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51|回复: 8

[硬件中国研制出新型类脑计算芯片 "天机芯"在无人驾驶自行车上实验成功

 [复制链接]
  类脑芯片人工智能芯片中的一种架构,模拟人脑进行设计,因其独特的结构相比于传统芯片,在功耗和学习能力上具有绝对优势。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蓝色的冰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蓝色的冰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蓝色的冰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蓝色的冰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蓝色的冰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蓝色的冰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国家税务总局:减税效应呈现 个税纳税人减少8400万 “苔丝”锁定逾千恒星 寻可能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
9#
 宇彬 发表于: 2019-8-3 17:44:42|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天机芯"在无人驾驶自行车上实验成功 美媒这样说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中国“天机芯”

  新华社洛杉矶8月2日电(记者:谭晶晶)近日,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并成功在无人驾驶自行车上进行了实验,引起美国科技界高度关注。
  8月1日,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的相关论文。“天机芯”是一款新型人工智能芯片,把人工通用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基于神经科学这两种方法,集成到一个平台,可以同时支持机器学习算法和现有类脑计算算法。
  研究人员在一辆无人驾驶自行车上验证了这一芯片的能力。搭载“天机芯”的自行车,实现了实时视觉目标探测、目标追踪、自动过障和避障、自适应姿态控制、语音理解控制、自主决策等功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就此发表文章说,“天机芯”芯片成功在无人驾驶自行车上进行实验,显示了中国在芯片领域日益增长的专业能力,以及旨在优化人工智能算法的全新芯片设计方法的价值。文章说,中国科研人员展示了研制专业人工智能芯片的能力,体现了中国在提升自身芯片设计能力方面的重大进展。
  美国《纽约时报》刊文表示,配备了人工智能芯片后,这可能是“最接近自主思考的无人驾驶自行车”。文章说,这一项目使用新型芯片实现更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希望这样的芯片能在未来帮助实现当前无法做到的机器自动化水平。
  美国知名研究机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专家埃里克·托波尔表示,“天机芯”的研发及其在无人驾驶自行车上的实验,成功展示了这种结合机器学习和类脑算法的混合设计,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刻。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sunsu888 发表于: 2019-8-1 23:49:41|只看该作者

中国研制出新型类脑计算芯片 外国专家:令人赞叹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新型类脑计算芯片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孙琪 宋美黎)历经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芯片,而且成功在无人驾驶自行车上进行了实验。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的相关论文《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天机芯”芯片架构》,8月1日在国际期刊《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
  “类脑计算芯片”是借鉴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发展的新型计算芯片。“就像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元,一个神经元能连接上千个神经元,能够实时传递脉冲信号,保持丰富的编码机制。”施路平说,“这些是我们研发‘天机芯’的重要参照。”
  这项开创性研究得到了外国科学家的高度评价。忆阻器主要发明人、曾在惠普工作的权威专家理查德·斯坦利·威廉姆斯评价说:“将这些功能结合在同一块芯片的方法令人赞叹。”
  “天机芯”第一代、第二代产品分别于2015年、2017年研制成功。经过不断改进设计,目前的第二代“天机芯”具有高速、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
  进入实验阶段,施路平团队用一块“天机芯”作为一辆无人驾驶自行车的“大脑”,进行了包括视觉目标探测、目标追踪、自动过障和避障、自适应姿态控制、语音理解控制、自主决策等功能在内的跨模态类脑信息处理实验。
  “未来‘天机芯’的发展方向,是为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提供更高能效、高速、灵活的计算平台,还可用于多种应用开发,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研究,赋能各行各业。”施路平说。
7#
 屁巴虫 发表于: 2019-8-1 09:08:00|只看该作者

零的突破!中国新型类脑计算芯片首登《自然》封面

源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原文标题:零的突破!中国新型类脑计算芯片首登《自然》封面

视频截图:基于天机芯片的类脑自动行驶自行车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近日发布研究成果──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该芯片是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路的人工智能芯片。目前,该成果已在《自然》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据介绍,当前,人工智能芯片代表性工作可概括为两个主流方向:深度学习加速器(支持人工神经网络)和类脑芯片(主要支持脉冲神经网络)。由于算法和模型的差别,当前人工智能芯片均只支持人工神经网络或者脉冲神经网络,难以发挥计算机和神经科学两个领域的交叉优势。天机芯片则通过资源复用,只需百分之三的额外面积开销即可同时运行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导向的绝大多数神经网络模型,支持异构网络的混合建模,形成时空域协调调度系统,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既能降低能耗,提高速度,又能保持高准确度。
  2015年,施路平团队设计出第一代“天机芯”,经不断改进设计,2017年第二代“天机芯”问世。相比于当前世界先进的IBM的TrueNorth 芯片,2017年流片成功的第二代“天机芯”密度提升20%,速度提高至少10倍,带宽提高至少100倍,灵活性和扩展性更好。
  施路平介绍,早在2012年,清华大学就瞄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通过人才引进布局类脑计算。2014年清华大学依托精仪系成立了联合了七个院系的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为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基于自主研发的天机芯片,类脑计算中心还研制出第一代类脑计算软件工具链,可支持从机器学习编程平台到“天机芯”的自动映射和编译,开发出第一代类脑计算系统,并利用类脑自动行驶自行车建立一个异构可扩展人工通用智能开发演示平台,利用一块天机芯片展示了自行车的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过障、语音理解、自主决策等功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6# 青城山
 彩云之南 发表于: 2019-8-1 09:06:00|只看该作者

《自然》聚焦中国类脑芯片 或有助人工通用智能发展

源自: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见习记者:张唯
  从AlphaGo战胜人类顶级围棋选手,到人工智能系统以90%准确率诊断儿科疾病,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突破大多从智能的某个领域接近或超过人类智能,距离达到人类水平的人工通用智能(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8月1日,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封面文章介绍了中国科学家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尝试。

  这篇名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天机芯片架构》(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with hybrid Tianjic chip architecture)的论文介绍了一款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它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于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作者用一个无人自行车系统验证了这一混合芯片的处理能力。试验中,无人自行车不仅可以识别语音指令、实现自平衡控制,还能对前方行人进行探测和跟踪,并自动过障、避障。
  作者认为,这项研究或能为人工通用智能平台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原则上,人工通用智能平台可以执行人类能够完成的所有任务。

异构融合的“天机芯”
  在7月30日的电话新闻发布会中,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施路平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他提到,现阶段,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基于电脑思维,另一种基于人脑思维,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代表人脑处理信息的部分模式。他与研究团队由此提出将两种方法异构融合的架构,并在此架构上发展出了天机芯片(Tianjic chip)。
  施路平表示,天机芯片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其中的异构融合思路由项目研究团队首先提出。天机芯片也是多学科融合的结晶,团队成员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灵汐科技、北京师范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

天机异构融合类脑计算架构
  天机芯片有多个高度可重构的功能性核,可以同时支持机器学习算法和类脑电路,它由156个FCores组成,包含约40000个神经元和1000万个突触,采用28纳米工艺制程,面积为3.8×3.8平方毫米。
  同时支持计算机科学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是天机芯片的一大特点。负责芯片设计和算法细节的论文作者邓磊介绍,通常,市面上的深度学习加速器只支持计算机科学模型,神经形态芯片只支持神经科学模型,而天机芯片两者都可支持,同时支持神经科学发现的众多神经回路网络和异构网络的混合建模。

天机芯片单片(左)和5x5阵列扩展板(右)
  邓磊提到,实现上述两类模型深度而高效的融合是天机芯片设计中最大的挑战,因为两类模型所使用的语言、计算原理,编码方式和应用场景都不相同。
  施路平透露,目前,团队已经启动了下一代芯片的研究,预期明年年初可以完成研发工作。

无人自行车系统
  为了验证天机芯片的处理能力,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无人自行车系统。
  论文提到,搭载一枚天机芯片的无人自行车系统可以实现多功能算法和模型的同步处理。试验中,无人自行车不仅可以识别语音指令、实现自平衡控制,还能对前方行人进行探测和跟踪,并自动过障、避障。

  无人自行车系统。这辆自行车上配备了摄像头、陀螺仪、速度计、电机、天机芯片和惯性测量单元。
  研究人员在无人自行车系统中设计了一些不同模态的模型以验证天机芯片的多模态异构融合功能。
  邓磊介绍,无人自行车系统的语音识别、自主决策、视觉追踪功能运用了模拟大脑的模型,而目标探测、运动控制和躲避障碍功能运用了机器学习算法模型。
  邓磊认为,天机芯片未来可以应用到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等场景。

自动行驶自行车演示平台
  新闻发布会上,论文作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副研究员裴京透露,团队的下一步计划是面向问题商业化,把现有的、已经成熟的成果商业化推广。

通用人工智能
  在论文中,作者反复提及“人工通用智能”(AGI)的概念,并认为这项研究“有望通过为更广泛的硬件平台铺平道路来刺激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
  “人工通用智能”是一个尚未实现的研究课题,有时也被称作强人工智能,它所描述的机器智能可以理解或学习人类所能完成的任何智力任务。
  关于人工通用智能能否实现、何时实现的问题,业内有不同的观点。
  部分人工智能学者认为,人工通用智能的概念并不严肃,在实践中基本不可能实现。另一些人则十分看好人工通用智能的发展,认为它有可能塑造人类的发展轨迹。还有一些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人工通用智能的态度,例如,今年7月,微软宣布向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投资10亿美元研发人工通用智能。

  论文提到的一种发展人工通用智能(AGI)的混合方法,结合了神经科学导向和计算机科学导向方法的优点。
  在《自然》论文的新闻发布会中,施路平表示,“人工通用智能是一个非常难的研究课题”,但“我们相信它是一定会实现的”,他认为,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人工通用智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在研究思路上,施路平认为,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最佳方案之一是把人脑和电脑的优势结合起来。他解释,目前为止,据我们所知的通用智能系统就是人脑,人工智能的后两个发展高潮也都与人脑有关。“以史为鉴,我们认为借鉴人脑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施路平强调,此次发表在《自然》的论文是一个非常初步的研究,人工通用智能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他和团队的研究愿景是──“发展类脑计算,支撑人工通用智能,赋能各行各业”。
5# 华蓥山
 用来等待 发表于: 2019-7-18 08:41:56|只看该作者

向模拟大脑迈进:含800万神经元的类脑芯片系统问世

源自:科技日报
  含800万神经元的类脑芯片系统问世
  科技日报纽约7月16日电(记者:冯卫东)正在底特律举办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电子复兴峰会上,英特尔公司展示了其最新的可模拟800多万个神经元的Pohoiki Beach芯片系统。该神经拟态系统的问世,预示着人类向“模拟大脑”这一目标迈出了一大步。
  该全新神经拟态系统包含多达64颗Loihi芯片,集成了1320亿个晶体管,总面积3840平方毫米,拥有800多万个“神经元”(相当于某些小型啮齿动物的大脑)和80亿个“突触”。英特尔介绍说,该芯片系统在人工智能任务中的执行速度要比传统CPU快一千倍,能效可提高一万倍。新形态芯片可在图像识别、自动驾驶和自动化机器人等方面带来巨大技术提升。
  与人脑中的神经元类似,Loihi拥有数字“轴突”用于向临近神经元发送电信号,也有“树突”用于接收信号,在两者之间还有用于连接的“突触”。英特尔表示,基于这种芯片的系统已经被用于模拟皮肤的触觉感应、控制假腿、玩桌上足球游戏等任务。
  对于正在尝试新硬件平台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而言,全新神经拟态系统拥有激动人心的前景。除此之外,研究人员正在利用神经芯片来改善假肢适应不平坦地面的方式,并创建可供自动驾驶车辆使用的更准确的数字地图。
  英特尔预测,到2019年底,该公司将推出一个能够模拟1亿个神经元和1万亿个突触的系统Pohoki Springs。该系统将包含768颗芯片、1.5万亿个晶体管。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 金佛山
 清魂二畔 发表于: 2019-5-24 15:08:00|只看该作者

类脑芯片亮相科技周 产品年底上市可辅助教学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类脑芯片亮相科技周 产品年底上市可辅助教学

  “天机芯”下一代产品最早将于今年年底面市,将应用于自动驾驶、辅助教学等领域。
  (记者:张璐)在操场上,一辆无人智能自行车不仅能跟踪目标、自动避障,还能稳稳保持平衡,仿佛有人在上面骑行一样。驱动自行车的是一块指甲大小的类脑芯片──清华大学类脑计算中心研发的“天机芯”。新京报记者今天从北京科技周上获悉,“天机芯”下一代产品最早将于今年年底面市,将应用于自动驾驶、辅助教学等领域。
  首个支持两个神经网络的类脑芯片
  北京市政府办、北京市科委今天召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大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教授张悠慧介绍了天机系列类脑计算芯片。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中心研发的“天机芯”,可以驱动无人智能自行车实现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语音交互、自主决策等功能。新京报记者 张璐摄
  人工智能研究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要打造类脑智能。张悠慧说,类脑芯片“天机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可支持脑科学(仿脑)的脉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由计算机科学主导的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速度、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
  支持两种神经网络有何好处?灵汐科技公司市场总监华宝洪说,除了“天机芯”,在国际上还没有一款芯片能完全支持两种神经网络。两种神经网络适用于不同场景,举例来说,空间上的图像识别应用的是人工神经网络,而具有时序性的自然语言理解、事件判断则应用脉冲神经网络。“比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天机芯不仅能识别交通信号灯,还能根据时空信号判断道路拥堵等事件。”
  也就是说,这款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面更宽。“视频中无人自行车安装了天机芯片后,语音识别通过脉冲神经网络,图像识别和目标跟踪利用人工神经网络,自行车自平衡通过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实现。一个芯片同时集成了三种不同网络框架的智能算法。”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中心研发的“天机芯”,可以驱动无人智能自行车实现自平衡、动态感知、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语音交互、自主决策等功能。新京报记者 张璐摄
  华宝洪说,为将产学研结合,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孵化了灵汐科技公司,对核心技术进行产业化,提供商业化的类脑计算服务。目前,天机芯2用来验证一个芯片支持多种神经网络。天机芯下一代将实现产业化,今年底或明年初,高中低档芯片产品和配套软件工具链将面市。“产品应用的场景很多,比如在智慧教育中,芯片不仅能识别语音,还能理解语义,了解上课的内容和重点,从而进行辅助教学。
  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国第一
  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在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地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占全国1/3左右;已经运行、在建、拟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9个。截至2018年底,北京地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1.2件,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北京市建设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搭建关键技术平台,组建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支持科学家勇闯科技前沿“无人区”。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探索推行经费管理“负面清单”制度,不设科目限制,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
  三大科学城成创新高地
  “三城一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北京市科委公布了三大科学城的最新建设进展。其中,中关村科学城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和平台建设,在前沿新材料、碳基集成电路等领域布局一批关键共性、前瞻引领、颠覆性技术项目。
  怀柔科学城集中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展开,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建设顺利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可研报告已获批复,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和子午工程二期正在加快推进可研审批。5个首批开工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整建制搬迁入驻。
  未来科学城布局建设氢能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吸引中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小米智慧产业基地等入驻,形成多元主体创新格局。加速东、西区联动,完善综合服务配套,推动沙河大学城科教融合。
⊙记者:张璐编辑刘丹校对陆爱英
3# 峨眉山
 孽角 发表于: 2019-4-7 11:07:09|只看该作者

上海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圈 民企牵头“类脑芯片”研发转化平台运行

源自:解放日报
原文标题:上海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圈 民企牵头“类脑芯片”研发转化平台运行

  “类脑芯片”是一类模仿人脑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芯片,随着欧盟“人脑计划”等科研计划的实施,这类新一代芯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前沿科技领域。近日,上海市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长阳创谷投入运行,旨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上海开展这一国际前沿探索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圈。
  “这是上海首个由民营企业牵头发起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市科委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谭瑞琮介绍,“既发挥了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特点,也能为民营企业带来一批高科技项目等资源。”上海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新型研发机构,支持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运行后,有望为社会力量兴办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新的样板。
  民企有动力建非营利机构
  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由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这家企业由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杨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成立,新智数字这家民营企业占股60%。
  根据功能定位,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是非营利性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从事共性技术研发与转化,提供共性技术服务,不做产品销售,平台收入只用于自身发展,不对投资方进行分配。那么,民营企业为何有动力参与建设这种非营利机构呢?谭瑞琮分析说,投资建设功能型平台,可以让民营企业获得更多高水平的科研资源,如联系高层次科技专家、聘用高水平技术人才、开展高质量产学研合作;同时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业打造创新生态圈,并通过投资、孵化科技项目,在生态链下游创造赢利机会。
  新氦类脑智能市场总监马锐介绍,新智数字的主营业务与类脑芯片、片上智能系统密切相关,新氦类脑智能研发的技术可以用于新智数字提供的应用场景。此外,新氦类脑智能与产业界、资本界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能发挥产业资源聚集优势,对培育的优秀项目进行多元赋能,还能向科研团队反馈最新的市场动态。
  今年2月,首批项目团队入驻这个功能型平台,将研发类脑芯片、片上智能系统以及其它人工智能技术。在位于长阳创谷的新氦类脑智能公司,项目团队不仅能使用人工智能高速芯片验证实验室、产品设计中心等区域的一流硬件设备,还能与新氦类脑智能研发团队交流合作,得到技术服务。
  在人工智能高速芯片验证实验室,记者看到了多台高端芯片设计测试设备。据谭瑞琮介绍,采购这些设备的资金来自市区两级政府,市发改委、市科委、杨浦区政府承担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的3年建设和运行经费。以后,市区两级政府将根据平台的服务成效,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后续补贴支持。
  模拟人脑研发颠覆性技术
  脉冲神经网络芯片是一种典型的类脑芯片。邹卓博士将在功能型平台的支持下,从事相关研究。这种颠覆性技术旨在模仿人脑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有望实现比目前主流芯片能效更高、可塑性更强的计算。
  “传统的计算机都是冯·诺依曼结构,与人脑有很大差别。”邹卓解释说,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计算模块和存储模块是分开的,CPU(中央处理器)执行命令时,要先从存储模块读取数据,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功耗浪费。人脑的计算频率虽然远不如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但功耗要低几个数量级,仅为20瓦左右,功率密度仅为15毫瓦/立方厘米左右。这种优势源自人脑的结构:它有850亿~1000亿个神经元,通过海量的突触传递神经信号。这种网状结构具有扁平化、并行化特点,以神经信号传导为中心,从而形成了能耗低、可塑性强等优势。
  随着摩尔定律“尺缩”难度日益增大,许多科学家开始模拟人脑,研发脉冲神经网络芯片与系统、存算一体化架构、利用忆阻器实现神经拟态计算等新兴技术。其中,脉冲神经网络芯片与系统是未来神经拟态计算机的基础,它用大规模并行处理单元模拟神经元,并用网络化互联模拟突触。
  在这个领域,曼彻斯特大学团队研制的SpiNNaker(脉冲神经网络架构)已具有国际影响力。在欧盟“人脑计划”支持下,这台拥有100万个处理器核、1200个互连电路板的超级计算机去年完成升级,能同时进行200万亿次操作。而在美国,IBM、英特尔等巨头企业也在加紧研发脉冲神经网络芯片及其系统。
  如何在这个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前沿领域,加速我国科研团队的研发与成果转化?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功能型平台能助一臂之力。马锐表示,平台致力于打造基于类脑计算与人工智能芯片的产业发展引擎,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平台,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功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2# 四姑娘山
 文思泉涌 发表于: 2019-4-2 11:52:32|只看该作者

上海建立类脑芯片研发转化功能型平台

源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标题:上海建立类脑芯片研发转化功能型平台

  打通“芯片+AI智能+应用场景”产业链
  上海建立类脑芯片 研发转化功能型平台
  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日前在上海杨浦“长阳创谷”正式建成启用,构建集人才、技术、数据、产品及行业应用场景于一体的生态圈。
  据介绍,类脑芯片是人工智能芯片中的一种架构,模拟人脑进行设计,因其独特的结构相比于传统芯片,在功耗和学习能力上具有绝对优势。
  “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将为入驻的人工智能种子团队提供全方位的行业资源。比如,边缘计算研究方向团队可以使用现有的复旦大数据中心,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大数据试验场。再如,无人驾驶研究方向团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无人驾驶实验。”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总经理江伟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杨浦区科委副主任童惟平表示,复旦大学、杨浦区政府、新智集团三方共同出资组建上海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运营主体成功申报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成为上海市首批规划的18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之一。
  新氦类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马锐介绍,平台拥有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环境与技术支持、芯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试验支持、学术人才知识库以及创业与商业拓展支持四大核心能力。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试验场将建设具有视觉、语音、生物信号等典型应用场景数据的大数据库,可提供海量实验数据,帮助合作团队缩短从芯片研发到产业转化的时间。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所在的“长阳创谷”已被列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点,平台将借助“长阳创谷”创新创业活跃、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打通“芯片+AI智能+应用场景”的生态产业链。(经济日报 记者:李治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5 21:29,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