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43|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纪实·新闻贵州“蜂·莓”产业“钱”景广阔

 [复制链接]
源自: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贵州“蜂·莓”产业“钱”景广阔

  新技术促进果农蜂农双丰收
  贵州“蜂·莓”产业“钱”景广阔
科技人员在蓝莓开花期指导蜂群管理。
科技人员在蓝莓园区开展蜜蜂巢脾健康检查。
科技人员对蓝莓蜂蜜进行检测。
  ▲ 贵州科学院:着力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试验
  多年来,贵州各地零星引进蓝莓栽培,由于没有系统的栽培试验,品种杂乱,多遭失败。近两年来,贵州科学院在调研、总结前期引种栽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进适应南方及贵州山地栽培的南高丛和部分北高丛类品种,精心布置试验点,分别在黔东南、遵义、贵阳、毕节4个市州的5个生态区建立试验点,进行栽培筛选试验。同时对我省前期栽培的蓝莓园,施用新技术方法,并开展了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增产效果。遵义播州试验点辐射带动了凤冈、绥阳等县贫困村的产业化发展,2018年在凤冈县6个贫困村发展了2000多亩。
  各试验示范点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人员和生产管理农民工,确保了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为辐射带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蓝莓项目实施,除了把蓝莓栽培技术引向项目区,更重要的是把科研人才团队引向了项目区,整合了人才资源、土地资源和资金,加强了科技人员与投资企业、产业大户的紧密结合,使以前缺乏技术支撑、多年不见成效、累遭失败的企业和大户重见光明,企业增强投资信心,产业发展有了保证,群众增收多了渠道。2017年底至2018年春,黔东南州丹寨、黄平、麻江等三个县新建蓝莓产业基地2.5万亩,在遵义凤冈县6个贫困村共建蓝莓产业扶贫基地2000多亩。2017年仅麻江县主产区蓝莓总产值就达3亿元以上。2018年采收期,全省年产值超过10亿元。早期5月成熟的鲜果远销上海、北京、西安、广州、香港、浙江、福建,售价均在60元/公斤以上,产品供不应求。农民增收8000万元以上,季节性务工民工个人增收8000元。
  与此同时,贵州科学院蓝莓产业团队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从食安云质量认证把控,产业技术支撑等方面,为产业提供服务。目前支撑合作单位和企业28个、农场10个,分布于全省6个州市40多个县,点多面广,辐射带动性强。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推广应用新技术已达10万亩以上,新建产业基地5多万亩,已覆盖80多个县。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种植户得到了实惠,夯实了产业、精准扶贫基础,成效显著。
  ▲ 贵州省农科院:开展提高蓝莓授粉成功率技术攻关
  蓝莓花朵的倒钟外形结构,不利于自花授粉和传粉昆虫的授粉,再加上蓝莓花期低温阴雨天居多,蓝莓的坐果率低甚至出现不坐果,极大地阻碍了蓝莓产业的发展,如何提高蓝莓授粉成功率成为蓝莓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2014年起,省农科院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蜂业研究团队应用生物农业技术,开展提高蓝莓授粉成功率的技术攻关。经过多次筛选和尝试,成功引入“华中生态型中华蜜蜂”作为蓝莓授粉的新媒介,有效解决了蓝莓授粉难的问题,由此形成了中华蜜蜂为蓝莓授粉的一整套新型技术体系,在全省蓝莓种植县广泛推广应用。
  2015年至2017年,省农科院引入的2650群华中生态型中华蜜蜂基本覆盖了麻江县蓝莓产区,为8个贫困村、740户贫困户以及超过3150个贫困人口提供蓝莓授粉服务。
  短短3年,麻江全县授粉蜂群数量由2015年的150群,扩增到2017年的1700群。“蜜蜂打工族”的加盟,大大提高了蓝莓坐果率和结实率,改善了蓝莓果实品质。经现场测产验收,蜜蜂授粉的蓝莓,果粉均匀,果径大,果园产量平均可提高三成,其含糖量、维生素C等指标显著高于未授粉的蓝莓果实。市场鲜果销价格随之上涨,每公斤高于普通蓝莓5-10元,果农每亩平均增收超过人民币4000元。
  同时,蓝莓泌蜜丰富,花量大,花期集中,有助于形成商品蜜。在低温阴雨的花期,中华蜜蜂耐寒、采集性强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短短一个月的放蜂采蜜授粉,每群蜂平均可生产蓝莓蜂蜜9公斤。
  4月28日,贵州省农科院将召开贵州蜜蜂授粉产业发展研讨会,与麻江县政府、贵州养蜂学会、蓝莓协会和蓝莓加工企业合作,联手申报建立1200亩“中国养蜂学会-中蜂蓝莓授粉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授粉技术,以期为我省蓝莓产业提供授粉蜂群和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助推麻江县发展独具特色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记者:周静 徐梅 裴晓红)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qwer222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qwer222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qwer222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qwer222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qwer222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qwer222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一季度贵州省自然灾害总体偏轻 以风雹地质灾害为主 教育部:到2022年缩小城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差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25 08:02, Processed in 0.156001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