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527|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少数民族农牧区如何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报  : □ 孟荣涛
为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内蒙古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兴科社区居民自发成立了民族文化活动团体,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融洽邻里关系。牛锐摄
  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指出,新时代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如何引领社会新风尚提供了遵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方式,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本途径。新时代,内蒙古自治区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谋划文化发展新内容,挖掘传统文化新动力,着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这些举措对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打造绿色发展新格局、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增强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农村牧区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公共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内容,是保障各族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和地区精神文明程度的有效载体。要引导文化资源向农村牧区倾斜,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四有”新要求,推动各旗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的达标和升级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苏木级、村级综合文化馆(站)的作用,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标准化、均等化、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普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共建共享。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力量
  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有永不褪色的价值。要从发展实际出发,立足于农村牧区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保护、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文化文物及遗址、特色小镇和传统村落等,让传统文化思想真正“活”起来。全面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思想理念、人文关怀精神和道德规范意识,充分发挥其凝聚人心、充实思想、陶冶情操、淳化风气的积极作用。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面的道德价值标准,理性判断是非、善恶、荣辱和美丑。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坚守爱岗敬业精神、坚持恪守信义原则,秉承民族团结、互助友爱的优良传统。

围绕乡村现实题材进行文艺创作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引领,进行“三农三牧”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相关创作要以农村牧区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展现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成就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引导农牧民群众形成更具正能量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融合乌兰牧骑等专业文艺团体和民间乡土文化人才的力量,以群众熟悉和喜爱的好来宝、漫翰调、乌钦、赞达仁等民间艺术形式为载体,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定期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牧区开展采风活动,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

加强乡土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强农村牧区乡镇苏木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调整人员编制和岗位配置,强化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站)的阵地作用。选送优秀文化人才到文化艺术院校、专业文艺团体学习深造,全面提升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素养。注重挖掘培养乡土文化人才,引导他们参与文化管理,激发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和参与性,形成文化管理者、文化组织者、文化表演者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良好氛围。

搭建优秀乡村文化展示展演平台
  要进一步发掘深藏于农村牧区的原生态文化,选拔技艺精湛的乡土文艺人才、非遗传承人,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鼓励乡土文艺人才紧跟时代潮流,创作反映新时代新内容的作品,选送优秀节目和作品参加各级各类文化活动。各盟市、旗县应当依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积极搭建文艺作品展示展演平台,丰富农村牧区文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建美好精神家园。

采取文化结对形式服务基层群众
  要坚持文化共建共享,采取文化结对和活动联办等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制订工作目标与规划,推动城乡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综合考虑农村牧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传统文化特色、经济发展水平,为之匹配适合的结对单位。结对单位要及时了解农牧民群众普遍的文化需求,为基层群众量身打造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科技培训、各类展览、心理咨询等,把优质文化资源输送到农村牧区。

鼓励乡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要针对乡村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特色优势进行分类指导,发展农村牧区特色文化产业。结合特色小镇发展政策,把各地特色文化产业纳入经济建设规划,打造融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社区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村镇,形成“特色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模式,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有效整合当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理念提升、创意转化和市场营销,创新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及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如民族手工艺品及其衍生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和创新开发、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民族文化艺术演出等,鼓励支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的创作生产、设计开发和融合发展。

营造农村牧区和谐文明的生活环境
  要做好农村牧区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农牧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文明素养,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不断丰富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倡勤俭节约,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新时代农村牧区新风气。
  (作者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加强乡风教育 促进乡土景观保护和建设 各族青年要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时代弄潮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7 07:13, Processed in 0.234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