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475|回复: 15

[官员原中顾委委员人大老校长袁宝华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复制链接]
  袁宝华(1916.1~2019.5.9),河南南召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1935年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回到家乡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到中央组织部工作,1945年赴东北。曾任中顾委委员、国家经委主任。
  2019年5月9日上午,袁宝华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文思泉涌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文思泉涌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文思泉涌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文思泉涌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文思泉涌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文思泉涌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X战警》内地提前北美一天终结,“一美”“法鲨”回归 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风起,能否诞生中国的“特斯拉”?
15#
 孽角 发表于: 2019-5-13 10:08: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袁宝华生前寄语中国企联:忘不了共同奋斗的时光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袁宝华逝世前视频寄语中国企联:永远忘不了共同奋斗的时光

  103岁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2019年5月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就在袁宝华逝世前不久,袁宝华孙女袁娅在一档节目中讲述了她跟爷爷的故事。
  据“总裁读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5月10日消息,前不久,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来到总裁读书会,分享了《袁宝华回忆录》这本书。
  消息透露:“在节目中,103岁高龄的袁宝华先生用视频的方式送给企业家们三句寄语。希望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新时代谱写新篇章!103岁高龄的袁老,他的睿智,他的眼光,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袁宝华孙女袁娅在节目中讲述了她跟爷爷的故事。”
  节目中,现任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的袁娅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爷爷袁宝华对自己言传身教的细节。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更为珍贵的是,在总裁读书会官方微博上,公布了103岁高龄的袁宝华生前对企业家、中国企联的三句寄语。
  袁宝华在这段时长38秒的视频中说:“祝贺中国企联成立四十周年。我永远忘不了在中国企联与大家共同奋斗的美好时光。我希望大家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为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根据总裁读书会官网介绍,该会是在中国首创的通过在线学习沙龙、电视节目、现场实战课程和全媒体内容出版,把商界巨子、名师学者与高端会员聚集在一起,线上线下结合的高端智慧分享与社交平台。
  袁宝华在视频讲话中提到的“中国企联”指的是中国企业联合会。根据该会章程,该会是由企业、企业家和企业团体自愿结成的联合组织,是国际雇主组织的中国唯一代表。该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该会的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袁宝华生前是中国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
  103岁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逝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4#
 sunsu888 发表于: 2019-5-13 07:37:52|只看该作者

河南大学悼念校友袁宝华:他在此走上职业革命道路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母校河南大学刊文悼念校友袁宝华:他在此走上职业革命道路

  103岁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2019年5月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消息发布之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纷纷发文悼念老校长袁宝华。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发文悼念袁宝华的不仅是他曾经掌校多年的中国人民大学,还有他曾经就读的河南大学;河南大学在袁宝华逝世后通过官网连续发文《袁宝华与河南大学》《难忘专访袁宝华》,纪念这位著名校友。
  河南大学方面表示:作为河南大学校友,袁宝华非常关心和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85岁高龄时仍然担任河南大学北京校友会名誉会长。他在担任领导职务后多次亲临母校视察工作,并在建校80周年时欣然为母校题词。2002年7月,河南大学90年校庆前夕,学校专门派记者对袁宝华进行专访。
河南大学新闻网 图
  根据《袁宝华与河南大学》一文介绍:“袁宝华1916年生于河南省南召县一个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民主思想的启蒙使他在儿童时代就追求进步,渴望光明;家中丰富的藏书,又使他初步认识了古今哲人,饱览了中外名著。这些都给他以深刻的启迪。”
  “1931年秋,袁宝华考入河南大学预科。在有着爱国主义传统的河南最高学府,这位血气方刚的青年入校仅一个月,就以他独特的成熟和坚强的信念参加了共青团。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河南省会开封抗日救亡运动更是此起彼伏、怒潮滚滚。年仅15岁的袁宝华对国土沦丧痛不欲生,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他率先参加河南大学抗日救国会,成为该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进步教授嵇文甫、王毅斋多次在讲坛上发表激昂慷慨的演说,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也更坚定了他所选择的革命道路。”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他带头节衣缩食捐款捐物慰劳十九路军抗战将士,并和社会学系三年级学生康午生(即王国权)一起,发起组织‘反帝读书会’,秘密印发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的红军战斗捷报,宣传中共抗日主张,鼓舞河大师生进一步掀起爱国救亡运动新高潮。1933年,他又和进步学生一起支持嵇文甫、王毅斋先生,发动爱国教授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呼吁集体签名拥护宋庆龄提出的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对日作战六条纲领。河南大学教授有50余人在请愿书上签名,占当时教授总数的98%。师生群情激昂,同仇敌忾,决心与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到底,引起河南教育界的强烈反响。”
  “1934年,袁宝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大学(今北京大学)经济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积极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华北自治’,坚决要求政府抗日雪耻。1936年9月,他再度来到母校河南大学经济系四年级借读。1937年11月,河南大学胡得龙、袁宝华带领王锡璋等一部分中共党员赴南召县,胡得龙任中共南召县委书记,党吉臣任组织部长,以袁宝华、王锡璋、张了且、顾雅亭等河南大学同学为基本力量,组织了‘南召抗敌自卫团’战地服务团,建立抗日武装,打击敌人,保护群众。南召县李青店当时被誉为‘小延安’。从此,袁宝华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历任中共南召县委书记、南阳地委委员和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等职。”
  “1992年,河南大学庆祝建校80周年时,袁宝华曾欣然命笔,写下了苍劲有力的题词:‘华年似流水,俯仰已白头。春风化雨时,峥嵘岁月稠。有负桃李教,愧贻蒲柳羞。入梦塔影秀,犹念校景幽。难逢旧朋聚,喜从故园游。经营八十载,壮志展宏猷。任重征途远,明朝更风流。’2002年7月他对前往看望他的河南大学领导同志说:‘我们每个人不仅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而且应有危机感。河南大学应为河南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难忘专访袁宝华》一文则是《河南大学报》2002年9月采访袁宝华时的作者撰写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写道:袁宝华先生对河大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作者)记得他当时开口的第一句就说:“我和河大的关系很密切。”袁宝华先生详细讲述他们袁氏兄弟和河大的特殊缘分:1931年,他和大哥、三哥一起来到开封,大哥考入了河大生物系,他和三哥则一起考入了河大附中。兄弟三人虽说一个读大学,两个读中学,但他们三人却同时都住在河大园里,因为,当时河大附中的学生和大学生一样,都住在河大校园里,不同的是大学生住两人间,中学生住六人间。袁宝华先生当年的宿舍就在铁塔旁边。
  作者最后写道:翻看着当年的工作日记,看着上面的记录,似乎依然可以感受到袁宝华等几位老校友的音容笑貌,感受到母校在他们身上刻下的深深印痕,更可以感受到他们报国荣校的拳拳深情,诚可谓“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103岁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逝世
13#
 要有信仰 发表于: 2019-5-10 22:47:42|只看该作者

袁宝华:96岁时仍思路清晰谈发展 还亲自出门送客

源自:新浪新闻综合
原文标题:专家追忆袁宝华:96岁时仍思路清晰谈发展,还亲自出门送客

源自:红星新闻

  5月9日,红星新闻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获悉,原中顾委委员、国家经委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和党组书记袁宝华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5月10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袁宝华先生的遗体送别定于5月21日(星期二)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袁宝华
  据公开资料介绍,袁宝华,1916年出生,河南南召人。1931年考入河南大学附属中学,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回到家乡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到中央组织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袁宝华先后在东北工业部、重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物资总局、物资管理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重要经济管理部门担任领导职务。1985年到1991年间,袁宝华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是中国质量管理协会(中国质量协会前身)的创建者、中国质量协会名誉会长。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朱镕基曾称袁宝华为他最好的启蒙老师,是他一直努力学习的榜样。
  “96岁高龄袁先生,对我们来说还是领导,竟然起身将我们送到大门口。”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回忆七年前去袁宝华家中拜访情景,依然无限感慨。
2015年5月,《袁宝华文集》出版发行,该书由朱镕基作序 图据东方IC

1、追忆人:河南大学基建处处长时瑞刚
袁宝华曾称从学生赶走校长一事中得到教育

  5月10日上午,得知袁宝华先生逝世,河南大学基建处处长时瑞刚感到很震惊。17年前,2002年他曾作为校报记者到北京采访过袁宝华,袁宝华给他讲述了1931年到1934年在河南大学附中求学的经历。
  袁宝华1931年从南阳初中(河南省立第五中学)毕业后,考上河南大学附中,成为河大附中第一届学生。
  在时瑞刚的文章中记述了袁宝华三年中学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九·一八事变”,“在上初中时,袁宝华是不问政治的,看报纸只看白皮报,大标题都不看。到高中后,刚开学就遇到“九·一八事变”,这时他开始注意政治了,因为关系到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危亡了。每天看报,天天看报,宿舍的同学,也很注意,一个房间住着六个人,一天到晚就讨论这件事情。学校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进步教授嵇文甫、王毅斋多次在讲坛上发表激昂慷慨的演说,讲解当时的政治局势,披露国民党的反动罪行和日本鬼子的罪恶行径。给他留下难忘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他所选择的革命道路。年仅15岁的袁宝华就毫不犹豫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中。他率先参加河南大学抗日救国会,成为该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另一件事就是,河大附中的学生赶走了压制学生进步思想的校长让袁宝华很受教育。袁宝华回忆“当时附中的校长不叫校长,叫主任,校长还是河大校长,主任是李鸿斋,大胖子,人很有魄力,能干,可是他压制同学们的进步思想。那时,同学们想看进步书籍,开一些讨论会,他反对。社会科学组的同学带头来反对他,其它几个组跟着反对,后来把他赶走了,这个对袁宝华的思想也是很大的教育,只要能够团结起来,进行斗争,就能够取得胜利”。

2、追忆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
袁宝华慈祥宽厚,对学校工作也很关心

中国人民大学发微博悼念老校长袁宝华
  5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最近一次见到袁宝华先生是今年春节前夕,在他印象里“袁校长是一个非常慈祥、待人宽厚的老人,他对学校的工作非常关心,帮助学校出谋划策,做出了巨大贡献。我每次见到袁校长他都会谈到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新校区建设。袁校长逝世学校师生和校友都表示哀悼”。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发文《今天,“我们的老校长”袁宝华,永远离开了》,称袁宝华老校长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老校长”是人大师生至今仍保持的对他的亲切称呼。
  文章介绍,袁宝华老校长出生于1916年1月,长期担任我国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1985-1991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在长期的实践中,袁宝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并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方法转化为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由此,袁宝华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袁宝华老校长在人民大学任职期间,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模式与道路,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始终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改革,不断创新,鼓励学术研究面向实践、面向改革开放主战场,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学校学科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学术影响力大大提升。他始终尊师重教,民主办学,经常深入广大师生听取意见和建议,与教师谈心交友,与青年学生座谈交流,被誉为“我们爱戴的老校长”。
  卸任后,他仍然长期关心学校发展,担任了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并积极为学校“双一流”和通州新校区建设出谋划策、发挥作用,他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文章称,在袁宝华的倡议和推动下,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机构,随后中央也决定组建国家行政学院,由中国人民大学负责筹建工作,他亲任筹备组组长,带领筹备组积极推进领导班子建设,确定培训方案,制定章程,选择校址,招揽专家学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的建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章还提到,袁宝华还是我国MBA教育的开拓者,提出“中国也要发展技术型的工商管理硕士”,曾担任第一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3、追忆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
先生对晚辈格外关怀,家里的陈设和吃的都很朴素

  谈起七年前拜访袁宝华,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对红星新闻记者说:“这是影响我一生的一次交谈,七年过去,至今想起来还是感到温暖。”
  七年前冶金规划研究院四十周年院庆,李新创到袁宝华家中邀请其为院里题词。李创新回忆道,“96岁高龄的袁宝华先生不仅亲笔题词。因为我是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的院长,袁宝华先生也在冶金战线上工作过很长时间,他就跟我谈革命、建设的经历,跟我回顾我们国家工业发展的历程。特别是对钢铁工业的发展,从钢铁工业如何起步,到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老先生思路非常清晰,如数家珍”。
  李新创说,“当时在袁宝华先生家,发现先生家里的陈设和吃的都很朴素,他待人宽厚。他的长寿与简朴的生活和宽厚的胸怀分不开。老先生对工业界的晚辈格外关怀。我们非常感恩”。
  谈到袁宝华先生对工业领域的成就,李新创不住地称“贡献真的巨大”。李新创说,“总结起来,我觉得袁宝华先生有三点非常了不起,第一个作为工业老前辈,他们那一代人为我们打下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到今天我们国家钢铁产量已经占到全球一半,成为一个极具竞争力的产业。这都离不开老前辈的付出。第二点,关键的是他有理论,他有太多著作,真正形成了一套指导工业发展的方略。第三点,就是老先生对年轻一代的关怀。当时我们考虑到袁先生年事已高,不方便耽误老先生太多时间,没想到题词完,袁先生还送了我们院一整套文集,最后结束我们离开,96岁高龄袁先生,对我们来说还是领导,竟然起身将我们送到大门口”,“他的修养层次,对年轻人的关爱和鼓舞,令人难忘。这么多年过去,我想到与老人家在一起的情景仍然感到很温暖,确实也很激励我们这些晚辈把工作做好”。
  5月10日,为悼念袁宝华先生,冶金工业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袁宝华的文章,编者按中称,“袁宝华同志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今天我们特别选编了袁宝华同志曾经写过的一篇回忆共和国工业艰难起步的文章,向袁老表达深深的敬意!辉煌青史留。袁老,一路走好!”。
  红星新闻特约记者 吴阳 发自北京
  103岁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逝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
 蓝色简单 发表于: 2019-5-9 21:08:00|只看该作者

人民大学发文缅怀袁宝华:“我们的老校长”永远离开了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人民大学发文缅怀袁宝华:“我们的老校长”永远离开了

  新京报快讯(记者:冯倓秋)5月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逝世,享年103岁。他曾长期担任我国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朱镕基曾称袁宝华为他最好的启蒙老师,是他一直努力学习的榜样。
  5月9日晚间,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通过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今天,“我们的老校长”袁宝华,永远离开了》一文,表达深切缅怀。文中强调,袁宝华老校长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的老校长”是人大师生至今仍保持的对他的亲切称呼。
  以下根据文章内容整理。
  袁宝华老校长出生于1916年1月,1985~1991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在长期的实践中,袁宝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并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方法转化为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由此,袁宝华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从政府部门转入高校,袁宝华身上没有“官架子”,有的是老革命家的谦和与干事创业的激情。
  在人民大学,他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根本力量,予以高度重视。袁宝华在1993年全国第一个教师节上大声疾呼:“尊师重道,天经地义”“应该感谢教师──国家建设的功臣!”
  袁宝华的发声激励了一代人民大学的老教师,许多老教师,至今提起此事都仍然激动不已。他们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袁宝华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办好人民大学的决心,看到了人民大学将会有一个大发展的前景。
  “文革”期间,人民大学办学遭到严重破坏,各学科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对此,袁宝华提出“要把人民大学办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在他的倡议下,人民大学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领导小组,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等新的四门政治理论课。
  他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密切联系实际,既要联系我国的实际,又要联系当代世界的实际,还要联系青年思想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实际。即便在卸任之后,袁宝华依然非常关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
  袁宝华在担任校长期间,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爱与知识分子交朋友,且总能跟学生们打成一片。他身体力行,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人才。
  多年来,他与老教授、老专家赤诚相待,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他们中像胡华、宋涛教授等许多人都成了知心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015年,汇集袁宝华老校长在经济建设、物资管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管理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重要论述、访谈和诗词的《袁宝华文集》(十卷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整理出版。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为《袁宝华文集》作序,出席出版座谈会并讲话。序言中指出,《袁宝华文集》对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座谈会现场,朱镕基愉快地回忆了60多年前与袁宝华共事的经历,并称宝华同志是自己最好的“启蒙老师”。袁宝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其对同事的信任关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说,“宝华同志在其80年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他的系列著作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也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宝贵文献。”
  新京报记者冯倓秋校对何燕
11#
 wsch1688688 发表于: 2019-5-9 20:04:14|只看该作者

人民大学官方悼念老校长袁宝华:我们爱戴的老校长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中国人民大学官方悼念老校长袁宝华:“我们爱戴的老校长”

袁宝华 资料图
  103岁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2019年5月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消息发布之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纷纷发文悼念老校长袁宝华。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9日晚间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发文《今天,“我们的老校长”袁宝华,永远离开了》,悼念袁宝华校长。
  文章开篇披露:今天(2019年5月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他有着矢志不渝的国家情怀,心系天下的教育情怀,真挚浓烈的人大情怀,他是我们爱戴的老校长,今天,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文章介绍:袁宝华老校长出生于1916年1月,长期担任我国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1985-1991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在长期的实践中,袁宝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并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思想方法转化为系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由此,袁宝华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文章透露,在人民大学任职期间,袁宝华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大力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和作风,积极探索中国共产党创办高等教育的模式与道路,着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始终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改革,不断创新,鼓励学术研究面向实践、面向改革开放主战场,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学校学科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学术影响力大大提升。
  袁宝华始终尊师重教,民主办学,经常深入广大师生听取意见和建议,与教师谈心交友,与青年学生座谈交流,被誉为“我们爱戴的老校长”。
  卸任后,袁宝华仍然长期关心学校发展,担任了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并积极为学校“双一流”和通州新校区建设出谋划策、发挥作用,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还十分重视国家行政管理干部的教育,在长期的领导工作中把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文章披露,在袁宝华的倡议和推动下,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机构,随后中央也决定组建国家行政学院,由中国人民大学负责筹建工作,他亲任筹备组组长,带领筹备组积极推进领导班子建设,确定培训方案,制定章程,选择校址,招揽专家学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的建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文章提到,袁宝华也是我国MBA教育的开拓者,提出“中国也要发展技术型的工商管理硕士”,曾担任第一届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103岁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逝世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0#
 孽角 发表于: 2019-5-9 19:34:26|只看该作者

袁宝华在人大:要把人大办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袁宝华的人大岁月:要把人民大学办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

  编者语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国企业报社方面获悉,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2019年5月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消息发布之后,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纷纷发文悼念老校长袁宝华。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人大新闻网2017年刊发的文字《“老校长”的浓浓人大情──袁宝华在中国人民大学》记录了袁宝华在人民大学的不少工作细节。
  以下为《“老校长”的浓浓人大情──袁宝华在中国人民大学》全文:
  2017年9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喜迎建校八十周年之际,人民大学师生非常熟悉的“老校长”、102岁高龄的袁宝华如约而至,准时出现在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暨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现场。
  这位曾参与发起成立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并长期担任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的老校长,从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首次设立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以来,第4次出席颁奖典礼,亲自见证这一奖项颁给那些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值得载入史册的名师大家。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校友李让所说,“尽管毕业多年,但宝华老校长对我的勉励犹在耳畔,他那凝重的神情让我难以忘怀。”1991年,还在历史系上学的李让编写了一部36万字的《中国历史小词典》,请袁宝华同志题词,老校长欣然题词“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前夕,袁宝华同志已经是经济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他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被誉为“共和国建设的高级工程师”。
  与宝华同志一同共过事的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曾高度评价袁宝华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他在《袁宝华文集》出版时表示,“宝华同志在其80年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他的系列著作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也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宝贵文献。”
  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正处于风云际会、奋力前行的关卡。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临近古稀之年的袁宝华同志接受中央任命,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和党组书记,到人民大学全面主持工作。
  从1985年到1991年的六年半时间里,袁宝华同志带领学校党政领导一班人在坚持弘扬人民大学优良办学传统的前提下,坚决纠正“文革”遗留的极左思潮,振聋发聩地提出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勇于改革,不断创新,进一步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优势。在他兼任人民大学校长和党组书记期间,学校各项工作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办学面貌也为之焕然一新。
  虽然袁宝华在人民大学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当时许多师生员工都曾与他有过交往,大家也都愿意找他吐露心里话。时至今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的口中,都还依然保持着对袁宝华的亲切称呼──“我们的老校长”。
  谈到袁宝华任校长时期学校的情形时,师生们仍能满怀感情地回忆起他在人民大学的点点滴滴,很多老一辈的人大人都说,袁宝华老校长在人民大学的六年半时间是人民大学复校以来改革和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喜见神州正崛起,再披彩霞作征衣
  1985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袁宝华同志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刚到任上,袁宝华就立即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花了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找学校的各级领导交流思想,跟老教授、青年教师一一谈心,倾听学生们的想法,召开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座谈会,从解决广大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入手,逐步理顺各种关系,迅速了解清楚了学校方方面面的基本情况。
1985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袁宝华为中国人民大学党组书记兼校长
1985年9月8日,袁宝华在开学典礼后慰问校工
  1985年9月开学典礼,刚到任的“新校长”袁宝华第一次与人民大学的师生员工正式见面,就明确地表达了自己要办好人民大学的决心。
  他说,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社会科学为主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大学,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大学,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革命根据地锻炼成长起来的新型大学。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已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要求我们今后要培养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建设人才。
1985年9月8日,袁宝华请王震、邓力群同志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开学典礼
  袁宝华特别强调扎根中国大地,提升整体办学实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可用的人才。
  当时,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大江南北掀起了阵阵新浪潮,经济领域由原来统得过死、管得过严的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开始向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过渡。面对市场探索、实践摸索中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原有的理论和“本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点力不从心。
  基于现实的巨大变化,袁宝华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大学很多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改革对学校教学科研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对此,袁宝华多次提出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制度,他强调要及时吸收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体系、新的方法和新的研究成果。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突出优势。他指出,科研应该面向实际、针对问题、立足现实,应该注意将科研同我国当前现实的重大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袁宝华还多次强调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提出要从确定选题、组织力量、研究过程、成果鉴定与发表等环节入手,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同国外学术界的交流和联系,要特别注意组织和调动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但另一方面,袁宝华时刻不忘人民大学的延安底色,强调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忘记人大的立学之根、丢掉人大的办学之魂。
  针对当时此起彼伏、众说纷纭的社会思潮,袁宝华提出要坚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把马克思主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将其置于党在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他还倡导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密切联系实际,更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地进行教学。
1986年4月14日下午,袁宝华率代表团访问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学院
  袁宝华从政府部门转入高校。但他身上没有“官架子”,有的是老革命家的谦和与干事创业的激情。在人民大学,他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根本力量,予以高度重视。袁宝华在1993年全国第一个教师节上大声疾呼:“尊师重道,天经地义”,“应该感谢教师──国家建设的功臣!”袁宝华的发声激励了一代人民大学的老教师,许多老教师,至今提起此事都仍然激动不已。他们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袁宝华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办好人民大学的决心,看到了人民大学将会有一个大发展的前景。

“放到岗位上,就要信任他,放手让他工作”
  在人民大学工作的最初两年,袁宝华把狠抓领导班子建设放在第一位。当时的人民大学,刚从文革中走出,复校还没有多久,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各项工作都亟待落实和推进。当时袁宝华就意识到,要保证学校各项改革和发展事业的顺利进行,首要的就是建设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和一支坚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他对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学新知、立新意、树新风。学新知,就是要学习新东西,包括政治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立新意,就是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有新见解、新思路、新章法、新要求;树新风,就是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防止和客服官僚主义。
  而要做到这三点基本要求,第一条就是要作风民主。从经济战线到教育领域,袁宝华始终将人的作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
  他一向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人民大学,不论是老教授、老学者,还是中青年教职工、学生,他都相见以诚、虚心倾听他们的意见。特别对于青年干部和青年教师,在选人用人上,袁宝华更是不拘一格。
  他指出,把年轻干部“放到岗位上,就要信任他,放手让他工作,出了事,领导承担责任”,对青年人既要培养使用,也要严格要求。袁宝华尤其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上挑担子,尽力为青年教师创造进修提高的机会。
  在袁宝华的关心和支持下,人民大学的师生们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一批青年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城市乡村、基层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一批反映真实社情民意的调查报告;一批卓有成就的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反映人民大学最新学术成果的《中国人民大学丛书》问世,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也正式创刊。
  1985年9月10日,袁宝华与中国人民大学执教40年以上的教师开座谈会,请他们对教学改革提建议
  1986年1月,在人民大学召开的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袁宝华作了一次报告,其中着重指出了关于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他指出,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保证,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扬民主,推进教职员工民主管理;就是要扩大院、系、所的自主权;就是要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克服职责不清、指挥不灵、办事不力的现象,职能部门要少一些决定权和批准权,多一些监督权。
  在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过程中,袁宝华一贯坚持和发扬民主办学的工作作风,他强调民主办学是进一步办好中国人民大学的根本出路和可靠保证,并进一步将人民大学的优良传统和校风概括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民主团结、艰苦奋斗”,号召大家继承和发扬这些光荣传统,使中国人民大学无愧于时代的要求。

“要把人民大学办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
  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人民大学就在国内最早设立了各种层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诸多学科、专业、教材大都肇始于中国人民大学。当时人民大学组织编写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像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科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思想通史《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第一部研究空想社会主义的专著《空想社会主义》等都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普及开来的,发挥了为全国高校培养和输送理论师资、担当“工作母机”的作用。
  “文革”期间,人民大学办学遭到严重破坏,各学科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对此,袁宝华提出“要把人民大学办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在他的倡议下,人民大学在全国高等学校中率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领导小组,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等新的四门政治理论课。
  袁宝华不断强调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我们要善于吸收人类一切有益的精神财富,随时了解和总结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经验,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创造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
  不仅如此,袁宝华还十分关注和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1983年,他参与设立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并在此后担任吴玉章基金委员会第二届到第五届主任委员。时隔近3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庆75周年之际,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于2012年首次颁发,成为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齐名的、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最高荣誉。
1987年5月15日,袁宝华邀请钱学森作“吴玉章学术讲座”第一讲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多年来在经济战线工作的经历,让他对此有了更为深刻和切身的体会。因此,在主掌人民大学教学科研工作全局期间,他大力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学科建设。
  即便在卸任之后,袁宝华依然非常关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1997年5月,他在吴玉章奖金基金委员会上进一步强调指出,捍卫马克思主义,就要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用创新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新发展、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我们的新实践结合起来。
1997年11月1日,袁宝华在中国人民大学建校60周年和吴玉章奖金颁奖会上讲话
  他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密切联系实际,既要联系我国的实际,又要联系当代世界的实际,还要联系青年思想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实际。
  袁宝华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他把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和青年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重要位置,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着眼,提出要发挥学校各级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学校党政领导和各个方面协调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他多次指出,当前最大的时机,就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同心同德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应该满腔热情地关注波澜壮阔的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中去。

他有一颗年轻的心
  袁宝华在担任校长期间,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爱与知识分子交朋友。他身体力行,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尊重人才。
  多年来,他与老教授、老专家赤诚相待,十分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他们中的许多人像胡华教授等都成了知心朋友,建立了很深的友谊。胡华教授在生前可以说与袁宝华无话不谈。
  他也与宋涛教授交往甚笃,两位老人时常互相牵挂着对方,有时间就一起谈心,交流对一些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看法。
  2000年12月,袁宝华参加宋涛教授从教60年活动,在现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向宋涛教授学习》的讲话,号召大家要学习宋涛教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始终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始终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2000年12月25日,袁宝华向宋涛教授祝贺他从教60周年
  到人民大学当校长时,袁宝华已经69岁了,但他有一颗年轻的心,总能跟学生们打成一片。1985年,在人民大学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的大会上,袁宝华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
  作为当年“一二·九”运动的参与者,他对学生们说: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青年学生要永远把握时代的脉搏,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一点是相同的。青年学生要与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这一点是相同的;青年学生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要有为革命献身的精神,这一点也是相同的。
  1991年12月,袁宝华从人民大学校长岗位上卸任。退下来之后,他仍十分关心人民大学的每一步发展,为人民大学的每一个进步感到高兴。在中国人民大学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袁宝华都曾不遗余力地给予过支持和帮助。
2002年7月8日,袁宝华在吴玉章奖金基金会委员会会议上讲话
2012年10月3日,袁宝华出席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暨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
  风雨八十载,彩霞征衣在。在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袁宝华在人民大学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对学校、对知识分子的期望,至今仍然时常在全校师生的耳畔响起。
  他期待在一代又一代的人大学子中,能尽可能多地培养出一批如毛主席所要求的“具有政治远见”的,不谋私利和充满牺牲精神的、脚踏实地和富于实际精神的“先锋分子”,为共和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源自:人大新闻网

  103岁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逝世
9#
 楼主|文思泉涌 发表于: 2019-5-9 16:08:00|只看该作者

朱镕基老领导 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袁宝华逝世

源自:新京报
原文标题:朱镕基老领导、“最好的启蒙老师”袁宝华去世

  5月9日,“政事儿”从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获悉,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袁宝华今日逝世,享年103岁。
  袁宝华出生于1916年,1985年到1991年间,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曾长期担任我国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中共十三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朱镕基曾称袁宝华为他最好的启蒙老师,是他一直努力学习的榜样。
  2015年5月,《袁宝华文集》出版发行,该书由朱镕基作序。
  在序言中,朱镕基说,“宝华同志是我参加工作后的最早领导,也是我一直努力学习的榜样。1951年夏,我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工业部计划处工作。当时宝华同志担任计划处处长,我刚出校门,不知道如何工作,更不知道如何待人接物,宝华同志就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他为人正直,工作勤奋,对人谦和,从不疾言厉色,总是使你感到他对你的信任、肯定和支持,让你敢于大胆地去工作。”
  当时,出版社举行“袁宝华系列著作出版座谈会”,卸任后很少出席活动的朱镕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朱镕基对《袁宝华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贺。他回忆了60多年前与袁宝华共事的经历,并称他是自己最好的“启蒙老师”。袁宝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其对同事的信任关爱都让他印象深刻。他祝愿进入百岁的宝华同志:寿超期颐,文垂百世!
  朱镕基说,“宝华同志在其80年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他的系列著作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也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宝贵文献。”
  《袁宝华文集》出版座谈会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出席座谈会并讲话,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主持座谈会。
  顾秀莲代表在场老同志发言。她说,自己和袁宝华同志一起工作12年,长期受他的指导帮助,深刻感受到宝华同志既是一位好的引路人,又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好“导师”。宝华同志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待人淳朴、清正廉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她表示,袁宝华系列著作是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要认真学习宝华同志的著作,学习他勤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时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也到场讲话,他表示,袁宝华系列著作全面展现了其在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工业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等领域的思想精髓,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难曲折的历史进程,对深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出生于1916年的袁宝华,青年时代就赶上国家剧变的年代。1935年,在北大地质系读书的他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在一首《八十述怀》的七律诗中,袁宝华写下了“少壮常怀济民志,垂暮犹存报国心”的诗句。
  自1985年到1991年间,袁宝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据人大官网报道,当时,袁宝华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大学很多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但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改革对学校教学科研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对此,袁宝华多次提出要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制度,他强调要及时吸收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体系、新的方法和新的研究成果。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突出优势。他指出,科研应该面向实际、针对问题、立足现实,应该注意将科研同我国当前现实的重大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同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使得科研成果能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袁宝华还多次强调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提出要从确定选题、组织力量、研究过程、成果鉴定与发表等环节入手,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同国外学术界的交流和联系,要特别注意组织和调动研究生及高年级学生的科研积极性。
  但另一方面,袁宝华时刻不忘人民大学的延安底色,强调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忘记人大的立学之根、丢掉人大的办学之魂。
  袁宝华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他多次强调,“教师是建设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师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功臣”,“尊师重教是天经地义的”。他强调“民主办校”的问题,指出“要把人民大学办好”必须“紧紧依靠全体师生员工”,“发挥教工民主管理的作用”。
  袁宝华对年轻教师和青年学生格外关心爱护。他说:“要提拔年轻干部。要大胆选拔、启用有才能的年轻人,把他们放到各级领导岗位,给他们锻炼机会,使他们很快成长起来。放到岗位上,就要信任他,放手让他工作,出了事,领导承担责任。当然对青年人既要培养、使用,也要严格要求,培养青年人也包括在学术上奖掖后进。”
  每年新学年开学,袁宝华都要举行学生座谈会,请新生谈入学感受,请老生谈暑假回家乡的情况,既沟通了思想,又提供了一个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平台。他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及其他假日,借回乡探亲、学业实习等机会,做社会调查,并亲自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论文集》撰写序言。
  2017年9月28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迎接建校八十周年之际,102岁高龄的袁宝华出现在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暨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现场。
  袁宝华简历
  袁宝华,1916年出生,河南南召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1935年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回到家乡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到中央组织部工作,1945年赴东北,先后担任中共县委书记和省青委书记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袁宝华同志先后担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处长,重工业部副局长、局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局长,物资管理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兼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1985年5月至1991年12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他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第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50多年来,袁宝华同志一直在国家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担任主要负责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对我国经济工作十分熟悉,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一贯主张,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尤其要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力主经济建设要走出中国自己的新路子。他认为管理科学不能停留在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圈子内,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要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他是我国管理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指出“人的研究是一切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家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并提出企业家要坚持进行“十大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清正廉明的企业经营者,要永葆创业青春。
  他在担任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和再次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任时,用了八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企业整顿,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深入进行企业改革,推动了我国企业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他十分重视职工教育,指出“职工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他在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的八年间,把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作为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组织实施。他是我国MBA教育的开拓者。他针对美国MBA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中国也要发展技术型的工商管理硕士”。我国的企业改革、职工队伍建设、企业家队伍建设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袁宝华同志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在经济建设、物资管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管理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多有论述,著作颇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8#
 零距离 发表于: 2019-5-9 16:08:00|只看该作者

103岁原中顾委委员 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逝世

源自:澎湃新闻
原文标题:103岁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委主任袁宝华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中国企业报社方面获悉,原中顾委委员、原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袁宝华2019年5月9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袁宝华 资料图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老干部局官网、《中国企业报》介绍,袁宝华,1916年出生,河南南召人。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1935年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回到家乡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1年到中央组织部工作,1945年赴东北,先后担任中共洮安县委书记和原嫩江省青委书记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袁宝华同志先后担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兼计划处处长,重工业部副局长、局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物资管理总局局长,物资管理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兼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1985年5月至1991年12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袁宝华还是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他是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第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企业报》介绍,50多年来,袁宝华同志一直在国家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担任主要负责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对我国经济工作十分熟悉,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一贯主张,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讲求实效,尤其要重视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力主经济建设要走出中国自己的新路子。
  袁宝华认为管理科学不能停留在西方现代管理理论的圈子内,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要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他是我国管理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指出“人的研究是一切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家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并提出企业家要坚持进行“十大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清正廉明的企业经营者,要永葆创业青春。
  《中国企业报》2015年6月报道介绍,十卷本《袁宝华文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袁宝华文集》首次全面总结袁宝华在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6年5月23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共同举办的“袁宝华系列著作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百岁高龄的袁宝华同志专程出席会议。
7#
 楼主|文思泉涌 发表于: 2019-5-3 10:38:00|只看该作者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是由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于2005年推出的中国企业管理的最高奖项。为了推广企业管理中的新经验,表彰在管理创新中涌现的优秀人才,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每年都要经过严格评选,在全国范围内对2~3名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杰出贡献的企业家授于“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每位奖金10万元。

设立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从2005年开始设立“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每年举办一届评选活动。首届(2005)表彰、奖励工作在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圆满完成,表彰、奖励了谢企华、鲁冠球、常德传等三位著名企业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名誉会长袁宝华等领导同志为(首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得者颁奖,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
  袁宝华同志建国以来主持我国经济工作达几十年之久,深受经济界、产业界的尊重和爱戴。袁宝华同志十分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在1983年1月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釆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十六字方针,推动了我国企业界对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创新,所结出的丰硕成果,全面提升了中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宗旨
  设立“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的宗旨是:通过表彰和奖励在中国企业管理领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并在形成体现中华文化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企业家,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现代化事业,

标准
  “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企业家必须达到的标准是:1、在企业主要管理岗位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连续5年以上,在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2、具备突出的管理能力,包括:开拓创新能力、战略决策能力、挑战和风险应对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学习和自醒能力;3、在企业经营和管理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形成符合中国实际、体现中华文化的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或管理理论,在本企业实施成效显着;4、所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和谐,即能正确处理好与员工、股东、供应商、客户、政府有关部门、社区等的关系,诚实守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5、在任职期间,所在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上升态势,目前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全国同行业居于前列,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候选人
  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成立“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候选人由企业家本人按照标准及申报材料的要求向“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处自愿申报产生。每届当年的申报工作结束后,评审委员会秘书处把候选人的有关材料提交专家委员会进行初审,以确定进入评审的候选人。为提高评审工作的社会透明度,经过初审确定进入评审的候选人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情况将在搜狐网、中企联合网上公示。在此期间,“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秘书处将接受社会各界对候选人资格的质询。之后,秘书处把经初审确定进入评审的候选人的全部材料、公示结果及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的情况提交“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评审委员会进行最终审定,确定“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人。“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奖结果将在有关媒体上正式公布。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将在当年的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举行“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颁奖仪式,向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和奖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14 03:00, Processed in 0.187200 second(s), 11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