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楼主: 阿克登巴|查看: 21986|回复: 66

难忘高原岁月

 [复制链接3熊猫
31#
 楼主|阿克登巴 发表于: 2004-12-15 22:57:39|只看该作者

是的很年轻

是的很年轻,那时只有二十七岁,正当是干事业的时候。但在高原上,条件有限,只能做些平常的事而已。
32#
 楼主|阿克登巴 发表于: 2004-12-15 23:01:53|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你说得很对

你说得很对!我也被藏族同胞认可了,也给了一些荣誉。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3#
 楼主|阿克登巴 发表于: 2004-12-15 23:08:00|只看该作者

现在正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我们那个时代有时代的特点和机遇,现在是你们的时代,正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你们二天也会被年轻人尊敬和羡慕的。
34#
 川藏之花 发表于: 2004-12-16 10:47:13|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新作出来了!

真实中聆听往事.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5#
 川藏之花 发表于: 2004-12-16 10:50:30|只看该作者
我老妈年轻的时候也在高山上工作过,给她讲老师的这篇文章,引起她若干共鸣.要向您们致敬啊.
36#
 仁者乐山 发表于: 2004-12-16 11:50:20|只看该作者
高原工作生活艰辛,但也有很多浪漫喜剧,人生有此一段经历,回忆起来是甜蜜的。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7#
 楼主|阿克登巴 发表于: 2004-12-16 22:48:25|只看该作者

谢谢!

谢谢川藏之花、乐山!
38#
 郭建勋 发表于: 2004-12-18 11:41:57|只看该作者
希望各位继续关注本版啊。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9#
 楼主|阿克登巴 发表于: 2004-12-21 19:23:38|只看该作者

难忘高原岁月(五)

上山探测电视信号

  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之一是电视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各地纷纷建起了电视差转台,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那时,还没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各地都是建差转台,转播省台的电视节目。建立差转台,对于内地来说是轻而易举之事,在稍高点的地方或高楼上,架设接收和发射天线,就可以转播了。可是,对于与内地隔着崇山峻岭的高原来说,就难如登天。道孚与成都的直线距离只有200多公里,但其间密布着5000至6000米以上的高山,它们把信号阻挡在山那边。要看到电视,首先必须到高山上找到一个点,这个点必须与成都或峨眉山之间没有高山阻挡,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缝隙都可以;第二,收到的信号要达到一定的强度;第三,建差转台的地方与县城,也是不能有阻挡。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978年,康定建起了全州第一个差转台,在全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道孚的干部群众要求看电视的呼声越来越高,县委要求县科委牵头,各单位抽人,组建了一个电视信号探测组,上山找那个点。当时,我也被抽调了,其他还有广播站、邮电局等单位的同志,共十来个人。
  探测组成立后,首先是做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分两部分,第一是收集资料,如四川电视台的播送频道、频率、节目时间表;第二是准备必须的物资,如制作天线(不同的频道要用不同的天线。记得当年四川电视台播发的节目只有2、5、8等三个频道),汽油发电机,9吋黑白电视机,军用地图,海拔仪,帐篷,以及粮食蔬菜等。那时,买黑白电视机还相当困难,不得已只好派人到上海,通过熟人找关系才买到。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十一月中旬探测组终于出发了。
  十一月的高原已是天寒地冻,特别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早已冰天雪地,银装素裹。有人要问,你们为什么夏天不去,要等到冬天才去呢?因为电视信号是由微波传送,它受太阳的周期性影响,冬季是信号较弱的时期,每年二月份是信号最弱的时候。所以,当时广播电视厅规定,边远地区报批建差转台的资料中,必须要有头年十一月至当年三月的收视信号资料,要有台标(有日期时间)、节目预报、新闻联播、预报次日节目等的录音和照片。特别强调二月份的照片和录音。
  第一次上山,到县城背后的别日山。天黑前到了海拔4900米的山顶,架设天线、发电、调试电视。一直忙到半夜一点过,只收到不太清楚且断断续续的伴音,什么图像都没有。大家又累又饿,失败而归。虽然失败了,大家没有丧失信心。康定建差转台前,几个大学生在军用地图上,找哪个地方最有可能收到信号,然后在预先选定的区域内转了半个多月才找到。我们只有道孚的军用地图,没有条件预先找出可能有信号的地方,只能盲目地去找,哪有那么顺利呢!我们还要向更高的山头进军。
  又作了些准备工作后,第二次出发了。这次是到离县城十多公里的东边。营地设在海拔4600多米地方,要去的山头基本都在5000米左右。器材全靠人背上去。在那里转了好几个山头,每天都要重复那些不知后果的动作,每天都是高兴而去,扫兴而归。最好的情况是收到较清晰的伴音。一个星期后,无功而返。
  在那高海拔的冰天雪地里,会因为缺氧感到头痛、失眠。生活用水完全是用冰雪来化。冰雪是用背篼去背,我们开玩笑说:“谁说竹篮打水一场空啊,这不是用竹篮把水打回来了吗?”
  就这样,前后换了七八个地方,仍然找不到那个神秘的点。1979年初探测组暂时解散。年底,再次组建上山找信号。这次吸取了以前的经验,特别是教训,也到建了差转台的兄弟县取经,仔细分析了道孚与成都的地理位置。成都发射台的基础海拔低,只有400米左右,道孚海拔2990米,要接收到它那里发出的信号,必须要到6000米,甚至更高的地方;而峨眉山金顶发射台的基础海拔在3200米,我们到近5000米的地方,就可能接收到信号。因此,这次上山只带四频道的天线,专找峨眉山台的信号。这样,上山搬的东西也要少些。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都有信心了。
  现在回忆起来,对那次上山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探测组只去了七个人。197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早晨从县城出发,到了松林口垭口已是九点过。烧茶挼糌粑后,把器材驮在马上,我们就向山上进发了。晚上十点过,才到达预定的海拔4700多米的宿营地。我们已十三个小时水米未进,大家都饿得来不起了,但还是要煮饭才能解决问题啊。于是,大家分头检柴的检柴,化冰的化冰,把饭煮上了才开始搭帐篷。煮的是高压锅稀饭,下饭菜是塘房豆腐乳,吃第一碗饭时,只听见嘻哩呼噜的吃饭声,到第二碗才有了说话声。吃完饭已是次日凌晨两点过了。
  上山的第二天,到宿营地外约5公里,海拔4900多米的山头去。在内地走5公里,最多走两个小时。但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又是上坡,还要背器材,走不了多远,就要停下来喘息一会儿再继续走。5公里走了五个多钟头,才到达目的地。到了目的地,拿出《四川广播电视报》一看,要下午五点才开播。回去吃了饭再来吧,来回最少要七八个钟头;等吧,要等三个多钟头。大家商量只有等了。就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吹牛冲壳子,开玩笑混时间。还好,冬季的高原天天都是大太阳,还不怎么冷。
  到了下午四点半,大家忙着架天线、发电,作好准备工作,四点五十五分开始搜索。真是苍天不负有心人,换了几个地方后,收到了非常清楚的伴音和模糊的图像。大家兴奋了,忙升高天线,但图像仍然不太好。观察四周地形,我们决定第二天,到背后一座象椅子样的山上再试。
  次日,十一点吃了午饭就出发,到那里已是下午四点过。很快作好了准备工作。一开机就收到了清楚的伴音,图像比昨天的好得多了。记得是介绍乐山大佛。伴音可以录音,但图像不能拍照。虽然是这样,大家仍很高兴,忘掉了寒冷,忘掉了饥饿,忘掉了疲劳。赶快加高天线,移动天线,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一直到电视上播出“晚安,再见”后,才收工往回走。下山时已是半夜一点过了,方圆十多公里内没有人烟,我们没有顾忌地高声唱着歌,大声谈论著今天的收获。回到营地已是凌晨四点过,但大家仍没有睡意,讨论如何改善接收效果,一直到天色发白才安静下来。收到信号的地方的海拔是5050米。
  县委考虑到探测组工作环境艰苦恶劣(最高海拔5250米),特批准每人每天补助1.6元(当时出差县内每天补助0.3元,县外每天0.5元),所需物资不受计划限制。虽然提高了补助费,但根本不够伙食开支,然而同志们仍乐于奉献。
  正式录音拍照那天,是公开审判“四人帮”开庭的第一天。上山后,大家按事先的分工,各施其职,忙着录音、拍照。后来,在那里监测了几天,我们才回县城向县委汇报。
  汇报后,县委考虑到信号点离县城30多公里,并且要二次差转。谁愿意到那海拔高,荒无人烟,冰天雪地的地方去值班?工作人员的安全、电源等问题都难解决,因此没有同意建站。为了让广大干部群众尽快看到电视,县委同意广电局派人驻成都,把新闻联播和电视剧录下来,交邮局寄回,再由发射台播出来。看到的新闻大概是5~7天前的了。夏季如果遇到山洪暴发、塌方、泥石流等,新闻可能是半月前,甚至更长时间的,完全是旧闻了。录像电视从1982年10月7日开播,到1986年初,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正式开通,历时五个年头,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80年代初,大家都不富裕,能买电视机的人还很少,那时买电视机还要排队,或凭关系。道孚有一个怪现象,是有钱人看黑白电视,没钱人看彩电(公家的)。一到天黑,都往有电视机的单位跑,会议室挤得满满的,有的单位干脆把电视机搬到坝子里放,还有点看坝坝电影的味道。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在北京举办全国首届科技成果博览会。我在博览会上看到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的设备,效果很好。回县后给县长作了汇报,他要我立即与北京电子工业部二十三所联系,后又指示我,参加完山西临汾全国农田生态学术研讨会后,再次到北京与二十三所面谈。当时,形势发展很快,当我从北京把合同拿回来,才知道成都电子工业部十所也有成套设备。回县才五天,又到成都参加与十所的谈判。后来,也参加了地面站的安装调试。
  1986年2月2日,春节前七天,道孚县第一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正式开通了,这是甘孜州开通的第二个地面站。城区的干部群众,终于在当天就能看到四川、全国,乃至全世界发生的新闻、春节联欢晚会……
  前几年,道孚城区还安装了闭路电视,能收到二十六套节目,十八个乡镇都有了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装置。城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彩电,绝大部分还是二十五吋以上的大屏幕彩电。乡下较分散的农户,还自己安装了一米天线的接收装置。
40#
 楼主|阿克登巴 发表于: 2004-12-21 19:26:07|只看该作者
最近老是停电,《难忘高原岁月(五)》今天才与大家见面。请原谅!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5-3 19:01,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