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蜀虎|查看: 202556|回复: 166
[文物·古迹

明日起 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将实施提升改造

 [复制链接]
127#
 牛行天下 发表于: 2021-3-20 10:36:00|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为什么能够震惊世界?这里的文物为什么这么“骨骼清奇”?

源自:新华网
原文标题:三星堆为什么能够震惊世界?这里的文物为什么这么“骨骼清奇”?

  新华网北京3月19日消息,神秘的青铜纵目面具、金杖、青铜神树……三星堆曾经出土的文物给我们带来了太多震撼。在一、二号坑发现35年后,三星堆考古再次受到了全球的瞩目。三星堆遗址究竟怎么被发现的?为什么三星堆如此神秘?神秘的“三星堆”到底是哪三堆?就此我们独家连线了三星堆博物馆宣教主管邹鹏。

三星堆到底是哪“三堆”?
  堆,在四川人的口语中,有人工垒建的意思,三星堆可以理解为人工垒建的三座土台。这三个黄土堆,位于东经104.2度,北纬31度上。它的东北方,有一道形似弯月台地,三个土堆和月亮湾台地隔着马牧河相望。于是,当地人就给这个景观起了“三星伴月”的雅称。邹鹏介绍,三星堆所在的三个土堆呈直线排列,像一条线上的三颗金星,但据推测,这里原本是条状的城墙,很可能是晚期人类活动挖开了两个缺口,形成三个孤堆。

为何“三星堆”神秘?
  据报道,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不论出土了多么精美的青铜器、金器、玉器,都没有发现文字的记载。邹鹏说,所以大家仅仅能够从《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等找到一些零星而且充满神话色彩的记载。所以三星堆也就由此显得非常的神秘。

三星堆里面有啥“明星”?
  三星堆是考古界的一股“清流”,出土的文物都是那么的“骨骼清奇”,大胆夸张,视觉冲击力极强。
  
带有“迷之微笑”的青铜纵目面具  023626wr9ikkk6y7366rro.jpg  保存到相册
颇具“穿越感”的青铜神树  023627fmbmlg02ujeef2ju.jpg  保存到相册
仿佛“俯瞰众生”的青铜立人像  023627s6m9c76ciz63766i.jpg  保存到相册
如同“蒙娜丽莎”般微笑注视着你的黄金面具青铜人头像  023627l9dnbqf15dffqf9q.jpg  保存到相册
好似如意“金“箍棒的三星堆金杖  023628uqzz3y3rvvvy23yh.jpg  保存到相册
你猜我是风火轮还是方向盘?不,我只是青铜太阳形器  023628zdp34pzwd3qr3dd0.jpg  保存到相册
我才不是“愤怒的小鸟”里的猪!我是三星堆里的陶猪!  023629hraop1exb6k19160.jpg  保存到相册
难道是四川火锅的祖先?──商陶三足炊器  023629p4wrs3gi35jra8ss.jpg  保存到相册

从三星堆文物看历史,古蜀国王仅是传说?
  古蜀文明,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里边有“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记载。邹鹏说,其实通过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在认为这几代蜀王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说这几个王朝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现在通过研究,认为三星堆遗址的历史可能相当于传说中的第1代蜀王蚕丛一直到第4代蜀王杜宇的历史,大约从距今4800年到距今2600年这样一段历史。所以三星堆的发现使原本只是属于传说的古蜀的历史变成了信史,填补了古蜀历史的这段空白。
  这个神秘的“堆堆”,还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监制:朱永磊 邱小敏
  策划:李由
  记者:袁晗
  后期:刘厦
  动画:陈正
  海报:邓豪俣、杨宽
  嘉宾联络:张明宇
  配音:黄浩、王钒
  实习生:王艺婷
126#
 心了之火 发表于: 2021-3-19 22:53:34|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视频|三星堆3号神树开始本体拼合,现有70多个残件

源自:澎湃新闻
  
  @四川观察 3月19日消息,当日,在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最新改建的开放式文物修复馆里,文保专家开始对前期出土的3号神树进行修复拼合工作。
  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部长余健表示,3号神树出土的时候,它的三根主树干已经是完全残损残缺了。“根据现有的这70多个残件,以愈合的形式把它拼接完整,体量要相对小一些,可能大概也就是1米1左右的高度。”
  (原题为《三星堆3号神树开始本体拼合》)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5#
 表裱表裱 发表于: 2021-3-2 11:16:00|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遗址怎么保护?如何管理?保护立法正加快推进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三星堆遗址怎么保护?如何管理?保护立法正加快推进

  近期,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正在紧张进行,三星堆博物馆向全球征集新馆设计方案,与此同时,三星堆遗址保护立法也正在紧锣密鼓加快开展。
△青铜纵目面具
  《德阳市三星堆遗址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近日举行。三星堆遗址建设管控地带,新建建筑物的报批;三星堆遗址保护范围内禁止行为的界定、标准;保护范围、建控地带内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农房、道路的建设管理等,是听证会讨论的热点。
  记者注意到,《条例(草案)》载明,三星堆遗址保护范围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并在保护范围外划定一定区域作为建控地带。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实行规划保护制度。在三星堆遗址保护范围内,不得随意新建、改建、扩建与遗址保护、利用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耕作不符合三星堆遗址保护规划要求、危害地下文物安全的植物、作物。在三星堆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遗址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形式、体量、色调等与遗址环境风貌不相协调、不符合三星堆遗址保护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据了解,目前关于三星堆遗址保护利用仅有一个行政文件,新版《三星堆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经四川省广汉市人民政府第40次常务会审议通过,广汉市人民政府14号文件公布,已于2010年7月2日起施行。(总台央视记者 白璐)
124#
 草原夜空 发表于: 2021-1-16 09:21:58|只看该作者

干货来了!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有望这么建

源自:四川在线
正在发掘中的三星堆祭祀坑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薛维睿
  1月15日(周五)下午,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毅做客省政府网站,就“不断开拓进取 努力为开创新时代四川考古文物工作新局面贡献力量”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去年9月,三星堆被国家文物局纳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未来示范区将如何建?王毅为网友进行了描绘。
  据介绍,在首批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创建名单中,三星堆是唯一的一处考古遗存,引人注目。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利用示范区是在广汉市区域展开的,目前初步设想是一江两岸三镇一廊。其中一廊就是指天府北延线文化辐射带,从成都往北边走,与古代交通要道──金牛道走向一致,是示范区对川渝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辐射带动作用的联动联结走廊。
  示范区的建设,将与系统考古发掘同时展开。王毅介绍,考古工作的开展事关示范区建设的水平和是否成功。尽管90余年来,三星堆发现了两个祭祀坑,也发现了城墙和大型的宫殿遗址,但是远远不够。未来,不仅将继续展开相关考古发掘,还将应用更新的科学手段来进行研究。
  此外,示范区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还将着眼于利用,描绘一个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国图景。正在发掘中的三星堆新祭祀坑,有望有特别重要的文物出土。这些文物,将迎来更好的安身之所。据介绍,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已按下启动键,未来将运用新的数字技术来展示三星堆所衍生的文化。未来,文物+旅游+观光农业+湿地景观……可能就会构建出三星堆示范区的景象。
  据介绍,示范区建设还将与社会经济紧密发展,将成为促进广汉、德阳、成都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三星堆博物馆镇馆之宝青铜神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3#
 梦幻意境 发表于: 2020-10-10 17:43:35|只看该作者

1000万元大奖!三星堆向全球征集新馆设计方案

源自:成都商报
原文标题:1000万元大奖!三星堆向全球征集新馆设计方案
⊙记者:王明平

  10月10日起,三星堆博物馆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和游客中心项目)建筑概念设计方案,本次征集活动补偿奖励累计达1000万元。
  据三星堆博物馆消息,2019年11月,三星堆遗址的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重新启动,考古勘探发现与一、二祭祀坑规模相当的多个祭祀坑群,并有文物重器露头,预示将有新的重大发现。2020年9月6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囯内多家机构启动对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进行科学发掘,开启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新时代。三星堆博物馆现有两个展馆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随着三星堆遗址不断有新的考古成果,现有展馆已无法容纳新文物展示。为此,三星堆博物馆立足于建设世界一流遗址博物馆,满足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需要,提升文物保护和展陈水平,推动博物馆旅游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决定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新展馆,并启动此次建筑概念方案征集活动。
  据悉,此次征集项目的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其中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游客中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及陈列布展、现有两个展馆改造、安防智能化系统、总体景观绿化、景区主入口、水系整治、停车场等附属工程,估算总投资10.6亿元。
  此次征集活动将按照“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宗旨,在全球范围内遴选有实力、有经验的高水平设计机构参与新馆项目方案设计。此前,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主体建筑曾荣获鲁班奖。
  此次征集创新采取补偿机制的“杯赛式”遴选,形式将由专家评审模式与网络海选结合。
  专家评审模式:在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征设计机构中,通过资格预审择优10家设计单位方案作为第二阶段专家评审方案;再由国内顶级、多专业的方案评审委员,评选出3个方案;并由专家组从中最终评审优选1个方案。
  网络海选模式:为了最大限度征集方案,面向个人及个人组合等独立设计师提供征集竞赛平台,设置网络海选。本次征集对参与的设计机构或个人给予合理经济补偿,以提高设计机构或个人的积极性。
  本次征集活动补偿奖励累计达1000万元。具体要求于10月10日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三星堆博物馆官网公布。
  “三星堆文明是世界级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同时期同纬度的古埃及、古巴比伦等世界古老文明可以毗美。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是建设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望应征方案能够体现‘以人为本’‘馆园结合’的指导思想,使三星堆新馆成为体现国际范、中国风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诚致邀请全球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团队及个人参与此次方案征集。”三星堆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向全球设计团队发出征集邀请。
122#
 公子了然 发表于: 2020-10-10 14:05:58|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博物馆将建新馆 向全球征集概念设计方案

源自:央视
原文标题:三星堆博物馆将建新馆 向全球征集概念设计方案

  为推进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充分展示三星堆古蜀文明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地位,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积极打造世界古文明研究和文化旅游高地,10月10日起,三星堆博物馆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和游客中心项目)建筑概念设计方案。

  2019年11月,三星堆遗址的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重新启动,考古勘探发现与一、二祭祀坑规模相当的多个祭祀坑群,并有文物重器露头,预示将有新的重大发现。2020年9月6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囯内多家机构启动对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进行科学发掘,开启三星堆遗址考古的新时代。

  据了解,三星堆博物馆现有两个展馆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随着三星堆遗址不断有新的考古成果,现有展馆已无法容纳新文物展示。为此,三星堆博物馆立足于建设世界一流遗址博物馆,满足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的需要,提升文物保护和展陈水平,推动博物馆旅游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决定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新展馆,并启动此次建筑概念方案征集活动。
  此次征集项目的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其中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游客中心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以及陈列布展、现有两个展馆改造、安防智能化系统、总体景观绿化、景区主入口、水系整治、停车场等附属工程,估算总投资10.6亿元。
  此次征集活动将在全球范围内遴选有实力、有经验的高水平设计机构参与新馆项目方案设计。创新采取补偿机制的“杯赛式”遴选,并将由专家评审模式与网络海选相结合。其中,专家评审模式是在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征设计机构中,通过资格预审择优10家设计单位方案作为第二阶段专家评审方案;再由国内顶级、多专业的方案评审委员,评选出3个方案;并由专家组从中最终评审优选1个方案。
  为了最大限度征集方案,活动面向个人及个人组合等独立设计师提供征集竞赛平台,设置网络海选模式。本次征集对参与的设计机构或个人给予合理经济补偿,以提高设计机构或个人的积极性。本次征集活动补偿奖励累计达1000万元。
  具体要求于10月10日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三星堆博物馆官网公布。
  三星堆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向全球设计团队发出征集邀请:“三星堆文明是世界级的,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同时期同纬度的古埃及、古巴比伦等世界古老文明可以毗美。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是建设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望应征方案能够体现‘以人为本’‘馆园结合’的指导思想,使三星堆新馆成为体现国际范、中国风的标志性文化建筑,诚致邀请全球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团队及个人参与此次方案征集。”(总台央视记者 杨妮 吴信鹏)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21#
 牙尖十怪 发表于: 2020-9-8 08:22:00|只看该作者

身穿“燕尾服”的青铜大立人是谁 探秘三星堆从这些宝藏开始

源自:封面新闻
  9月5日,“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2020年度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咨询会”在广汉举行,这意味着,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将开启大幕。34年前,三星堆祭祀坑的发现,令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时隔34年之后,随着祭祀区考古工作的启动,未来一个世界级的重大考古发现值得期待。有秘密的三星堆,充满了魅力,而多年来,考古人员对未知世界的探求也从未停止。

一把锄头揭开古蜀文明神秘面纱
  1929年的一个春天,广汉南兴镇,一位名叫燕道诚的人和他的儿子在三星堆月亮湾清理水沟时,发现一坑400余件精美的玉石器。燕家父子未曾想到,他们几锄头下去,唤醒了一个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进行多次调查和小规模的试掘,初步摸清了遗址的分布范围。1963年,四川省博物馆原馆长、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先生带领考古队在月亮湾进行了面积约15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冯汉骥站在月亮湾的台地上,遥指对面的三星堆,极富预见性地说:“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图(据四川日报)
  三星堆两大祭祀坑的发掘,是在1986年的7月。砖厂工人在挖土的时候发现玉刀,让一直驻守在三星堆考古现场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紧急展开了一号祭祀坑的发掘,并在此出土了金杖、青铜人头像、青铜尊以及象牙等大量文物。没想到在发掘进入尾声时,砖厂工人又在距离一号祭祀坑几步之遥的地方,一锄头挖出了二号祭祀坑,打开一座更大的宝库。这里不仅出土了青铜神树、太阳轮形器、青铜面具等青铜器,还在最底部发现了6000多枚海贝。
120#
 牙尖十怪 发表于: 2020-9-8 08:22:00|只看该作者
青铜神树
  三星堆博物馆高达近4米的青铜神树(一号神树),以其独特而神秘的造型、全世界最大的商周青铜器的体量,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且在2002年就成为“永久禁止出国参展”的国宝级文物。

Ⅰ号大型铜神树
  1986年,三星堆两大祭祀坑的发现“一醒惊天下”。尤其在二号祭祀坑,出土了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等国宝级文物。不过,埋藏在二号祭祀坑的青铜神树并非只有一件。刨开层层夯土,这些被砍砸后埋入祭祀坑的神树残件数以百计,考古人员经过清理之后,认为埋在祭祀坑内的神树应有6至8件。其中,树干断为三截,残片难以计数的一号神树,在当年10月就送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修复。著名文物修复专家杨晓邬和他的团队耗时多年终于完成,令这件通高396厘米的神树成为博物馆镇馆之宝。
  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一、二号青铜神树,大致的形态基本一样。总体都是下端山形底座,有挺拔直立的树干,也有树枝、果实和鸟。但是细节处则各具特色,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比如一号神树,应该是古代传说中种种神树的化身,尤其在树的一侧,还有一条龙援树而下,古人借此表明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的朴素世界观。至于出土的二号神树,目前仅保留着一米多高的下半段。它的下面为一圆盘底座,底座上铸有跪坐人像。人像双手前伸,似乎拿着什么东西。树干上伸出的枝条外张并且上翘,鸟歇息在枝头花蕾的叶片上,这些细节就有别于一号神树。

青铜大立人
  青铜大立人高达1.8米(加上高台通高2.62米),这件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世界上同期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东方巨人”。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介绍,在三星堆出土的所有人物雕像中,这件青铜大立人像是最大的一件。虽然刚刚出土的时候腰部断裂,并且严重变形,但是经过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孙振翔等7人全力修复之后,重新站起来的大立人恢复了庄严威武的形象:他身着华服,头戴花冠,赤足立于高台之上。他所站立的高台基座,由4个神兽组成,看上去气势十足。

铜大立人像
  青铜大立人的华服,被专家誉为“中国最早的龙袍”:衣服窄袖、左衽,纹饰繁复精丽。纹饰以龙纹为主,兼有兽面纹、鸟纹、虫纹、回纹等。如果转到大立人的身后,还可以看出他的衣服后端呈燕尾状。这样一位身着华服、立于高台之上的人物,究竟拥有何等不凡的身份?专家们认为,他既可能是一位蜀王的形象,也有可能是一位拥有至高权力的巫师。
  这样一位神威赫赫的大立人,在身份之外,还有一个难解之谜:那就是他的双手呈虚握的管环状,究竟拿的是什么呢?朱亚蓉说,目前专家们认为,大立人有可能曾手握权杖。毕竟三星堆曾经出土了象征权力的金杖。“但是立人像左右手圆环并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这个猜想不太成立。”多年来,有人推测大立人拿了两个祭地的礼器玉琮;有人说拿的是象牙,刚好象牙两端大小不一且有弯曲的弧度,而三星堆祭祀坑原本就出土过众多象牙;还有人认为手握木蛇,因为操蛇是古代巫觋的象征;有的则认为立人像手中什么也没有拿,这种管环状手势,其实象征的就是立人手握日月,完全有掌管蜀国命运的能力。
  封面新闻 段祯 综合四川日报 图据三星堆博物馆官网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119#
 牙尖十怪 发表于: 2020-9-8 08:22:00|只看该作者
古蜀文明的待解之谜
  1988年,三星堆遗址直接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场的十多座砖窑全部关闭。1997年,三星堆博物馆也在遗址区的东北角应运而生,成为当年最热的四川人文景点之一。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图(据四川日报)
  在祭祀坑发掘以后,三星堆考古人员开始了持续不断地对古蜀王国的探索。尤其最近几年,考古发现疑似宫殿的大型房屋基址,三星堆古城的城墙已经渐渐合围。种种迹象表明,三星堆在更早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是宝墩古城以外,成都平原的又一中心聚落。
  三星堆、金沙和宝墩等古蜀文明遗址的发掘,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同样还有亟待回答的疑问。比如,三星堆为何突然消亡?为何金沙文化在成都平原的另一处崛起?此外,三星堆创造了如此发达的青铜文明,在考古学者们将三星堆城墙合围之后,城市详细的布局还可以了解得更清楚。它的宫殿区在哪?蜀王的王墓能找到吗?……

[点击]
隐藏在文物里的秘密

  当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造型神秘诡谲的出土文物一直吸引着公众关注。体量巨大的青铜大立人、熠熠生辉的黄金权杖以及祭山玉边璋、青铜神树等文物,都是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它们自带神秘色彩也留下了待解之谜。

纵目面具
  现馆藏于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出土的标志性文物,莫过于造型各异、风格神秘的青铜面具。其中,人称“千里眼、顺风耳”的青铜纵目面具,又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它双眼外突达16厘米,耳朵向两边张开,面具宽达138厘米,五官极尽夸张之能事,显出一种凌厉的威严。据悉,它是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面积最大的青铜面具。这种完全不同于普通人面相的造型,被人们戏称为“外星人”。
纵目面具
  纵目面具为何纵目?何人会纵目?此前曾有专家认为,这极可能就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过的神人“烛龙”。《山海经》这样描写烛龙: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不过,目前最主流的观点,认为它可能就是第一代蜀王蚕丛。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依据。据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而金文中的“蜀”字,也像是上有巨目的虫蛇。
  蚕丛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蜀王,他有“纵目”的特点,极可能眼睛往外凸。所以,学者们认为这种突目面具应该就是古蜀人心目中的始祖蚕丛的形象。当然,他们心中的祖先不可能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应该是具有超能力的神。这样的神,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无所不能。而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表现,便具象为眼睛突出16厘米,耳朵阔大外张的夸张造型。
  最近几十年,关于三星堆纵目面具的说法还有很多。学者刘章泽认为,纵目面具是蜀人的太阳神形象。学者赵殿增认为,这种巨眼高悬的神,有可能是古代“蜀”字的起源依据。美国学者巫鸿则认为,二号坑所出柱状眼睛的面具这个特殊造型,可以反映某种“开目仪式”。香港学者饶宗颐则认为,三星堆铜人目凸出作柱状,可作直目看待,也许模仿日神烛龙,取其可烛照九阴,在举行燎祭或大傩时,以作祀事对象,使众鬼惊恐无所遁形……对于纵目的意义,除了可能是祭拜祖先的形象以外,学者们大多认为与古蜀人的眼睛崇拜有关。
118#
 屁巴虫 发表于: 2020-9-7 08:54:47|只看该作者

三星堆遗址发掘将再次震惊考古界?专家回应

源自:成都商报
原文标题:专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三星堆遗址发掘或将再次出现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时隔34年,再次启动三星堆遗址发掘,意义非常重大。”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研究员王巍也对三星堆遗址发掘充满期待。
  他认为,三星堆文明中华文明大家庭中特色最鲜明的一支,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文明,重启三星堆遗址发掘,可以复原当时的历史和社会,全面展示商王朝时期神秘蜀国的文化面貌。“三星堆或将再次出现震惊考古界的重大发现。”
34年后,将再次启动三星堆遗址发掘,图为三星堆遗址区

神秘三星堆是中华文明中特色最鲜明的一支
  “三星堆遗址非常有特色,尤其1986年祭祀坑发现在国外引起轰动,我不止一次在国外看到过三星堆的展览,它的神秘,成为吸引公众的最大魅力。”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在王巍看来,古蜀文明在区域文明中非常辉煌,是中华文明中特色最鲜明的一支。
  “特色最为鲜明的就是出土器物的人像系统。”王巍介绍,学界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缺乏像人一样的神的系统,“直到近现代,人们供奉祖先都是用的牌位。但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和面具,直观具象了当时神的形象。”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具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象牙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面人头像
  三星堆遗址一二号坑出土众多丰富的青铜神像、象牙、玉器、金器等文物,都是中国各地文明中相对欠缺的。“我们一直认为地中海黄金文化兴盛,但是在中国的西南,三星堆不仅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玉器,还有丰富的金器。”王巍认为,三星堆的这些特点,使它在中华文明中特色鲜明,反映了区域文明发达的程度。此外,它还能通过玉器、青铜等文物,表现出与长江中游、中原王朝甚至域外文化的联系。“三星堆成为华夏文化向更广阔的区域辐射的纽带和中转站,这些都是中华文明中其他同时期文化无法比拟的。”
  王巍介绍,重启三星堆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将得到系统保护,可以揭示古蜀文明祭祀体系,解决相关学术问题“三星堆王城格局清晰,特色鲜明,为下一步申报世界遗产打下坚实基础。”

“34年前没能解答的问题,此次就可能得到解答”
三星堆遗址此前出土的陶器
三星堆遗址此前出土的青铜人像
  时隔34年,再次启动三星堆遗址发掘,王巍认为,意义重大,值得期待。
  “这个时候发掘三星堆遗址恰逢其时。”王巍介绍,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考古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手段,测试分析能力,文物保护能力,都比34年前有巨大的飞跃,中国目前科技考古在国际上处于顶尖水平,“国外有的技术我们有,而且我们还有自己的优势。中国的文化遗产比国外丰富,因此,中国是科技考古的沃土,尤其是三星堆,各种各样的科技考古手段都有用武之地。”
  王巍认为,这次考古发掘,要系统熟悉前人发掘的材料,总结经验。“1986年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能完成“两坑”发掘样是非常的难能可贵。我们现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是要历史的客观的看待以前的发掘。正是前人的不懈努力,将大量珍贵历史保存了下来。”
  王巍认为,目前发现的这6个祭祀坑是囊中之物。“发掘出来的遗物一定丰富,但却不能解决学术上的全部问题。”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发现以来,还有大量之谜。“比如它的性质,是不是仅限于祭祀,它是一次性的还是持续的?是政权灭亡了被埋葬的还是兴盛时期常年行为?学界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这次科技考古,考古工作者将带着这些疑问,去制定计划和方案,然后开展工作,寻找答案。“34年前限于条件没能解答的问题,此次就可能得到解答。”
  王巍也建议注重信息的提取和保存,“以往主要提取看得见的信息,今天对那些看不见的信息,也要重视,比如说土壤微生物信息、微量元素信息等有可能前所未有地揭示古蜀王国大量生产生活情况。”
  “从目前情况看,我们在不断加深对三星堆古遗址的认识,会不会有更多高等级建筑?或者高等级的墓葬?都令人期待。”王巍介绍,此次新的科学发掘尤其是科技考古大量加入,除了保护好民众关心的大量出土文物之外,还会进一步对青铜神树怎样制作、铜矿来自哪里、玉器的产地以及冶金技术源头等学术问题给出答案。
  希望新的一轮考古除发据祭祀区外,还应有更广阔的视野,更长远的工作安排,“复原当时的历史和社会,展示相当于中原商王朝时期古代蜀国的真实面貌。”
  9月6日,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启动,期待有更多的器物出土,三星堆诸多未解之谜将被一一解开。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摄影报道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1:51,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