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14805|回复: 45

《文化人》2004/2期(全文)

 [复制链接]
41#
 楼主|蜀虎 发表于: 2004-11-7 03:57:26|只看该作者
已发2/3了,明日再续……
42#
 尼玛 发表于: 2004-11-8 14:55:19|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很好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3#
 刚儿 发表于: 2005-5-19 11:00:20|只看该作者
好杂志啊,在哪里可以买到啊?
44#
 leikang 发表于: 2005-5-23 23:38:25|只看该作者
在巴蜀网的办公室里交工本费就可以拿到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45#
 王静 发表于: 2005-6-10 00:03:24|只看该作者
为何给贪官夫人立传?

──读《鹅笼夫人传》

徐康

由清末民初知名学者王文濡编纂的《续古文观止》,弥补了康熙年间吴氏叔侄所编《古文观止》的缺之憾,而所选不乏名篇加什。其中周容所撰《鹅笼夫人传》便是一篇意味隽永的好文章。

《鹅笼夫人传》的传主,系晚明崇祯朝首辅(相当于宰相)鹅笼之妻“陵某氏女。”为了弄清鹅笼其人,我查找了《明史》,果有传,但可惜被列入《奸臣传》中。鹅笼本名周延儒(1593—1643),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四十一年20岁时中状元,崇祯时以礼部右侍郎入阁,后升为首辅,层林度为相。史传说他为官后期“怀私植党,误国覆邦……惘国事,职为乱阶,”?庸孥无材略,且性贪,”犯有“重贿入手”等“十大罪”,“崇祯十六年被劾归赐死。”对于这样一位臭名昭著的贪官污吏,为什么后来还要为他的夫人写“传”且通篇美誉而使之 流芳千古呢?原来,鹅笼是鹅笼,夫人是夫人,其人格与品行倒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而《鹅笼夫人传》的价值就在于我们塑造了这样的正,反两个典型人物,一位是深明大义,不慕荣华,严于律己,又严于律夫的女性形象,堪称封建社会淑女,贤妻的典范,既被称为“鹅笼夫人”的这位“某氏女。另一位便是鹅笼本人,其实他也并非天生就坏,他由开初家贫如洗的一介寒儒,发愤苦读,金榜题名,官至宰辅,后来又由于夫人的“训诫”约束,“为相十年”而名声不坏,未闻世有讥议,但发妻亡故之后,他渐渐贪污成性,腐化堕落,最终被皇帝赐死,成为遗臭万年的贪官臣。应当说,《鹅笼夫人传》中的一褒一贬的这两个典型人物,而今读来仍觉是颇具现实意义的。

如果说“某氏女”婚嫁之前那种不嫌鹅笼家贫的超凡脱俗的表现已租可令人起敬的话,那么,更令人敬佩的是,当她真正成为“宰辅夫人”之后,并未因夫荣妻贵而忘乎所以,而是继续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与清醒的理智,以其非同凡俗的见识与德行,为“功成名就”的夫君当好真正的贤内助,尤其是在夫君作了“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之时,为使他为官清正而不倚权纵势,为所欲为,她便随时以道德礼教和朝廷的法度来规范,约束,劝戒他,随时敲一敲警钟,进一进逆耳之言,当好一名严于律夫的枕边“妻”这就更是难能可贵了。鹅笼“十年为相”而“用寡过闻”(很少听说他有过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归功于这位夫人。民谚有云:“家有贤妻,男儿不做混事”,信哉私言也。

可惜鹅笼夫人因病英年早逝。之后,当鹅笼被排挤出政坛,几经周折,又凭借关系。进行钻营,第二次复出为相时,他便再也没有这样的枕便劝夫,以苛严为真爱的好妻子了以至他恣肆无忌,愈滑愈远,“纵淫乱政”,最后落得死有余辜的可悲下场。最为耐人寻味的是,当鹅笼夫人病危临终之时,曾不忧虑地“语鹅笼”曰:“地高堕重,公可休!妾不自知何故,以今日死为幸”,这番“痛语”译成白话,意即:“地位越高,摔的越重啊,你可以收手(罢休)了,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总觉得现在四去是值得庆幸的事!”真是警策之语言,肺腑之言,常言道“知夫莫如妻”其实夫人生前,早已从鹅笼的言行轨迹中看出某些端倪,甚至预见到他如若不加以收敛,下场将极为不妙,于是才出此“先死为幸”的痛切之语。这里再一次表现了夫人的深明大义与深诣事理。只可惜鹅笼并非“响鼓”重锤猛击仍难以警醒,并非身患“小漾”而是病入膏肓,虽苦口良药亦不能救其一命耳。

《鹅笼夫人传》的最末一段,为了佐证“夫人卒(死)时所言,固已窥其微(端倪)也”,特别地将鹅笼“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结局渲染了一番,又将他再此为相之后的腐化堕落描绘了一番。其中京师盛传《十子谣》讥讽他一节,尤为典型。所谓“十字”就是什么叶子,附子等。叶子是一种赌博游戏,鹅笼当时兴趣很浓,常常玩的通宵达旦,还将女的装扮成男子带进宫陪他淫乐。鹅笼喜欢吃附子,成天口嚼不绝故能面色红润如玉。他大肆收受回落,把金子,银子,珠子视为“亲子”……《十子谣》便是鹅笼腐败生动写照。联想当今民间流行的讽刺歌谣俯拾皆是,不也同那首《十子谣》大同小异么?什么票子,房子,车子,妃子,(指包二奶,养情妇之类),铺子(指违法经商),条子(指乱批条子为坏人牟利),加上妻子,儿子,(指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利),当今的十子”不逊当年,何其“丰富”又何其“新潮”乃尔!而现实中以权谋私过不了这类十子关的官员,竟屡禁不绝,屡见不鲜,成“后继有人”之势有“层出不穷”之虞。历史和现实,何其相似乃尔!

在《鹅笼夫人传》中,作者似乎过分强调了夫人前柬夫从善的“决定性”作用,以至鹅笼前后迥异的表现和命运的起落也似乎全都系于夫人一深,这未免有夸大溢美之嫌,且忽略了造成鹅笼堕落的主观激素与社会背景,然而作用的立意却是好的,夫人的形象也是丰满感人的。有趣的是,当今有关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管好身边的人,”而《鹅笼夫人传》中却写的是“领导干部身边的人”如何管好,“领导干部”的事例,之就不仅另人耳目一新,而且却有深意再嫣。问题在于,各级官员的夫人们,怎样才能向鹅夫人那样,不仅自身不慕荣华,不爱钱财,而且从严于律已到严律夫,当好一名常以“礼规”劝戒,约束夫君的“柬妻”。礼规者,道德规范,纪律法规之谓也。为官从政,诚然要受组织的约束,群众的监督,法纪的制衡,之是主要的。而官员们自身素质的高下,则是他们贪恋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这也是无庸置疑的。然而,作为朝夕相处的夫人们,若能在夫君的某些不良行为(或不轨行为)初出端倪就“窥其微”知止其始,动之以情理,晓之以利害,我想劝谏也是不可低估的。从这一意义上讲,《鹅笼夫人传》别出心裁地“特意”为贪官夫人立“传”这在文学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它所给与我们的启示也无疑是积极有益的。
46#
 王静 发表于: 2005-6-10 01:20:19|只看该作者
生存毁灭

──李林樱 《生态与危机》读后

杨致白

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印开蒲研究员家里拜访,注意到桌上放着一本有作者签名的书──《生存与毁灭》。作者名叫李林樱,一个六十开外的女性作家。从年龄上看,该是一位含怡弄孙,安享天伦之乐的老太太了。可他各置身一人考察了青藏高原的山川河流,草原湖泊,写下四十多万字的纪实文学。除了佩服她的毅力和勇气之外,更为她面对人类正在进行的掠夺性的资源开发作出的思考钦敬万分。

正巧,上月底,当年作为知青下乡在马边彝族自治县已经安家三十多年的哥哥回来看望我们,请我再次到他家里小住。他说,家里周边环境很快就要起变化,县里要在马边河上游修水库,建电站。要从有落差的山上截流,将会在他家们前修一条马路,以后们迁就再也看不到那条河了。哥哥的家在马边河一段优美的河湾环抱的半岛上,岛上只住着十来户人家,从乐山过来的长途汽车经过一个叫“赶场坝”的要小店子,只需要请司机踩一脚刹车,下车把两手合成喇叭向对岸叫几声,顷刻,或是哥哥,或是嫂嫂,或是侄儿,会一边大声回应一边摇着小船过来节你。清澈见底的河水,不必处理就可以直接饮用,浅浅的河滩,小孩戏水一点也不用担心,光洁的卵石在朝晖或夕阳下泛起柔柔的光芒,跟缓缓流动的清波上反射强烈的阳光构成和谐的天然图画。那时民风淳朴,哥哥在小学当校长,远近闻名,很受尊敬。家里石缸常年养着当地农民送的两条小的娃娃鱼,偶尔会听见向孩子般的哭叫声。如果想吃鱼,只需告诉任何一户邻居,桌上很快就会见到先从河中打起的活蹦乱跳的鱼。十几年前,读小学的女儿在那里度过暑假,知玩的不想离开听说那段美丽的河流就要从此流失,我当时就大叫起来,几年前不是修建了那么大的一座垄嘴电站吗?难道在我们这个水利资源最丰富的身份,不断增加的电站仍然不能提供足够的需求,资源用完以后又该怎么办?而后就是深深的悲哀。

联系到当下在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反额内,为了所谓发展的经济而毁坏自然的现状如果披露出来,相信每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会提出一个哈姆雷特式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

最近到号称天下雄关的剑门蜀道走了一遭,从广元到阆中的路上,通行的几位问有为建立其绵延几百里的国家森林公园,为 实际成为天然氧吧的莽莽林海欢欣鼓舞,赞叹不已。刚刚回到城里来却听到了坏消息。

几个搞民间环保的朋友接到匿名电话,举报抗脏高原贡嘎雪山深处的仁宗海,地方政府正在悄悄修建水库。于是他们路上了最艰难的调查取证之路,贡嘎山被当地藏民奉为神山,仁宗海是众多海子中最大的一个。他们驱车赶往任宗海的路上经过好多白雪皑皑的山峰,在这个人满为患的世界上,那是已经难得意一见的纯洁倚丽的原始风貌了。就在距离施工区域以外的几公里的地方,他们被严厉阻止进入,这一此他们没有拿到证据,但是及他们被阻止进入 ,恰好从反面证明了举报者报告的真实性,据及报者透露,他是带着小型相机,化装成工人,混在运送沙石的民工队伍中拍下好多照片的,证据确凿,多年以来在我国经济领域尤其是政府工程,奉行一种许多人心知肚明的明规则之外的潜规则。就是预先故意造成既成事实,之后如果纠正它,那需要花费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最后总是不了了之。

我虽然不是环境主义者,更是不懂自然科学的科盲,但根据常识也知道,这些常年积雪的山峰远远不止拥有旅游开发和供人欣赏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其着涵养水源调节气侯的巨大作用,前些年,在有两千多年灌溉史的都江堰水平工程的上游,修建了紫坪铺水库,紧接着为了紫坪铺水库又计划在都江堰鱼嘴附近再次筑坝,那样一来,滋养川西坝子几十代生灵的都江堰就会失去她的全部功用而只留下一段悲壮的传说。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经中央电视台的曝光,都江堰才侥幸逃过劫难,历数我国行政区域划内所有的河流,除了长江黄河珠江这些早已五可开发的大江大河以外,法院于青藏高原的岷江,金沙江,澜沧江,统统已被规划或正在进行提梯级开发项目,难怪有人感慨,恐怕除了雅鲁藏布江,没有一条河流能够幸免于难。而今天,埋葬在雪山伸出的海子也难免一劫。

我百思不得其解,大自然不是已经赋予我们人类生存的适当环境吗,我们为什么总是想着改造自然,而不是试着去顺应自然?回想当年,全民学习《愚公移山》的时候,就受到了太多的愚弄,我们的们前横着两座大山,明明可以搬家却偏要劳神费力地挖山。我们祖先从远古时期就懂得逐水而居虽环境变化顺势迁徙的道理,就说这次吧,在川北古驿道翠云廊我们看到,就连一千多年前三国时代的一介武夫猛张飞,修建运输驿道时还知道两旁栽树防止水土流失,保持驿道的安全畅通呢,今天科学昌明时代的我们反而忘了?

客观地说,思考这些问题,实在不需要什么大智慧,不过是寻常道理而已。人类还要繁衍,我们这一两代人非要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将有限的资源消耗殆尽?如果如有各级当权者的智慧,全部或者大多用在眼前利益和建工立业上,仍然一边修复一边毁坏,无暇考虑百年以后的事情,对于子孙后代诘问不顾不管,包括我们自己都将成为千古罪人。

所以当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资源枯竭问题,我们不得不再次重复哈姆雷特式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01:08,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