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801|回复: 8
#
跳转到指定楼层

[名人于丹借“光绪演讲”鼓励新生 网友称该演讲不存在

 [复制链接]
“汉字英雄”于丹回应罢录 刘震云斥责大学生不会写字
  8月29日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第三季正式打响了复赛第一战。《汉字英雄》复赛赛制规则的改变,曾一度引起争议,成为所有人的关注焦点。“汉字先生”于丹更是质疑赛制不“公平”,而出现“罢录”一幕。在复赛第一场的比赛中,选手之间竞争激烈战火升级,现场火 药味十足,最终以守关团的惨败告终,令现场观众和汉字先生们一片哗然,四位“汉字先生”更是对此结果感叹不已。对此,于丹和刘震云面向媒体做出了回应。
  郑州晚报记者 崔迎

由质疑到意外 于丹公开回应“罢录事件”
  《汉字英雄》第三季迎来复赛对决。曾一度表示赛制“不公”,认为“一群大人欺负一个小孩”的“汉字先生”于丹,面对复赛第一场的结果,显得十分震惊。由12位中文系大学生组成的守关团竟频频惨败于小学生和初中生组成的选手阵容,小学生们强大的汉语言实力令大人们自觉汗颜,没想到“几个小孩反倒把大人欺负了”。比赛中,一个仅仅只有7岁的孩子韩依天,横扫6名大学生,甚至将两位研究生也PK掉。
  对此结果,曾一度对节目赛制提出质疑的“汉字先生”于丹,表示十分意外。于丹表示,现在来参加《汉字英雄》的小选手们,都是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像海绵一样记忆力好,理解力好,他们抱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汉字。而成年人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多数都是键盘上的文字,十几年不动笔确实要提笔忘字。守关团的设置,面对未成年的选手的表现,给整个社会,给父母、老师提一个醒,我们真正提笔写汉字这件事情已经疏远多久了,能不能给全社会唤醒一个写汉字的回归。

“连基本的字都不会写”刘震云斥责大学生
  面对出乎意料的比赛结果,首次担任“汉字先生”的刘震云,也一改往日儒雅理性的形象,节目现场对大学生严厉斥责。
  在第一场的比赛中,竟然还有的大学生连一个汉字都写不出来,令全场观众和“汉字先生”哗然,更有来自北师大的学生,当场表示对不起于丹老师,对不起学校。对此结果,汉字先生刘震云当场斥责大学生连基本的字都不会写,会写的字也是倒插笔。此观点立即引起在场大学生们的不满,刘震云怒斥大学生:“你们与其在这里反驳,不如回家好好反思。”
  赛后,刘震云也表示,“汉字英雄”的确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当今大学生书写能力的倒退,正是反映了当前大学教育制度中,对于汉字的书写和汉字理解的缺失。中国的应试教育,应试考试,只能使学生知识面变得狭窄,文化基础教育被忽略。通过比较自身的教育制度和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制度的不同,把不同之处改变一下,弥补一下就会好很多。最好的教育是在课堂上把知识掌握好,而且在课堂上要有创造性,不是课堂之外的东西比课堂之内的东西还要多,这种是教育制度不良的弊病。

2012年3月30日,第五届中国卓越校长局长峰会在京举行,于丹发言  于丹.JPG  保存到相册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天文星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天文星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天文星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著名哲学史家罗炽:佛教对中国说唱文学影响大 “跨界”刘家琨:一个建筑师写乌托邦小说
8#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9-5 19:58:07|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7#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5-9-5 17:07:01|只看该作者

于丹借"光绪演讲"鼓励新生 网友称该演讲不存在

源自:观察者网
  开学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也准备迎接新生了。作为著名的文化学者,于丹送给学生的这份迎新大礼自然不寻常──竟然是清朝光绪皇帝在京师大学堂的开学演讲。虽然这份演讲的内容都是白话文,但又是皇帝,又是京师大学堂,“档次”一下子就上去了。于丹老师本想借用这份“光绪开学讲话”,鼓励学生破除心中之贼,致力国家强大,但令人遗憾的是,于丹老师显然犯错了……这份所谓的“光绪讲话”是假的,是一个已被辟谣过很多次的“烂梗”。
  9月4日晚上9点30分,于丹在个人微博晒出了这份“光绪讲话”,并深情满满地写到:“马上迎接新生了,看到当年‘京师大学堂’的迎新讲话,还是很感慨。光绪皇帝提到的一个敌人是伪善,一个敌人是守旧,砥砺学子破心中之贼,致力国家强大。2015年的中国真的强大了,但我们的大学生破除伪善和守旧了吗?国家命运真的和自己使命相关联了吗?”

  尽管于丹情真意切,尽管京师大学堂确实跟光绪皇帝关系密切(由后者一手创办),但有网友指出,于丹采用的这份光绪讲话是伪造的,原文其实出自于一部网络小说……在这篇光绪讲话中,除了光绪自称“朕”以外,说话的口气腔调均与现代人无异。比如这一段:“今天是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第一天,所谓学堂,在朕看来就是研习学问的地方。我们的古人有一个传统叫做‘坐而论道’,今天,朕就和你们论一论这世间的道……”
  于是,网友们展开了花式吐槽……
  中国科学院气象学博士后“@大脸撑在小胸”:这篇“光绪讲话”上次被大规模辟谣的时候,北京房价还只要1万多吧!网络小说情节直接拿来当史料熬陈年鸡汤……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就是普通读者也很容易看出这个所谓“光绪讲话”是假的,作为中国最高师范学府文史专业的教授,对如此明显超越时代与人物身份的现代腔竟然毫无辨别能力,太不应该了!
  陕西师范学院教授@于赓哲:这讲话历史意义堪比五十二军奋战诺曼底、某团一夜歼灭日军十九万缴获飞机九架,很重大很重大。
  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的@刘沐之:看来于丹宗师真的相信这是光绪讲话了。拟于丹内心独白:君生我未生,我生君成灰,使我穿越生君侧,不是珍妃亦瑾妃。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北冥乘海生:我想问一个哲学问题:如果于老师讲的算文化,那么海带是不是也可以算海鲜呢?

  据观察者网查询发现,这份所谓“光绪讲话”的确是伪造的。根据《光绪事典》所记,京师大学堂的开学日是在1898年12月31日。但早在1898年9月21日,百日维新已宣告失败,光绪皇帝也被软禁在瀛台,他怎么还可能在京师大学堂开学日出来演讲?
  进一步查询可以发现,原文出自于一部网络穿越小说《一个人的甲午》。对照过后发现,它是由三个部份所组成,而且中间还经过“移花接木”:
  开头两段也许是刻意散布文章的人所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个开头嘛!)、第三段是和原文的第四段合并而来、第五段除了“举行完隆重热烈的仪式后,光绪并没有立即离去,而是要孙家鼐将所有的学子们都召集到京师大学堂的礼堂里”之外,后面那一串文字都是小说里所没有的“拼装版”。“光绪讲话”中间穿插王长益自尽的故事,则来自小说第二卷里的第 21章“无耻莫过于无知”;至于其他关于光绪帝演讲的经过细节,以及所谓《纽约时报》记者的采访,都是该卷第24章“心中之贼” 的前、中段内容。
  来看下具体的比对照。
  这是所谓的光绪讲话:

  这是穿越小说《一个人的甲午》截图:

  当然,于丹老师也不是第一个中招。早在2012年,《杭州日报》在第10版就刊登了这一伪造的光绪讲话。
  正如岳麓书社编辑@南开学子岳麓书人 所讲的那样,如果“一位著名的文科博导连这都看不出是伪造的”,那文科学界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6# 青城山
 又亮又热 发表于: 2015-9-1 17:31:00|只看该作者

于丹: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于丹(摄影师梁钢)
  8月29日下午15:00~16:30,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于丹走进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以“读书与读心”为题目进行精彩演讲,活动现场座无虚席,气氛十分活跃。
  于丹首先引用《大学》开篇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来说明读书能够使人明辨是非,能够让我们活得更明白,只有读书能够改善世风,改变一个时代。于丹现场呼吁要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接下来,于丹讲道:读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读书作为学习方式,一种是作为生活方式。作为学习方式的读书,留下了太多遗憾,读书只是为了解知识,为了升学求职;作为生活方式的读书是为生命而阅读,那是要入心入脑,用心灵来阅读。看书能让人滋养,现在的家长对待孩子应该言传身教,“全家都在一起,读书是最好的理由”。
  于丹认为书能告诉世人许多道理,并且现场引用了《论语》中名言“修己以安己,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强调读书能修身养性;引用苏格拉底“豪猪的故事”,说明与人相处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解释老子“道”的理念,解释人与自然、与万物的关系。
活动现场(摄影:梁钢)
  活动现场,于丹还亲切地与观众朋友们互动,问大家“最近的假期都去哪里玩了”,进而阐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重要性。于丹认为每个人的身体和心智都要加强,年轻人在未进入社会之前,要“行走”“读书”,因为“读书”需要眼界,并且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现场观众感触颇深,掌声经久不息。
  来自西四北三条社区近八十岁的于书敏老人讲座开始前一个小时就来到了活动现场,介绍采访时,老师表示:“提前来还怕迟到,在电视上看过于丹,她在文化方面还是惊人的。”进场后,于老还询问工作人员活动现场是否可以拍照,想要拍照留作纪念。采访中记者还发现,现场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一块参加活动,什刹海街道的李女士带着孩子一同听于丹讲座,采访时,李女士表示:我们都是平凡人,经历一些平凡事,但是听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心灵得到了洗涤。现在孩子比较小,但是孩子会听老师的话,听了讲座以后,我们家人以后在一起交流的时候,她就会用老师的话来和我们沟通。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西蜀教师 发表于: 2015-7-21 11:47:00|只看该作者

于丹谈十年感悟:我这么多年做个真人不容易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1日消息,近日,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携新书《有梦不觉人生寒》在北京举办读者见面会,讲述十年来对社会、自我、生命的变迁和感悟。于丹坦言,自己十年来的变化很大,然而,还是不变的更多。心里越来越清晰,脚下却越来越沉重。
  “比如,在人伦底线不断下移的世道里,国学的指导是否显得笨拙?又比如,在一个汲汲于功名的时代中,‘风雅’的追慕是否难免仓皇?”于丹表示,自己渐渐悟得“人在事上磨,不是要圆滑到伪善,而是在秉持一团真气里,学会随缘”。
  作为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之“求真卷”,《有梦不觉人生寒》首次从自我修炼的角度,将于丹最新私家美文结集成书。全书分为“真命气象”、“真回山水”、“真如本性”、“真心欢喜”等八个侧面,同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讲解国学知识。
  “我喜欢在飞机上零散的写日记,后来出版社跟我说,能不能用‘真善美’这个主题把很多零散的文字集结起来。”提到出书缘起,于丹如是说。
  至于为何以“真”来开头,于丹解释道:“比如美,不美的时候花钱也能堆出来一种美;善,起码大家都会带着善意的面孔,哪怕里面有一些是伪善;但是‘真’这件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敢和诚意,才能做个‘真人’。”
  “我这么多年就做个真人,说点真话、办点真事,真不容易。”于丹认为,有时候人必须成为离自己本色很远的那个角色,同时思考怎么在角色里还能活出一团真气来,“这是我一直想的事情”。
  面对现实,于丹也一直在思考“我们能去做什么”。她认为,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事情真相之后仍然可以热爱”:“爱其实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因为这种爱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表达,而应该是因为自己的存在,让别人多一点点信念:有信念,这时才是真实。”
原文标题:于丹:"真"这件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敢和诚意
4# 金佛山
 红叶 发表于: 2015-7-20 11:32:00|只看该作者

于丹“国学美文”结集 《有梦不觉人生寒》出版

  7月19日下午,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人头攒动。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携最新国学美文集《有梦不觉人生寒》,和大家一起探讨:十年来,社会、自我、生命的变迁和感悟。
  首先,一段题为“我们的十年”的短片,感动了全场。大家看着于丹十年来的人生轨迹,听取不同阶层读者的十年心愿和感悟,感慨生命中流逝的那些好日子和坏日子,以及更多的忙日子。而当当网CEO、联合创始人李国庆,对于丹的一番真情恳评,也让于丹热泪盈眶。片后,主持人和于丹的对谈,将气氛推向了高潮。于丹坦言,自己十年来的变化很大,然而,还是不变的更多。心里越来越清晰,脚下却越来越沉重:比如,在人伦底线不断下移的世道里,“国学”的指导是否显得笨拙?又比如,在一个汲汲于功名的时代中,“风雅”的追慕是否难免仓皇?渐渐悟得:“人在事上磨,不是要圆滑到伪善,而是在秉持一团真气里,学会随缘。”
  最后,读者与于丹交流互动。大家深感:于丹的十年,也是你我的十年。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人们看起来更加光鲜,却也越来越面目模糊,彼此陌生;“不缺钱”的生活终于来了,焦虑却与日俱增,幸福感越来越少。
  于丹此番重归传统,将十年来的未尽之言、未解之意,重新梳理,和盘托出,于“真善美”之中,旨在唤醒我们的幸福基因。
  作为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之“求真卷”,《有梦不觉人生寒》首次从自我修炼的角度,将于丹最新私家美文结集成书。全书分为“真命气象”、“真回山水”、“真如本性”、“真心欢喜”等八个侧面,既有加持一团真气的亲情、爱情、友情,笔笔浓情;也有在随缘处世中,品国学,悟世道,冷暖自知;同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邂逅自我,重建生命,得一己清欢。
  于丹讲国学,有道家的“返璞归真”,也有儒家的“真君子”;有佛家的“慈悲”,也有儒家的“仁爱”;有道家的“大美无言”,也有佛家的“净土之美”。
  这其中并不简单,于丹娓娓道来。有心得,有典故。故事不能少,语言要美好。于丹笔下的人物,个个诗情画意:的士司机品茶、养蝈蝈,是俗世里的烟火神仙;错过初中毕业的第一场雪,同学们送来落满雪花的日记本;和表弟表妹送走姑姑,感悟生死无常、悲欣交集……于丹心中的国学,句句朴实温暖:从少年的“戒之在色”,到老年的“戒之在得”,领悟每个年龄的恐慌和修行;从诗词和昆曲的差异,发现不同的人生故事和生命缘分;而“慈悲”便是“无所求”,世人无情我有情,世人有情我欢喜……
  “有梦不觉人生寒”源于新书中的第一篇。“无迹方觉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于丹说这是她自己特别喜欢的一联诗,人生没有痕迹,就像光阴流水一样都走完了。幸亏还有梦,有梦就不会觉得人生太寒冷。梦想就是我们的初心所系,如同一粒种子,让我们明心见性,善始善终。漫漫国学普及路,于丹的第一个十年走过,下一个十年又有什么打算?
  “尽心做,不问结果。”于丹回答。
  这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柔和。

  导语
  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之一。《有梦不觉人生寒》首次从自我修炼的角度,将于丹最新私家美文结集成书;不断反思共勉:人在事上磨,不是要圆滑到伪善,而是在秉持一团真气里,学会随缘。
  全书分为“真命气象”、“真回山水”、“真如本性”、“真心欢喜”等八个侧面,求真问道;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邂逅自我,重建生命,得一己清欢。


⊙ 作者简介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 趣品人生》《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及《于丹 字解人生》,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红叶 发表于: 2015-7-20 11:32:00|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十年:《有梦不觉人生寒》于丹新书首发

  7月19日(周日)下午,国家图书馆文会堂人头攒动。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携最新国学美文集《有梦不觉人生寒》(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和大家一起探讨:十年来,社会、自我、生命的变迁和感悟。
发布会现场
  首先,一段题为“我们的十年”的短片,感动了全场。大家看着于丹十年来的人生轨迹,听取不同阶层读者的十年心愿和感悟,感慨生命中流逝的那些好日子和坏日子,以及更多的忙日子。而当当网CEO、联合创始人李国庆,对于丹的一番真情恳评,也让于丹热泪盈眶。片后,主持人和于丹的对谈,将气氛推向了高潮。于丹坦言,自己十年来的变化很大,然而,还是不变的更多。心里越来越清晰,脚下却越来越沉重:比如,在人伦底线不断下移的世道里,“国学”的指导是否显得笨拙?又比如,在一个汲汲于功名的时代中,“风雅”的追慕是否难免仓皇?渐渐悟得:“人在事上磨,不是要圆滑到伪善,而是在秉持一团真气里,学会随缘。”
  最后,读者与于丹交流互动。大家深感:于丹的十年,也是你我的十年。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人们看起来更加光鲜,却也越来越面目模糊,彼此陌生;“不缺钱”的生活终于来了,焦虑却与日俱增,幸福感越来越少。
  于丹此番重归传统,将十年来的未尽之言、未解之意,重新梳理,和盘托出,于“真善美”之中,旨在唤醒我们的幸福基因。
  作为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之“求真卷”,《有梦不觉人生寒》首次从自我修炼的角度,将于丹最新私家美文结集成书。全书分为“真命气象”、“真回山水”、“真如本性”、“真心欢喜”等八个侧面,既有加持一团真气的亲情、爱情、友情,笔笔浓情;也有在随缘处世中,品国学,悟世道,冷暖自知;同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邂逅自我,重建生命,得一己清欢。
  于丹讲国学,有道家的“返璞归真”,也有儒家的“真君子”;有佛家的“慈悲”,也有儒家的“仁爱”;有道家的“大美无言”,也有佛家的“净土之美”。
  这其中并不简单,于丹娓娓道来。有心得,有典故。故事不能少,语言要美好。于丹笔下的人物,个个诗情画意:的士司机品茶、养蝈蝈,是俗世里的烟火神仙;错过初中毕业的第一场雪,同学们送来落满雪花的日记本;和表弟表妹送走姑姑,感悟生死无常、悲欣交集……于丹心中的国学,句句朴实温暖:从少年的“戒之在色”,到老年的“戒之在得”,领悟每个年龄的恐慌和修行;从诗词和昆曲的差异,发现不同的人生故事和生命缘分;而“慈悲”便是“无所求”,世人无情我有情,世人有情我欢喜……
  “有梦不觉人生寒”源于新书中的第一篇。“无迹方觉流光逝,有梦不觉人生寒。”人生没有痕迹,就像光阴流水一样都走完了。幸亏还有梦,有梦就不会觉得人生太寒冷。梦想就是我们的初心所系,如同一粒种子,让我们明心见性,善始善终。漫漫国学普及路,于丹的第一个十年走过,下一个十年又有什么打算?
  “尽心做,不问结果。”于丹回答。
  这是一种坚持,也是一种柔和。
《有梦不觉人生寒》封面
  (二)内容简介:
  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之一。《有梦不觉人生寒》首次从自我修炼的角度,将于丹最新私家美文结集成书;不断反思共勉:人在事上磨,不是要圆滑到伪善,而是在秉持一团真气里,学会随缘。
  全书分为“真命气象”、“真回山水”、“真如本性”、“真心欢喜”等八个侧面,求真问道;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邂逅自我,重建生命,得一己清欢。

  (三)
⊙ 作者简介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等栏目,通过《论语心得》《庄子心得》《论语感悟》等系列讲座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在我国内地、港台地区,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巴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进行千余场传统文化讲座,得到广泛的好评,并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有《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于丹<论语>感悟》《于丹 趣品人生》《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人间有味是清欢》及《于丹 字解人生》,其中《于丹〈论语〉心得》一书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版权金奖,国内累计销量已达600余万册,多次再版,已被译为30余种文字在各国发行,仅外文版销量已近40万册。
2# 四姑娘山
 红叶 发表于: 2015-1-7 12:32:00|只看该作者

文化学者于丹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在京首发

  2015年1月6日,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携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在北京言几又书店与广大媒体见面。这是是于丹暌违三年后,对于人生、对于文化、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再度思考。该书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发布会现场

首度讲述成长经历,创作过程中数度落泪
  作为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对《论语》《庄子》的解读,引领大众回归古代先贤提供的生存智慧。相较于以往作品多关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于中国人生命的意义,在新书《人间有味是清欢》中,于丹则紧密联系个人成长经历,针对人们面临的心灵困惑和人生困境,用深情的笔端向人们分享她人生路程中的美景,解惑答疑,体会生命流逝中的温馨与感动。
  于丹表示,如果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是千年前的苏东坡在经历人生几度起伏之后的体悟,多少带有些消极避世的况味,那么,自己以此来作为新作的书名,同样也是在记录自己一路走来所体味到的生命真意。不同的是,她所体味的“清欢”则是一种遵循本心、回归清朗的人生态度。就像自己年轻的时候,熬夜写东西,喜欢大杯喝咖啡,那时候清茶入口,完全像白水一样,看着人家喝茶,总觉得那么淡的东西能有什么味道?那时,运动之后喜欢喝带着气泡的特别浓郁的碳酸饮料,觉得那一切浓郁就叫做味道。人到中年,当你终于有很多的轰轰烈烈,繁华过尽之后,才知道人世间会有很多的跌宕起伏,会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并不尽如人意。但是《老子》里所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然后人以无为而达到无所不为,人间至淡的味道,你能回味出它的真味、隽永!
  因此,她在书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行者于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从《百家讲坛》主讲人,到电视文化学者,再到千万级畅销书作家,对于自己的种种身份,于丹表示,她更愿意称自己为“行者于丹”。
  她说:“境无好坏,唯心所造。面对复杂的世界,我们可以选择悠游自适;面对繁忙的工作,我们可以学会乘物游心。当我们沿着梦想的道路一路前行,也别忘了停下来看一看四时风雨,用心去听,用心去感,也许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人类对于美好生活不懈精神追求的原动力。”
  为此,她选择了行走,从西子湖畔,到大漠敦煌,从宁静古城到国际都市,她把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和事流诸笔端。于丹表示,人一直都是在路上的,所谓的行万里路,人走过万水千山,你才能够邂逅不同的风景,邂逅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后的坐标是邂逅真正的自己。
  于丹说:“城市把人们聚在一起,却又用钢筋水泥把人们牢牢地隔开。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我们要练就一颗波澜不惊、不偏不倚的强大心灵,才足以抵御一切外来的侵扰。”在她看来,生活中的困惑是常有的,解决一个,又来一个。有些“惑”,一时半会儿解不了,要去参悟,在生活中去参,在时光中去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是常有的,否则,理想就失了珍贵,现实就少了无奈。于丹始终相信,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就像她一直很喜欢的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另据出版方介绍,书中所有插图都是于丹在旅途中拍摄的,可能不专业,但都是用心撷取。

以小见大,体味生命真意
  相较于以往作品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对生命的意义,在新作《人间有味是清欢》中,于丹紧密联系个人成长经历,从生命、成长、幸福、闲情、行走、流年六个部分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人生。书中延续了于丹作品的独特风格,细腻宁静、娓娓道来,以小见大,意味深长,处处引经据典,化国学经典于现代语境之中,语言妙趣天成,字里行间,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带给人们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她的文字有着女性的细腻,也有着学者的严谨,简约而不失意味 灵动而不失亲切,一本书、一杯茶、一碗牛肉面、一座城、一个节日……在她的笔下都被赋予了生命,故事鲜活温馨又富有哲理。针对人们面临的心灵困惑和人生困境,于丹聊人生,谈幸福,讲传统文化,品古典之美,让人在浮躁的社会中独享一份宁静,获得内心的充实与幸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 贡嘎山
 又亮又热 发表于: 2014-10-20 10:31:00|只看该作者

于丹呼吁寄情山水以抛开都市焦虑 唤人心回归

  中新网杭州10月18日消息(见习记者:谢盼盼 实习生:吴洪)“我们住在水泥盒子踩在柏油马路上,24小时都有人工照明,春夏秋冬都有人工暖气,还有当年古人的山水情怀吗?”10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于丹在浙江杭州举行的论坛上抛出疑问,她认为,在浮躁年代中避开都市焦虑的途径,便是寄情于山水中,当一个人能与天地精神共往来时,心才不会惶恐。
  18日,该论坛为第十届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论坛,有来自两岸四地1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文化创意企业的近300人参加。
  爱谈《论语》等国学经典的于丹,将自己称为中华文化的普及传播者,她一上场就提出一个别开生面的观点,她认为中国人的时间,是由节气构筑在土地上,而中国人的空间,是一个自我永远在远山近水中悟得的空灵禅境。
  “中国人的山水是一种观念,”于丹如此解释,山意味着道德的坚守,水意味着一种智慧的流动,中国是有山水自然这样一个坐标系的。“正如沐春风思飞扬,凌秋云思浩荡。”
  于丹将山水名句顺手拈来,为她的讲述注入了古典文化气息。
  “但是现在我们的单元楼里已经没有山水了,”于丹这一语出,令人叹息,她还借用《乡土中国》中的一句话绘出如今现在城镇化的写照,“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
  据了解,都市焦虑症在如今高速前进的社会里并不少见,生活在大都市里的人们,会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在忙碌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
  于丹认为,在今天时代,能花钱买到的东西都不是奢侈品,最大的奢侈品是安全感,即怎么让人才能心安。她举例说,“如今北京、杭州房价都高,但在那有限空间里能去体会这一切吗?”
  对于中国古人,他们常常在诗中写到孤独,于丹认为,诗中的孤独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不同于惶恐,“人其实不怕孤独,人怕的是孤独背后的惶恐和焦虑,是一个人失去坐标和参照后内心的惶恐。”
  “人应在山水间去享受生命中有尊严的孤独,”于丹再引杜甫诗句,“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那样有星有月的孤独,其实不孤独。”
  她也在思考,怎么样用文化创意让人们重新回到山水之间。为此,于丹给现代人如何寻求心安指出一条途径,“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寄情于山水中,当一个人能与天地精神共往来时,那一颗心其实不会感到那么惶恐。”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1:50, Processed in 0.0936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