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4172|回复: 5

[纪实·新闻四川甘孜团委副书记救灾途中遇车祸殉职 遇难前从休假地赶回救灾

 [复制链接]
四川甘孜团委副书记救灾途中遇车祸殉职
源自:华西都市报
  【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救灾途中因公殉职】11月26日下午16:00,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袁雅逊与团省委、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抗震救灾工作组前往道孚县配送救灾物资、援建抗震希望学校后,在返程距离塔公10公里处,由于路结暗冰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另有2名工作人员重伤,已送医救治。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小姑凉可爱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小姑凉可爱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小姑凉可爱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外交部:日方无权对中国海警船巡钓鱼岛说三道四 女子半夜锤杀嗜赌丈夫 死者曾扬言要同归于尽
2# 四姑娘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11-27 06:07:00|只看该作者
▲温馨提示:图片的宽度最好1800 像素,目前最佳显示是 900 像素,请勿小于 900 像素▲

四川官员地震救灾中因公殉职 曾获多项表彰

源自:成都商报
  朋友写诗
  缅怀袁雅逊
  哀乎,雅逊
  痛乎,雅逊
  惊闻噩耗,竟不知所措
  ……
  你是一名优秀的团委干部
  优秀主持人
  我曾用摄像机,多次
  记录下,你的音容
  你的相貌
  ……
  哀乎,雅逊
  痛乎,雅逊
  你在微信圈最后留言:
  八美最后的天空
  而此刻整个康定,天空在流泪
  许许多多的人,如我
  心在滴血
  哀乎,雅逊
  痛乎,雅逊
  又一次我们直面生死之痛
  苦难从不曾击倒康巴儿女,愿你
  英魂,助我们仗剑而歌
  我们不流泪,我们尽热血
  浇灌自己的土地
  (内容有删节)
  昨日晚,成都商报记者从甘孜州政府新闻办获悉,11月26日16时,奋战在康定地震抗震救灾一线的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袁雅逊由于道路暗冰,发生车祸,不幸因公殉职。
  袁雅逊是在与团省委、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前往道孚配送救灾物资、援建抗震希望学校后,在返程时距离塔公乡10公里处,由于路结暗冰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另有1名驾驶员、1名工作人员重伤,已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甘孜州政府新闻办发布消息称,截至26日17时,康定县“11·22”“11·25”地震累计造成76人受伤。其中危重伤员3人,重伤员3人,中度伤员6人,轻伤员64人。

事发地为弯道
疑被甩出车外身亡

  昨日20时,甘孜州人民医院医生兰竣称,16时30分,当他们接到指挥部电话赶到事发现场时,看见事发地为一个弯道处,一辆越野车在距离路面10余米的下方,车外有三人,一人(袁雅逊)已没了生命迹象,虽努力抢救,最终回天乏术。兰竣称,其余两名伤员已被运回甘孜州人民医院救治,一名重伤脾脏破裂腹腔积血,马上要手术,另一人伤情则轻得多。
  “出事路段在山的阴面,这两天气温很低,路面上的积雪化不了,成了暗冰,车辆破损比较严重,应该是翻滚下来的,他可能是被甩出车外身亡的。”大约两周前,袁雅逊的朋友阿忠才看见过他,当时袁雅逊在主持一个慈善会。“他和去年因公殉职的毕世祥一样,也是丹巴人,他是个80后,太可惜了,他是州里优秀的年轻干部之一。”

同事回忆
太突然,有人瞬间失声痛哭

  微博实名认证为共青团甘孜州委昨晚发布消息称,雅逊突然离世的消息像是晴天霹雳,有的人恍惚许久都不愿相信,有的人瞬间失声痛哭,整层办公楼充满了沉重的啜泣,哭喊和哀思,一切来得太突然。
  在袁雅逊的微信上,昨日凌晨零时45分许,他还在微信上发布消息称,康定又地震!有老弱不方便者如需在外面露宿,可到非遗博物馆,这里是传统崩柯建筑。如有必要,我们可提供免费食宿,共渡难关,愿康定吉祥。
  袁雅逊因公殉职后,许多朋友纷纷通过网络、微信等追忆他。家住康定县城的小田至今感觉还欠着袁雅逊的人情,因为家里的关系,小田大约10年前就认识袁雅逊,在小田眼里,袁雅逊是非常正能量的一个人。“有段时间我人生跌入到了低谷,他还特意打电话让不要放弃写作。”小田说,“我总想着等自己有一天能亲口给他说声谢谢,现在,再也没有机会了。”事发后,给小田打电话的人很多,许多人都不相信,问这是不是个谣言,这让小田更加伤感:如果这是谣言,就好了。
  “天堂里,你依然帅气。”这是朋友们对袁雅逊的祝福,其朋友感叹,地震后,他就没有回过家,一直忙着抗震救灾,而如今,路边的两串鞭炮,等着他回家……

80后藏族小伙
曾获多项表彰 参与玉树抗震救灾

  在甘孜州里,许多部门的公职人员对袁雅逊的评价都很不错,认为他非常优秀,是州里的优秀年轻干部。资料显示,袁雅逊出生于1981年,是个很帅气的藏族小伙,曾任共青团康定县委书记(期间挂任团山东省济南市委统战部部长助理),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等职务。2008年袁雅逊获得团中央“培养计划”先进个人,2010年获得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称号和2010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
  2010年,袁雅逊还前往玉树抗震救灾,在他的发言稿中,他这样写道,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州发生7.1级大地震的消息带来的举国哀痛,让刚刚经历了5·12大地震的四川人民,感同身受。当天下午,我以一名志愿者和四川志愿者玉树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总协调的身份,随我省第一支应急志愿服务队从甘孜出发,经过25小时的长途跋涉,于15日下午到达震中玉树结古镇,赓即在高寒流的高原上展开高强度的服务工作。凌晨三点,一面团旗、一条横幅,我们在第一时间建成了灾区第一个“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到4月21日,服务站完成了近400名志愿者与青海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协调对接工作,为近30名志愿者解决了食宿行等困难。

凌晨2点
他发微博:最近好累

  袁雅逊的微信名叫“yaxunkangding”,而他的微博,则叫“康定雅逊”,最后一条更新于2011年5月6日。是为一条“一个小县,1.9亿投入涉农建设,支农惠农在情歌故乡开启民生大幕。”的微博点赞。
  他的微博一共208条,原创103条,常常发布于深夜或加班的凌晨。
  2011年4月19日,凌晨2点,袁雅逊发布图文说,今天去牧区下乡,回来加班到现在,最近好累(上图)。
  2011年4月15日,袁雅逊发布微博称,去年的今天,我在玉树,看见我们的家园被毁,我没有掉泪。相反,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失去亲人之后的表现让人难以置信,不该有的成熟让我失声痛哭。为她的遭遇,更为她在悲痛中迸发出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属于山风一样强劲的玉树人。

☆ 相关资讯
木雅祖庆学校
237名学生正式异地复课

  昨日,从木雅祖庆学校前来的237名初三学生在吃完热气腾腾的早餐后,坐进了带有地暖的甲根坝寄宿制学校的教室内,正式开始复课。首堂课和平常上的内容不一样,班主任老师和志愿者们和他们唱起了歌,原来,第一堂课是心理辅导。木雅祖庆学校校长德吉拥忠表示,11月25日晚发生5.8级地震,让学生们受到了惊吓,很多人都跑出了宿舍,心理辅导很有必要。据介绍,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200多名学生得知木雅祖庆学校的学生要来学习,主动腾让出31间宿舍,搬到有地暖的教室里面去住。成都商报记者 蒋麟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3# 峨眉山
 楼主|小姑凉可爱 发表于: 2014-11-27 16:07:00|只看该作者

袁雅逊走了 他用满是灰尘大衣温暖康定草原

源自:新华网

  11月26日下午4时,共青团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袁雅逊牺牲在救灾的路上,年仅33岁。
  在从道孚县八美镇通往震中康定县塔公乡的一段公路弯道,他乘坐的越野车滑出路面,冲下斜坡。他被甩出车外,头部着地。救护车赶到的时候,他的脉搏还在微弱地跳动,但持续十几分钟的抢救仍没能留住他年轻的生命。
  他没能留下一句话。但朋友们从他的微信中看到了康定地震后,这位团干部所做的一切。
  袁雅逊在朋友圈里发布的最后一条消息在11月26日上午10:40,上面写着“震后八美的天空”,并配了一张蓝天和楼房的照片。当时,他正与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和四川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一道,在道孚县八美镇的一所学校勘查灾情。
  在26日拍摄的一张照片里,他站在一辆大卡车旁。当时,两天前从成都运出的一车矿泉水刚刚抵达灾区,他负责调运,并动手搬运矿泉水。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张照片。
  如果不是发生了康定地震,袁雅逊此刻应该正在南京度假。已有一年没休假的他趁着工作的间隙,请了个年假。
  11月22日这一天,刚抵达南京的他,在得知家乡发生地震后,马上联系团州委书记洛绒拉珍,请示是否需要马上返回。由于当时尚不了解灾情,洛绒拉珍让袁雅逊先待命。
  但第二天袁雅逊就待不住了,他决定终止假期。当晚回到康定的时候,他说,还是回来心更安稳些。
  地震发生后,团组织在当地抗震指挥部的统一组织下,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灾。团干部们发挥特长,参与组织志愿者、协调救灾物资等任务。袁雅逊担任州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副指挥长,和同事们一起忙碌着。
  11月25日开始,他和从成都赶来的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四川省青基会的工作人员会合,重点考察困难青少年群体和中小学校的受灾情况,为下一步救灾工作进行摸底。
  25日下午,他们在震中木雅祖庆学校了解到,有70多名孤儿需要援助。四川省青基会决定给予孩子们每人1000元的应急救助。
  因为11月25日深夜23时19分发生了5.8级余震,26日这一天袁雅逊更忙碌了。
  上午,他先后赶往道孚县八美镇中心校、色卡乡小学、协德乡小学,午饭后又前往龙灯乡小学,初步商定了30间板房学校的建设任务,总面积达1680平方米。11月22日的6.3级地震,加上25日深夜的5.8级余震,使得这些学校建筑受损,学生无法上课,急需建设板房让学校尽快复课。
  他还为八美镇中心校协调了6万瓶矿泉水。因为地震后,这里的水源遭到污染,当地学生和居民面临饮水困难。
  甘孜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海拔高,地广人稀,几所学校跑下来,行程已超过200公里。下午3点半左右,他们启程赶往第5所学校,那里的校长正等着和他们商量建板房学校的事情。
  出事的时候,四川省青基会理事长刘玥乘坐的车跟在袁雅逊所乘车辆后约150米处,看到车子冲出道路的时候,他惊得大叫了起来。
  入冬的青藏高原,道路上处处是暗冰,在这样的道路上行驶,几乎是玩命。2013年11月,时任甘孜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长毕世祥,就是在这样的路面上遭遇车祸而遇难。
  刘玥一行赶忙停车,冲下斜坡搜救。司机被甩出车外数米远,另一名工作人员正从受损的车体内爬出,唯独没有看到袁雅逊。人们往更远的地方搜寻,才看到袁雅逊,当时他已经不能动弹。
  袁雅逊遇难的消息很快传出,许多熟识他的人都惊呆了。
  2010年4月,玉树地震发生后,时任团康定县委书记的袁雅逊率领应急志愿者驱车数百公里驰援灾区。在那里,他工作了半个月,增援的团干部看到他时,几乎认不出他。
  当年参加过玉树地震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和团干部们,26日晚间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大家一起缅怀这位曾经的战友,有人发了当时的照片,他时而出现在成堆的救灾物资旁记录着什么,时而出现在大红色的募捐箱前,手里捧着几张红色的人民币。几乎所有的照片上,他都像流浪汉一样,蓬头垢面,大衣上满是灰尘。
  33岁的袁雅逊还没有结婚,许多人无法相信这位开朗乐观的年轻人就这样离开了。团四川省委的一位干部痛心地说,如果我在那里,我一定不会让他开着车窗,我一定会提醒他坐在后排……
  但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今天晚间,团四川省委官方微博“四川共青团”和百度百科关于袁雅逊的“名片”页面都换成了黑白色调,纪念这位刚刚离去的团干部。
4# 金佛山
 天朝明志 发表于: 2014-11-28 11:47:00|只看该作者

康定抗震英雄人生还原:遇难前从休假地赶回救灾

源自:新华网
  新华社成都11月28日电题:“天堂里没有地震,可以一直温暖地微笑”──捧读“康定抗震英雄”袁雅逊的生命故事
  “中国网事”记者吴晓颖、萧永航
  见到他,已是电脑桌面上一张沉默的照片:坐在帐篷里,紧紧搂着身边一位藏族老人,神色疲惫却依然笑容温暖。
  康定震后第五天,11月26日下午4时许,共青团甘孜州团委副书记袁雅逊在从地震受灾最重的道孚县八美镇中谷村救灾的返回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遇难。
  袁雅逊的离去引起社会和网络一片哀思。闻听消息,同事们泣不成声,不愿相信这个温暖细心的小伙伴已永远离开了他们。网友说他是“康定抗震英雄”“最帅气的康巴汉子”,祝愿“天堂里没有地震,可以一直温暖地微笑”。

33岁的青春,被壮烈地定格为永恒
  “震后八美的天空。”这是袁雅逊生前发在朋友圈里的最后一条微信,照片上,碧蓝如洗的天空下矗立着几幢白色的房子,时间是11月26日上午10:40分。
  这一天,袁雅逊同四川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抗震救灾工作组一起前往康定地震受灾最重的道孚县。按照计划,他们当天要去给道孚县八美镇中心校、色卡乡小学等多所学校配送救灾物资,了解学校受灾情况,商定板房学校的建设任务。
  然而,短短几小时后,这位土生土长的藏族汉子却永远长眠在高原。当天下午3点半左右,袁雅逊查看过四所学校后,启程赶往下一所学校。当行至道孚县八美镇通往塔公乡的一段公路弯道时,他乘坐的越野车因道路暗冰滑出路面,冲下斜坡,袁雅逊被甩出车外,头部着地,不治身亡。
  “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拦住在外休假的雅逊回来。”提起袁雅逊,共青团甘孜州团委书记洛绒拉珍泪流满面。
  22日甘孜州正在放建州节假,地震发生时,袁雅逊和朋友刚到南京休假。“我劝他,平时那么忙,休次假不容易,你在外待命吧。”洛绒拉珍说,没想到,雅逊赶了11个小时的路,震后第二天晚上就回到了康定。
  “我必须回来,必须和你们在一起我心里才安稳”。这是袁雅逊回到康定后说的第一句话。
  这位33岁的年轻团干部,总是哪里最艰苦、最困难就冲到哪里,他曾数次主动赶往地震灾区。在汶川、玉树地震抗震一线,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在废墟中忙碌着;他在玉树病倒了,输完液,依然咬牙坚持工作。然而这一次,他却倒在了救灾路上,再也没能起来。

草原上的“孩子王”,孩子们口中的“爸爸”
  袁雅逊走了,在他办公桌的笔记本上还记着“做好学生知识竞赛后续工作”的计划。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有7年时间在基层团委工作,曾先后担任共青团康定县委副书记、书记,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他的工作多和青少年打交道,他戏称自己是草原上的“孩子王”。
  2012年到州团委后,他分管全州共青团宣传工作及学校青少部、州团校工作。洛绒拉珍说,别看雅逊“官”不大,但管的事多、任务又重,一年里有半年是在乡镇调研、宣讲,“5+2”“白加黑”成为他的工作常态。
  为解决甘孜州帮扶贫困儿童多、活动经费匮乏难题,他去年提出开展“心愿快车”公益活动,至今已募集到社会资金500余万元,完成了27000多个特殊困难青少年提出的心愿。
  理塘县团县委工作人员洛桑晋美说,袁哥平时最牵挂的就是当地藏族孩子,每次来理塘县都会给学校的孩子们带些礼物,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在藏区开展共青团工作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更要在‘扶智’上下功夫。”
  记者在袁雅逊的电脑上看到,保存最多的,是他带着油、米、学习用具亲手送到孩子们手里的照片。没有成家的他,曾带着6名藏族孩子到北京参加演出,几天时间里他亲自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许多孩子把他称做“袁爸爸”。

短暂而温暖的生命,融入故乡的雪山和草原
  26日夜10时许,袁雅逊的遗体运回康定城家中,近百名同事、群众默默伫立,迎接他回家。他的离开在网络引起一片哀悼,许多人在网上为他写诗悼念,他帮助过的灾区孩子根本不愿意相信,那个温暖的袁哥哥已经离开了他们。
  在亲朋好友心中,这个热心细心、孝顺阳光的藏族汉子如一阵春风,总是带给人温暖。同事们记得,每天清晨,他都会把办公室打扫干净,帮同事沏好茶;单位里女同志多,每次下基层开展工作,他总是挑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去。他帮扶的藏区群众记得,这个瘦高的年轻人每次来看望他们,总是拉着他们的手嘘寒问暖,还偷偷把钱塞到他们口袋里。
  他那些满怀温情、励志的话语,依然在朋友心底回响:别在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人生最长不过3万多天,要珍惜每分每秒,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这个“珍惜”当下的人,带着遗憾走了。因工作忙碌,他天天加班、周周下乡,没有时间谈恋爱,曾有过一个女朋友但因长期两地分居吹了。他也羡慕同龄人的幸福家庭生活,有时跟洛绒拉珍开玩笑道:给我放个假,让我好好去谈场恋爱。
  作为优秀的藏族年轻干部,他获得过“全国培养计划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殊荣。他也曾多次有机会到内地工作,有更好的生活,但都没走。
  他生前告诉朋友:自己舍不得康定,舍不得草原。他说:“我生长在这片沃土,是草原的儿子,如果离开这里,我就没有根了。我只想踏实干实事,自己心里也踏实。”
  一位到事故现场“接”他回家的朋友含泪说道:“26日的晚霞特别漂亮,亚拉雪山日照金山的样子很美,你这一辈子在别人面前潇洒又帅气,连走也有阳光和雪山的陪伴,离去得温暖又凄美。”
  草原之子又回到了故乡的怀抱。他短暂而绚烂的生命,已融入故乡的雪山和草原,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 ●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5# 华蓥山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11-28 20:34:23|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6# 青城山
 远方的雁 发表于: 2014-12-1 08:07:01|只看该作者

追记康定33岁抗震遇难团干部:曾在玉树救灾

源自:中国青年报
⊙记者:王鑫昕 通讯员:汪龙华

  过去4天,共青团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书记洛绒拉珍一直在脑海里反复做着各种假设,她臆想着改写发生在4天前的悲剧,泪水不时地充满她的眼眶。
  11月26日下午,团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袁雅逊在救灾的路上,发生车祸,不幸遇难,年仅33岁。
  “如果他没有那么强的责任心,如果他不是那么有爱心,他就不会结束休假提前回康定,也就不会出这事啊。”念叨这些的时候,洛绒拉珍泪流满面,她甚至后悔自己当年举荐袁雅逊到团州委工作的决定,“如果我没推荐他来团州委工作,也就不会发生这些了。”
  袁雅逊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3岁。12月1日清晨,人们将把他送回故乡──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他将在那里长眠。

“11个小时,终于从南京赶回康定”
  “什么?发生车祸了?”接到同事电话的时候,洛绒拉珍尖叫了出来,但她极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几年前,袁雅逊出差途中遭遇另一场车祸的时候,她也曾接到过电话,但电话那头袁雅逊调侃着告诉洛绒拉珍:“我人没事,但你要掏钱修车了哦。”
  这回,洛绒拉珍希望跟上次一样只是虚惊一场。她又问了一遍,但对方回答:“雅逊走了。”听到这话,洛绒拉珍眼前一黑,瘫倒在地上。
  这时是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6日16时多。
  出事的这天,袁雅逊以近乎疯狂的节奏奔波在康定地震震中的几所学校和临时安置点。他和团四川省委的工作人员一起,考察震区几所学校的受灾情况,为调运物资和重建板房学校做摸底调查。
  从早晨8点半开始,他先后赶往道孚县八美镇中心校、色卡乡小学、协德乡小学,午饭后又前往龙灯乡小学,初步商定了30间板房学校的建设任务。出事前,他正在赶往第5所学校的路上。
  中国青年报记者根据路线测算了一下,这天,他们在海拔4000米左右高原的崎岖公路上行驶了大约260公里。这是危险的行程,冬天在高原的公路上快速行驶,暗冰随时可能把车辆送出公路。
  事实上,洛绒拉珍的假设不是没有可能。11月22日下午康定6.3级地震发生时,袁雅逊刚刚到南京休假,他原本可以不必回来的。当时,洛绒拉珍没有要求袁雅逊返回康定,仅仅让他待命而已。但第二天,袁雅逊就赶了一整天的路,从南京回到康定参加救灾。
  “11个小时,终于从南京赶回康定。心,终于稍稍安稳。”这是他回到康定后发的朋友圈消息。

“袁氏”作风
  正如袁雅逊遇难当天的工作节奏,忙碌渗透了这位团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的许多细节。整理袁雅逊遗物的时候,同事们在办公室的书柜里发现了牙刷、牙膏、香皂、治湿疹的药品,忙到深夜的时候,他常常就在办公室休息。
  他遇难之后,他家门旁的鞋柜上,还有一叠A4的打印纸,那是他修改材料的手稿。他常常把工作带回家中接着干。
  就在地震前的11月18日,袁雅逊参与完成了一项大型活动──“甘以爱人、孜求慈善”大型公益慈善晚会,募集善款逾亿元。筹办活动期间,他曾跟同事开玩笑说:办完这场晚会,我们几个可以到“残联”上班了。他说,他快累残了。
  说归说,两天后的11月20日,团州委书记办公会研究2015年工作计划的时候,他又兴奋地进入了工作状态。在这个他参加的团州委领导班子的最后一次办公会上,袁雅逊提出了好几个工作创意:少先队工作“一评一比一意见”、红领巾“跳蚤市场”、全州推广玩具总动员……
  这位33岁的团干部有时候会被误认成20岁出头的小伙子,因为他阳光、开朗、点子多、精力旺。
  他一手创办的“心愿快车”公益项目,如今已经成了甘孜的公益品牌。项目专门为留守儿童、未成年孤儿、服刑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难青少年群体,实现物质满足、开阔视野、情感满足、身心健康和学习辅导五大类心愿。迄今为止,“心愿快车”已经整合活动资金570余万元,累计实现了27847个心愿。
  “这开创了甘孜共青团工作的新模式。”洛绒拉珍说,“以需求为导向,把效果落到实处。”
  在同事的眼里,这是典型的“袁氏”作风:注重调研、注重实效。甘孜要求全州公职人员与普通群众“结对认亲”,团州委在距离州府700多公里的石渠县与25户困难家庭结为“亲戚”。“走亲戚”的时候,袁雅逊带的都是治关节痛的膏药、孩子的玩具、帐篷取暖器,甚至还有牛粪饼──当地一种生火取暖的燃料。这一切都是基于出发前大量的准备工作。
  洛绒拉珍说,甘孜地处偏远,但共青团工作的观念并没有落后,这一切都离不开袁雅逊这个工作伙伴。

自己常常“哭穷”,对别人却很大方
  朋友们常常称道的是,袁雅逊参与了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抗震救灾行动。因为会藏语,时任团康定县委书记的袁雅逊受命率领四川省应急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从康定出发,行程上千公里,赶到玉树支援。
  在那里,他坚守了半个月。当时的影像显示,袁雅逊像个流浪者一样,大衣上满是尘土,蓬头垢面。那次救灾行动之后,他的勇敢者形象在朋友圈里流传开来。
  但在另一些同事眼里,那次救灾也展示了袁雅逊柔情的一面。出发前,他突然对同事说:“给我买份保险吧,万一有个意外,我还能留下一笔钱给父母尽孝呢。”不过,一听说是去救灾,保险公司“打死都不卖保险”。
  平时,他“很幽默,很阳光,很臭美”,被同事认为是甘孜最“潮”的副县级干部:冬天穿着雪地靴,配上短款羽绒服,喜欢围围巾,被称为“围脖控”。
  在另一些朋友的眼里,他是一个“暖男”:做得一手好菜,周末常常邀约朋友到家里吃饭,有时候还自己包包子,周六做好,周日就提着包子一袋一袋往朋友家送。
  春节,他会给下属的孩子发压岁钱,也曾给下属罗绒志玛钱,让她给她80多岁的奶奶买礼物。虽然没见过面,但罗绒志玛的奶奶常常念经,祈求上天保佑这个好人。直到今天,罗绒志玛也不敢把袁雅逊遇难的消息告诉奶奶。
  事实上,袁雅逊自己并不宽裕。因为要还房贷,他时常“哭穷”,催着洛绒拉珍早点给他报销差旅费用。有一次,报销一笔500元的费用,他竟开心地大叫:又有钱啦。
  对别人,他总是很大方。一次,他听说德格县的一位盲人母亲家里有困难,他掏了500元,让志愿者给捎了过去。有一次下乡,看到乡镇干部没有墨镜抵挡高原的强烈阳光时,他毫不犹豫地摘下自己的墨镜送给对方。
  如今,同事、朋友们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追忆这位身边的“暖男”:他答应同事陈华给她包一次包子吃,如今他没有机会兑现了。罗绒志玛再也吃不到雅逊哥哥炒的干煸肥肠了。
  这位共青团干部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33岁。
  本报四川康定11月30日电
原文标题:青春定格在33岁)
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见页底)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8 16:50,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