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商:“产量多税收就多一点,产量少,生产率低,税收就少一点。” 福建宁德市某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友希 :“收这个特产税难怪,这个任务不完成的时候,找到大的厂家要税收。所以说这样的竞争,不是在一个同等的起跑线上。所以说有的人没有税收、逃了税,大的厂家税赋就比较重,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很多厂家就不敢做大,能做大了也不敢做大。”
由于缺少上规模的加工企业,虽然宁德市每年产茶叶4万多吨,几乎相当于安徽全省的产量,但是他们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在北京的马连道茶叶市场我们看到,宁德人开的茶叶店几乎占了这里店铺总数的50%,但是他们每一家的规模都不是太大。高额的税收和林立的关卡就像一道紧箍咒,束缚了闽东茶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就是竞争没有什么优势,浙江老早就取消特产税,而我们还负担着特产税。所以这一块百分之几非常厉害,所以我们把百分之几让利给消费者,这样我才有实力有能力跟浙江人竞争。”
为此,宁德市在外地的茶叶经销商不停地向当地政府呼吁,希望能够给他们减轻负担。
宁德市副市长郑民生:“他们共同的一个心声就是要求政府要尽快修改我们农业特产税,这一点他们呼声特别高。这种政策已经适应不了,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当然他们意见建议也提了很多,但是最主要最集中的问题还是要求政府能不能尽快地制定一个适应这个产业发展的政策。”
郑民生告诉我们,农业特产税不仅影响了宁德市的茶叶发展,同时也导致这里的茉莉花产量锐减了48.5%,从而使宁德的几个优势产业优势不再。
其实不仅是福建宁德,在我国南方茶叶主产区都普遍存在税率过高的问题。有这样一组数字或许可以说明农业特产税对我国茶叶生产的影响:1982年,我国茶叶产量是80万吨,创造历史最高,而茶叶出口也仅次于斯里兰卡位居世界第二。然而近几年我国茶叶产量却一直在4 0万吨左右徘徊,出口也降到世界第三。由于我国茶叶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不够,在世界新兴的茶饮料市场,我国几乎已经丧失了竞争能力。
在国际上,为了提高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是,不仅不收取农业特产税,而且还对农产品给予各种形式的补贴。今年我国提出减免农业特产税,其中原因之一也就是要以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么,这项政策在宁德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来到宁德市天香茶厂时我们看到,公司挂牌时的红绸带还挂在大门口,公司老板龚达元从事茶叶加工已经20多年了,虽然他们加工的茶叶不止一次获得国家级金奖,但是他一直没有给自己的加工厂起名,从来不敢扩大的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