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自雅驴公社:http://bbs.yalv_cn 汉源是典型的古语方言岛地区,并不是我们的语言不规范,古汉语就是这样,今天的“普通话”是通古斯(西伯利亚一带古民族系)音化的汉语,拼音方式已经通古斯化真正的古汉语就大多保留在南方,如广东,江西、四川西南一带,汉源话发音保留了古语音、古词,因此很多无法用汉语拼音表达,这是南方古汉语地区的通情。如:1。古音古词:肚皮,北宋的中原地区话,今天的北方已经不这么说了,而包括汉源在内的四川、重庆、云南还在说,叫‘舵皮’音duo3pi3 ;大渡河,发:代度货,古音大发带(daiduhuo);乌斯河,音:窝私货(wosihuo),古音乌为窝,来源“乌斯藏” 2。古音:我,汉源话与南方话叫“ηò”,普通话及北方话叫“wó”,恶(e)──汉源话“ηo”,他们发不出声母“η”"而我们的拼音又找不到合适的声母,因此很多汉源话用汉语拼音无法表示 3,古词,古语:“加必”,猜不到,他加必在爪子? “加怀”,不客气,这人不加怀, “哭兮兮”,哭的样子,“夜天”“二天” “下赶”“曳叼”“牛子”等.. 4。词缀:比北方人喜欢用“子”,沙子,啥子,一下(ha)子,萎子,羊子,.. 5。连读:严重的连读地区,你家--“nia”,他家“tia”(这些已经超出北方话的拼音范围,这样起--仲几(zhangji\zhongji), 6。儿化:儿化已经严重到与主音合为一体,并有超过主音之势:一会儿,北方“yihuir”──汉源话“yiher”,“ueier”直接简洁为“er” 综合以上,说明,汉源话无论发音还是用词都广于普通话,这是南方古音话的共性,其实古体诗很多要南方话才能读出其韵味,就是这个道理。语言的发达,不仅在于正档词多,而且还在于语音变化多,在于俗语,甚至骂人的脏话词汇、句子表达方式的多少... 汉源话是发达的汉语...只是语调很少有变化,多为阴平、古入声调,显得呆板、古朴..不太悦耳 腰儿天=昨天翘儿天=前天一个里=某个地方开水=发kei,平音尚不=就是朗杂法=那怎么办吃莽莽(mang 发1声)=吃饭嘎嘎=肉腕喃后儿气(后儿2字为2话音 2字发一个音)=到什么地方去哈来不来=还来不来表得=不知道喃卡=到那里去了罢得哦=不客气表=不要讷(ler)=梨儿哪嗝=那个差饭苗?=吃饭没有?向火 = 烤火放哨 = 休息耍工 = 休息日夯得很 = 挤的很婆烦 = 谢谢遭百 = 谢谢丈舍 = 这么样?中中 = 专门 如:中中干仙米 = 尽吃大米饭依个特(儿),东西个(儿)= (感叹语),意思不详赶泥头 = 赶宜东走地头 = 大小便溜达--耍各个头-角落插饭密有──吃饭了吗张实=理夹逼=不晓得活=骗狂米狂眼=不可一世活碌碌=牛跳马板=生龙活虎气=去=机( 石棉话,引进版) 浪起=那种样子 LEI个儿=那种例句:你看你LEI个儿活碌碌的样子,狂米狂眼的,夹逼得砟子,你看我张不张实你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