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358|回复: 3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文物·古迹达州现明代石刻 记载400年前一家人凿路义举

 [复制链接]
源自:华西都市报
达州现明代石刻 记载400年前一家人凿路义举
魁字石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出川怎么办?在古代,川东地区有一条出川的交通要道,那就是盐茶古道。
  日前,在川陕盐茶古道达州万源市石塘通天观段,继发现“魁”字石刻后,又发现明代石刻,为研究古道在历代时期促进历史、文化、民族融合、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补充。

发现:古道旁存明代石刻
  日前,万源市石塘乡文广站工作人员在整理乡志、普查全乡文物时,偶然在该乡衫林湾村通天观盐茶古道旁发现一处明代石刻,这是继此处发现“魁”字石刻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该幅石刻与“魁”字石刻属同一崖壁。
  虽然历经风雨侵蚀,但石刻四周的祥云图案和所撰字迹仍然清晰可见。根据石刻上的记载显示,该石刻雕刻于明朝万历八年秋(即公元1580年,距今已有434年),文字记叙了一个名叫杨其的人与其妻子带领一子两儿媳大发善心,在陡峭的岩石上开凿出石梯三丈四尺的义举。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思娴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思娴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思娴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思娴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思娴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思娴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孙东东:现行学生军训模式弊大于利 王岐山:在推进反腐治本 公务员薪酬制度也在改
2# 四姑娘山
 楼主|思娴 发表于: 2014-8-27 08:53: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古道:通天观段保存完整
  据查证,万源石塘川陕古道上接陕西省盐场关、渔渡坝、固县坝至定远(今镇巴),下接万源白沙、固军至宣汉县抵达州。
  古道在崇山峻岭中游走,险阻要冲如锁钥、道路崎岖似羊场,不知是何年何人修建。单是石塘乡这一段,自黑滩子到通天观长约40里,皆用1.3米~1.5米的青石板铺成,并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
  岁月沧桑,历经洪水冲袭和人为改道,坝下的石板路已不复存在,从碗厂沟到通天观的一段石板路却至今保存完好,也是整个川陕盐茶古道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并仍然有人通行,成为盐茶古道极为壮观的一道风景线。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思娴 发表于: 2014-8-27 08:53:00|只看该作者
探访:古道尚存很多古迹
  经过实地探访发现,在通天观峰顶一个刻有“魁”字的石刻。石刻在距地面5米的青石崖壁上,坐东向西,字凿于高1.8米、宽1.6米、深7厘米的平顶龛内。当地曾流行说,这段路陡峭阴森,古代经常出现有人摔伤、迷失等怪事,为了辟邪,当地的人请工匠篆刻了此字,并用红漆刷之,意为“斗鬼”。
  在“魁”字石刻下方12米处有一小庙,庙内两侧墙内嵌有3块碣形碑,碑文漫漶,依稀可见落款“嘉庆九年(1804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民国·菖·菖年”字样。
  此外,在古道上还发现一碣形碑,高1.67米,宽0.7米,从上至下阴刻楷书大字“张大老爷德政”(张大老爷,即光绪五年【1879年】时任太平县知县的广西临川进士张永熙)。
  旁边还附有其乘马经过通天观的即兴赋诗,诗云:马头今日到通天,四壁云山落眼前,鉴我最真泉有水,清流一曲漾漪涟。
4# 金佛山
 楼主|思娴 发表于: 2014-8-27 08:53:00|只看该作者
贡献:提供宝贵的资料补充
  漫漫古道,从历史的纵深处穿越而来,任人感叹它的宏伟、厚重;凭人猜尽它的繁华、没落,却没有人知道它确切的开凿年代。
  “从目前发现的文物推测,这条古道最晚应该开凿于明代中期,往前可追溯到唐代,至今可能有近千年的历史。”万源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次发现的石刻,对研究川陕古道的修建以及明朝的婚姻制度有很大的作用;也为研究这条古道在唐、宋、明、清历代时期促进历史、文化、民族融合、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补充。
  宋乾玉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邹辉/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9 08:53,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