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622|回复: 1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气象·空气伏旱后洪涝袭巴中通江 40小时降雨量超300毫米

 [复制链接]
源自:四川在线
伏旱后洪涝袭巴中通江
伏旱后洪涝袭巴中通江
伏旱后洪涝袭巴中通江
伏旱后洪涝袭巴中通江
伏旱后洪涝袭巴中通江
伏旱后洪涝袭巴中通江
伏旱后洪涝袭巴中通江
伏旱后洪涝袭巴中通江
  四川在线消息(王敬 袁大昆 四川日报记者 庞峰伟)在经历了7、8月份的严重伏旱后,进入9月,巴中市通江县遭遇严重洪涝灾害。9月8日20时开始,该县北部朱元乡、两河口乡等5个乡镇40小时内降雨量超过300毫米,而就在1个多月前,通江全县20天的降雨量却仅为8.3毫米。极端天气频繁侵袭,通江面临严峻考验。

街道洪水深达1.5米 2000人被转移
  9月8日20时开始,强降雨持续侵袭通江北部地区。40个小时里,多个乡镇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在朱元乡,河水暴涨,全乡4000多人,有2000多人被紧急转移。
  “朱元整个街道被淹,洪峰最高位时街道进水1.5米多深。”朱元乡乡长刘建东介绍,该乡位于大通江河中上游段,当河流上游洪水过境时,与辖区内爆发的山洪汇集在一起,致使河道水位陡增。因连续强降雨,通江县城至朱元乡的道路多处被损坏,电线杆倒塌,电力和通信一度中断。部分水管爆破,河道取水源水质较差,暂不能饮用,沿途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洪水也使通江县城一些商家受灾。9月10日下午,暴涨的河水涌进该县南门农贸市场,沿河门市全部进水。通江县公安、工商及社区工作人员快速反应,两个小时内,安全转移近1000吨货物,确保商家安全度汛。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壳子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壳子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壳子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宜宾发现清同治年间“历书” 距今已有148年 公安部今年派55人到基层挂职 其中28人赴新疆
2# 四姑娘山
 楼主|壳子 发表于: 2014-9-12 08:24: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水电路多损毁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此次强降雨也引发了地质灾害。通江部分地区出现山体滑坡,道路被冲断,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被毁,居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据通江县交通运输部门介绍,受强降雨影响,该县青浴至诺水河部分路段被损坏,车辆无法通行;通江境内S302线219km+100m(小地名:瓦室土地坎)、S302线222km+100m(小地名:瓦室青滩)两处路段被洪水淹没,车辆无法通行。目前,交警部门已对这些路段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县交运局正组织人员全力抢修。
  通江县防汛办值班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强降雨初步统计有20余万人不同程度受灾,但截至11日下午3时,还未接到有人员伤亡报告。
  洪灾发生后,通江立即启动防汛二级响应,各乡镇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据气象部门预报,9月13日~15日,通江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强降雨。通江县防汛办介绍,该县各级各部门已严阵以待

☆ 相关资讯
旱涝为何轮番来袭?

  今年7、8月份的20多天里,通江县降雨量仅为8.3毫米,伏旱致全县大春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3万亩。通江县农业局抗旱服务队队长辛华介绍,这可能是45年来通江最严重的伏旱灾情。
  而一个多月过去,通江多地却遭遇40小时降雨量超300毫米的洪涝天气。旱涝接连来袭,都造成严重灾情,有何气象原因。
  “今年通江的反常气候,历史上不多见,四五十年前曾经出现过。”通江县气象局副局长鲜森林告诉记者,通江之前的伏旱灾情是由于受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交替控制造成天气晴热少雨。此次洪涝发生,主要是在高空切变、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下造成的,“此外,通江处于大巴山南麓暖湿气流的迎风坡,这一地势也影响着降水。”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6-17 19:05, Processed in 0.140401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