩,年产茶叶4. 5万吨。这里出产的茉莉花茶曾长期占据国内花茶市场一半左右的市场份额,然而从90年代开始,闽东花茶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就连当地与浙江龙井齐名的福建毛峰也难觅踪迹。为什么一个颇具优势的特色产业在宁德会走向凋零。我们记者在当地进行了调查。

濒临大海的这座茶山就是福建毛峰的产区之一,这里的每一片茶园都有树林环绕,加上大海湿气的滋润,历史上这里的茶叶曾被指定为贡品。正是看到这里茶叶的市场价值,谢友桢来到这里承包了山上的300亩茶园,并建了一座加工厂。

茶叶加工商谢友桢 :“我当时承包这个茶场,定的税是1.5万元,其他的就是村里面给结算。”

山上的茶叶采摘早,谢友桢认为可以利用这早几天的优势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但是,当他第一批茶叶生产出来准备外运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遇到了麻烦。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楼主|徐茂兴 发表于: 2004-10-5 14:13:28|只看该作者
谢友桢:“很麻烦。茶叶还没采,税收要申报,钱要拿去做押金押进去。客商来了要拉茶叶,我们要去报税单。农税、地税的几个部门都要去,去一个部门就要一两天或一两个小时,那是很麻烦的。有时候一些部门的人还没有在那儿,客商就溜掉了,没有办法。”
谢友桢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刚加工好的茶叶,首先要先缴20.9%的特产税;接着还要缴纳5.5%的增值税、2%的工商管理费;再加上2.14%的各种附加税,茶叶还没走出厂门,就要缴纳30%多的税费。更让谢友桢头疼的还不是这些,他发现到他这里拉货的客商越来越少了,加工好的茶叶根本就销售不出去。

记者:“客商不来,你的茶叶怎么卖出去?”

“客商不来,只有存起来,等客商一来就便宜卖给他们。没办法!”

谢友桢说,每次客商过来拉茶叶,他们都会办好所有的手续,但是经过每个关卡时,他们总要找出各种理由让你补税,甚至是罚款。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在宁德地区茶叶外运的必经之地社口镇,找到了当时负责税收的镇长。

原福建福安市社口镇镇长王梅林 :“这是原来我们收特产税,为了特产税特意盖的。”

记者:“你们怎么收在这儿?”

王梅林 :“那就是所有的茶叶通过这个地方,我们就把他拦下来。路过这儿路上的都要拦下来在这里征税,我们工作人员在这里日夜值班。”

记者:“那时候你在社口镇是什么职位?”

“我当时做镇长,税收是一大任务,市里面给我下达任务,必须要完成。”

记者:“你说这个任务是指什么任务?”

王梅林 :“指我们市里面财政预算内的,每个乡镇都有特产税的预定任务。这个预定是刚性的。”

“你这儿是多少?”

“我当时是380万。”
6# 青城山
 楼主|徐茂兴 发表于: 2004-10-5 14:13:41|只看该作者
据王梅林介绍,这座桥是宁德市寿宁和福安两个县的交界处,当初为了征收茶叶特产税,在桥两边的1公里范围内,两个县分别设了一个茶叶检查站。
王梅林 :“那边就是寿宁,寿宁跟我们是交界。我们跟武曲镇经常闹矛盾,搞摩擦。当时那个镇的书记是我的朋友,又是同事,很要好的。为了税收,我们两家要争个脸红脖子粗。”

记者:“为什么?”

“争我们的利益。他要顾他的利益,我要顾我的利益。”

王梅林和陈道兴是初中同学,自从参加工作后,两个人有10年没有见面。然而他们没有想到,他们当年的第一次见面,竟是在这里以吵架开始。

原福建寿宁县武曲镇党委书记陈道兴:“我们两个乡镇距离不到两公里,他主要是卡这一关,卡住以后我们才能检查,检查要看税单拿了没有。不管你拿了没有都得检查,卡住肯定有问题,一有问题反映上来以后,比如茶商报上来以后,连夜坐车赶下来。在这里,双方为了公事在这里吵过架、红过脸。他有300多万的税收,我的任务也有300多万,我们的工资都在这里面来的,为了工作的事我们红过脸,私下里是朋友。”

“应该说这里是旧地重游”王梅林说,当年为了多收一些茶叶特产税,他们24小时都吃住在这里。

“原来你们就在这儿住日夜值班?”

“那时候这个权力到什么程度,除了警车不好拦所有车到这里都敢拦。他就用栏杆,用木头做的栏杆,从这边卡到这里卡下来什么样的车都拦,有的时候人把茶叶装到客车上去,车底下甚至小车里面都有。”

记者:“车底下的你们都能查出来?”

“全部都查。就像缉毒一样。”

层层征税关卡不仅使到宁德采购茶叶的外地客商越来越少,就连本地的茶商也不敢收购茶叶,直接导致了当地茶叶流通的窒息。但是农业特产税却以各种形式逐渐加码,按照农业特产税交纳规定,这些都要由加工和流通企业来负担。在当地采访时我们看到,大多数加工厂都是这种作坊式的生产,他们说他们不敢把加工企业做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楼主|徐茂兴 发表于: 2004-10-5 14:13:52|只看该作者
茶叶加工商:“产量多税收就多一点,产量少,生产率低,税收就少一点。”
福建宁德市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友希 :“收这个特产税难怪,这个任务不完成的时候,找到大的厂家要税收。所以说这样的竞争,不是在一个同等的起跑线上。所以说有的人没有税收、逃了税,大的厂家税赋就比较重,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厂家就不敢做大,能做大了也不敢做大。”

由于缺少上规模的加工企业,虽然宁德市每年产茶叶4万多吨,几乎相当于安徽全省的产量,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市场我们看到,宁德人开的茶叶店几乎占了这里店铺总数的50%,但是他们每一家的规模都不是太大。高额的税收和林立的关卡就像一道紧箍咒,束缚了闽东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就是竞争没有什么优势,浙江老早就取消特产税,而我们还负担着特产税。所以这一块百分之几非常厉害,所以我们把百分之几让利给消费者,这样我才有实力有能力跟浙江人竞争。”

为此,宁德市在外地的茶叶经销商不停地向当地政府呼吁,希望能够给他们减轻负担。

宁德市副市长郑民生:“他们共同的一个心声就是要求政府要尽快修改我们农业特产税,这一点他们呼声特别高。这种政策已经适应不了,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当然他们意见建议也提了很多,但是最主要最集中的问题还是要求政府能不能尽快地制定一个适应这个产业发展的政策。”

郑民生告诉我们,农业特产税不仅影响了宁德市的茶叶发展,同时也导致这里的茉莉花产量锐减了48.5%,从而使宁德的几个优势产业优势不再。

其实不仅是福建宁德,在我国南方茶叶主产区都普遍存在税率过高的问题。有这样一组数字或许可以说明农业特产税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影响:1982年,我国茶叶产量是80万吨,创造历史最高,而茶叶出口也仅次于斯里兰卡位居世界第二。然而近几年我国茶叶产量却一直在4 0万吨左右徘徊,出口也降到世界第三。由于我国茶叶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够,在世界新兴的茶饮料市场,我国几乎已经丧失了竞争能力。

在国际上,为了提高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是,不仅不收取农业特产税,而且还对农产品给予各种形式的补贴。今年我国提出减免农业特产税,其中原因之一也就是要以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么,这项政策在宁德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来到宁德市天香茶厂时我们看到,公司挂牌时的红绸带还挂在大门口,公司老板龚达元从事茶叶加工已经20多年了,虽然他们加工的茶叶不止一次获得国家级金奖,但是他一直没有给自己的加工厂起名,从来不敢扩大的规模。
8#
 楼主|徐茂兴 发表于: 2004-10-5 14:14:04|只看该作者
福建宁德市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达元 :“做太大的话树大招风,结果有些部门找你麻烦的更多。你模糊在里面做了人家还不知不觉的。”
记者:“所以就是说看你这个厂的规模并不大?”

“对,我就是想发展,这个厂太小了。”

龚达元现在是给北京的一家老字号茶庄供货,不过他想再建一座新厂,把当地的几个历史上比较受欢迎的功夫茶品牌重新做起来。他说今年缓征特产税后,关卡撤消了,他可以按自己的要求购买原料了。

记者:“今年收的茶跟往年比,价格上有没有变化?”

龚达元:“有变化。今年一个是质量提高了;另外我们产销加工企业跟生产者跟老百姓直接见面,选择的面很广,大家都有钱赚,双赢互利。”

由于功夫茶对茶叶质量要求比较高,龚达元购买了1000亩茶园作为自己的茶青基地,并在基地中间建了一座水库。

“因为有机茶生长环境的空气、土壤、水都要达到有机标准,茶园干旱了以后没有水分,我们做个水库把水积蓄起来。干旱了以后,它这个小气候水库的蒸发,给茶树吸收,这样就起了一个调节作用。”

缓征农业特产税以后,外地客商重新回到闽东采购茶叶,在一家茶叶加工厂我们看到,门口堆满了等待发货的包裹,目的地有哈尔滨、辽宁等地。是缓征特产税,茶叶加工企业每年可以增加20%的收入,扩大生产规模,挤占外地市场,是今年宁德市茶叶加工企业的共性。

福建宁德市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友希:“我们今年这个厂一边生产一边加工,基建还没完。”

记者:“生产的茶叶除了在福建当地,在外地还有销售吗?”

“外地有。北京、上海 、济南、 洛阳、 郑州、 广州、 福州都有我们的销售点。”

农业特产税缓征以后,茶叶加工企业的生产量加大,相应地对茶青的质量也提出了要求,种植良种茶叶的茶农,今年卖的价格要好于往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9#
 楼主|徐茂兴 发表于: 2004-10-5 14:14:21|只看该作者
记者:“今年茶叶的价格与往年比,怎么样?”

茶农:“今年与往年比平均价格,一斤茶精大概提高了一毛多钱。”

记者:“每年能增收多少?”

“这里我这个数量也不大,大概是多收了五六千块吧。”

在宁德采访时我们看到,今年缓征特产税以后,一些茶农把原来的茶园树改种上新品种,而且把以前的菜地也改成了茶园。

记者:“改成什么样的茶叶了?”

茶农:“改种就是单季,单季就是种乌龙茶的。跟清茶的价格是不一样的,以前的绿茶那个价钱比乌龙贵了很多。”

记者:“按照现在这个价格,在市场上卖到多少钱?”

“大概有十几块吧。”

这位茶农告诉我们,种植新品种茶树以后,按照今年的价格,他每亩可以收入6000元,去掉成本,每亩还可以净赚4000元。明年他打算把茶园的面积扩展到20亩。

宁德市委书记陈少勇:“从缓征特产税到后边的这些工作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特别是直接的生产者还有流通者,加工企业发展得比较快。最关键的就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向农民少收实际上等于增加农民的收入,都是贯彻的利为民所谋的一个想法,真正使农民怎么得到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实惠。”

1994年,全国农业特产税收入约为64亿元,到1999年达到近140亿元,农村税费改革开始以后逐年减少,2002年已经降至98亿元左右。农业特产税的总额已不足我国目前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一。应该说,除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完全具备了取消农业特产税的条件。农业特产税虽然只是个小税种,但它的取消,对于加快建立现代税制、最终取消一切不该由农民承担的税费,却具有实质意义。当然,由于农业特产税是地方税种,取消之后受影响的主要是县乡财政,因此,政府也应该对此给予必要的财政转移支付,避免因为县乡财政收入不足,导致农民负担出现反弹。
10#
 一米阳光 发表于: 2004-10-5 16:15:11|只看该作者
看来所有的地方收农民特产税,所采取的办法都是一致的。

这次政府为农民减负,应该不会再出现黄宗曦定律吧。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9 03:41, Processed in 0.2028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