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394|回复: 0
1# 贡嘎山
跳转到指定楼层

[书人尹建莉对话陈美龄:焦虑时代父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复制链接]
源自:新浪读书
尹建莉和陈美龄展开对话
  今天,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现代家庭的重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壮得成长,并为此竭尽所能,甚至陷入焦虑。在育儿的过程中,到底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又是绝对不能做的?尹建莉和陈美龄,这两位当今广有拥趸的家庭教育专家,也是两位令人敬佩的妈妈,在6月2日上午在位于北京大悦城的上海三联书店VIP茶室,就这一问题展开了一次对话。这次对话由尹建莉父母学堂直播,三万余人在线观看了视频。
  尹建莉这个名字在家长中可谓的知名度极高,她是畅销十年、销量过千万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硕士,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标志性人物。她还有丰富的、长达12年的中小学一线教学经历。陈美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作为歌手红遍东南亚,与山口百惠、邓丽君同时代,一曲《原野牧歌》曾红遍中国。她在日本因携子上班,引起历时两年的“美龄论争”,这一事件成为日本实现《男女就业机会均等法》和女性产后休假制度的源动力,也使她收到斯坦福大学邀约攻读教育学博士,于是她带着老大,怀着老二,赴美读书。2015年,她的三儿子继大儿子和二儿子之后,被斯坦福大学录取,让她又一次成为话题人物,并写作了《50个教育法──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斯坦福》。除了演艺和写作,她还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日本抗癌协会“微笑大使”、香港浸会大学特别教授,今年又出版了教育类图书《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她的图书在日本、香港和中国内陆都受到家长们的喜爱,《50个教育法》一出版就成为香港年度销量冠军。
  尹建莉可谓是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开创者,而陈美龄是对国际教育这个体系非常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两位就现今国内家庭的很多教育问题的交流和对话给家长们很多启发。
  在面对如今对“佛性妈妈”、“躺赢妈妈”等称号,陈美龄和尹建莉都选择了做“自然妈妈”。陈美龄对自然妈妈的解释就是,“多看孩子,找到他们最喜欢做的事,让他们快快乐乐地的好的童年”。
  对于家长都关注的辅导班问题,两位老师都表示没有给孩子参加过。陈美龄指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自由玩耍”的时间。有家长顾虑,不参加辅导班,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陈美龄说,成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好学、会学”。家长不要被社会的“平均值”捆绑,不要和别人比较。尹建莉老师也指出,上辅导班是家长向孩子转嫁焦虑,而过早地让孩子在乎自己的成绩和分数,更是对孩子的消耗。
尹建莉和陈美龄对话
  两位教育专家还就阅读、电子游戏、男生女生在教育方法上的区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些观点两位高度一致,有些又略有差别,但是核心理念都是有经典教育学理论支持下的,对孩子的关注、信任和爱。
  两位老师强调,人生来是好学的。有时候的家长或外界环境的不当介入和影响,破坏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并不傻,我们用心去教导,他们就能明白,同样,我们的操纵或者敷衍,孩子也能感受到。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在宽容中学会做正确的选择。
  两位老师现身说法,例举了自己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看似不当的选择和不如意的考试成绩。但是人生很长,只要家长放低底线,天空就会很宽阔。
  随着尹建莉、陈美龄老师谈论的一个个问题,家长们厘清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尹建莉老师指出,正是因为大家接受了太多的垃圾信息和错误的育儿指导、教育思路,才使人们如此焦虑。两位老师都鼓励年轻的家长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好地教导孩子,自己也得到成长。在阅读教育书籍时,不要只是照搬案例,更要理解背后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掌握原理,才能应对各种情况。
  女性工作和家庭的兼顾,也是当代妈妈的一个热门讨论话题。陈美龄认为,二者并不是不能兼顾,关键是人的决心。她鼓励妈妈们,只要真用心去带孩子,用心去工作,可以是一个好的工作人,又一个好的妈妈。不要觉得“我是工作人,就不会有小孩子;我是妈妈,就不可以工作”,这两方面可以做得到的。要是你决定“我要做好工作,也要做好妈妈”,你一定可以找到方法。可以在孩子最需要妈妈陪伴的时间里,把工作放低一些要求,孩子需要妈妈的时间真的很短,之后又可以更多地投入工作中了。
  两位老师还谈到自己养育儿女过程中做错的事情。每个妈妈都不完美,也不用追求完美。但是谈到那些无法弥补的错过,陈美龄依然非常动情,尹建莉也袒露遗憾,引起互动平台上一片共鸣。
  最后,两位老师回答互动平台上家长的提问。陈美龄老师教导“坐不定”的二儿子的方法,引得现场笑成一团。家长可以用智慧的、有想象力的、幽默的、勇敢的方法解决育儿难题,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理解和尊重。
《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  陈美龄  金子和平  上海三联书店

《家长不要做的35件事》内容简介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壮得成长,竭尽所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育儿的过程中,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则是*不能做的。而往往这些*不能做的事,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陈美龄,身为三个孩子的母亲,结合理论与实践,就11个分类总结出35条心得。
  中间有些是因为父母爱子心切,反而做过了头的,例如凡事替子女选择、让子女参加太多课外活动、禁止孩子高中时代谈恋爱……还有每天都要面对经历的事,诸如对孩子挑食太过啰嗦是不是好事?要不要陪读写作业?另一方便,有时则是父母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例如打破对孩子的承诺,孩子提问时态度敷衍,大人说话时把小孩晾在一边等等。
  每一个观点后面,陈美龄的大儿子和平都会从当事人的角度,对母亲的育儿方式提出感想。从他的文字中,能感受到陈美龄的教育到底有什么成效。

⊙ 作者简介
  陈美龄
  - 1955年出生于香港,在六兄妹中排行第四。1969年凭借一曲CircleGame走红港、台、东南亚;1972年凭藉《虞美人之花》在日本作为歌手出道。
  - 先后求学于日本上至大学国际学专业,后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儿童心理学专业)毕业。
  - 1985年,首次回国表演,以《归来的燕子》、《原野牧歌》等登上春晚,万众瞩目。同年结婚,翌年生下大儿子和平。
  - 1989年,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教育学博士课程。留学期间的1989年,二儿子出生。
  - 1994年获得教育学博士称号(PHD)。
  - 1996年三儿子出生。之后除了参加各类演艺节目,也兼任随笔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日本抗癌协会“微笑大使”、香港浸会大学特别教授等。
  - 2015年,继大儿子、二儿子之后,三儿子也被斯坦福大学录取,一跃成为话题人物。其《50个教育法》成为2016年香港年度销售冠军图书,大陆版《50个教育法》亦得到数十万家长的肯定和追捧,并翻译成数国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地,每到一处均掀起热潮,教育理念得到认同。
  - 2017年,在香港出版《40个教育提案:把快乐带回给香港学生》,成为香港教育局局长民间呼声最高的候选人。
  - 2018年,讲述个人经历的自传《人生的38个启示》在内地出版后也大获成功,家长是孩子教育的最关键的第一部,许多家长将其作为《50个教育法》的补充读本。
  金子和平
  陈美龄的长子,1986年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在日本的国际学校完成初中课程后,升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寄宿制高中,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修读国际关系与经济专业。2009年毕业,留在美国发展,现为加州一家科技企业的CEO,亦活跃于投资和顾问工作。兴趣为料理、园艺及旅行。

编辑推荐
▲ 三个斯坦福本科生的母亲陈美龄最具实操性的家庭教育书

▲ 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儿童心理学本科、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的科学教育大法

▲ 11个分类,35条心得,每一条都针对家长*困惑的教育困境

▲ 大方面诸如凡事替子女选择、让子女参加太多课外活动、禁止孩子高中谈恋爱……小方面如对孩子挑食过于啰嗦、用金钱奖励孩子、大人说话时把孩子晾在一边……家长们或多或少、有意或者无意会做的事,也许正在影响你的孩子成长

▲ 每一条建议,都是理论和经验的结合;是美龄自己特别注意、特别重视的教育心得;每一条都极具操作性,可以一一在教育中对照来提醒自己

▲ 大儿子和平首次现身说法,对母亲的育儿方法提出当事人的感想。读者可以直接感受陈美龄的教育方法,到底有什么成效

▲ 大儿子三岁的时候曾把小手放在胸口,“好的家庭,就是一想起家人,这里就暖洋洋的。”

▲ 读好的书,接受好的教育,会充满舒心的暖意。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红叶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红叶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红叶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张德芬、陶虹联袂推荐:《活出生命品质》隆重出版 “库切文集”即将出版:两位文学大师相遇《此时此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3 11:00,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