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福喜”也是巴山人根据杜会现象新创作出的言子。它是啥子意思呢?吃福喜就是吃抹和或者说吃耙和,反正就是白吃,不用自掏腰包。 可是吃福喜却因人的身份不同各有各的招数。手中有权的人,习惯于吃“老公”。这里得加点注释,不然会引起是老婆吃老公的误会。这里说的吃“老公”,是指吃公款。公家掏钱,私人动嘴,锼的是公家银库,肥的是私人肠肚,这是招数之一。另一种是手中没权的人,吃老公当然是白想,只有靠“打巴璧”了。啥子叫“打巴壁”呢?就是当热人在吃老.公时,借种种办法凑拢去打个巴璧,巴倒搓一顿,只要不逃自己腰包就行。 这种“吃软饭”的行为,也是吃福喜。 说到吃福喜,我倒听说一桩往事。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时事。当时,作为抗战大后方的重庆(当时为陪都)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前方吃紧”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我认为有两层意 思:一是指的前方战事吃紧,战斗白热化;二是老百姓日子吃紧,衣不蔽 体,食不裹腹,处于饥寒交迫的窘况。“后方紧吃”是说的官场上仍然走灯 红酒绿,纸醉全迷,依然是吃香的喝辣的,拼命大吃,那管前方吃紧不吃紧,那管老百腥吃了上顿没下顿,那管寅吃卯粮或是辰吃午粮,反正是吃抹和,吃安逸,结果是“吃不了兜着走”。
我想,人生在世吃点苦,受点气在所难免,偶尔因要吃点福喜,也属正常不应责难。但是,不顾人民根本利益,一味哈吃,那就对不起人民,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