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187437|回复: 166
[文物·古迹

明日起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将实施提升改造

 [复制链接]
157#
 豆包七 发表于: 2021-3-21 10:40:09|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新发现500余件文物

源自:成都市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三星堆新发现500余件文物

  昨日,在成都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宣布,三星堆遗址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将有助于加深对于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此次重启三星堆遗址发掘工作,开创多学科开放性考古工作新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全过程的紧密结合,展现了我国科学考古的最高水平。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和发展脉络灿烂成就的重要实物例证。
  据了解,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19平方米之间。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
  此次出土的器物震惊世人。在5号坑出土了残缺的金面具。根据目前所发现的半张面具推测,这件黄金面具完整的重量应该超过500克。这也意味着,如果能发现完整的黄金面具,不仅将是国内已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黄金面具,还将是国内已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3号坑出土的大口尊是典型的商末南方风格青铜器,高约60厘米,肩部饰兽首、鸟首,整体浑厚大气,雄壮有力。此次出土的龙形器尊是古蜀先民在一件商末南方风格的大口尊上进行改造的结果,这也使之成为了已知古代青铜器中的孤例。
  此次发掘工作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协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构成了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高水平进行,展现了我国科学考古的最高水平。据悉,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将“川渝地区巴蜀文明化进程研究”作为“考古中国”的重大项目,以三星堆、竹瓦街等遗址为重点,深入研究川渝地区文明演进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历史进程。
  三星堆与金沙有何渊源?
  金玉器风格类似
  金沙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存在显著的演变、吸纳与融合态势。两者都有太阳崇拜的精神内核;也有着相同的器物样式和艺术风格,比如都曾出土金面具、鱼形金箔等金器。
  都使用象牙祭祀
  在三星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中,再度发现大量象牙和部分象牙雕刻件。由此可见,使用象牙祭祀这一习俗,从三星堆时期便已开始,到金沙时期形成鼎盛。
  青铜器装饰相似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方尊上可见铜鸟装饰,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铜鸟几乎一致。从此前的青铜神树、铜尊、铜罍等器物上,也能看到与金沙十分相似的牛首图案、铜铃、铜挂饰等。
  文物揭秘
  金面具
  出土于5号祭祀坑。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含金量大约为84%,比完整的金沙大金面具还要大。
  大口尊
  出土于3号祭祀坑,典型的商末南方风格。肩部饰兽首、鸟首,完整的方形铜尊在三星堆遗址前所未见。
  丝绸痕迹
  考古专家发现了两种丝绸,一种是在祭祀坑的灰烬层里发现大量丝绸痕迹;第二种是在青铜器的周边发现了丝绸包裹的痕迹。(记者:王嘉 段祯)
  三星堆新发现500余件文物
  将有助于加深对于成都平原与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
3月20日,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利用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统进行工作  ●
鸟形金饰片
大口尊
青铜神树
金面具残片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当恺撒大帝身着丝绸袍服出现在剧院看台中央时,全场轰动,被所有的人认为是绝代的豪华。然而,为古罗马贵族竞相追捧的丝绸,并非罗马帝国的产品,而是穿越千山万水,通过神秘商道,从万里之遥的东方运输而来。这条连接东西方的“神秘商道”,后来被人们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则是被西方人称为“丝国”的中国,而这些华丽的丝有相当部分就是来自中国西南腹地有着“锦城”之称的成都。
  在昨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公布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内,发现了祭祀用的丝绸。此次发现,在精神层面,印证在古蜀时期,丝绸有沟通天地人神的独特用途;在物质层面,也反映当时古蜀国的丝绸生产,为西南丝路提供考古学实证。
  发现丝绸
  包裹青铜器,用作祭祀
  “虽然三星堆遗址发现的丝绸,并不是年代最久远的,但是这样的发现还是很让人兴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周暘向记者介绍说,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里面,考古专家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对保存状态不佳的纤维,进行纤维品种的生物学鉴定,把肉眼不可见的信号给发现出来。
  此次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现了两种丝绸。一种是在祭祀坑的灰烬层里发现大量丝绸痕迹;第二种是在青铜器的周边发现了丝绸包裹的痕迹。她解释道,发现丝绸一般有三种语境:一是反映世俗生活的遗址,二是反映丧葬习俗的墓葬,三是反映宗教信仰的祭祀坑。“此次在祭祀坑里发现丝绸,我们很高兴看到,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丝绸的功能被提升到了精神层面。”
  周暘告诉记者,丝绸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里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最高层面是祭服,用来做祭祀用的,沟通天地人神的;第二个层面是尸服,伴随逝者去往往生的;第三个层面是日常穿着,反映了现实社会的。
  在祭祀坑里发现丝绸,把丝绸的功能提高到了形而上的层面。祭祀是最隆重的场合,它的礼仪空间、宗教信仰、宇宙观念都通过考古中的丝绸有一个很好的发现。丝绸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载体和媒介。最早的丝绸,一定不是做漂亮衣服用的,一定是沟通天地人神所用。为什么古人将丝绸作为沟通天地人神的载体呢?因为这是与中国重要的文化契机有关。丝绸、蚕、桑树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天人合一概念。
  从整个丝绸之路来讲,此次考古发掘新发现为整个西南丝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考古学实证。她说,在巴蜀文明进程中,丝绸关乎民生。伴随中华文明5000年走过来,希望通过巴蜀考古进程,能够勾勒整个西南丝绸之路的全貌。
  引出历史
  成都自古便是丝绸织造中心
  丝绸与蜀地有着密切的关系,传说最早发明丝织品的人就是黄帝的妻子嫘祖,而嫘祖就是蜀人。最早在成都平原建立政权的族群称为“蚕丛”,与养蚕抽丝有着直接的关系。
  先秦时期,以成都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开辟后,成都与南亚、中亚等地建立起联系,丝绸织品就成为重要商品。西汉武帝时期北方丝绸之路开通后,蜀地丝绸织品更是成为不可缺少的最重要商品。
  蜀地蚕桑业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蜀”之称谓,源于蚕桑业的兴起和发展。蜀地之所以成为丝绸之乡,究其原因,与气候温和、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水源丰富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成都汉墓出土了大量画像砖,所绘采桑图和桑园图也反映出两汉时期种桑、养蚕、缫丝和织锦业发展的景象。
  从蚕丛时期到开明时期,蜀地的丝绸织造不断演进,至秦汉之时,成都因织锦之盛而有“锦官城”之美名,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蜀锦独妙,艳压群芳,冠绝天下,成都作为蜀锦的主产地,可谓是“世界丝绸织造中心”。成都的丝、锦兴起时间早,质量上乘,技艺独特而精湛;丝织业规模大、产量高,产品作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行销海内外。
  考古学家曾发现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立人像身着上衣下裳,服饰上有起伏纹饰,应是丝织品表达,可见蜀人3000多年前便已较为熟练地掌握了丝织方面的技艺。秦汉时期在成都筑锦官城,大规模生产蜀锦等丝织品,由官方垄断蜀锦生产。西汉成都的蜀锦,质量上乘,色彩艳丽光润,图案多彩生辉,故而独步全国。
  两汉时期,成都地区的织锦业已经步入“机械化”生产阶段。成都曾家包汉墓石刻上雕刻有汉代脚踏式织布机和织锦机。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了4架织机模型,为一钩多综式提花机,一起出土的还有胸部漆书铭文的织工。据纺织专家研究,这款复杂的综式提花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老官山汉墓织机模型的发现,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纺织机械史之空缺,刷新了今人对汉代提花机的认识。
  对外贸易
  成都,南丝绸之路起点
  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一般是指“北丝绸之路”。可是当人们在谈到北方丝绸之路时,中国西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一条以成都为起点,经今云南,到缅甸、泰国,然后再到印度、阿富汗,并经中东与欧洲发生联系的千年商贸古道,也就是被今人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国际通道。
  据考古发现,早在商周时期,古蜀地区便已与印度和东南亚各国通过陆上交通联系。据历史文献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蜀地所产邛竹杖、蜀布等,得知蜀地与西方贸易往来由来已久。
  其后,汉王朝相继派遣多批使者率队寻访这条道路,并对这条南方丝绸之路商道不断拓展。“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上也称“蜀一身毒道”,起于今四川成都,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甸、印度,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南方丝绸之路与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一样,皆为我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文物大揭秘:
  这次新发掘出露头的立人像、金面具、大口尊、铜罍、玉琮等各类出土文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三星堆遗址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出土文物不仅展示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创造性,反映了与国内其他古文明的紧密联系,与世界古文明的交流互鉴,更彰显了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提供了典型实证。
  金面具
  在昨日公布的三星堆考古新发现中,一件金面具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五号祭祀坑主要发现了金面具,根据目前所发现半张面具推测,这件黄金面具完整的重量应该超过500克。这也意味着,如果能发现完整的黄金面具,那这不仅将是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大的黄金面具,还将是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
  据介绍,这件黄金面具所发现的半张面具的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同时,这件黄金面具厚度非常厚,不需要任何支撑,就可以立起来。根据考古人员初步检测,此次发现的黄金面具含金量大约为84%,与此前三星堆遗址所发现的金器的黄金含量相似。“目前推断这件金面具也是作祭祀使用,但由于其体量比人脸大得多,不大可能是人佩戴,究竟具体是作何使用,目前还无法得出准确结论,需要进一步考古发掘和研究考证。”该负责人说。
  大口尊
  在此次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3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方尊,其肩部的兽头也露了出来。这个大口尊是典型的商末南方风格青铜器。高约60厘米,肩部饰兽首、鸟首,整体浑厚大气,蔚为壮观。方尊完整的方形铜尊在三星堆遗址前所未见,方尊形制稀罕、保存完好、纹饰精美,龙形器尊是古蜀先民在一件商末南方风格大口尊上做了若干改造的结果,这也使之成为了已知古代青铜器中的孤例。
  此外,在3号坑还出土了青铜罍、顶尊跪坐人头像、青铜面具等数十件造型奇特精美、保存相对完整的青铜器。此次重启发掘,出土文物和新的发现究竟有何价值?“连续把国之重器掩埋入坑,可以说古蜀国的富庶和强大超越想象。”本次考古发掘领队雷雨感叹。他直言,3号坑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无论种类、造型都要比中原青铜器丰富许多,“尤其它们奇特的造型,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准。
  碳化纺织品痕迹
  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里面,考古专家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对保存状态不佳的纤维进行纤维品种的生物学鉴定,把肉眼不可见的信号给发现出来。此次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现了两种丝绸。一种是在祭祀坑的灰烬层里发现大量丝绸痕迹;第二种是在青铜器的周边发现了丝绸包裹的痕迹。据了解,发现丝绸一般有三种语境:一是反映世俗生活的遗址,二是反映丧葬习俗的墓葬,三是反映宗教信仰的祭祀坑。此次在祭祀坑里发现丝绸,通过考古发掘发现丝绸的功能被提升到了精神层面。
  据了解,4号祭祀坑中有两类代表性文物,玉琮玉质细腻,磨制光滑,质地坚硬没有纹饰,可能为“玉凿”一类器物。在祭祀坑内还发现了碳化纺织品痕迹,其位于灰烬堆积之中,局部叠压在青铜器上,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麻花状”的结构。
  考古高科技:
  三星堆考古很“炫酷”
  如今的考古已经将高科技“武装到了牙齿”。此次三星堆遗址的最新发掘工作,正是借助高科技来助力考古新发现,让考古也是件“炫酷”的事情。
  多功能考古工作舱
  “上天入地”考古人员成“全能王”
  说到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的高科技,就不能不提现场多功能考古工作舱的使用。配备了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统的考古工作舱让现场发掘人员能“上天入地”,如虎添翼。考古工作人员不仅可以“乘坐”机械吊篮进行考古发掘,在不接触地面的情况下,进行土层清理、文物挖掘;四周的桁架还能搭载3D扫描和高光谱扫描,并进行纹理采集和工作记录,极大地提高了考古的工作效率和文物保护力度。
  在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近2000平方米面积的大棚覆盖了1~8号祭祀坑的整个发掘区域。这个高约5米左右的考古大棚,不仅为祭祀坑遮风挡雨,还和外围的围墙、电网、摄像头一起,构建起一个严密的文物安全网。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与野外抢救性发掘不同的是,此次三星堆发掘开了全国先河,为发掘坑修建了考古工作舱。
  高科技仪器
  文物信息快速分析 考古人员有了“千里眼”
  高科技仪器在考古工作中大显身手,让考古工作更高效、更严谨。GPS、高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数字化高科技仪器的运用,让考古工作人员仿佛有了“千里眼”。高科技仪器分析出的数据,让考古人员能够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东西。从每个土层的泥土采样,到细小的器物碎片都会被编码送到文保机构进行研究。“现在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以前是用数字号码来给文物编号,现在都是用电脑给文物编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文物的信息就一目了然了。”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X射线荧光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这些仪器正在当下科技考古的学科之一──冶金考古中发挥着强大的作用。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利用仪器,研究人员对矿石标本进行检测分析,能得到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为探索其在三星堆、金沙遗址铜器的矿源问题上,有着极大的帮助。现在,有了便携式高科技设备的助力,在遗址勘探现场就能及时准确进行矿产种类的判别。
  高科技考古实验室
  文保中心就在遗址旁 保护研究“一条龙”
  8个祭祀坑的一旁,考古实验室一字排开,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应急分析实验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为出土文物保驾护航。实验室内,文物科研保护设备摆得整整齐齐,三维扫描仪、三维打印机、扫描电镜,练就考古人员的“火眼金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之所以要实验室先行,主要是为了及时开展对有机物的保护与提取,丝绸、漆器、竹木器以及有可能存在于器物上的文字等。
  据介绍,本次发掘过程中,科技考古的含量非常大。1986年的发掘基本只用了碳十四测年技术。此次除了碳十四测年、有机物保护之外,还在玉石器保护、铜器保护等领域采用多项科技手段。同时组建了专门的专家团队,邀请中国考古各领域的专家常驻现场,待遗物发掘出土后,及时进行全面保护。
  多一点:
  三星堆与金沙“同款”的不只金面具
  作为古蜀文明的两次发展高峰,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的关系,一直被广泛讨论和研究。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发布了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成果:目前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其中,最受瞩目的金面具残片与金沙遗址的金面具在造型上极其相似,更加印证两个遗址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
  金玉同盟 共筑古蜀文明两次高峰
  金沙遗址通常被认为是继广汉三星堆之后,古蜀王国在成都平原兴起的又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金沙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存在显著的文化演变、吸纳与融合态势。两者都有太阳崇拜的精神内核,也有着相同的器物样式和艺术风格,比如都曾出土金面具、鱼形金箔等金器,玉璋、玉琮、玉璧等大量玉礼器以及青铜立人等。在金沙出土的金冠带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都出现相同的鱼、鸟、箭纹饰。同时,从遗址分布的整体情况看,二者皆有明确的城市功能分区。
  象牙成堆 相似的祭祀传统
  2001年金沙遗址重见天日之时,最先显露的便是白花花的象牙。在此后的发掘中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最大的甚至长达2米,堪称是世界范围内同时期出土象牙最密集的遗址。通过对象牙埋藏地、出土环境以及相伴出土物,如象牙片、尖状象牙、柱状象牙等的综合分析,证明象牙是古蜀先民用于祭祀的神圣器物。本次在三星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中,也再度发现大量象牙和部分象牙雕刻件。由此可见,使用象牙祭祀这一习俗,从三星堆时期便已开始,到金沙时期形成鼎盛。
  青铜器皿 礼制的赞歌
  金沙遗址目前尚未发现大型青铜器皿,但出土了若干铜鸟、铜铃、铜挂饰、铜牛首等小型青铜器和青铜残片。专家曾推测,这些青铜小件和残片也许是装饰在某些大型青铜器上的配件。这个论证是否可信?如今,我们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物上寻到了踪迹。
  在昨天发布的考古成果中,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方尊上可见铜鸟装饰,与金沙遗址出土的铜鸟几乎一致。从此前的青铜神树、铜尊、铜罍等器物上,也能看到与金沙十分相似的牛首图案、铜铃、铜挂饰等。因此,对比三星堆青铜器的形制,金沙遗址的小型铜器可能也是装饰在大型青铜器上的配件。至于金沙是否有大型青铜器,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东方说:
  更加生动展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连线金沙、良渚、二里头文化专家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2020年,考古工作者重启对三星堆遗址的深入调查、勘探与发掘,新发现6个祭祀坑。昨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三星堆遗址近期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得以公布。金沙遗址博物馆、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二里头考古工作队的负责人纷纷发来“贺电”,向三星堆遗址的重启发掘表示祝贺。
  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
  发现于成都市区的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与三星堆高度相似的器物,两处遗址相距不远,在宗教信仰、城址布局及时间延续上都可以看出金沙遗址就是对三星堆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继三星堆之后古蜀国的又一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成都城市的开端,它将成都的建城史从此往前推进到距今3000年左右。金沙遗址发展到后期时,其文化中心向今天成都城市中心的转移即积淀开创了成都的城市史。可以说,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孕育了成都的城市文化。
  此次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考古发掘,出土了众多的物质文化遗物,更加生动地展示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灿烂成就,同时也会解开古蜀文明更多的谜题。此次发掘进一步完善了三星堆作为古蜀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地的文明体系的构建,是探索古蜀文明发展情况不可缺失的材料,也是探讨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交流与融合、行合趋同的重要物证。
  良渚古城发现者、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刘斌:
  大约在5300年前的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尚玉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良渚人的玉器不仅仅是美观的需要。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良渚文明在距今4300年后渐渐没落了,但文明的因素却随着良渚玉器得到了有序地传承,影响力遍及九州。
  在距今4200年左右,良渚文化的玉器随着文化的传播交流,扩大到了华夏大地的东南部、西面,其中就包括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范围。三星堆遗址发现了玉璋等器物,这类器物仿制了良渚时期的玉器形制,作为神圣的祭祀品在使用。此次三星堆遗址启动再次发掘,可以梳理4000年前后中华文明的文化交融圈和版图,从多元到一体的融合过程。
  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
  中国古代史可以分成三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满天星斗”时期,是古国时代,是无中心多元时代;从二里头文化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月明星稀”时期,有中心的多元时代;第三阶段是一体一统阶段。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的典型代表,人杰地灵。这是产生文明的温床,是对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巴蜀文化不是单线进化。三星堆遗址有着高度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在二里头文化之后。此次发掘能够对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性质进一步明晰,了解三星堆人的宗教生活、祭祀传统等,进一步接近历史的真实。
  新动态:
  新发掘6座祭祀坑将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昨日下午,“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新闻通气会在三星堆博物馆举行。此次发掘的文物何时会在三星堆博物馆“上新”?本次发掘对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存有哪些意义?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做出了回应。
  “我们会将文物的修复工作跟展示进行结合,最近已经建立了一个开放式的文物修复馆,将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示给观众。预计今年四月,三星堆的文保中心将会作为开放式的文物修复馆对外开放,大家可以在这里看到上新文物的修复过程。”朱家可透露,去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三星堆博物馆对综合馆进行了升级开放,今年4月将启动青铜馆的升级,计划在8月开放。朱家可表示,此前通过1、2号“祭祀坑”的发现,建立了三星堆博物馆。这次新发掘了6座“祭祀坑”,将筹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目前已在全球征集方案,57家国内外顶级设计团队参与评比。通过最终评选,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新馆。
  为何30年后重启祭祀区的发掘?
  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响应国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落实“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的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探明古蜀国的祭祀行为和祭祀体系,经过两年准备,2019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内33家单位对三星堆1、2号祭祀坑所在区域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
  本次发掘重要价值在哪里?
  三星堆大型建筑及祭祀区的确认,特别是新发掘露头的立人像、金面具、大口尊、铜罍、玉琮等各类出土文物,进一步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三星堆遗址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展示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创造性,反映了与国内其他古文明的紧密联系,与世界古文明的交流互鉴,更彰显了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重要地位,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提供了典型实证。
  在三星堆祭祀坑内发现丝绸的意义有哪些?
  在4号祭祀坑灰烬层取样,采用定制的丝蛋白抗体对灰烬、印痕进行特异性检测,一旦呈现阳性反应,即可初步指认丝绸残留物的存在,再辅以其他检测技术进行确认。
  对于考古现场而言,丝绸存在的语境有三:一是反映世俗生活的遗址,二是反映丧葬习俗的墓葬,三是反映宗教信仰的祭祀坑。此次发现,在精神层面,印证丝绸有沟通天地人神的独特用途,在物质层面,也反映当时古蜀国的丝绸生产,为西南丝路提供考古学实证。
  发掘到目前对三星堆性质有无新认识?
  原来发掘及报告认为是祭祀坑,新发现6个坑的形制、方向、布局和出露文物,同1号、2号祭祀坑的性质基本相同,形成规模。祭祀行为特征明显,埋藏器物等级高,初步认为形成了祭祀区。(记者:王嘉 段祯 文/图 版面设计 陈杰 江蕊松)
156#
 豆包七 发表于: 2021-3-21 09:25:37|只看该作者

上大人在现场!三星堆“再惊天下”,背后有着“一院三大”!

源自:上海大学
原文标题:上大人在现场!三星堆“再惊天下”,背后有着“一院三大”!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遗址,一直被视作中华文明长河中
  一颗闪耀的星
  “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又有重要收获
  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
  通报考古工作者在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
  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2021年3月20日,中央电视台对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祭祀坑的考古工作进行了现场直播。这场考古盛宴中的主角,无疑是由上海大学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的三号祭祀坑。
  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曾在1986年发掘两座祭祀坑,出土青铜器、玉器、金器等文物数千件,颠覆了世人对古蜀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认识。这两座祭祀坑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2019年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勘探与试掘,在1986年的一、二号坑所在区域又发现了6座祭祀坑。2020年9月起,在“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指导下,四川考古院联合国内33家单位开启了新祭祀坑的发掘工作。三星堆“再惊天下”,背后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上海大学“一院三大”。上海大学作为主要合作方之一,参与了三号坑的发掘工作,并且积极承担相关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任务。
发掘现场
三号坑是本次新发现祭祀坑中最早被发现的一座。2021年1月9日起,上海大学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始三号坑的发掘。经过两个多月紧张而有序的工作,3月16日三号坑填土清理完毕,在坑底发现了大量遗物,保守估计包括青铜器109件、象牙127根与玉石器8件,青铜器中不乏顶尊跪坐人像、方尊、神树、坛状器等非常精彩的文物,为世人带来惊喜之余,也为学界提供了探索古蜀文明、先秦文明的宝贵新材料。
右: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
  左:上大文学院历史系徐斐宏博士
文物特写
作为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前沿阵地,三星堆祭祀坑新一轮发掘有很高的科技含金量,各类文物保护、科技考古手段被第一时间应用于现场,这其中,也有上海大学活跃的身影。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与文学院在此次发掘中,参与了文物现场保护与提取、遗物成分分析、植硅体鉴定、微生物监测等多项工作,为发掘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三号坑的发掘仍在继续,接下来将进入紧锣密鼓的遗物提取阶段,我们期待坑内还有更多惊艳世人的发现。祭祀坑发掘之外,上大考古将扎根三星堆古城,开展考古实习,探索考古新方法,建设上大特色考古专业。我们的科技考古与文保团队也将继续在祭祀坑发掘中发挥作用,进一步展示上大文博的科技力量。
  视频剪辑:王如玉
155#
 罗平河 发表于: 2021-3-21 09:23:41|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国宝大型蹦迪现场!3000年电音乐队太上头!

源自:上游新闻
原文标题:三星堆国宝大型蹦迪现场!3000年电音乐队太上头!

  川观新闻消息,1986年,三星堆“一醒惊天下”。
  2021年,三星堆“连拆6个盲盒”惊喜不断。
  堆堆现在、立刻、马上“三Live天下惊”!
  为欢迎新朋友出土
  三星堆的TA们开口唱歌了!
  一开口就是老电音了,堆里秒变大型蹦迪现场。
  欢迎来到堆堆乐队的第一次公演现场──
  点击就听上头神曲↓↓↓
  绝美黄金面具、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丝绸、象牙……3月20日,三星堆遗址“再惊天下”,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
  3月20日,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联合推出特别策划──堆堆Live《我怎么这么好看》MV正式首发。歌曲改编自大张伟的超嗨神曲《我怎么这么好看》,经湖南快乐阳光互动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授权。
  其实在《国家宝藏》第三季中,大张伟就是三星堆文物的国宝守护人。一定是有什么特别的缘分,让古蜀文物遇上电音,再次擦出奇妙火花。
  “堆 怎么 这么好看 挖 挖挖 Wow”,听了就懂了!
  堆堆Live《我怎么这么好看》现场版歌词来了
  很上头也很上口,一起来唱↓↓↓
  躺了 千年 盼望 与你相见(服啦 服啦)
  看了 千变 守望 古蜀桑田(服啦 服啦)
  醒了 千般 张望 今夕何年(服啦 服啦)
  惊了万千 凝望 陌生笑脸(Yeah yeah)
  凸眼大耳叫我纵目面具(服啦服啦)
  大鱼 飞鸟 猜我 金杖秘密(服啦 服啦)
  威武 铜人 看我 衣裳华丽(服啦 服啦)
  铜轮 五分 是我 太阳形器(Yeah yeah)
  火锅吃吗带我三足炊器(Wu wu)
  青铜 神树 看我 矗立天地(Wu wu)
  新星 闪耀 等我 揭开谜底(Wu wu)
  哎呀火啦火啦啷个办
  啷个办 啷个办 啷个办 啷个办
  啷个办 啷个办 啷个办 啷个办
  堆怎么这么好看
  挖 挖挖 Wow
  挖挖挖挖挖挖 Wow
  挖 挖挖 wow
  这么好看啷个办
  挖 挖挖 Wow
  挖挖挖挖挖挖 Wow
  挖 挖挖 wow
  我 怎么 这么好看
原文标题:三星堆国宝大型蹦迪现场!3000年电音乐队太上头!
154#
 雨中莲蓬 发表于: 2021-3-21 08:52:00|只看该作者

再现黄金面具!打开三星堆“挖宝”鉴赏手册

源自:新华网
  题记:如果说35年前“一醒惊天下”是命运馈赠,那么如今的重要收获,更像是国家与民族前行的水到渠成。
  6个“祭祀坑”,“正在进行时”的考古发掘。
  这些规模从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不等的“祭祀坑”,仿佛是承载着古蜀先民精神信仰的“时空胶囊”,以极小的空间,将一种本就瑰丽到极致的文明浓缩、凝固、埋藏,在3000年后绽放于考古工作者的双手中。
  此次发现的金面具残片
  这是一种肉眼可见的绽放速度──用于新闻发布的文物数据每一天都在更新,短短几天之内不断攀升。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没有人会怀疑,三星堆遗址将以辉煌灿烂的考古发现再次刷新人们对它的认知。
  此次发现的青铜器
  编号从3号至8号,这些“祭祀坑”诉说的,不仅仅是一段文明传奇。
  离它们不远处,便是1986年“一醒惊天下”的1、2号“祭祀坑”。35年岁月流逝,几步之遥的“祭祀坑”,折射出令人回味的宏大历史。回望此处进行的两次发掘历程,我们会看到许多许多“挖宝”之外的故事。
  1986年发现的1、2号“祭祀坑”(四川省文物局提供)

“发掘舱”现身考古工地
  我们印象里的考古发掘现场,是考古队员拿着小铲子挖呀挖,就像这样──
  1986年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学家陈德安提供)
  “几分钟后,大卡车停在了发掘现场,从车上跳下来三十几名武警战士,很快把我们的发掘现场包围起来,这时我才大大地松了口气,心情感到轻松了。”考古学家陈显丹这样回忆1号“祭祀坑”发掘时的经历。
  1986年,考古队挖到“宝”的消息不胫而走,数小时内引来看热闹的人达到几千人之多,而当时的考古队只能求助于武警、公安。大雨倾盆、烈日暴晒、文物安全……方方面面的因素,当年考古工作者都需要考虑,以至于日夜赶工进行发掘。
  今天,我们置身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则会有穿越时空的错觉──
  考古队员在“考古舱”内工作
  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6个“祭祀坑”罩住,这个可以控制温、湿度,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舱”里,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进行工作。实验室已经“前移”到考古现场,必要的先进设备一应俱全,出土文物可在第一时间进行保护和研究。
  这样的设备,并不是为了“炫”。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告诉我们,在这样的“考古舱”里开展发掘工作,不仅能控制发掘现场的温、湿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带入现代信息,为科学研究遗存创造条件。

“豪华阵容”缘何来到三星堆?
  35年间,提升的不仅是硬件设备。
  在“祭祀坑”的黑色灰烬中,提取到了肉眼不可见的丝绸制品残留物。“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说明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唐飞说。
  精美绝伦的文物会吸引眼球,但这种“看不见”的成果,更加来之不易。
  它们的发现,不仅得益于各种“黑科技”的应用,更在于本次考古发掘打破了过去以地域为单位开展考古研究的局限,罕有地集中了国内顶尖考古研究机构力量,形成了多学科合作开放平台。
  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人忙碌于三星堆遗址考古现场──这是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体质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化学、材料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
  堪称“豪华”的阵容,为的是挖出更多的“宝”──肉眼可见的珍贵文物,和肉眼不可见的历史信息。在专业人员眼中,后者的分量绝不亚于前者。
  因为只有这二者合一,才有可能更加生动地复原一种文明的全貌,感知数千年前在此上演的悲欢离合,助力解答“我们从哪里来”这一问题。

“照这样挖下去,你们只有赔本的”
  陈显丹曾回忆,1986年7月,在发掘工作初始阶段,当地农民看到他们挖出的东西几乎都是一些不成形的“破陶片”和一些“没有用的石头”,便对考古队员说:“照这样挖下去,你们只有赔本的。挖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一句玩笑话,但质疑和不理解的心态十分明显。更为强硬的质疑,陈显丹也有过记录──在重量级文物接连出土的情况下,考古队在当地“农民要吃饭,不能因为你们要考古,就不要农民吃饭”的要求下,不得已允许农民在“祭祀坑”附近恢复取土烧砖。
  在致力于解决温饱、奔向富裕的年代,这些质疑并不奇怪。这些压力转化成动力,促使陈显丹和同事们以“抢救”的节奏去工作。
  此次发现的文物
  今天的考古,不再是“抢救”,而是一次得到各方支持的科学行动──本次考古发掘前,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邀请全国各领域专家召开了多次论证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10余家国内科研机构联合编制了三星堆祭祀考古发掘方案等各项方案。
  今天的你我,也不会再去用是否“赔本”来衡量考古。人们已经知晓,文明的根脉对自己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温饱不再是普遍难题的当下,一个矢志复兴的民族,必然将关注的目光从他人转向自身,从外部转向内心,从物质转向精神。
  三星堆的精彩,正一步步被发现、解读;中华大地的文明传奇,将不断有新的篇章。不在此处,便在彼处,如满天星斗,光芒璀璨。
  出品人:赵承、惠小勇
  监制:霍小光、邬焕庆
⊙策划:吴晶、林晖

  记者:施雨岑、王鹏、童芳
◎摄影:沈伯涵

⊙编辑:杨进欣

  新华社国内部、四川分社出品
153#
 草原夜空 发表于: 2021-3-21 08:52:00|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博物馆将建设新馆,有望在未来几年建成

源自:四川在线
  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吴晓铃 吴梦琳 ◎摄影:向宇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新闻通气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
  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表示,此前通过1、2号“祭祀坑”的发现,建立了三星堆博物馆。这次新发掘了6座“祭祀坑”,将筹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目前已在全球征集方案,57家国内外顶级设计团队参与评比。通过最终评选,今年将正式开工建设新馆,有望在未来几年建成一座有着中国多元文明标志的博物馆。
  此外,在新的考古调查、发掘后,三星堆博物馆也在筹备接下来的文物展示工作。朱家可表示,三星堆博物馆将建立开放式的文物修复中心,将文物的修复和展示相结合,“这应该是全国博物馆首创,预计在今年4月对外开放。”
  此外,这次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回答了许多过去对于三星堆的疑问,三星堆博物馆将升级讲解词。今年还将运用高科技展陈方式,对青铜馆进行全面升级改造。
152#
 林麝 发表于: 2021-3-21 08:52:00|只看该作者
把三星堆遗址建设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下一步,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的方向是什么?
  :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已确定“川渝地区巴蜀文明化进程研究”作为“考古中国”的重大项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协调支持考古研究机构系统研究川渝地区文明演进及其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总体格局的历史进程,同时将川渝地区文化放在更宽广的视野上,研究中国西南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考古现场(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建设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之一。2019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支持四川依托三星堆遗址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我们将依托此次考古发掘成果,指导四川省文物局、地方人民政府做好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出土文物保护、展示和研究工作,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此外,为更好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发挥以史育人作用,向人民群众讲好文物故事,我们还会助力当地加强博物馆建设,通过高品质的博物馆展览加深公众对三星堆文化的了解,让三星堆文化所承载的重要意义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151#
 林麝 发表于: 2021-3-21 08:52:00|只看该作者
多学科、开放性考古工作新模式

  :本次考古工作是多学科聚力的成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和成效?
  :本次三星堆考古发掘工作秉持“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理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新进步。
  2020年9月,四川省文物局便组织召开了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咨询会,确保新发现“祭祀坑”及周边遗迹的考古发掘、现场技术保护和多学科合作课题的顺利开展,系统把握三星堆“祭祀区”的形成过程、区域范围和空间格局。
考古现场(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这是一次科技助力的考古。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配置了现场应急保护与分析检测设备等,为考古信息采集、文物安全防护提供了有效保障。此外,考古工作者还为此次考古发掘搭建了信息平台,对考古工作中的文物数据、影像资料、环境监控数据等进行全面记录和科学管理。
  这也是一次开放合作的考古。在国家文物局协调支持下,四川省文物局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构成了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
  这种多学科、多机构的合作,展现了考古项目组织的新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与高水平。
150#
 林麝 发表于: 2021-3-21 08:52:00|只看该作者

解读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6座“祭祀坑”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源自: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3月20日电题:6座“祭祀坑”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解读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王鹏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一直被视作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星。
  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围绕本次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和重要意义、考古发掘工作的亮点,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6座“祭祀坑”发现罕见文物

  :本次三星堆考古发现的亮点和成果有哪些?对于我国考古工作的开展有何重要意义?
  :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十三五”期间,四川省持续开展三星堆遗址考古调查发掘,经过多年持续努力,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的“祭祀坑”,其中发现的青铜方尊、大型青铜面具以及雕刻有菱形纹饰的象牙小饰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发现。具体来说,这次新发现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考古现场(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摄)
  第一,将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现1、2号“祭祀坑”。30多年间,学界对于三星堆文化的研究从未停止,也提出很多疑问、展开很多讨论。此次三星堆遗址在同一区域的考古新发现,更加丰富了三星堆遗址的价值内涵,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三星堆文化全貌,推动三星堆文化研究取得更大进展。
  第二,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充分体现了古蜀文明、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实物例证。1986年以来,在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湖北、陕西、云南、甘肃等地,都有不少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由此,我们可以把这次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新发现,放在一个更宽阔的时空框架内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更加清晰和深刻地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源流,更加准确地解读长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有助于解决学界对三星堆文化以及“祭祀坑”性质、文化内涵、断代研究等关键性的问题。比如,如何理解几座“祭祀坑”的关系?是同时期还是有年代上的差异?特别是伴随碳14测年技术的不断进步,结合此次考古发掘,我们可以采集系列测年样本,对每座“祭祀坑”能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概念,对三星堆文化的年代进行更准确的断定,这也将有助于在未来进一步揭示三星堆文化的全貌。
149#
 牙尖十怪 发表于: 2021-3-21 08:49:34|只看该作者

考古专家谈新发现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有助于完整认识三星堆

源自: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成都3月20日电(记者:岳依桐 贺劭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20日在成都举办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透露,过去考古专家虽然对三星堆已出土文物进行了初步复原,但青铜树尖什么样,青铜面具下是否有木质身躯并不清楚,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的发掘,将对人类完整认识三星堆提供新契机。
  图为工作会现场。 何浠 摄
  据了解,三星堆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性遗址。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孙华介绍,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1、2号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发掘出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等珍贵文物,但该次发掘主要以抢救为主。“这次三星堆文物的面世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公众的极大关注,大家对青铜树、青铜面具很吃惊,因为中国以前好像不制造这些东西。”
  图为三星堆“祭祀坑”发掘考古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在孙华看来,1986年只发掘了8个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的两个坑,并不完整,许多出土的文物也没办法修复。而现在,8个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的发掘可以更好复原出当时人们埋藏器物的空间,让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更加完整。
  “过去三星堆发掘出那么多青铜头像,但它的身躯是什么?”孙华介绍,之前有专家推测青铜头像下可能是木质身躯,但目前尚无准确结果,要进一步理解三星堆文化,还有待6个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精细化发掘的继续进行和全部信息的披露。 ●
148#
 火星飞鱼 发表于: 2021-3-21 07:54:34|只看该作者

6座祭祀坑,500余件文物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再惊天下

源自:河南省政府网站
原文标题:6座祭祀坑,500余件文物 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再惊天下

来源:新华社
3月20日,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准备用薄膜覆盖3号“祭祀坑”,结束当天的工作。
古丝绸
  4号“祭祀坑”内出土
玉琮
  4号“祭祀坑”内出土
象牙雕刻残片
  5号“祭祀坑”内出土
3号“祭祀坑”内出土的部分青铜文物(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本次三星堆考古新发现意义重大
  ▲将丰富和深化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
  ▲有助于加深对于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的认知
  ▲有助于解决学界对三星堆文化以及“祭祀坑”性质、文化内涵、断代研究等关键性的问题
  古蜀文明之光,再次闪耀于中华文明版图西南部。
  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玉璧、金箔、象牙……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曾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辉煌灿烂的新发现“再惊天下”。
  连拆6个“盲盒”考古学家拆出了啥?
  ▲考古工作者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6座“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
  ▲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
  ▲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3.5平方米的“祭祀坑”一片金光闪闪
  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龙泉山脉西麓的广汉市,曾有一景点名叫三星伴月堆。后来考古发掘确证“三星伴月”所说的3个相连的土堆,就是三星堆古城的城墙。
  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1700余件。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文物之精美、风格之诡谲,超出了人们当时的认知范围。
  从此,三星堆名扬天下。
  此次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位于1、2号“祭祀坑”旁。专家认为,目前这8座“祭祀坑”整体构成祭祀区,是古蜀王国专门用来祭祀天地、祖先,祈求国泰民安的场所。
  占地仅3.5平方米的5号“祭祀坑”一片金光闪闪──考古队员已从此处清理出多件金器和60余枚带孔圆形黄金饰片、数量众多的玉质管珠和象牙饰品。经专家初步判断,这些有规律的金片和玉器与黄金面具形成缀合,推测为古蜀国王举行盛大祭祀仪式时所用。
  “出乎意料的是,此次还出土了一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青铜器,比如有些青铜尊附著有奇异诡谲的龙或牛的造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说。
  在3号“祭祀坑”,记者看到了坑内铺满百余根象牙和上百件青铜器,包括青铜尊、青铜罍及独具风格的青铜人像、大面具等。
  最具神秘色彩的,是考古人员在6号“祭祀坑”发现了一具“木匣”,长约1.5米、宽约0.4米,内外均涂抹朱砂。它是做什么用的?它有什么特别的来历?考古人员对这个神秘的“木匣”给予了格外关注,在现场反复讨论“开匣”方案。
  像“木匣”这样的未解之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去破解。但是,就目前的阶段性成果而言,已经展示了三星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独特的技术、艺术和精神信仰。
  “本次三星堆考古的新发现,将丰富和深化我们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
  “黑科技”与“豪华阵容”助力考古大发现
  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里面数个通透的玻璃房子将新发现的“祭祀坑”罩住。这个装满各类设备的考古“发掘舱”可以控制温度、湿度,让人惊叹不已。
  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在古蜀国祭祀“圣地”开展“野外”考古,仿佛是在封闭的高科技实验室工作。在“考古舱”旁设有各种应急文物保护实验室和库房,各种先进设备一应俱全。
  三星堆遗址发掘总领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告诉记者,在这样的“考古舱”里开展发掘工作,不仅能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带入现代的微生物、细菌等。
  不仅有科技力量“加持”,专家“阵容”也很“豪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加入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在现场忙碌的,是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动物学、植物学、地质学、化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
  正是这样的齐心聚力,大家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比如古丝绸的“身影”。
  “我们在4号‘祭祀坑’的黑色灰烬中提取到了肉眼不可见的丝绸制品残留物,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唐飞说。
  甚至连消防队员也被邀请参与研究。
  三星堆“祭祀坑”的文物大多有烧灼痕迹,考古学家推测这是一种“燎祭”方式,即将青铜器、象牙等祭品燃烧后填埋。这种“燎祭”是在坑外燃烧,还是坑内燃烧?燃烧最高温度是多少?……这些谜题有待消防队员和考古学家合作揭晓答案。
  “你看见的只是冰山一角”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古代诗句里,古蜀国的起源笼罩在迷雾之中。那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甚至让人将三星堆与外星人联想在一起。
  事实上,三星堆遗址历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已经有力地证明,这里是“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前出土的三星堆典型的小平底罐、鸟头把勺、尊形壶等陶器以及铜立人像、铜神树、玉璋和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而铜牌饰、玉戈、玉琮、封口盉、高柄豆等则体现了三星堆与中原文明和其他区域性文明的交流。
  “此次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铜尊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同时期的铜尊特征相似,是长江文化的生动体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说。
  在冉宏林的指引下,记者还在此次出土的象牙残片上看到精美的云雷纹和羽毛纹微雕,这些都能在中原文化的青铜器上找到祖型。
  但是,围绕在三星堆周围的,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他们从哪里来?他们以何为生?他们因何消亡?他们喜爱哼唱怎样的曲调,擅长烹饪什么美食?
  ……
  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只是考古工作的开始阶段。种种谜题的破解、文明传奇的讲述,需要踏踏实实地进行长时间的学术研究、分析。
  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的考古发掘,每一天,都可能会迎来令人惊喜的新发现。
  “你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冉宏林对未来充满希望──还有多少文明之谜即将破解,还有多少传奇往事可望证实,人们翘首以待。(新华社记者 惠小勇 施雨岑 童芳 王鹏)(据新华社成都3月20日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1:39, Processed in 0.1716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