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289|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9-11 01:27:00|只看该作者回帖奖励|倒序浏览|阅读模式

[2014年语文教材减负拿古诗词开刀遭批:古诗并非赘肉

 [复制链接]
源自: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新媒体专电题:教材“减负”莫拿古诗开刀 文化基因还须心口相传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吴振东 俞菀
  近来,古典诗词和散文传承不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教材里古诗词严重缩水;另一方面,“国学”热度持续上升,众多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各类“国学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减负”该不该拿古诗词开刀?“中国网事”记者多方采访有关专家学者,他们认为,相比于课本中新增的那些“时髦”作品,古典诗词歌赋的德育和美育作用更为明显,更有利于文化基因的传承。

教材可“瘦身”古诗非“赘肉”
  据了解,随着新一轮课改工作的展开,一些地方的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删除了部分古诗词。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改革的初衷并非认为诗词学习不重要,而是给课堂“减负”,尊重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古诗词移至“听读材料”,希望以更丰富的教学形式、更自主的学习时间来帮助孩子理解这项传统文化精髓。
  但“删诗减负”一说仍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古诗学习究竟是不是负担?传统文化在当今又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一些网民和专家疾呼,教材可“瘦身”,古诗非“赘肉”。
  “女儿今年读大学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她只记得那几首诗,其他那些空洞的和时髦一时的文章,老早忘到了九霄云外。”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关干部、“宝宝念诗”微信公众账号发起人韩可胜认为,诗歌是千百年检验下来的韵文,更容易记,也让人终身受益。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翁敏华说,古典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深奥晦涩。汉语言自古富有音乐性,“秉承‘中国性’,很重要一点就是要精心呵护并不断激发孩子身上的‘诗性’。”

在传统文化中汲养更易获得“幸福感
  “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最近热传于网络据称为“民国时代小学生作文”,引来不少人“膜拜”。不少网民认为,爱诗的人往往更爱生活,保有一颗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懂得从古人智慧中吸取涵养,更容易在当今时代获得“幸福感”。
  韩可胜举例说,北宋汪洙编写的一组《神童诗》,都是当年给孩子启蒙用的教材,行文很直白,却流传深远。“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这些经过千百年岁月沉淀的词句,愈发显示出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文化底蕴。
  “社会的进步,有时候也让人迷惘,找不着幸福感。”韩可胜说,很多时候,这种“迷惘”是与跟传统文化的割裂有关的。
  “我们不要自认为现在的孩子就不喜欢古典的东西。很多诗歌朗朗上口,音韵优美,孩子学起来也很快乐。”上海家长张先生说,课本删减诗词给学生“减负”,初衷值得肯定,但难免有矫枉过正、舍本逐末之嫌。“因为国学根底浅,孩子的作文总是显得干瘪无味。我们并非希望老师一味教孩子识字、背诵,而是帮助他们理解蕴含其中的精神。语文课不能减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传承文化精髓:课本为纲,课外为辅
  传统文化应该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传统文化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文的教育传统,在当今不仅不应该减弱,反而应该加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朱大可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不能被割裂的,语文课本无论是增减古诗词、散文,还是加入流行文化元素,作为语文教育的探索是必要的,但必须审慎对待,或可给予一线教师、家长、学生更充分的话语权和选择权。”
  朱大可等专家还提出,古代优秀的诗词歌赋及文化元素,要大力扩展其运用至课外的途径。例如,可借鉴西方经验,开发以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教育类游戏应用;同时,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儿童剧、音乐剧中,也要有传统文化主题。“目前,一些儿童剧水平之低令人不忍直视。如果能有好的儿童作品持续涌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才能焕发生机活力。”
  翁敏华认为,传承中国文化,除了学校,家庭氛围也很重要。“更关键的是,整个社会要形成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氛围,只有整个教育系统形成合力,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真正在孩子心中扎根,教材的修订也会更接地气。”翁敏华说。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小姑凉可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小姑凉可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河南团伙4次盗走官员逾300万 失窃者多未报警 8月多地楼市价跌量涨 杭州等地成交量增2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3 10:3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